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在漢語字典裡查找可以發現其含義為:符合。在這裡特指你填報志願的目標院校與你實際的匹配程度,而衡量的標準有兩個:第一,你對自己的了解有多少;第二,你在填報目標院校時是否全程都是聽從他人的意見(包括家人、所謂的過來人、專家等)。只要知道了這兩點你就能很好的測出自己與所填目標院校的匹配程度。
我這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最多的廣告與新聞就是:權威認證,幫你輕鬆搞定高考志願填報;十年高考填報諮詢王牌專家,幫你選擇最好的高校;名師指導,填報無憂等等。
在提問平臺上看到的最多的帖子是:我的分數是多少,請問我能上某某學校嗎?師哥師姐的親身經歷,那些填報志願應該避免的院校;哪些專業未來就業前景最好呢?我到底是選專業好呢,還是優先選擇學校;我是選擇離家近一點的城市還是選擇出省讀書好呢?等等問題。
每次看到這些廣告很提問,我都想問正在填報志願的同學們及家人一個問題:這些專家和所謂的過來人他們清楚你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嗎?他們幾乎只會按照你的分數來幫你選擇學校,保證你能有學上,但是他們根本沒有想過你到底適不適合這所學校。蒙對了還行,如果錯了,那麼承受四年痛苦的可不是他們,而是你自己。
所以,請重視這次你通過自己12年寒窗苦讀所爭取的來之不易的機會,不要讓他人給你做決定,你需要自己做主,放空大腦,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人最難的是認識自己,但最了解自己的人還是自己。其實,高考填報志願就是一次很好的認識自己的機會。
在我身邊大多數經歷過填報志願的人都十分後悔一件事:我為什麼要聽從他人的意見選擇這個專業或者這個學校,為什麼不自己選擇?
我參加過高考,填報過志願,考上研究生,在幾個單位待過,也接觸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所以,我想談一談我對於高考填報志願這一件事情的看法和原則,目的不是指導你填報志願,只是想要幫助你少走些「彎路」,並不權威,只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個好的志願填報應該填報人自己通過對於自身的認識所選定適合自己的目標院校及專業,而不是在他人的指導下選擇自己分數所能匹配的目標院校或者專業。這裡就是要提到我之前所說的「切合度」,只有當你在通過對於自己有足夠的認識之後所選擇的院校及專業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首先,要認識到高考填報志願這件事不僅僅是人生當中的一次重要的選擇,而是一次可以正確認識自己的機會。
很多同學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常常會糾結於我是優先選擇學校好,還是選擇專業好,亦或是選擇大城市或沿海城市,更或者是以離家近為目標呢?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大多數是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是一個怎樣的人,而只是聽取他人的意見所造成的。所以,同學,請先用鏡子照一照自己看一看自己到底「是人是鬼」。
俗人
1.俗人
如果你是一個「俗人」對於自己讀哪所大學、哪個專業、哪座城市、離家距離的遠近都沒有太多想法。同時,你也有一定的想法和對於金錢的欲望,但是又不是那麼的強烈。那麼你就應該清楚的知道自己讀大學的目標:就是為了更好的就業機會,你的選擇只要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就好。
SO,你應該優先選擇名校。如果你多去問問這一屆本科的畢業生他們在找工作時的經歷,你就會知道名校這個「buff」的加持會有多大。名校意味著對你的學習能力的認可,你也會在名校裡認識一群同樣優秀的人,他們在你走上社會後將會是你一筆隱形的財富;而如果你想出國深造,名校老師開具的推薦信,更是一種無形的保障。
但是,如果你的分數「夠不到」名校的線,你應該優先選擇專業。你現在應該做的是:在確認填報志願之前,先在網上篩選出未來最有「錢景」的幾個專業,搜集相關的信息,選擇一到兩個自己喜歡或者不是那麼討厭的專業,未來四年內學好它,這就是你未來就業的保障。但是請注意,這裡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那就是你無法預知四年之後這個專業的需求是否飽和,所以請目光稍微放長遠一點。
探險家
2.探險家
如果你對於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想要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領略時尚的前沿,感受最新科技的魅力,並且願意為此放棄一些東西,那麼請你一定要去北上廣深杭成這些地方讀書。因為這些前沿城市有你所需要的一切。最前沿的科技、最新的資訊、最時尚的穿著、最新的行業等等,在那裡總是會率先出現。
你可以想像一下,別人都還在想像關於5G的網絡有多快的時候,你在這些前沿城市已經用手機在使用5G看電視、下電影;當別人在暢想無人駕駛怎麼樣時,你正坐在無人駕駛的計程車上是怎樣的感覺。就像當年一樣,我還在看關於滴滴打車的分析文章時,我朋友已經在使用滴滴送出的優惠券進行打車了。這種差別就是你選擇的結果。
如果你是一個「探險家」,那麼請一定要去往這些城市,學校差一點,專業差一點都不是事。因為你的基因裡面就是充滿了對於未知的探索欲,而只有在那些前沿城市裡面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自己就像魚入大海一樣的舒服。
安穩人
3.安穩人
如果你是一個「安穩人」,你對於大城市沒有嚮往,你對於未來沒有太大的野心,你只想安安穩穩的在你所在的城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讓自己舒服的生活,那麼你就不要心血來潮的強迫自己出去闖一闖了,不要想著外面的世界很大,想要去看看。
那麼你需要填報志願很簡單:選擇你一個本省、本市,甚至是本區的大學,找一個未來畢業時能儘可能少用或者不用家裡面的關係幫你送進一家好單位的專業(畢竟都是本市的,怎麼都會有一定的人脈關係),認真學習,快樂生活。大三的時候就應該謀劃自己要進的單位,然後靠關係和自己的能力進去。
你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安穩過日子。所以,你只需要在選擇本省或本市的學校時注意怎樣能減少未來「安穩」的阻力就行。
之前所說的大多是對於自己很一定認識的人,但是,在18歲的年齡又有多少人真正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呢?能知道自己對於未來的看法是什麼呢?
所以在填報志願更多的人會茫然不知的選擇相信他人,放棄自己的選擇機會。
他人會告訴你:這個行業如日中天,出來以後就等著賺大錢,因此,你優先選擇了專業,沒有顧忌所謂的學校及所在的城市,等到了那裡才發現原來自己不喜歡,但是沒辦法,想著四年之後就好了。可四年之後,你才發現原先輝煌的專業,現在已經落寞。
他會告訴你:你要儘可能的選擇匹配你分數的學校及專業,不然你就虧了。填報志願哪有什麼虧和賺,這又不是菜市場買菜。但是那時的你就是相信了他所說的話。
他會告訴你:學校比專業更重要,所以你選擇了一所較好學校選擇服從調劑,你告訴自己先進入學校再換專業,但是一年後你才發現原來換專業是有那麼大的阻力。
他會告訴你:千萬不要選擇這個專業,這個專業就是坑。所以你選擇了其他專業,畢業之後找工作時你才發現,原來那個「坑」正是適合自己的。
.....................
他人所說的永遠是他所經歷的,而不是現在的你所面臨的。特別是填報志願這個時候更是如此。
填報志願這件事情,永遠是自己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完成。而在完成的過程當中,你需要做的是先問問自己的內心,再把眼光放長遠一點,最好是能放到你畢業以後,工作、生活這些方面上去。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考慮清楚之後,你就可以做出相應的選擇。
好了,根據我之前所說的你對自己的認識和聽從他人的意見程度來進行測試了:
契合度低:
完全聽從他人意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很有可能你所選擇的院校和專業是你所不喜歡的,等你以後會知道)
契合度中等:
你對自己有一定的了解,選擇了自己喜歡了學校,聽他人的意見選擇了專業
契合度高: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按照自己的想法填報
最後,祝每一位考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好的決定,這是我對你們最真誠的祝福。
作者:爬行的窩窩牛,有酒更有故事的理工男。從事教育工作,分享教育經驗。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歡迎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哦~
作者:爬行的窩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