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生最近飽受折磨,而痛苦的源頭來自於相伴十五年的妻子周女士。細數妻子的過錯,他張口就來。可這對周女士來講太突然,也太委屈了。在調解現場,汪先生言語犀利,他離婚的態度很堅決。而周女士聽到丈夫的這個訴求,現場崩潰了。他把妻子說的一無是處,這真的是汪先生離婚的理由嗎?
汪先生說,首先出問題的是妻子和母親。婚後,他外出打工,妻子則留在老家,與母親一起照看不滿周歲的孩子。那天為了烘乾尿布,母親就搞了一個火炕,一時疏忽的她導致孩子的臉被燒傷了。因為本身就有高血壓、心臟病,最後母親就在自責中突發腦溢血去世了。
在汪先生看來,這一切都是妻子的錯。他早就和妻子說過了,等到孩子滿一歲多,再出去打工也不遲,沒必要這麼急。可妻子老是說在家待不住,最後就出去打工了,把孩子丟給了母親一個人照顧。要不是妻子做出的這個決定,可能這兩個悲劇都不會發生了,因此他一直記恨在心裡,變成了一個難以解開的心結。
周女士解釋道,之所以要出去是因為家裡的經濟實在是太困難了,連孩子的奶粉錢都是問題。而且公婆也是同意她出去的,丈夫也沒有說過什麼拒絕她出去的理由,這件事都是有過溝通後才去做的,憑什麼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她。平日裡婆婆待她如親生女兒一般,所以對於婆婆的離世,她心裡也很愧疚,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
汪先生說,接著就是孩子教育上的問題,那時候孩子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當時他就拿起了棍子要打孩子,可妻子偏是不讓,這讓他不能接受。在他看來,要想讓孩子長記性,那麼必須要讓他有敬畏之心。而妻子的護短,只會讓孩子更加地不重視自己犯下的錯。周女士解釋道,那天她也和丈夫說了,要打孩子可以,但不能用手臂那麼粗的棍子打,換個細的,傷肉不傷骨。可丈夫就是不聽,非要堅持自己的理論,這讓她很不能接受。
周女士直言,對於丈夫她也有不滿。那時候的丈夫越來越晚回家,她早就心生疑惑了。後來她下定了決心,和丈夫坦言,不管你是賭博也好,出軌也罷,只要能夠回來,她還可以一起去面對。話已經說得很明確了,可丈夫還是沒有對她坦誠。最後她從女兒的口中,得到了一個讓她心碎的答案。
那時候六歲的女兒想吃巧克力,周女士就趁機問了一句。哪曾想女兒竟告訴她,丈夫與一個女的在一起玩好久了,經常開車帶著到處跑,還買了很多的東西給對方。最後在零食的誘惑下,女兒帶著她來到了丈夫與小三的宿舍,當天她就發火了,鬧得雞犬不寧。最後廠裡就把那個女的開除了,可即使是這樣,丈夫還依然與對方保持著聯繫,這讓她心裡很不舒服。
汪先生解釋道,出軌確有其事,因為早從去年開始,他就對這段婚姻死心了。他對妻子說過要離婚的事情,可每次都用錢壓他。乾脆就找個女的,到時候被發現也能離得痛快一點。可問題就是,妻子發現了這件事後,還是不願和他離婚。最後家裡人也知道了他這件事,親戚紛紛來勸阻他,就這樣事情結束了,他與對方斷了來往。
汪先生的父親上臺說道,在妻子的那件事上,他認為兒子的話不對。兒媳是有錯,但是兒子也難逃責任,要不是他一分錢都沒有寄回來,導致經濟緊張,那麼兒媳也不至於要跑出去努力。
還有就是出軌的事情,兒子的問題就更大了。兒媳一直都是對兒子不錯的,這些他們都能看得出來,反倒是兒子的表現讓他們覺得太差勁了。現在他希望兒子能夠多為兩個孩子考慮一下,因為都還小,還需要照顧。
觀察員劉小洪指出周女士愛得卑微,而汪先生太高高在上了。同時也希望周女士不要太輕視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對自己負責。另外楊施敏指出,汪先生迴避自身問題,卻對妻子處處挑剔,這是不對的。最後胡劍雲希望汪先生能夠多去體諒和理解一下妻子。
調解的最後,雙方決定給三個月的緩衝期再做決定,生硬的溝通方式提示著他們還有一門重要的課要學,那就是夫妻語言。
來源:金牌調解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