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緣

2020-12-18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83年,在河北正定辦公室裡的習近平。
  新華社發

書法:梁永琳

2016年10月1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兩周年。在那次座談會上,習近平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吹響了推動文藝創作繁榮發展的集合號。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湧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今天,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思想力量,體會到總書記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編 者 

1、「精忠報國」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我看文學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後來看得更多的是政治類書籍。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估計也就是五六歲,母親帶我去買書。當時,我母親在中央黨校工作。從中央黨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華書店。我偷懶不想走路,母親就背著我,到那兒買嶽飛的小人書。當時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嶽飛傳》,一套有很多本,裡面有一本是《嶽母刺字》;還有一個版本是專門講精忠報國這個故事的,母親都給我買了。買回來之後,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嶽母刺字的故事。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裡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2、當時能找到的文學經典我都看了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這代人自小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上山下鄉的時候,我15歲。我當時想,齊家、治國、平天下還輪不到我們去做,我們現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讀書、修身。「一物不知,深以為恥」,我給自己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那個時候,除了勞動之外,一個是融入群眾,再一個就是到處找書、看書。我們插隊那時候,也是書籍的大交流。我是北京八一學校的,同去的還有清華附中、五十七中等學校的,這些學校的有些學生有點家學淵源。我們都是背著書下鄉,相互之間交換著看。那個環境下,就是有這樣一個愛讀書的小氣候。那時,我居然在鄉村教師那兒也發現很多好書,像《紅與黑》《戰爭與和平》,還有一些古時候的課本,比如清代課本、明代課本等。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文學經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現在脫口而出的都是那時讀到的東西。

3、「三言」裡的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來

「文革」時,我們家搬到中央黨校住。按當時的要求,中央黨校需要把書全集中在科學會堂裡,負責裝車的師傅都認識我,他們請我一起搬書。搬書的過程中,我就挑一部分留下來看。那段時間,我天天在那兒翻看「三言」(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編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其中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來。

馮夢龍當過福建寧德的壽寧縣知縣。那裡是福建最犄角旮旯的地方,壽寧的縣委書記也被戲稱為「省尾書記」。記得我在寧德工作時,早上出發,傍晚才能到壽寧。那個地方都是山路,我上山時想起了戚繼光的詩,「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到了壽寧以後,我要下車但下不來了,被顛得腰肌勞損了,後來讓人把我抬下來,第二天才好。馮夢龍去了那麼艱苦的地方,一路翻山越嶺,據說他當時走了好幾個月。到壽寧以後,他寫了個《壽寧待志》,當時那兒還沒有縣誌。所以,我對馮夢龍有很深的印象,後來常常引用他的東西。

4、讀完《怎麼辦?》 睡光板炕煉毅力

我年輕時看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上次在索契,俄羅斯電視臺主持人採訪我,問我讀過哪些俄羅斯作品。看到我說俄羅斯作品如數家珍,他很驚訝。他說,我們俄羅斯好多人都沒看過這麼多。

我們那一代人受俄羅斯經典的影響很深。看了普希金的愛情詩《葉甫蓋尼·奧涅金》,後來我還去過敖德薩,看那裡留下的一些詩人痕跡。我很喜歡萊蒙託夫的《當代英雄》,說英雄,誰是英雄啊?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英雄。當時,在梁家河的山溝裡看這本書,那種感受很強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有深度的俄國作家,託爾斯泰是最有廣度的俄國作家,兩相比較,我更喜歡託爾斯泰。託爾斯泰的三部代表作,我更喜歡的是《戰爭與和平》,當然《復活》給人很多心靈上的反省。我也很喜歡肖洛霍夫,他的《靜靜的頓河》對大時代的變革和人性的反映,確實非常深刻。

車爾尼雪夫斯基是一個民主主義革命者,他的作品給我們不少啟迪。他的《怎麼辦?》我是在梁家河窯洞裡讀的,當時在心中引起了很大震動。書的主人公拉赫美託夫,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為了磨鍊意志,甚至睡在釘板床上,扎得渾身是血。那時候,我們覺得鍛鍊毅力就得這麼煉,乾脆也把褥子撤了,就睡在光板炕上。一到下雨下雪天,我們就出去摸爬滾打,下雨的時候去淋雨,下雪的時候去搓雪,在井臺邊洗冷水澡,都是受這本書的影響。

俄羅斯還有一批藝術大師,像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畫家列賓等。我為什麼對列賓印象很深刻呢?當時,在農村還能夠發現一批美術雜誌,那是非常寶貴的資料,我就一本一本地看。其中,有一篇專門介紹列賓的油畫《意外歸來》,講一個流放的革命志士突然回家的場景,那幅畫給我深刻印象,那篇文章也寫得不錯。

5、插隊時走30裡路去借《浮士德》

德國的文藝作品比較大氣恢弘,像歌德、席勒的作品。我14歲看《少年維特之煩惱》,後來看的《浮士德》。當時,《浮士德》的漢譯本有三種。訪問德國的時候,我跟他們講,我演講中提到的一些東西不是誰給我預備的材料,確實都是我自己看過的。比如,歌德的《浮士德》這本書,我是在上山下鄉時,從30裡外的一個知青那兒借來的。他是北京五十七中的學生,老是在我面前吹牛,說他有《浮士德》。我就去找他,說借我看看吧,我肯定還你。當時,我看了也是愛不釋手。後來他等急了,一到趕集的時候,就通過別人傳話,要我把書給捎回去。過了一段時間,他還是不放心,又專門走了30裡路來取這本書。我說,你還真是到家門口來討書了,那我還給你吧。《浮士德》確實不太好讀,想像力很豐富。我跟默克爾總理說,也跟德國漢學家說,我當時看《浮士德》看不太明白。他們說,不要說你們了,我們德國人也不是都能看明白。我說,那看來不是因為我太笨。

6、兩次踏訪海明威的寫作之地

美國的作品,我看得不多。像惠特曼的自由詩《草葉集》,再有就是馬克·吐溫的作品,《競選州長》裡的那個小片段給人印象深刻,還有《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我喜歡的是傑克·倫敦,像他的《海狼》《荒野的呼喚》《熱愛生命》。《熱愛生命》是列寧的枕邊書,列寧在生命彌留之際仍請人給他朗讀這本書。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我就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

我去過古巴兩次,第一次是在福建工作時去的。我說,我們找找海明威當年寫作的那個遺址吧。後來,到了他寫《老人與海》的那個棧橋邊,場景和小說中的一模一樣,幾個黑人孩子在那兒戲水,旁邊有一個酒店,這個酒店是他寫作的地方。我們專門在那兒吃了一頓飯。第二次去古巴的時候,我已經是國家副主席,他們聽說我想了解海明威,就帶我到了城裡面一個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他曾經在那個酒吧裡寫作。海明威最愛喝的一種飲料叫「莫希託」,是用朗姆酒配薄荷葉,再加冰塊和白糖製成的。《老人與海》描述的那種精神,確實是一種永恆的精神。

7、雨果的作品最讓我感到震撼

我青年時代就對法國文化抱有濃厚興趣,法國的歷史、哲學、文學、藝術深深吸引著我。我們年輕的時候,法國的很多書籍都翻譯過來了。司湯達的《紅與黑》很有影響,但對人世間的描寫,還是要算巴爾扎克、莫泊桑的作品,像《人間喜劇》的影響就很大。最讓我震撼的是雨果的作品,《悲慘世界》《九三年》都是以大革命為背景的。我看《悲慘世界》,讀到卞福汝主教感化冉阿讓那一刻,確實感到震撼。偉大的作品,就是有這樣一種爆發性的震撼力量,這就是文以載道。再有,就是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法國的畫家有一大批,像莫奈、塞尚、德加、馬奈等,音樂家有比才、德彪西等,都讓我印象深刻。

8、馮老給了我一個在正定建榮國府的理由

馮老(馮其庸)是紅學家,我跟馮老結識於正定,當時我在正定當縣委書記。那個時候,《紅樓夢》劇組正好要搞榮國府。當時要找依據,就是為什麼在正定搞?他們沒有實際的榮國府、寧國府的圖,但是我找到了。在哪兒找到的呢?在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有個專家叫王璞子,是正定人,我託人從他那裡找到了圖。再就是請馮老給了我一個為什麼在正定建榮國府的理由。見《紅樓夢》劇組的時候,我說我們這兒完全有資格搞,因為曹雪芹是正定人。他們都笑了,說莫名其妙,曹雪芹怎麼是正定人?我說,曹雪芹的老家是正定的,這是馮老提供的。馮老研究紅學,查明了曹雪芹的身世。曹雪芹的祖先是北宋的開國大將曹彬,曹彬是真定靈壽人,真定就是現在的正定,正定府當時的範圍包括河北的靈壽縣,就在正定的隔壁。我就拿這個理由跟他們講,當然也是開玩笑。我記得,我們請馮老是1983、1984年的事情,馮老那時候還英姿勃發。

9、王願堅講的故事對我很有幫助

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縣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來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廠的作家、編劇王願堅。他對我很有幫助,為什麼呢?他給我講了很多長徵的故事,講了很多老將軍的故事,第一批授銜的老將軍,他大部分都採訪過。他當時給我講的一個故事,讓我非常有感觸。王願堅說,有一次,我去採訪一位吃過草根樹皮、經歷過九死一生的老領導。正說著話,警衛員進來對老領導說,首長,參湯拿來了。老領導喝了一口,說涼了。小警衛員把參湯接過去,順手就潑在了外面。王願堅說,看到這一幕,心裡很不是滋味,突然想到我們現在條件好了,「補」的東西多了,按中醫的說法,人不能只補不瀉,現在是該「瀉一瀉」了。他的意思是說,不能忘了初心啊,不能忘了打天下時的艱苦歲月,現在條件好了,要警惕脫離群眾。我聽了這個故事,也很有感觸。聯繫到我們現在的反腐倡廉,為什麼要這麼做?王願堅當時就說,近平同志,我沒有別的說的,就是希望你真正能夠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深入到他們的生活和心靈中去,那可能對你從政很有幫助。

文藝與從政雖然「隔行如隔山」,但是也有一些通行的規律。比如,王願堅跟我講到柳青。他說,柳青是一個陝西作家,1952年曾經任陝西長安縣縣委副書記,後來辭去了縣委副書記職務、保留常委職務,並定居在那兒的皇甫村,蹲點14年,他的《創業史》很多素材就是從那兒得來的。王願堅說,我為什麼要跟你說這一條呢?你們這些人都是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的人,柳青可以做到中央或者陝西省的一個文件發下來,他會知道他的房東老大娘是哭還是笑。如果你們對人民的心聲能了解到這個程度,那對施政是不是很有幫助呢?我說,你說得太好了,我一定謹記這句話。

10、賈大山被我「趕鴨子上架」當文化局長

我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結識了作家賈大山。當時,河北文聯的副主席林漫(又名李滿天)掛職正定縣委常委,是他帶我去賈大山那個文化館的。賈大山是一位熱愛人民的作家,他對人民的熱愛,使我很受感動。他本身就來自於群眾,他不願意做官,是我生拉硬拽讓他去當縣文化局局長。他說,你這真是「趕鴨子上架」啊。我說,你這個「鴨子」就變一變吧,學著上架。在我選他之前,石家莊地區文聯讓他去當主席。他對我說,他們讓我去,我一直在猶豫,直到中午回家吃了一碗菠菜麵條之後,我心中有了答案——我到了石家莊,誰給我做這碗菠菜麵條呢?於是我就決定不去了。我說,好,留下來幹吧。他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憂國憂民情懷,「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要是說起來,賈大山有的時候顯得很「天真」,如果聽到一些他覺得褻瀆真理的事情,他就坐不住、睡不著,就要問我為什麼會這樣。你給他解釋清楚了,他就很高興。賈大山和賈平凹是同時出名的,但是賈大山後來不是那麼多產,也沒有寫長篇的東西。我曾經把他們兩個人的作品放在一起看,有人把這稱為「二賈研究」。

講到賈大山,我們倆的交往是,晚上我工作完了一般是11點以後,他到我的辦公室來,或者我去他家蹭頓飯。他們家吃飯就是菠菜麵條,有的時候他到街上買一隻當地的「馬家」滷煮雞,還有一種叫「跑肉」,也就是野兔子肉,野兔子不是跑的嘛,做得黑乎乎的。再開一瓶正定常山香酒,大概是一兩塊錢一瓶。吃完之後,再來一碗菠菜面。他到我那兒來,我們開一個午餐肉罐頭,也是喝一瓶常山香酒。

11、文藝創作要反映真實的生活

我和葉辛同志(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都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一輩。他講到的一些體會和心態,像開始見到農村、農民的那種感受,我是很能理解的。他是在貴州插隊,我是在陝北黃土高原。當時,我從延安坐卡車到延川縣城,然後從延川坐卡車到文安驛公社,下車以後再徒步走15華裡才到我那個村。這一路過去,走一步那個土就往上揚,比現在的PM2.5可難受多了。後來回憶當時的情景,我開玩笑說,那叫PM250。晚上出來到村裡的溝邊上,看到的最大平面不足100平方米,看著窯洞裡星星點點的煤油燈火,我當時說了一句非常不恭敬的話——這不是「山頂洞人」的生活嘛。當時對那裡很不適應,有種距離感。但是,後來我就同老百姓打成一片了。我住的那個屋子有一排炕,因為就剩我一個知青了,睡的全是當地的農村孩子,蝨子、跳蚤也都不分人了,咬誰都可以。晚上,我那個屋子就成了一個說古今的地方,由我主講。最後,我發現他們有很多讓我敬佩之處。我說,你別小看這一村的人,也是人才濟濟,給他們場合,給他們環境,都是「人物」。當時我們有這樣的經歷,也看到有這樣的現象,這是活生生的,我覺得寫這些東西才是真實的生活。

12、軍旅文藝工作者要有軍味、戰味

我贊同閻肅同志(空政文工團一級編劇,已故)講的「風花雪月」(閻肅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的發言中說,軍隊文藝工作者也有「風花雪月」,但那風是「鐵馬秋風」、花是「戰地黃花」、雪是「樓船夜雪」、月是「邊關冷月」),這是強軍的「風花雪月」。一提到這個詞,我就想起古代的軍旅詩人,有那麼多盪氣迴腸的詩文啊。如果我們的解放軍文藝工作者沒有軍味、沒有戰味,那幹嗎要穿這身軍裝啊?我們的軍旅文藝工作者要圍繞強軍目標,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這也是今後軍隊文藝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個方向。

13、形象塑造要全面把握人物性格

李雪健同志(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講得充滿深情(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李雪健作了題為《用角色和觀眾交流》的發言,談了塑造楊善洲、焦裕祿等典型人物電影形象的體會)。他演了很多電影、電視劇,當時演《渴望》的時候,我沒怎麼太在意,但看他演的宋江,我覺得把握住了這個人物;他演的《焦裕祿》《楊善洲》,兩個人物都刻畫得特別好,按行話講,就是入戲了。有句話叫「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兩部戲不是那種戲說,體現出來的是真正的楊善洲、焦裕祿,他們就是這樣的人,我們的藝術形象塑造全面把握住了人物性格。通過雪健同志所講的,我感受到他與塑造的人物是真正的共鳴、真正的理解。雪健同志那句話說得好,「共產黨員的職業病——自找苦吃」啊。中國共產黨人就是以解放全人類為自己的崇高目標,沒有個人的私利。

14、文藝作品要有質量、有特色

文藝創作要在多樣化、有質量上下功夫。當前存在一種「羊群效應」,這邊搞個徵婚節目,所有的地方都在搞談戀愛、找對象的節目。看著有幾十個臺,但換來換去都是大同小異,感覺有點江郎才盡了。還是要搞點有質量、有特色的東西。我們有很多歷史題材可以拍,不要都是悽悽慘慘的,老是說甲午戰爭我們被打得一塌糊塗,馮子材鎮南關大捷、戚繼光抗倭,這些都可以拍一拍。要開拓思路,除了戚繼光、馮子材,還有其他人物和故事。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講好故事?故事本來都是很好的,有的變成文藝作品以後,卻失去了生命力。《智取威虎山》拍得還有點意思,手法變換了,年輕人愛看,特別是把現實的青年人和當時的青年人對比,講「我奶奶的故事」,這種聯繫的方法是好的。實際上,我們有很多好的故事,可以演得非常鮮活,也會有票房。像《奇襲白虎團》《紅燈記》《沙家浜》等,不要用「三突出」的方法拍,而是用貼近現實的、更加戲劇性的方法拍,把元素搞得活潑一點,都能拍得很精彩。

15、重要建築特別是標誌性建築應當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建築也是富有生命的東西,是凝固的詩、立體的畫、貼地的音符,是一座城市的生動面孔,也是人們的共同記憶和身份憑據。我們對待建築的新風格、新樣式要包容,但是絕不能搞那些奇奇怪怪的建築。現在,一些地方不重視城市特色風貌塑造,很多建設行為表現出對歷史文化的無知和輕蔑,做了不少割斷歷史文脈的蠢事。我們應該注意吸收傳統建築的語言,讓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建築個性,讓中國建築長一張「中國臉」。

浙江美術館就建在西湖邊上。2003年除夕,當時我還在浙江,美術館建設有兩個備選方案,一個是建在錢江新城,一個是建在西湖邊上。有些同志認為應該建在錢江新城,我認為還是建在西湖邊上好。要把西湖的自然景致與美術館的人文韻味和諧地融為一體,這才是具有時代氣息、中國氣質的美。記得當時,我還跟許江同志說,浙江美術館的建築風格,就要跟你許江同志現在穿的這件中式衣服一樣,要有中國風格。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14日 24 版)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的文學情緣:雨果的作品最讓我感到震撼
    原標題:習近平自述:我的文學情緣2016年10月1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兩周年。在那次座談會上,總書記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吹響了推動文藝創作繁榮發展的集結號。
  • 習近平自述:我的文學情緣(圖)(1)
    原標題:習近平自述:我的文學情緣2016年10月1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兩周年。在那次座談會上,總書記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吹響了推動文藝創作繁榮發展的集結號。兩年來,總書記當時與文藝工作者親切互動的感人場景歷歷在目;兩年來,文藝戰線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契機,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湧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
  • 習近平自述:我的文學情緣
    【學習小組按】  2016年10月1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兩周年。在那次座談會上,總書記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吹響了推動文藝創作繁榮發展的集結號。兩年來,總書記當時與文藝工作者親切互動的感人場景歷歷在目;兩年來,文藝戰線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契機,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湧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
  • 習近平的文學情懷--新聞報導-人民網
    文學情懷說到底是一種人文情懷。一個有文學情懷的人,是一個純粹的人、崇德篤學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感受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懷,可以啟發廣大幹部深入思考人生、社會和百姓,多了解社情、體察民意、洞察時事、向上人生,做一個追求真善美的人。
  • 習近平總書記這麼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自述《我的文學情緣》中透露,自己五六歲時,母親在中央黨校工作,路上有一家新華書店。「我偷懶不想走路,母親就背著我,到那兒買嶽飛的小人書。」買回來之後,母親就給習近平講精忠報國、嶽母刺字的故事。  「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裡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習近平總書記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成為他一生追求的目標。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
  • 開卷有益——跟總書記一起「多讀書」
    8月21日下午,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蘭州市區的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他對大家說,人民群眾多讀書,我們的民族精神就會厚重起來、深邃起來。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
  • 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魅力
    當前,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風格和特色,提高表達水平,使語言準確生動地傳達思想,推動黨中央確定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風格  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的核心、軍隊統帥、人民領袖在治國理政實踐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語言風格。  簡短精練,要言不煩。
  • 打開總書記書櫃!「書迷」習近平告訴你如何讀書?
    「我年輕時讀了不少文學作品,涉獵了當時能找到的各種書籍,不僅其中許多精彩章節、雋永文字至今記憶猶新,而且從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諦。」——「書迷」習近平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不同場合,不止一次講述過他的讀書故事,也每每在演講中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讓聽者嘆服。習近平總書記還號召大家尤其是領導幹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因為「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在這個節日,我們定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書櫃」,來看看總書記的「書單」和讀書感悟吧。
  • 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之路
    有一種信仰薪火相傳——習近平總書記是在濃鬱革命氛圍中成長起來的我黨領袖 信仰的力量一往無前、源源不斷;信仰的傳承筋骨相連、生生不息。習近平總書記出生在一個紅色革命家庭,父母都是一生追隨共產黨、追求真理的老革命。
  • 習近平的詩詞情緣
    刊發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文章《遵循大邏輯 奮力新作為——如何更好適應把握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詳見:http://dwz.cn/5fFxOf>《解放軍報》刊發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姜魯鳴文章《全力破解制約深度融合的體制瓶頸——軍民融合系列談之二》詳見:http://dwz.cn/5fFA5Z【推薦閱讀】習近平的詩詞情緣
  • ...者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今天,我們在和平的年代建設我們日益富強的祖國,就更應該響應總書記的號召,樹立起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書寫更加宏偉的文學篇章。  劉醒龍(作家,湖北省作協副主席)  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之後,我感到,文化自信與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有著深刻與強大的邏輯關係。
  • 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理念
    原標題:盤點: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理念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就自己的執政理念暢談了感受。他深有感觸地講到:「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裡國土,56個民族,13億多人口,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還不高,治理這樣一個國家很不容易,必須登高望遠,同時必須腳踏實地。」
  • 作家阿來做客十月文學院:拉美文學不只是《百年孤獨》
    上世紀,拉美文學改變過去對歐洲文學的複製和模仿,開始了一場尋找文學自我、自覺和自信的文學運動。此間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作家和作品,從魯爾福到卡彭鐵爾,從阿斯圖裡亞斯到富恩斯特,但到了中國就簡化成了一本《百年孤獨》。   與讀者的互動環節中,一位小讀者只有12歲,他12歲就讀了阿來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誰知阿來建議說,年齡大一點再讀為好,比如上高中以後讀。
  • ...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引發社會各界熱烈反響。 「談到『十四五』規劃,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說,「現場聆聽總書記重要講話,倍感振奮。」馮驥才就「建立國家非遺保護的科學體系」這一主題談了自己的思考與建議。他表示,近年來,關於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重大意義,總書記已經講得十分透徹、系統。這次重要講話更指明了我們工作的方向。
  •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
    ——2014年7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時強調  我們的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
  •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這一年
    蔡家崖村第一書記   蔡家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和囑託
  • 習近平總書記手植樹成深圳新景觀
    「當天早上有很多市民在公園裡觀看總書記講話的視頻,下午,總書記就來了。」一位公園管理人員表示。不少市民前來公園「打卡」10月15日,雖然是工作日,蓮花山公園仍遊人如織,記者在現場看到,市民、遊客爭相獻花、到習近平總書記到過的地方「打卡」留念。
  • 跟習近平總書記學經典
    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創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社會反響熱烈。  節目分為12集,以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為切入點,由「原聲微視頻」「思想解讀」「經典釋義」「現場訪談」「互動問答」「經典誦讀」六個環節構成。19日晚已經播出最後一集。
  • 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讓我終身受益
    我是這組系列專題報導第一篇《習近平總書記邀請我們返家鄉搞農村調研》的受訪人。時隔30多年,我一直忘不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關心和教導。借今天的機會交流3點感受。  第一,習近平總書記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指引我從小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
  • 習近平總書記的下黨情結
    8月6日上午11時許,壽寧縣委書記湯孔忠在鸞峰橋上,激動地向下黨鄉幹部群眾宣讀習總書記的回信。「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真沒想到,習總書記這麼快就給我們回信了!」61歲的下黨鄉原黨委副書記劉明華,捧著函件,認認真真看了五遍。作為最早受命籌建下黨鄉的4名幹部之一,他親身見證了下黨的幸福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