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書摘 | 82個小故事,見證「初心一葉」

2021-01-07 上觀

中共黨史出版社推出新書《初心一葉:黨史中的人與事》,通過發生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82個故事,來講述黨的道理、弘揚黨的精神。

一篇篇小故事,折射出的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信仰,捨生忘死,前僕後繼,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不懈奮鬥的崇高品質;闡釋的是嘉興南湖的一艘小小紅船,為什麼能一路櫛風沐雨,披荊斬棘,破浪前行,成為如今這艘行穩致遠的歷史巨輪。

本文摘自《初心一葉:黨史中的人與事》,有刪節。

毛澤東送給青年「兩件禮物」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成千上萬愛國青年奔赴延安尋求革命真理。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身份不同。毛澤東對他們的成長非常關心。1938年4月,毛澤東參加陝北公學第二期開學典禮時,為延安青年們送去了兩件珍貴的禮物。他說:「今天陝公開學,我應當送點禮物。但是,我沒有多少東西,只能送你們兩件禮物。第一件,是堅定不移的政治方向;第二件,是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

毛澤東認為,知識青年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就要「到工農群眾中去」。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青年:「我是個學生出身的人,在學校養成了一種學生習慣,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學生面前做一點勞動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覺得不像樣子……革命了,同工人、農民和革命軍的戰士在一起了……我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階級學校所教給我的那種資產階級的和小資產階級的感情。」

毛澤東教丁玲「如何當好主任」則是另一段「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佳話了。當時,毛澤東任命丁玲為中央紅軍警衛團政治處副主任,丁玲擔心不能勝任,毛澤東告訴她,當好主任首先要放下架子,深入實際,搞好各方面的關係。後來,丁玲深入連隊談心,放棄吃小灶白面的待遇,在與幹部戰士同吃小米雜糧中建立起了親密感情,也深刻體會到了「知識分子出身的幹部若不與工農群眾相結合,在革命戰爭中就會一事無成」。

毛澤東鼓勵青年參加生產勞動,培養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為抵禦國民黨的經濟封鎖,毛澤東向知識青年們發出了「一面學習、一面工作」的號召。一些人初到延安時,對此不是很理解,不願從事生產勞動,認為投奔延安是來打日本鬼子的,不是來扛钁頭的。毛澤東風趣地對他們說,我也不願意搞生產,但是有一位同志不答應,他就是「肚同志」。一句話,把青年們都說笑了。在打窯洞修建校舍時,有青年抱怨:「光打窯洞,啥時候才學習呢?」毛澤東得知後告誡青年,打窯洞就是學習,而且是很重要的學習,不要小看打窯洞,打窯洞是接近工農的第一步,打窯洞就是打通和工農群眾隔開的牆。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親切關懷下,延安青年在血與火的鬥爭中成長為堅強的革命戰士。

周恩來的「養生之道」

1971年6月,周恩來總理會見竹入義勝率領的日本公明黨代表團一行。會見中,日本友人問周總理有什麼「養生之道」,周恩來說:「在漫長的中國革命戰爭歲月中,有許多同志都犧牲了。為了把犧牲同志的工作都承擔起來,我們活著的人更要加倍工作。我每天都以此激勵自己,這也可以算是我的『養生之道』吧。」周恩來的「養生之道」,既是對自己人生信條的詮釋,更是對他一生忘我工作的鞭策。

無論是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周恩來始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勤奮刻苦的工作精神,達到驚人的程度。

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在武漢工作的10個月中,積極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全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做了大量工作。1938年10月,當日軍迫近漢口時,他口授完《新華日報》最後一篇社論、送走最後一批撤離的同志後才離開。他離開的這一天,漢口陷落。見證過這段歷史的郭沫若心悅誠服地寫道:「他可以幾天幾夜不眠不休,你看他似乎疲勞了,然而一和工作接觸,他的全部心身便和上了發條的一樣,有條有理地又發揮著規律性的緊張,發出和諧而有力的律呂。」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作為總理,更是殫精竭慮地為黨和人民忘我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為保證城市居民不斷糧,他親自計算糧食庫存和調進、調出的數量,親自給省市領導打電話,不妥善處理好就不休息,常常為分配、調運、貯存糧食工作到凌晨。

到了晚年,周恩來的癌症病情已經嚴重惡化,但他仍然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處理政務。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仍念念不忘工作,時刻對工作傾注全部心力。有資料統計,他從1974年1月至5月的139天中,每日工作12小時至14小時有9天,14小時至18小時有74天,19小時至23小時有38天,連續工作24小時有5天,只有13天的工作量在12小時以內。

周恩來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夜以繼日,殫精竭慮,奉獻了全部心血。他入黨不久寫過一首詩《生別死離》,其中寫道:「沒有耕耘,哪來收穫?沒播革命的種子,卻盼共產花開!夢想那赤色的旗兒飛揚,卻不用血來染他,天下哪有這類便宜事?」最初的誓言,成為激勵他畢生為黨和人民事業忘我工作的力量源泉,他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鄧大別山「約法三章」

1947年8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遠離後方,長途奔襲,極度疲憊,行軍打仗時找不到嚮導,傷病員無法就地安置,覓糧、抬擔架全要靠自己,面臨殘酷考驗。更為嚴重的是,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發生了一些違反群眾紀律的事情。劉伯承和鄧小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召開整頓紀律的緊急幹部大會。鄧小平指出:「部隊紀律不好,這是我軍政治危機的開始,而政治危機必然帶來軍事危機,後果不堪設想。」為嚴肅軍紀,劉伯承和鄧小平對部隊「約法三章」:以槍打老百姓者,槍斃;掠奪財物者,槍斃;強姦婦女者,槍斃。並成立執法小組,嚴厲懲處違紀者。

令人痛心的是,「約法三章」不久又發生了直屬警衛團副連長違紀「搶劫」民財事件。一位店鋪老闆因不了解我軍的情況,疑懼軍隊,丟下店鋪躲進山中。警衛團某副連長順手從店鋪拿了一匹花布、一捆粉條及一些白紙和毛筆。得知此事後,劉伯承指出,問題竟發生在眼皮底下,是「燈下黑」,更應該嚴肅紀律。鄧小平嚴肅地說,我們有過規定,搶劫民財者槍斃,必須執行紀律。如果令出不行,我們肯定在大別山站不住腳。部隊紀律整頓得如何,首先要看直屬隊,要看警衛員。如果這兩部分人都管理不好,那麼就離失敗不遠了。根據劉、鄧意見,部隊決定按紀律召開公判大會,動員群眾下山參加。執行紀律前,有戰士和百姓替這名副連長求情。鄧小平和劉伯承態度堅決,表示:事情雖小,軍紀如山。劉、鄧和這名副連長感情很深,但法不容情。鄧小平說:「三國時,孔明曾揮淚斬馬謖。我們硬是把淚水往肚裡吞啊!」

我們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嚴明是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是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新時代,必須加強紀律建設,用嚴明的紀律管黨治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走向縱深。

謝覺哉的讀書之道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一生敏而好學,勤於寫作,留下了百多萬字的日記、千餘首詩詞和數十萬字的《謝覺哉文集》。他重視讀書之道,強調「補讀」,提出讀書要端正態度、學以致用。

謝覺哉認為,每個人工作所需的知識千條萬緒、處於變動中,很難都學好。因此,不僅要預先讀、時時讀、保持學識上的與時俱進,而且要對本應學好而沒有學的內容進行「補讀」,在正視不足的前提下多向他人學習。

1931年,謝覺哉到中央蘇區毛澤東同志處工作。一天,他擬了一個會議通知,毛澤東看後竟全改了。謝覺哉問:「為什麼我這樣不會寫了?」毛澤東回答了兩個字:「你學!」毛澤東的答覆,讓謝覺哉對學習有了更深的理解。一方面,他認真學習毛澤東修改的通知;另一方面,他深入思考,弄清讀書、寫文章應注意些什麼,找出自己寫作和經驗上的不足。

應該怎樣「補讀」呢?謝覺哉提出,讀書要堅持學以致用、多讀好書、持之以恆。首先,讀書對工作要有所幫助,「積累知識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搞學問,搞好工作」。讀書要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多從工作和實際角度考慮。其次,讀書要注重消化吸收,多讀讓自己受益的好書。最後,讀書要持之以恆,點滴積累。

謝覺哉逝世前幾年,因腦血管栓塞導致半身癱瘓,右手不能動。病中,他仍堅持學習。不能久坐看書,他就讓人買了一個放樂譜的鐵架子,把書放在架子上,頭靠著椅子,用左手艱難地翻閱。夫人王定國勸他少費神,說在病中看了書也用不上。謝覺哉回答:「怎麼用不上?有人來問,我可以講。自己看得深一點,對人講得就會透一點。」他一生堅持讀書和學習,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

為什麼數萬青年奔赴延安

抗戰時期,奔赴延安的青年是一道獨特風景線。詩人何其芳描述道:「延安的城門成天開著,成天有從各個方向走過來的青年,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進這城門。學習,歌唱,過著緊張的快活的日子。」

延安,像一塊巨大的磁石,把許多追求進步、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吸引來了。據任弼時1943年12月在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會議上的發言,抗戰後到延安的知識分子總共4萬餘人。這些奔赴延安的有志青年,大都家境殷實,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有些甚至是「大家閨秀」和「豪門公子」。還有一部分人更為特殊,是不遠萬裡歸國抗日的愛國華僑青年。

奔赴延安的路漫長而艱辛,要克服重重困難,甚至有生命危險。梁漱溟形容通往延安的路:「車是軍用大卡車,無篷。路是軍用公路,而自西安往北,愈走愈高,缺乏橋梁涵洞,車行危險而且費事。」作為社會賢達,梁漱溟進入延安尚且如此艱辛。對於知識青年而言,每一步都是驚險,每一步都是一次人生的考驗。

那麼,為什麼這麼多人義無反顧地奔赴延安?一位青年的答案是,在南京,「只有老官吏、老官僚。屢屢總是叫我們在一個辦事處裡等一等,於是,明天再來。很多人就是這樣走掉了。」攝影家吳印鹹的答案是延安乃「理想所在」:「這裡的人們個個顯得十分愉快,質樸,人們之間的關係又是那麼融洽。我看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人身穿粗布制服出現在延安街頭,和戰士、老鄉聊家常,談笑風生……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覺得我已經到了另一個世界,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理想所在。」丁玲的答案是「這是樂園」:「我們才到這裡半年,說不上偉大建設,但街衢清潔,植滿槐桑;沒有乞丐,也沒有賣笑的女郎;不見煙館,找不到賭場。百事樂業,耕者有田。八小時工作,有各種保險。」

革命聖地延安的主要開創者、黨的領袖毛澤東的答案是什麼呢?1940年,毛澤東在《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的講演中給出了回答——延安有「十個沒有」:陝甘寧邊區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這裡是民主的抗日根據地。這裡一沒有貪官汙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花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

沒有官僚作風,沒有不良風氣,沒有萎靡不振;有理想,有信仰,有民族的希望,這是延安讓人捨生忘死奔赴的原因,也是不同時代人們的不懈追求。

《初心一葉:黨史中的人與事》

曲青山 吳德剛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相關焦點

  • 「見證·初心」經典講述之《初心》
    「見證·初心」經典講述之《初心》 2020-08-25 2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6個故事 感悟航發人踐行初心使命的責任擔當
    解讀初心的傳承,感悟使命的力量。8月28日上午,在集團成立三周年之際,中國航發「鑄心」故事會現場展演活動在集團總部報告廳舉行。來自各直屬單位的6組演出者,以精彩的講述和表演,再現航空發動機事業拼搏與堅守的故事,探尋初心與使命的答案,汲取走好航空發動機自主研製新長徵路的奮進力量。淚水,為堅守初心灑落中國航發西航設計所牆上的「燈火輝煌、書聲琅琅」八個字,見證了我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為航空發動機事業殫精竭慮的歲月。
  • 【見證•初心】知盟 愛盟 為盟——基層主委談初心
    【見證•初心】知盟 愛盟 為盟——基層主委談初心 2020-06-11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不褪色的初心故事
    原標題:永不褪色的初心故事 中共黨史出版社   近日,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副院長吳德剛主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眾多專家學者撰寫的《初心一葉:黨史中的人與事》一書正式出版。該書摭拾黨史上的82個故事,折射出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信仰,捨生忘死,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不懈奮鬥的崇高品質,闡釋了近百年前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小小紅船,為什麼能一路櫛風沐雨,披荊斬棘,破浪前行,成為如今這艘行穩致遠的歷史巨輪。
  • 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宣誓書」「明志書」
    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宣誓書」「明志書」 2019-11-0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情景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賀頁朵的「宣誓書」
    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徵途中,無數革命英烈為了人民幸福,為了民族復興,流血犧牲,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十一書」, 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共產黨人的信念和忠誠, 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在中國革命博物館珍藏著一份獨特的入黨誓詞。
  • 公山一葉,茗聞世界
    公山一葉,茗聞世界|萬婉 編者按:早聞來榜公界尖古茶園的美名今天推薦的《公山一葉,茗聞世界》這篇文章,系萬婉女士參加第三屆公界尖採茶文化節後所寫的一篇散文。接到作者的來稿時,我的內心是欣喜的,因為我可以隨著她的文字一嗅公界尖的茶香,瞻古茶園的風貌。在此,特別推薦該文,也歡迎大家一起欣賞。(韓振球) 古嶽神茶豈等閒,三株有一在公山。
  • 福建路小學老師的平凡故事見證師者情懷
    ——南寧市福建路小學老師平凡故事見證師者情懷故事述說初心,榜樣催人奮進。今年教師節,南寧市福建路小學開展了以「鑄高尚師德,守教育初心」為主題的活動,老師們用自己的平凡故事解讀了師生之間愛的真諦,一件件發生在校園裡的「尋常」故事,展現了所有老師的心聲——守初心,教好書,擔使命,育好人。
  • 「我與共和國同齡」系列活動——講述小家變化 見證大國變遷
    東城街道遼河社區居民甄思聲笑著說,「70年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與之前相比,只能用四個字形容,那就是翻天覆地。」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與共和國同齡」系列活動為您講述70位與共和國同齡老人的故事,以小家變化講述大國變遷。他們來自東城街道19個社區、村居。
  • 肖戰那英跟著感覺走是什麼梗 重拾初心的見證
    肖戰那英跟著感覺走是什麼梗 重拾初心的見證時間:2019-11-18 14:56   來源:未知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肖戰那英跟著感覺走是什麼梗 重拾初心的見證 肖戰,中國娛樂圈當紅的人氣小生,受到了不少網友的喜歡,身上有著巨大的流量和人氣,那英,國內當紅的一線歌手,也是有不少網友喜歡
  • 情景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創作紀實
    由市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辦公室、市委宣傳部和邢臺學院黨委聯合推出的情景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以下簡稱《十一書》),正在這裡進行第四場演出。一小時二十分鐘的演出,再一次震撼了現場數百位觀眾。演員們謝幕時,觀眾們站立起來,報以雷鳴般的掌聲。掌聲與淚水交織,震撼與感動交匯。
  • 「八個故事」讀懂初心和使命
    2019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這篇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開展主題教育的重大意義,對開展主題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也點出了學習的關鍵詞——初心和使命。今天筆記君帶大家從歷史的角度,通過八個故事,回望過去讀懂初心,展望未來擔當使命。
  • 一部黨史就是一部為初心而奮鬥的歷史——守初心的感人故事
    為了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的這部壯麗史詩,本期特刊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總要求」,著力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四個層面,深刻展現98年來我們黨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實踐和歷史經驗,深刻揭示其中蘊藏的內在邏輯和精神價值,以期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供閱讀輔助。
  • 素食尋味·第二十一站丨當藏茶與火鍋相遇,便有了一葉一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萬千世界集於一葉,當美食遇上良善,便出現了素食,當藏茶與火鍋相遇,便有了一葉一世界。「一葉一世界藏茶素火鍋」起於天府之國成都,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與素食健康養生文化,現已在拉薩、上海、長沙、深圳、四川、佛山等地共同綻放。本期素食尋味來到位於佛山嶺南新天地的一葉一世界藏茶素火鍋,店內茶香、藏香、書香隱約浮動,禪樂悠揚婉轉,服務親切溫暖,創造出顛覆傳統的餐飲體驗。
  • 三亞一男子偷摘朋友家82斤檳榔被行政拘留15日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22日消息(記者 利聲富 通訊員 白瑛奇)因沒錢買除草藥,9月12日凌晨4時,周某雲竟偷摘朋友檳榔去賣。17日,周某雲被三亞警方抓獲。目前,周某雲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15日、罰款1000元的處罰。
  • 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郵政故事
    「工作40年,記憶猶新的故事太多太多。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我的工作是收發電報,很多時候是點著桐油燈進行查閱翻譯,而且只能用一根燈芯,可以想像當時的辦公環境,後來慢慢好轉了才允許一盞桐油燈用兩根燈芯……」7月26日,在貴州省遵義市郵政分公司,一場主題為「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郵政故事」的活動正在進行,82歲的退休職工黃家瑞講述了自己40年的郵政故事,參加活動的遵義市分公司職工見證了郵政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的初心和使命。
  • 「我的初心故事」初心路上的「三段記憶」
    作為一名黨齡僅有10年的援藏駐村幹部,我在高原藏區望著滿天星空,回首過往,找尋著初心路上的「三段記憶」。黨齡10年入黨初心只為追尋父輩的「足跡」我的爺爺是名鄉鎮幹部、共產黨員,我的父親是名人民教師、共產黨員。這兩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從小一直影響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海南三亞一男子偷摘朋友家82斤檳榔被行政拘留15日
    因沒錢買除草藥,9月12日凌晨4時,周某雲竟偷摘朋友檳榔去賣。17日,周某雲被三亞警方抓獲。目前,周某雲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15日、罰款1000元的處罰。周某雲指認偷摘檳榔所用編織袋。經查,犯罪嫌疑人周某雲因經濟拮据沒錢買除草藥,竟心生歪念偷摘朋友家檳榔去賣。9月12日凌晨4時許,周某雲從家中拿出一把鐮刀和2個編織袋,到朋友的檳榔園裡偷摘了82斤檳榔,價值1100餘元,被朋友發現後逃離現場。目前,周某雲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15日、罰款1000元的處罰。[來源:南海網]
  • 七則數學小故事
    ○投稿郵箱:shuxuetg@163.com○郵發代號:4-312○訂閱2019年雜誌請前往各地郵局;購買數學雜誌與圖書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網上書城購買「0」的故事動物中的數學天才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其底盤菱形的鈍角為109度28分,所有的銳角為70度32分,這樣既堅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誤差極小。丹頂鶴總是成群結隊遷飛,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
  • 教育故事音樂劇《我是你的小水滴》獻禮第35個教師節 老師,聽我唱...
    黑龍江日報9月9日訊 「輕輕的我是你的小水滴,悄悄的你走進我生活裡,哦,老師,你慈母般的關心讓我難以忘記。」日前,哈爾濱市香和小學內傳來陣陣天籟童聲,配以男聲激情地朗誦,抑揚頓挫,飄溢校園。由香和小學青年教師吳松主創的教育故事音樂劇《我是你的小水滴》,以剛剛獲稱全國模範教師的吳松成長路徑為原型而編排,香和小學40名師生傾情演繹,致敬鄉村教師、勉勵學生成長,獻禮第35個教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