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生活狀態經常有家長反應,生孩子容易,養孩子也容易,輔導孩子作業實在太難。的確,現在的教育已經不僅僅是簡單地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很多東西老師都會結合知識點給孩子拓展思維式的安排作業,其中不乏有需要家長配合完成的作業。
然而,現當代的年輕人,為了生活,本就在工作中筋疲力盡,回到家還要和孩子一起完成作業或者給孩子檢查作業,這讓許多家長真是苦不堪言。
王先生的孩子已經小學二年級了,從小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十分關注,積極配合老師,但是上了三年級以後王先生竟開始略感疲憊,每天在外工作,回到家還要輔導孩子作業。關鍵是老師還要求家長先給孩子批改作業,王先生覺得這些都是老師該做的,心中有些不滿,但也尚未爆發。
直到有一天,女兒寫作業到深夜12點還沒寫完,但王先生一看作業都是些抄課文抄生字的作業根本沒有什麼意義,至少不值得讓孩子熬夜。王先生太心疼女兒,於是半夜在群裡問老師睡了嗎?老師回應:睡了。王先生當即聲討老師:「我閨女還沒睡,你睡什麼睡?憑什麼你能睡覺,卻讓孩子熬夜做作業?」一看到這,許多家長也紛紛附和說:「我家孩子也還在做呢」。
其實在現實中難免有很多事情是很矛盾的,老師肯定也是希望孩子能把當天學習了的內容當即進行複習,才安排家庭作業,但是卻沒考慮到量的問題。所以說要想教育好孩子,還需要家長和老師之間相互配合才行。
那麼在這方面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一、積極反饋孩子情況,可以給老師提出恰當的建議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不能沒有家庭的配合,家庭是一個人學習做好事的起源之地。」所以其實學校並不能單一地根據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來安排孩子的教育方針,更重要的還是家長能夠積極配合反饋孩子各方面的情況。甚至是面對像故事中的情況,家長可以積極向老師建議,讓老師加以調整,最終達到良好效果。所以說家長並不是要一味地遵循老師的建議,相反對於不合理的情況,家長可以選擇給出合理建議。
二、主動配合老師安排,和老師保持統一戰線
在一切合理化的情況下,家長和老師保持統一戰線也是很重要的,要讓孩子明白,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老師都希望自己那樣做,那是對自己有好處的,他才能從內心去接受。假如老師安排孩子完成某項作業,家長一味地認為沒有必要,並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老師的不滿,那麼這樣往往會導致孩子也產生逆反心理,對於老師以後的指導也不再放在眼裡。
三、主動聯繫老師,多與老師溝通孩子情況
孩子在學校和在家裡往往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然而這所有的狀態相結合才能完全地反映出孩子的心理狀態。所以家長應當經常主動聯繫老師,主動老師溝通孩子最近的情況,這樣才能全方位了解孩子,為他做出合理安排。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作業從幾年級開始多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