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範冰冰接受採訪時談及了自己與李晨的感情,她說:「當時因為我的狀況他受了很多牽連,許多工作停擺遭受了很多委屈。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他遠離我,不要受到我的影響。直到今天,我們還是很好的朋友。 」
四年的感情,這也是範冰冰第一次在大眾面前談及,我們都不知道現在的她是否還有愛著李晨,但我想每個失戀過的人都能體會她的心情,無論是分手時還是分手後。
一瞬間如釋重負,一轉頭心如刀絞
有人曾經問,放下一個愛而不得的人是什麼樣的體驗,有一句很簡短的話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一瞬間如釋重負,一轉頭心如刀絞,誰的失戀又不是在每一個安靜的夜晚,每一次的情緒反覆中熬過去的呢?
《圓桌派》裡正好有一期「失戀」的主題,竇文濤就講了自己的經歷,他的初戀是在武漢大學認識的,後來分手了整個人都不好了。
這段失戀的經歷對竇文濤影響極大,他說從那以後,自己的心裡就開啟了一個防衛機制,他覺得永遠也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寄托在別人的合作上。
在你生命裡出現的人,都是有原因的。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我本以為他是來拯救我離開這個殘忍世界的人,卻沒想到他也在為這個殘忍的世界推波助瀾。
不可否定,失戀的確很痛苦,無數次地撞南牆,無數次地鑽牛角,在他愛過我嗎?還愛我嗎?這些問題上反覆琢磨,但事實上,真正愛你的人,不會離開你的,就像你愛他想永遠和他在一起一樣。
有很多人分手後痛不欲生,但卻不能真正地分辨自己究竟是為了離開的他難過,還是為了自己缺失的愛和安全感而惶恐害怕。
很多人因為原生家庭愛的缺失或是一些童年陰影,導致性格迴避缺愛。當她遇到了一個明確說愛她的人,就回將自己的心完全打開,以為心裡空缺的那份愛終於有人補上了,可他終有一天會離開,於是那份被彌補上的心,又重新空缺。
受傷的人難免會感慨,我本能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我是誰?
哲學裡有一個很基本的問題叫做「我是誰」?名字只是代號,工作可以再換,人的細胞也在不停的更新,所以我究竟是誰呢?在作家張德芬出名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中,她說「我」就是真我,是自我的靈魂,而不是所有外在的稱號。
而我們很多人,現在的苦也僅僅是不知道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是誰,自己真的一定要得到那個所離開的人嗎?
《金剛經》中有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往事不可追,過去的心永遠也不會回來,現在的心終將會變,也不可過度沉浸,未來的心也不可預測,所以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電影《怦然心動》裡面有句話人盡皆知的話,但我依然想送給大家:
有的人淺薄,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然而終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如彩虹般絢爛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之後,會覺得其他人只不過是浮雲而已。
你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