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相信沒有人會遲疑:中國人。但是,也許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國56個民族中其實有兩個民族是——白種人,一個是俄羅斯族,另一個是塔吉克族。塔吉克族來到中國的時間要比俄羅斯族早很多,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幾世紀分布在帕米爾高原東部操伊朗語的塞種人,因此可以說塔吉克族是——中國唯一的」原住「白種人。
我明白很多朋友可能即便看到這兒,仍對塔吉克族沒什麼概念。那麼,大家對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和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會不會更熟悉點?1963年的黑白電影《冰山上的來客》講的就是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族幫助解放軍打擊國民黨匪特的故事,片中阿米爾和古蘭丹姆這兩個塔吉克年輕人真摯坎坷的愛情故事令人感動,改編自塔吉克族民歌《古麗碧塔》的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也傳唱至今。
塔吉克族主要聚居於新疆喀什地區的塔什庫爾幹,少數散居在平原。人口較少,五萬來人。塔吉克族普遍深目高鼻,相貌特徵十分明顯。但是,有見過塔吉克族的朋友可能會感到困惑:說好的白種人呢?怎麼大都非黑即紅?這是因為塔吉克族長期生活在高寒、缺氧的環境中,加上帕米爾高原全年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很強;所以看上去比較黝黑而且臉上會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紅」。
塔吉克族民風淳樸,熱情友善,見到陌生人也會請進家中並奉上最好的食物款待。這時,你不需疑惑,不必忐忑,更不用羞怯,欣然應邀就是;因為客套在這裡沒有市場。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什葉派在齋月期間並不封齋,因此塔吉克族過古爾邦節(即「宰牲節」)但不過肉孜節(即「開齋節」)。其實,塔吉克族最盛大的節日是每年公曆3月21日的「肖貢巴哈爾節」。「肖貢巴哈爾」的意思是「迎春」,是塔吉克族版「春節」。節日期間,塔吉克族會引水灌溉,犁地播種。各鄉鎮會派選手來到跑馬場賽馬,犛牛叼羊,打馬球。還要合家團聚,走親訪友,宰羊宴客。
塔吉克族婚禮很有意思。因為少數民族婚禮唱歌跳舞並不稀奇,但塔吉克族是跳個——通!宵!不分男女老少,徹夜狂歡,對體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過沒關係,一撥跳不動了,另一撥會馬上接著跳。總之,音樂不停,舞不停。因為塔吉克族是用舞蹈來表達喜悅和對新人的衷心祝福。
而且塔吉克族跳的舞也很特別,是一種模仿雄鷹習性、動態的舞蹈,十分輕盈、傳神,稱為「鷹舞」。塔吉克族還有一種能吹出妙音的樂器——鷹笛。鷹笛用自然死亡的鷹的翅骨製成,塔吉克族崇拜鷹,不會為了製作鷹笛而去獵殺鷹。鷹笛只有3個孔,但可以吹出7個音節,聲音清脆宏亮,非常動聽。每當婚禮、喜慶、叼羊、思鄉時,奔放悠揚的鷹笛聲就會響起。
由於塔什庫爾幹師資一直匱乏且很不穩定,造成當地的基礎教育十分薄弱。為了解決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每年各大專院校會針對塔吉克族學生留出特招名額,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受教育機會。尤其,憑藉著出色的繪畫和舞蹈天賦,越來越多的塔吉克族年輕人得以走出大山、走下高原、來到內地甚至國外進修、發展。其中,就有一個叫努尤的塔吉克族女孩在成都的西南民族大學教英文,還有一個叫凱薩爾的塔吉克族少年憑藉自己的天賦和努力進入日本四季劇團擔任音樂劇主唱。
近些年,隨著塔什庫爾幹大力發展礦藏開採和旅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聚焦、走近這個古老的族群。不僅深圳對口支援塔什庫爾幹,來自社會各界的幫扶也源源不斷,加上塔吉克族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他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相信也會越來越好。
這就是世居於帕米爾高原上的中國唯一原住白種人——塔吉克族,來新疆旅行的朋友值得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