敏娜桑,歡迎大家來到學園都市秘義之光學區,我是小萌老師。在今天的晚間補習班,讓我們來複習一下科學側的內容——超能力開發。我們都知道,在學院都市之中,充滿著各種超能力者,被稱之為能力者。
所有學園都市的學生都藉由藥物、催眠術等方式取得超能力。藉由腦內個人現實(Personal Reality)對微觀世界造成影響,並因混沌理論而將影響放大,形成超能力。
學生們有各種不同能力,能力名稱有兩種決定方式:學園都市命名(如念動力、發火能力等)與學生自行命名(如超電磁炮)。
能力以威力和綜合幹擾係數分級,共分為無能力者(等級0)、低能力者(等級1)、異能力者(等級2)、強能力者(等級3)、大能力者(等級4)、超能力者(等級5)、絕對能力者(等級6)。
而學園都市所使用的超能力開發的理論基礎,三大核心就是ESP課程以及「只屬於自己的現實」——Personal Reality,還有就是混沌理論(Chaos,這個稍微特殊一些,會在下節課再講)。
在本節課中就由小萌老師在帶我們一一了解它們的歷史。
首先讓我們翻開教材,在《魔法禁書目錄》第一季第12集,小萌老師為茵蒂克絲和姬神秋沙詳細介紹了超能力開發的原理。
在這一段視頻中,小萌老師用了非常偽科學的論調講述了量子力學中的著名悖論「薛丁格的貓」,來闡述了人類在認知現實世界時的不確定性,從而引出了「個人現實」的概念,也就是「只屬於自己的現實」——Personal Reality。
除了這段視頻之外,小萌老師其實在原著小說中介紹了更多的關於超能力開發的概念。
「我們所說的『超能力者』,指的就是在這『50%巧克力與50%糖果』中,『認知現實的能力』與常人不同的人。好比RSPK症候群—也就是俗稱的騷靈現象(Poltergeist),事實上是受過內心創傷或是壓力過大,而『無法對事物給予正確認知的孩子們』才會引發的現象。而我們使用在超能力開發上的『甘茲菲爾德實驗(GanzfeldProcedure)
也是意圖藉由封閉五感來將實驗對象『從正常的現實中分離出來』。」小萌老師繼續轉著長筷子說道:「從正常的現實中分離出來的『超能力者』,將獲得與我們一般人不同的『個人現實』(PersanalReality)。
結果將導致他們能以異於常人的法則,將他們微觀(Micro)的世界加以扭曲——不用觸摸就可以破壞物體,閉上眼睛就可以看見一年後的未來等等『超能力』。」
小萌老師說的這些話簡直像是異世界的語言,茵蒂克絲完全聽不懂。「我們所做的『超能力開發』,就是以人為的方式創造出這種『屬於自己的現實』。簡單地說就是藉由藥物及催眠,對大腦進行某種性質的破壞。」
個人現實的概念讓我們在後面再說,我們首先要講的是ESP理論,ESP 是英文 Extra Sensory Perception 的略稱,意為「超感官知覺」 ,也就是我們俗常所認為的超能力的近義詞。
上條當麻的能力育成教材
而在學院都市的課程中,都是基於ESP開發課程所開設的,上段引文中的甘茲菲爾德實驗(GanzfeldProcedure),正是證明ESP是否存在的最為著名的實驗。
美國杜克大學的萊因博士,在 1930 - 1940 年代之間,曾進行過多次的 ESP 確認實驗。實驗的內容之一就是,將被實驗者的眼睛蒙上好幾層,接著讓被實驗者的身心放鬆。過一會兒,被實驗者的腦中就會出現黑而寬的銀幕般影像。
如此一來,透視的準備便結束。在形容出要透視的目標物品後,就會在銀幕上出現目標物品的文字、影像或色彩。但若是在疲勞或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目標物品就會模糊不清。這個研究方法在 1940 年代得到確立,也得到了統計學的承認。
最後,甚至在美國還普遍的認可超心理學是現代科學的一個領域。目前臺灣許多學術機構也有從事 ESP 的實驗,並且也獲得具體的證明及結果,如臺大就曾在電視媒體上公開其實驗過程及成果。
而他們的實驗後來就被稱之為GanzfeldProcedure(Ganzfeld,「全域」),具體的實驗方法和細節,無非就是,「接收者」兩眼分別罩上半個桌球,屏蔽視覺。通過耳機播放白噪聲,用來屏蔽其聽覺,同時,接收者舒適地斜躺在睡椅或床墊上,以便儘可能減弱觸覺。對接收者實際上採取的是一種溫和的感覺剝奪。
「發送者」從四個對象(圖片、視頻片段)中隨機選擇一個,嘗試用「意念」發送給接收者。「發送者」與「接收者」分隔在兩個房間內。最後,接收者要求從這4個對象中指出發送者所選取的對象。理論上,猜中的概率為25%,但Lance Storm, Patrizio Tressoldi 和Lorenzo Di Risio在2010年分析了從1977年至2008年所做的實驗數據,發現正確率為32.3%(1498次測試,483次成功),雖然僅比概率值高出7.3%,但從數學角度計算,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不足0.001,因此很有統計意義。
當時進行這一實驗時,最為常用的就是Zener cards,後來被稱之為ESP卡。
關於這一卡片的介紹,我們在《魔法禁書目錄》原著小說第一卷中就提到了這個卡牌的相關知識。
上條看著眼前的講桌。
身高一百二十五公分,看起來好像只有十二歲的女老師月詠小萌整個身體被講桌遮住,只看得到一個頭。小萌老師正在朗讀放置在講桌上的課本內容。上條心想,那樣的身高,自己拿著課本應該更容易閱讀吧?
「關於一九九二年美國重新制定的ESP卡片實驗的必要條件,首先卡片的材質從塑膠樹脂變更為ABS樹脂。這是為了防止有人利用卡片背面上附著的人體油脂及指紋來辨認卡片的種類——上條,你有認真在聽嗎?」
「……老師,我有認真在聽啦……可是聽這些對『超能力』沒啥正面幫助吧?」
上條是個等級0的無能力者。
以精密儀器測量的結果,已經知道上條就算拚到腦血管爆裂,也沒辦法用超能力折彎一根湯匙。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超能力太弱而加強輔導」又有什麼意義?上條心想。
包括在魔禁動漫的第一集中,小萌老師所提到的透視遊戲,實質上也是源於這一實驗。
可見整本《魔禁》中的超能力開發,都是基於ESP開發理論的。
聲稱人類所接收到的信息不是通過公認的物理感官獲得的,而是通過頭腦感知到的。
杜克大學(DukeUniversity)心理學家J. B.萊恩(J. B.Rhine)在20世紀30年代首次採用了ESP這個術語,來表示直覺、心靈感應、心理測量學、千裡眼和千裡眼等心理能力,以及它們的跨時間運作,即預知能力或回溯認知。
超心理學是研究超自然心理現象的學科,尤其是超心理現象。儘管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研究,未能提供任何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超自然現象的存在,但超心理學一直因其持續的研究而受到批評。由於缺乏證據基礎、缺乏能夠解釋超感官知覺的理論和缺乏積極的實驗結果,科學界拒絕超感官知覺;它認為超感官知覺是偽科學。
同樣以超能力題材為主題的《東京ESP》
可見在日本文化中ESP的概念已經被直接廣義化為超能力了,而不僅僅是感知能力或者念動力等狹義存在。
ESP作為一個名詞和學術術語,至今在諸多國家仍流行著許多ESP開發課程,而這些課程和訓練方法,也就成為了《魔禁》中常見的訓練方法的來源。
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超能力開發的核心理論Personal Reality,個人現實。
Personal Reality這一概念,實質上源自和推廣於New age運動中的一支——賽斯運動。
Jane Robert所寫的賽斯書之一
《The nature of personal reality-個人現實的本質》
賽斯運動的標語之一就是You create your own reality,在大陸環境中經常被翻譯為「你創造你的實相」。這一標語對於其他許多靈性運動也影響巨大,比如巴夏,等等。
日常被seth附體和進行自動書寫的Jane
賽斯運動源起於賽斯資料,這是是珍·羅伯茨(Jane Roberts)從1963年底至1984年去世期間,口述給她丈夫的一系列作品。羅伯茨聲稱這些話是由一個叫做賽斯的無形實體存在所說的。這些材料被認為是新時代哲學的基石之一,也是二戰後「新時代」運動中除埃德加·凱西(EdgarCayce)的著作和《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agic)之外,最具影響力的通俗文本。Jon Klimo中寫道,Seth的書在「將通靈的理念帶給廣大公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凱薩琳·阿爾巴尼斯(CatherineL. Albanese)在20世紀70年代說,賽斯材料開啟了一個全國範圍內的覺醒運動的大趨勢的時代,並為一個新興的New age運動的民眾自我認同做出了貢獻。她的研究小組在美國成立,研究Seth材料。現在在世界各地,以及許多網站和在線組,包括其他語言,因為各種各樣的標題已被翻譯成漢語,西班牙語,德語,法語,荷蘭語和阿拉伯語。
約翰·p·紐波特(John P.Newport)在他對新時代信仰影響的研究中,將賽斯材料的中心焦點描述為——每一個體都創造了他或她自己的現實,這是新時代運動的一個基本概念,最早在賽斯材料中得到闡述。
Jane的結緣賽斯是在1963年晚期,住在紐約州埃爾邁拉市的羅伯茲和霸茲開始以靈應板作為研究超感官知覺的工具之一,而羅伯茲則撰寫了一本相關書籍。根據羅伯茲和霸茲的說法,他們於1963年12月2日那天開始接收一連串來自一男性人格的訊息,而後者最後則表明自己叫做賽斯。不久之後,羅伯茲說她不斷在腦海中聽到這些訊息。於是她放棄靈應板,轉而直接將聽到的訊息記錄下來。
羅伯茲描述,書寫賽斯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出神狀態(trance state)。她說,賽斯會控制她的身體並透過她說話,而她的丈夫則將她所說的話記錄下來。他們說這些紀錄是「靈斷」(readings)或「課」(sessions)。
據傳羅伯茲也利用打字機進行「自動書寫」來與許多已過世的人通靈,獲取有關世界觀的知識,包括哲學家威廉·詹姆士和印象派畫家保羅·塞尚。
直到羅伯茲於1984年過世前的21年間(有一年因病停止活動),她都會定期進入出神狀態,在課堂上以賽斯的身分說話。霸茲充當速記員,將聽到的訊息記錄下來,並在一些課上讓其他人當場錄音。賽斯透過羅伯茲傳來的訊息主題廣泛,內容大都是獨白的。這些紀錄後來以《賽斯資料》(The Seth Material)之名由Prentice-Hall出版。
seth的畫像
多年來,數百人見證賽斯說話。有些人在晚間參加羅伯茲主持的ESP課程(1967年9月-1975年2月每周二上課,有時也在周四晚間開課),其他人則參加長期課程。在課後,羅伯茲也私下對個別寫信向她求助的人上起賽斯課。對於這些課程,她並沒有收取任何費用;不過,在為數5至40人的ESP課程中,她還是會向學員酌收2.50美元到3.50美元不等的費用。等到賽斯資料的銷售情況轉好,她就取消了費用。羅伯茲出版的賽斯課書籍幾乎都是1967年至1982年期間每周一和周三晚間沒有任何見證者的私人課(1981年8月至11月是周二和周四)。
1969年出版的《賽斯資料》(The Seth Material)是羅伯茲的通靈紀錄,以概要的形式出版。1970年1月,羅伯茲開始將從賽斯那裡聽來的訊息撰寫成書。羅伯茲宣稱她的靈媒身分就是這些書的作者,除此之外並無其他作者。這一系列的《賽斯書》共有十冊。最後兩冊似乎因羅伯茲的病情而未完成。霸茲為所有賽斯書編寫了大量註解、附錄和其他評語,自然也就成為賽斯書的共同作者。
賽斯書們
這些附註有羅伯茲和霸茲自己在賽斯課期間的軼事、以他們閱讀過的當代信仰和資料的觀點對賽斯訊息的評論、對摘自追隨者和賽斯評論家的信件的評述(特別是後者,為長條校樣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到了1982年2月,他們仍舊從各方讀者那裡收到「每周30至50件的信函和包裹」。一些羅伯茲早期和晚期的詩集也出現在信中,簡明地透露她對賽斯的概念。羅伯茲也寫了《超靈七號》(The Oversoul Seven)三部曲,以小說的形式探索賽斯在輪迴和超靈方面的某些教導。
根據羅伯茲的說法,賽斯人格形容自己是「不再聚集物質的能量人格元素」,獨立於羅伯茲的潛意識之外。起初羅伯茲懷疑賽斯的來歷,猜想他可能就是自身人格的反映。賽斯附體時,羅伯茲有時顯得冷峻,有時顯得快活,或有教授風範。「他」的腔調一般來說是獨特易辨的,儘管有時也會顯得模糊難認。而靈媒愛德加·凱西於出神狀態時用古代的句法說話,且內容含糊不清。羅伯茲跟他不一樣,當賽斯上身時,她的句法風格現代而內容清晰。賽斯書不斷傳出,但並不與早期的內容相矛盾。這些書有的還附有練習元素(Practice Elements),以便讀者知道如何親證賽斯的一些概念。
Jane所寫的ESP Power手冊,教導你如何增長你的ESP能力
賽斯材料的核心教義是基於這樣的原則:意識創造物質,每個個體通過思想、信念和期望創造他或她自己的現實,個體影響改變的「力量點」是在當下。
賽斯資料討論了廣泛的形上學的概念,包括神的本性(稱為「all」和「多維神」);物理現實的本質;宇宙的起源;自我的性質和「更高的自我」,基督的故事;靈魂的進化和死亡與重生的所有方面,包括輪迴和因果報應,過去的生活,死後的經歷,「守護靈」,生命的目的和善與惡的本質;痛苦的目的;多維實相,平行存在於和超個人領域。
但是這並不能改變賽斯材料本質上是通靈作品,源頭上可能是屬於魔法側的東西,正可謂是:
而魔法與科學交織之時,故事也即將開始。
——《魔法禁書目錄III》2018年10月放送標語
好啦,在最後,小萌老師祝大家《魔禁3》看的開心,
Chaos理論等知識我們下次再補課~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