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打扮孩子,比化妝難多了!」一位寶媽是這麼抱怨的,她說自己每天都需要花一個小時琢磨寶寶要穿什麼去幼兒園,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既要保證孩子看上去整潔、乾淨,還得確保好看、不窮。
尤其是「不窮」二字,關係到父母的面子,絕對不能馬虎。
在這樣的心態下,幼兒園「攀比風」在各地盛行,不管家裡條件如何,孩子都必須穿得體面,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是主導思想。
然而,在衣著上花錢多就是好事情嗎?現實並非大家想得那麼簡單。
開園在即,幼兒園老師忠告三種衣服別給娃穿,幼兒園不拼爹
馬上幼兒園就要開學了,不少家長開始做起準備工作,書包、衣著、首飾等等,這些細節都是關鍵點,對此,徐夢媽媽最有發言權。
上學期有段時間,她發現孩子總是悶悶不樂,尤其是上學之前與放學之後那段時間,總是嘟著小嘴,一臉的不開心。擔心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她還專門聯繫了幼兒園老師,對方卻表示一切正常,學校並沒有發生「霸凌」事件,老師也都很喜歡她家小姑娘。
「寶寶,你怎麼不高興呀?」自行調查無果後,媽媽只能主動開口,「媽媽,為什麼同學說我穿的衣服不值錢,是破衣服?」孩子委屈巴巴地看著媽媽,邊說邊掉眼淚。
爸爸知道這件事情之後,狠狠地把愛人訓了一頓,「就知道省錢,省出事了吧?」當天下午就帶著女兒去商場買了好幾套大牌,他的想法很簡單:「我家閨女不能比別人差!」
可結果呢?最後幼兒園老師在群裡專門花時間開了一個小講堂,告訴各位父母「攀比」的危害。
生活中類似於這位爸爸的家長有很多,他們抱著「不比別人好,但起碼不比別人差」的想法打扮孩子,本意只是合群,卻在虛榮心的影響下,不知不覺中參與了「攀比大賽」。而更可恨的是,這場比賽永遠沒有贏家,只分損失多寡。
三種衣服會造成孩子互相攀比,有弊無利徒增煩惱
1、款式非常獨特,偏歐風的
要說衣服的「吸睛率」,就屬漢服、JK以及洛麗塔最普遍,也確實很好看,其中適合小孩子穿得,也就屬洛麗塔這種偏歐式的公主服了。這一類衣服往往款式新穎,撞衫的概率極低,女孩子穿了之後,氣質相當好,是那種小孩子都能看出來好的類型。
2、知名大品牌,價格昂貴
都說現在的孩子早熟,在三四歲的時候,就能搞清楚價格的定義,對於大牌子、價格昂貴的衣服,會不自覺地產生優越感,而其他孩子羨慕完之後,也會回家跟父母索要。一來二去,牌子是越來越好,價格也是越來越貴,只不過家長的錢包卻癟了下去。
3、配件非常多,穿戴繁瑣
正常孩子,穿衣服就是衣服、褲子加一雙鞋子,可有部分家長,又是腳鏈又是手環,脖子上也能加點配件,看上去是非常的可愛,然而穿戴卻異常麻煩,孩子還容易將其弄丟。
正確的穿衣理念,應該是這樣的
我們絕對不提倡「極端化思想」,不攀比並不意味著就不要好,故意話大價錢買品牌服裝固然不對,可不得不承認,一些大品牌的衣服,無論是質量還是款式確實很好看,別人還會搭配好給顧客,避免父母審美落後。
正確的穿衣理念:牌子無所謂(不抵制大牌),不過得保證乾淨、布料好,孩子穿得舒服,此外,搭配也能關鍵,「一手還牌打得稀爛」遠比「沒錢買衣服」更可笑。後者人們只是同情,而前者人們往往會「仇富」。
孩子的未來以及待遇,衣著與物質是一方面,但更多考驗的還是他們的習慣以及素養,希望各位家長能確保自己的價值觀正確,這樣才能起到榜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