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中,誰最受中國人歡迎,那肯定是泰國。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赴泰旅遊人數突破1054萬人,為泰國創收了5806.99億銖!
去過泰國的國人也對那裡的水果、美景、文化讚不絕口,很多人都表示有機會還會再去。
那麼,今天小編就搜集了不少國人在泰國的旅遊、生活見聞,分享給大家,讓老鐵對這個國家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yinbibigg(長期在泰國工作):
因為工作的關係,基本上一年有6、7個月都在泰國,以下說一下我的感受:
1、國民素質。其實泰國普遍的文化水平比我國要低,但是泰國人遵守紀律,排隊正兒八經排,搭車搭地鐵搭天鐵絕對能做到先落後上,絕不爭先恐後;道路上開車的司機並道也能做到拉鏈式行駛(即左邊走一臺右邊走一臺),不會像我國誰先插到誰是大爺;車輛永遠基本上自覺禮讓行人,有些道路人流比較大(例如酒吧眾多的考山路附近)就算行人一直在車的前面沒有靠邊讓路,司機都不會鳴喇叭催促。
人和人之間產生碰撞,立刻主動道歉,(曾經因為踩到泰國人,他比我道歉得還要快)單單這幾點,是很值得我們國人學習。我是一個對以上細節都非常有執念的人,在國內往往因為這類型的事情能讓我火冒三丈,所以每次到泰國,整個人脾氣都會變得非常的好。
2、公共運輸。泰國整體的公交設施價格偏貴,沒有空調的公交車6.5(約人民幣1.5),有空調車公交車約13(人民幣約2.6),還要按路程收費,不過因為我通常都是去曼谷中心商圈水門市場附近採購,所以最貴的車資沒有深入了解。
天鐵最低票價20(約人民幣4)我乘坐過的最高票價是59(約人民幣12)。但是計程車卻出奇得便宜,起表35泰銖(約人民幣7),平時20公裡大概車資110-120(約人民幣20-25),所以要是2人以上建議還是打計程車划算(前提是司機願意給你打表計費)。
3、日常吃喝。
我是一個標準胃口不大的廣州人,而且在泰國是生活形式而不是旅遊形式,所以最常去的是大排檔或者附近粉麵店。通常粉面一份單價40-50(約人民幣8-10),但是分量比較少,大概是一個合味道方便麵的量(不好意思,最常吃這個牌子)。
對於南方妹子覺得分量還是足夠的,東北朋友估計就……大排檔的分量也少得可憐,平時在廣州我和男朋友去家常菜館或者大排檔是只能叫兩個菜(一肉一蔬菜),叫第三個吃不完,但是在泰國,我們可以吃四個菜……不過四個菜結帳價格也是大概300-400(約人民幣60-80),只能說如果胃口小的在泰國吃東西性價比挺高的,畢竟可以嘗試不同的菜式又不怕會浪費。
4、生活環境。
可能跟團旅遊的不太能發現泰國不好的一面:除了中心商圈,很多橫街窄巷都比較髒舊(因為舊所以顯得髒),電線滿天飛,道路看起來很久都沒有翻新,而且下雨積水會很嚴重,整體感覺比我大廣州90年代的時候還要差。但是普遍垃圾卻出奇的少,畢竟每家人都會好好的「自掃門前雪」,連擺街小販收攤後都會把自己逗留過的那一部分所有垃圾清理乾淨。
5、泰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
之前有聽網友說泰國人最喜歡的外國人是:老外>韓國人>中國人。
這個理論我表示部分贊同。如果說不涉及服務行業的泰國人,以上的理論是正確的,但是涉及服務行業的泰國人,最喜歡的外國人是:中國人>老外>韓國人。現在全世界誰不知道中國人都最捨得花錢呢,對吧?但是以我自己的觀點,在泰國最討厭的卻是:韓國人>老外>中國人。
其實我們國人普遍素質真的不算差,只是有些人說話比較大聲罷了(泰國人普遍聲音很小,所以在泰國我們國人顯得有點突兀),我看得太多老外坐在人家店不消費,看到人家抽菸就過來問你要,太多韓國人亂扔垃圾,就連吃飯排隊都在抽菸這種現象了,至少我沒看到過我們國人有這樣的陋習。
就連我跟幾個相熟的服務行業人員聊天,他們都是對中國人的評價比對韓國人的評價高得多,因為他們都說中國人消費最爽快了,而且從來不怎麼墨跡,而且還挺禮貌的,經常說Thank you。(可能因為我是中國人所以不在我面前說不好吧)。
以上都是我個人觀點,不喜可噴。
thailand(曾去過泰國工作):
2016年,我去泰國教授漢語,在那邊待了幾年,對當地有很深的了解,今天只想分享在泰國的一些經歷,希望大家能摒棄已有的偏見,只看故事,不針對任何國家任何人。
一、在碧差汶實習教漢語時,周圍的泰國老師都非常友善和照顧我,有一個泰國媽媽真的讓我感覺到家的溫暖,時時擔心我的衣食住行和安全,走哪兒都帶上我這個拖油瓶……
二、有同學去Centrel Fesitvel買東西,遇到了論文導師,然後導師拉著在商場開始討論起了論文答辯的事情。由於討論過於投入,完了在商場轉了幾圈,準備買東西時發現錢包沒有了,然後開始在商場裡找錢包。找了很久,最後快要放棄的時候,突然一個泰國女生看著他們,然後前來確認錢包是不是他們的,她在商場裡撿到的,也一直在找他們。
三、有朋友出門太慌了,趕時間,坐上紅車了,發現自己忘了帶錢……最後紅車司機沒有收她錢,免費送到了目的地。
四、朋友把毛巾放在陽臺上曬太陽,可能因為風大,被吹到了樓下。中午他睡的迷迷糊糊的,有人來敲門,他去打開門一看,門手把上掛著他的毛巾……關鍵是他住在七樓,不知道是誰那麼厲害,居然知道是他的,拿上來給他,還不露面不留名。這應該就是我們小學書本裡的「雷鋒」了。
五、下雨天,下樓去使用自助接水機,由於操作不太熟練,第一次完全亂按的,這次又忘了應該按哪個,幣投了依舊懵懂和猶豫,有個阿姨路過看到了,主動前來教我怎麼用,心裡一陣溫暖。
六、以前去清邁藍廟玩,預期之外的計劃,所以穿了短褲,忘了帶外套紗巾什麼的。在入口彷徨,想著乾脆就不進去了。結果入口賣花的阿姨看到了,主動把我叫上前去,然後把她自己的給我圍上,要免費借給我,很意外也很感謝。參觀完後,把圍巾還給阿姨,主動在功德箱裡投了20銖,這樣真的很好,大家都開心,有一個美好的回憶,而不是單純的買賣關係。
長期泰漂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在泰國真的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活雷鋒」,在日常生活中溫暖著我們,我想這也是中國人喜歡泰國的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那些說泰國不好的朋友,我想也不是胡亂編造的,下面說說那些年,我遇到的惡意攻擊。
一、對中國人毫無耐性的酒店前臺
公寓的前臺,對中國人態度非常不友好,不懂的地方去問兩句,就顯示出不耐煩大吼大叫,儘管我們努力做到最禮貌。後來又有個女的說中國人事兒多,還嚷著說要取消中國人的訂單,以後不讓中國人來住了。雖然不知道之前發生過什麼事情,讓他們這麼討厭中國人,但他們做得也太過了,作為服務行業基本的禮貌都沒有,總是不對的。
二、說中國缺點時喋喋不休,優點卻絕口不提。
有一次在外面吃飯,旁邊來了兩個泰國人和一個非洲小哥,期間一直用英語給非洲小哥介紹泰國和泰國菜。
可能看出旁邊是中國人,後來泰國小哥就開始對非洲小哥聊起了中國,炫耀自己去過中國麗江,學過中文,有中文老師。
本以為學過中文去過中國,會對中國友好一點,沒想到接下來就開始嘲笑中國人的英語不好,不如臺灣人英語好。完了又開始吐槽中國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隨處抽菸……一副很嫌棄的樣子。
中國到底哪裡得罪你了?給外國朋友這樣說中國,事實性的缺點我們承認,可說完缺點,優點你怎麼一點不提?
三、動手動腳的醉漢
在碧差汶教漢語時,正值學校60周年校慶,晚上吃飯邀請了許多老校友,老同學見面喝酒很嗨,有些人就喝醉了。
晚會快結束的時候,我和泰國媽媽在一邊陪著校長夫人等校長,結果來了兩個男的,其中一個喝得比較醉,看見我後問我是哪國人,我說中國人。
然後他就想伸手來拉我,泰媽看到後一把把他的手丟開,讓他的朋友把他帶走了。其實這也算不上惡意,只是喝酒喝多了,所以大家還是要小心過量飲酒的人。
以上,就是我在泰國的部分經歷,暫時就聊這麼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下次有機會接著聊。
張楊(曾在泰國工作):
客觀的說,這裡是天堂,也是地獄;
有最適宜的旅遊國家之稱,也有全世界最懸殊的貧富差距;
你看得到超高性價比的服務和笑容甜甜的小姐姐,但是你看不到的地方,也有毒品,濫交和雛妓;
我是2012年來泰國的,做網際網路行業裡的遊戲發行,不知不覺,已經到了2018年;
從網頁遊戲時代做到手機遊戲時代,在這裡生活了近六年的時間,我們這個行業變化很大,但是泰國這個國家,似乎沒有太多變化;
社會階層固定,窮人很少有跨越階級的機會,最早跟著我一起做的泰國同事,現在月薪資有三萬多泰銖了,他最早的時候在清邁教書,一個月只有九千泰銖;他說不打算在曼谷買房子,已經在老家買了地蓋了房,等退休了就回去老家過日子;他已經給自己規劃好了未來,這個未來裡,沒有任何成為社會頂尖精英的可能性,
曼谷是泰國的超級都市,泰國除了曼谷以外的地方,收入水平非常低,曼谷是泰國的超級大都市,這裡有最漂亮的商場,最舒適的餐廳,所有一線城市擁有的服務,這裡基本上都找得到;去過東南亞的很多地方,也經常去越南,但是越南的最大城市胡志明和曼谷一比,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消費性價比高,但不是便宜,如果你拿著國內中產階級的收入,生活在泰國是比國內舒服的,而這個舒服體現在哪裡呢?體現在同樣價格,服務的質量比國內要好。國內的中產階級生活的很辛苦,工作壓力,房貸,車貸,孩子上學,養老;雖然在泰國這些都還是一樣會有,但是同樣的價格,服務質量提升很多;舉個例子,生孩子,朋友在和睦家,一套下來十四萬人民幣,而在泰國,最好的婦產科醫院,五星級酒店一樣的病房,三天兩晚套餐生孩子,十二萬泰銖,六七個護士一個醫生伺候你一個人,這種待遇國內是很難有的;
其他的,如四百泰銖兩小時的按摩,一千人民幣一場的高爾夫球,月租四千人民幣帶健身房遊泳池的公寓,同樣價格但原料領先國內兩個檔的日料,等等,總之,如果你是來花錢的,確實會感覺很爽!
表面的佛系,很多人信佛是真的,但修心的人也不是很多;商業社會,都在追逐利益,保持一顆佛心,有多難,自己心裡沒點B數麼,指望一個陌生人信佛就善待你,only on the surface還可以,因為事不關己,等到了自己身上,都是寸土不讓的;真正和當地人有了深入的接觸,你會知道,語言和文化,還是人和人溝通最大的障礙,交真朋友,在哪裡都很難;
另外說起信佛這件事情,讓我很無語的一次是把車子拿去做保養,因為之前已經在同一家4S店做過幾次,沒出過問題,這次保養的時候也沒有特別注意,結果等拿車的時候,發現車裡後視鏡掛著的佛牌不見了,這塊佛牌是一個當地的好朋友送的,價值不菲,從來沒想過在一個佛教國家會有人對佛物下手;後來和泰國朋友們吐槽的時候,他們都說這種人會遭報應的,所以壞人哪裡都會有,不要覺得來了泰國就放鬆警惕。
政治是為了經濟。經歷了2014年曼谷軍事政變,作為一個在這裡生活的外國人,我發自內心的覺得,軍政府沒有什麼不好,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自己不參與政治,但是我不覺得那種動則堵塞交通,實則100泰銖買來的群眾演員,能給這個國家的民主帶來什麼改變;每一次政權交替,都是老貴族和新貴族在談生意,關起門來好好談就行了,談不攏就搞事情,真的沒有必要!最近很火的那首泰語RAP,可能喚起了一些年輕人的認同感,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看到問題很容易,解決問題,很難;
旅遊體驗的幸福感來自於本地富人也需要享受生活,泰國的人均GDP並不算低,大概是中國的三分之二左右,但是人均收入佔人均GDP的比重,泰國是30%;這是什麼意思呢?以中國來說吧,這個數據是44%,尚且被吐槽國富民窮,何況泰國?
你在這裡旅遊感受到的幸福感,主要是曼谷一方面有國際化大都市的消費基建,如商場,酒店,餐廳,甚至醫院;已經不止一個朋友告訴我,他覺得曼谷的商場不比香港差;另外一方面底層服務人員的薪資又特別特別低,導致你能夠享受到很好的服務;
簡言之就是,中產在這裡能享受到富豪的待遇。至於大家都在說的時間觀念不強,不守約定什麼的,這些不是泰國的特徵,任何一個非強競爭的商業社會,都是這樣的風氣,因為他們不需要很努力,就可以吃飽,而吃飽以後呢?反正無法跨越階級,那麼努力幹嘛?
今天,我們暫時講到這裡,明天我們接著聊。
資料來源
素材來源:清邁TIMES、搜狐、知乎、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