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西安國際醫學中心(以下簡稱「國際醫學中心」)宣布完成主樓封頂工作。與此同時,投資總額達150億元的「一帶一路」國際醫療中心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正式啟動。
國際醫學中心是項目首個落地的單體建築。這個醫學中心建築面積約52萬平方米,建成後是一座集醫療、教學、科研、體檢、保健為一體的三級甲等規模的綜合性國際醫院。
當天的啟動儀式上,政府、學界、企業界等諸多人士到場。陝西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中科院院士季維智、郝躍,陝西省衛計委主任劉寶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西安市委常委盧凱、聶仲秋、鍾洪江,西安國際醫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516,以下簡稱「國際醫學」)實際控制人劉建申、董事長史今等出席。
不難看出,陝西省政府對這一項目很看重。王永康表述,項目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舉措,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的重大配套,是補齊民生發展短板的重大工程。
「超級醫院」打算怎麼建?
此前,健康點曾對投資規模超百億元的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做過詳細的分析解讀,也對受益於「國九條」政策利好而開業的海南博鰲超級醫院做個獨家報導。而西安的「超級醫院」,這又是完全一種新的運作模式。
健康點了解到,項目規劃分為健康小鎮和國際醫學城兩部分,健康小鎮的建設總體圍繞國際醫學城展開。由國際醫學、阿里健康、用友醫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江蘇環亞等共同打造。
在這個項目中,國際醫學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公開披露信息顯示,西安國際醫學城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為850畝左右,規劃總投資額150億元,規劃總床位1.5萬張。2017年西安統計年鑑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西安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總數為56332張,國際醫學城1.5萬張的床位規劃超過了目前西安床位總數的五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醫學城的前身為西安聖安醫院項目。公告披露的信息顯示,國際醫學2013年10月9日以8080萬元的價格從西安國土資源局取得了總面積為205,075.3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用以建設西安聖安醫院,而後西安聖安醫院更名為西安國際醫學中心。
大規模床位規劃意味著要有相應規模的醫護人員支撐日常運營。目前,西安市整體醫護資源相對緊張,醫護人員與人口比例為1:146,遠不及發達國家水平1:24及國際平均水平1:47,醫護人員會是項目落地關鍵瓶頸,常見的思路是引進和培養。
人才培養方面,國際醫學已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英國國王學院合作在醫療城內共建國際醫學院,但無論是醫學院還是醫學生培養周期都十分漫長,醫學院優質師資也是稀缺資源,「遠水能否救近火」,同時海外醫護培養模式如何克服「水土不服」,都是問題。
引進人才方面,國際醫學雖然明確要以國際醫學中心為平臺與海內外的優質醫療資源建立合作關係,但並未有明確的公立醫院或者專家團隊加盟或與之建立合作關係。
對國際醫學城內部的規劃及模式進一步拆解,其與海南、上海已有的醫療集聚區模式有很大差異。
園區籌建背景上,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由上海市政府牽頭建設,園區內規劃有華山醫院西院這樣知名的公立醫院品牌,核心是打造公立醫療機構與社會辦醫機構優勢互補的醫療共享平臺。而海南博鰲樂成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則是「國九條」政策先行,相關優質醫療資源隨之逐漸聚焦,總體以政策為導向。
而西安國際醫學城則完全由西安國際醫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及西安國際康復醫學中心有限公司兩家公司主導投資建設,政府則更多提供輔助性的配套服務。
「國際醫學系」醫療機構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軍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西安國際醫學城由西安國際醫學中心、西安國際康復醫學中心、西安高新中醫醫院等8個板塊組成。其中,西安國際醫學中心為國際醫學城主體,佔地307畝,規劃建築面積52.6萬平方米,最大床位容量5037張,毗鄰建設西安國際康復醫學中心,擁有床位6000張。由此看來,城中醫療機構皆是「國際醫學系」的孵化延伸。
西安國際醫學城內部的醫療機構類型也與博鰲先行區及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存在明顯差異。博鰲先行區內部引入了博鰲超級醫院、布萊根婦女醫院等多個醫院品牌,而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也引入了新加坡百匯醫院、覽海康復醫院等多個品牌,這樣的處理使得二者具有很強的醫院平臺的特點,而西安國際醫學城內部的醫療機構則具有濃厚的「國際醫學色彩」。
健康點翻查工商登記資料可以發現,國際醫學在近兩年投資設立了口腔、婦兒等十餘家專科醫院公司,國際醫學未來將很可能由國際醫學自己「操刀」全部醫院的建設及運營。由此看來,國際醫學城本質上更像一家「超級醫院」而非共享醫療產業園平臺。
史今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十年內,國際醫學將發展成擁有醫療機構超過100家、床位達到60000張的大型醫療產業集團,「比如會下沉到延安、榆林、安康等地市,甚至到達縣域鎮子,這樣偏遠地區的普通百姓也可以享受到非常前沿的醫療資源。」
此前,健康點報導國際醫學變賣掉33.6億元百貨零售資產全面轉型醫療服務,國際醫學早在2011年便以2.97億元全資收購西安高新醫院有限公司的方式開始涉足醫療服務業務,而西安國際醫學中心主樓封頂則是國際醫學全面轉型醫療服務業務後的首個階段性成果。
國際醫學為何會想籌建「超級醫院」,甚至於拋售顯現經營頹勢、但仍還在盈利的商業零售資產?
國際醫學的董事會及管理層雖然幾經變動,但國際醫學的實際控制人從2002年以後一直為劉建申,劉建申通過西安天健醫藥科學研究所、申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共持有西安國際醫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5.51%的股權,而劉建申進入到資本市場初期似乎就想切入醫療服務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劉建申曾經營保健品、藥品業務。其曾成立了古城保健實驗研究所,任副所長;1988年創辦了社會福利企業「西安市健身保健品廠」,先後與外商合資共同組建了「西安一枝劉製藥有限公司」、「西安眾生製藥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長,1994年成立了「西安一枝劉集團」任總裁,一枝劉為20世紀90年代熱銷的保健品。
國際醫學的前身為陝解放,2002年5月劉建申通過成立西安高新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新醫院」)以每股2.8元的價格接下和託管3100萬陝解放的法人股,2003年8月高新醫院將託管股票買下後成為陝解放的第一大股東。同年6月,西安高新醫院也籌備成立,並正式開門營業。
之後的近10年間,西安高新醫院一直在上市公司體外孵化。直到2011年末,國際醫學以2.97億元全資收購西安高新醫院有限公司,西安高新醫院才併入到上市公司資產中,而此時西安高新醫院已經進入平穩盈利階段。此後,劉建申便開始著手推進醫療連鎖機構擴張。
2012年,國際醫學開始籌備國際醫學城,並先後置地、募資為國際醫學城落地打下基礎。之後,國際醫學又拆資2.7億入股主營幹細胞存儲業務的漢氏聯合,之後出資2億元與陝西東嶺工貿集團、深圳市高特佳投資等9家企業參與發起設立君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與之前體外孵化醫院實現盈利後植入上市公司的做法不同,國際醫學自2012年之後的醫療機構鋪設速度非常快,在商洛、洛陽等4個城市都有籌劃落地相應的國際醫學中心,並也在基層鋪設基礎醫療機構,還籌建了兩家非營利醫院。
國際醫學以如此快的速度推進醫療項目上馬,能否真正落地?此前,原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曾指出,醫療產業園模式能否真正落地有兩個關鍵的制約因素:一個是人,一個是技術。國際醫學能否克服這兩個關鍵限制,讓國際醫學城順利落地運營,目前來看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原標題:深度|投資150億建15000張床位,西安的「超級醫院」打算怎麼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