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了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會上除了正式宣布單賽季個人薪酬國內球員不超過稅前500萬人民幣,外籍球員不超過300萬歐元,以及中超俱樂部年度支出不得超過6億人民幣(包括青訓費用和女足費用)外,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議題也同樣受人關注。雖然泰達俱樂部及球迷都十分希望下賽季球隊能夠繼續以「天津泰達」的名稱徵戰各項賽事,但隨著《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在會議上發布,如「泰達」「國安」「建業」這樣頗具歷史底蘊的俱樂部名稱退出歷史舞臺已成定局,深深刻在天津球迷心裡的「泰達」,最終還是要被強行「剜走」了,而12月12日的足協杯半決賽,或也是泰達隊最後一次以這個使用了23年的名字出戰中國足壇賽事。
上月底中國足球聯賽會議宣布將落實俱樂部更改中性名稱之後,泰達俱樂部以及球迷都為能夠保住名字而做出了努力。12月6日,津門虎翼球迷組織首先聯合上海、北京、河南、浙江四地球迷發表聲明反對中性名一刀切;7日,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也致函中國足協,申請沿用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及泰達足球隊名稱。將已經使用了23個賽季的「天津泰達」更名,的確是一件比較「傷感情」的事,因此,各方都極力希望中國足協能夠聽到「保名」的呼聲。
不過,在12月14日的會議中,中國足協的通知還是明確要求繼續執行「非企業化」改名的工作。其中在俱樂部名稱規範要求方面,通知中明確「俱樂部名稱中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也不得使用與上述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稱相似或近似的漢字或詞組」。這也就意味著中國足協並沒有採納泰達俱樂部和球迷的意見,改名的命運難以迴避。
按照通知要求,除了在2020賽季已經提前改名的「大連人足球俱樂部」以及工商營業執照名稱一直以「深圳市足球俱樂部」為名的兩家俱樂部之外,中超其他俱樂部都需要進行更名,不過「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與「山東魯能泰山足球俱樂部」只需去掉「綠地」與「魯能」的企業名稱即可符合要求,更名影響有限,而其餘12家俱樂部則必需全部修改為以「行政區劃+俱樂部名稱+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且俱樂部名稱長度不超過四個字的新名字。待到明年賽季開始後,球迷們在參賽名單上就只能看到大量更名後「陌生而熟悉」的隊名。
會後,對於俱樂部改名「一刀切」的質疑,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也特別回應表示:「我們也注意到球迷和媒體呼籲不要一刀切,照顧一下老牌俱樂部,心情可以理解。但我們需要長期穩定的地域俱樂部,培養更健康的俱樂部文化。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和廣大球迷追求長期穩定健康的目標是一致的。我覺得天山雪豹就很好,有新疆文化。當然有個過程,希望媒體和球迷理解。」但在現階段強推「去企業化」,將出現怎樣的影響還不得而知。改名將嚴重打擊投資人積極性,尤其對於中小俱樂部而言,或將在改名後失去投資來源,使得運營更為困難,未來低級別聯賽是否會因此報名參賽隊銳減還難以預料;另外,包括泰達隊在內的老牌俱樂部不僅被國內球迷熟知,甚至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貿然對這些球隊實施「更名令」,其實也在損失中國足球在亞洲乃至國際上的影響力,這些或許正與「健康的目標」背道而馳。
儘管對「泰達」非常不舍,但根據中國足協對於俱樂部名稱變更程序的要求,泰達俱樂部沒有選擇,還必需儘快完成「名稱中性化」的工作。因為通知中已明確要求「各俱樂部不晚於2020年12月31日將工商部門初步核准的擬用名稱、俱樂部所有股東營業執照複印件、俱樂部股東隸屬及下屬企業名稱、工商營業執照編號,報中國足協競賽部審核」,在據要求時間點僅剩半個多月的情況下,有關更名工作的工商部門初步核准也需要一定的手續流程,這也導致俱樂部甚至沒有太多時間商議使用什麼新名字更為合適。另外,中國足協還要求「各俱樂部應不晚於2021年2月28日在中國足協完成2021賽季註冊手續,對於名稱不符合要求的俱樂部,中國足協將不給予辦理註冊手續」,對於俱樂部而言,更名工作不容有失。
得知此消息後,包括泰達在內的多家足球俱樂部表態仍會與中國足協溝通,將盡全力保留隊名,但改名要求已由《通知》的形式發布,最後時刻「反轉」的可能性已極其渺茫,因此泰達俱樂部也已做出最壞的打算。對於已追隨支持泰達隊多年的球迷而言,「泰達」二字猶如鑲嵌在內心中的寶石,就這樣「被刀強行剜走」,情感上確實很難接受,但其實球迷們也不必過於擔憂。中國足協的「更名令」其實只限制了各俱樂部及球隊名稱的官方使用,在下一個賽季,「泰達」仍可以繼續出現在球隊的胸前廣告上,也不妨礙球場看臺上繼續傳出「泰達加油」的助威聲,熱愛天津足球的球迷們,仍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球隊的愛。(津雲新聞記者 曹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