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過去有民諺「早清明,晚十一」。
一般來說,清明節祭祖的時間應該是越早越好,因為清明節祭祖的人多,特別是對於忙於工作或者離家比較遠的孩子來說,到時候可以提前1~2個星期回家祭祖,這樣的話既避開了高峰期,又能夠有效的避免交通堵塞。
提前祭祖的講究,農村的一些老人經常會說是喪葬時間不超過三年的新墳,孫輩在第一年掃墓時,可以選擇在清明節前十天,第二年掃墓要在清明節當天,第三年就沒有什麼講究了,老墳的話在時間上就比較隨意了。
各地都有一些當地的習俗,我們要尊重這些習俗。還有,對於某些習俗來說,給仙逝一年內的親人掃墓和給已經去世超過一年以親人掃墓,時間上也有些差異。提醒朋友們要遵守當地的相關習俗去做。
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後十天; 有的稱"前三後三";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 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另外最好選在上午七點至下午三點前掃墓,這是這一天陽氣升旺的時間,是我們祭奠先人的最好時間。以上就是小編對清明節具體方向和時間。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