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這10所高校師生!為邊緣計算發展做出貢獻!

2020-12-13 邊緣計算之家

Gartner每年會根據分析預測把各種新科技的發展階段及要達到成熟所需的時間繪製在一條曲線上,這條曲線被稱為「Gartner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The Gartner 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有助於市場了解當下熱點及未來趨勢。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展現未來5至10年內對商業、社會和民生,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2019年8月Gartner發布了今年的新興技術曲線,其中邊緣分析和邊緣人工智慧落在曲線的期望膨脹期上。

百度指數搜索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搜索指數從2015年的日均不足10個搜索量,到2019年現如今日均1000個搜索量。

邊緣計算經過產學研三方共同努力,慢慢從冷門技術走入大眾視線,目前雖然革命尚未成功,炒作居多,落地應用還是在尋找,遇到很多挑戰。但還是想和每個為邊緣計算做出貢獻的人,說一聲感謝。感謝為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做出貢獻!

值此教師節,特別感謝下面這10所高校的師生學子!為邊緣計算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中國科學院

徐志偉,博士,現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CCF會士。主要研究領域為高性能計算機體系結構與分布式系統軟體。擔任中科院計算所「智能物端計算系統」邊緣計算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先導專項「海雲計算系統」課題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大數據智能計算的體系結構」重點項目負責人,科技部雲計算大數據重點專項「軟體定義雲計算」項目負責人。

於海斌,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ISA Fellow,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邊緣計算產業聯盟理事長;研究方向為工業網際網路;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4 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百餘篇。

曾鵬,國家萬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中國自動化學會邊緣計算專委會主任委員,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所長助理,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學院網絡化控制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邊緣計算、工業通信技術的研究工作。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業網際網路邊緣計算節點設計方法與運行關鍵技術」等一系列邊緣計算相關的國家級重大項目。

北京郵電大學

高志鵬,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項目評審專家;目前研究方向為邊緣計算、群智計算與大數據、區塊鏈應用技術、雲平臺管理、網絡管理與通信軟體等;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3次;已發表論文50餘篇,擁有 20 餘個國家發明專利、4 項國際標準和多項行業/企業標準。

王尚廣,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Science》的 主 編 及 2本 SCI 期刊的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服務計算、邊緣計算、雲計算、群智計算等;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項目 4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973」課題、 「863」課題等6項;發表論文60餘篇。

謝人超,北京郵電大學未來網絡理論與應用實驗室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中心網絡、內容分發網絡、行動網路內容分發技術等。

黃韜,北京郵電大學未來網絡理論與應用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網絡體系架構、內容分發網絡、軟體定義網絡等。

彭木根,北京郵電大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未來無線網絡、霧計算網絡和協同通信理論。

丁春濤,北京郵電大學網絡技術研究院在讀博士生;主要研究領域為邊緣計算、雲計算、機器學習。

堯聰聰,北京郵電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邊緣計算系統資源分配機制。

肖楷樂,北京郵電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邊緣計算中的任務卸載和資源分配問題、區塊鏈應用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裴慶祺,博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綜合業務網理論與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ISN)成員、區塊鏈應用與評測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移動邊緣計算及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陝西省區塊鏈與安全計算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認知網絡與數據安全、區塊鏈、邊緣計算及安全等領域。

馬立川,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師資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為隱私保護、邊緣計算安全等。

肖慧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邊緣計算和物聯網中的安全與隱私問題。

中山大學

劉芳,博士,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計算機體系結構、新型存儲和分布式計算等領域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課題共5項,參與國家/軍隊重大科研任務10餘項。發表論文7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教學比賽一等獎、省級教學比賽等獎,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軍隊院校育才銀獎、榮立三等功。

陳旭,博士,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迄今在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IEEE INFOCOM、IEEE ICDCS、ACM MOBIHOC、 ACM MM等國際高水平會議與權威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並由國際知名出版社Springer出版科研專著2部。研究領域:移動雲計算、邊緣計算、物聯網、社交網絡 移動大數據、數據分析與處理 深度強化學習、集群智能。

梁家越,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邊緣計算。

安徽大學

孫輝,博士,安徽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新型計算機系統結構、新型存儲系統、邊緣計算等領域的研究,現主要從事面向公共安全領域內視頻監控系統的邊緣計算、存儲等框架及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及省部級項目4項。在IEEE TC、MASCOTS、SEC、IGSC等重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近10篇,申請發明專利9項,登記軟體著作權1項。

餘瑩,安徽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系統,邊緣計算及邊緣適用系統。

浙江大學

鄧水光,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獲IEEE TCSVC Rising Star、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微軟學者等榮譽稱號。主要研究方向為雲計算、服務計算和邊緣計算等,在國際權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0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出版三部學術專著,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次。

餘官定,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IEEE高級會員。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基金,工信部「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重大專項子課題,浙江省科技廳重大研發計劃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課題。研究領域:無線通信 下一代無線網絡 人工智慧與無線網絡的交叉研究 移動邊緣計算。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賈剛勇,博士,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3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要從事作業系統、邊緣計算、物聯網相關研究,在國內外期刊與會議發表論文50餘篇,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參與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重慶大學

劉鐸,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智能物聯網系統與邊緣計算、大數據處理與先進存儲;曾主持或作為主研人參與了國家「863」重大項目、重慶市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

譚玉娟,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重複數據刪除、新型非易性存儲和智能存儲;曾主持或作為主研人員參與了國家「863」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

楊涓,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邊緣存儲、近似存儲等。

華中科技大學

吳松,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並行與分布式計算研究所所長、「服務計算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集群與網格計算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和湖北省傑出青年基金資助。主要從事雲計算與虛擬化領域的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授權40餘項、軟體著作版權10餘項。

小編是不是少了什麼?

少了一個?

最後一個是施巍松教授團隊及學校!

美國韋恩州立大學

施巍松,IEEE Fellow,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美國韋恩州立大學工學院副院長,計算機科學系Charles H. Gershenson傑出教授,移動與網際網路系統結構實驗室主任,智能駕駛實驗室主任,校級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和智能健康計劃項目主任。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傑出青年教授獎獲得者(NSF CAREER Award),2013到2015年間擔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項目主任,2012-2016年間擔任IEEE計算機協會Internet專業技術委員會主席。他是邊緣計算這一研究領域的早期提出者之一,並長期致力於邊緣計算的推廣。

還是漏寫了很多師生,

還有很多很多師生一直在邊緣計算領域默默奉獻!

在此致以誠摯的感謝!

邊緣計算因您而精彩!

相關焦點

  • 日本邊緣計算協會事務局長德永雅樹:以邊緣計算為核心 構建跨產業...
    11月24日,日本邊緣計算協會事務局長德永雅樹先生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的分論壇「工業網際網路的創新與突破——數字賦能新智造」上表示。目前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和Edgecross協會,正在積極探討通過籤訂諒解備忘錄,在邊緣計算領域進行信息共享和實踐合作,為中日的相互發展做出貢獻。在向中國方面介紹技術路線的同時,我們也向日本的企業介紹中國的技術,此外,我們還將建立聯合實驗室進行合作驗證等活動,積極推進相互的合作。
  • 坐擁東北"唯一",這所高校曾為我國做出歷史性貢獻!
    在中國版圖東北部的浪漫之都大連,佇立著一所高校:大連交通大學。明德求索,鍥而不捨,六十餘年的奮進,將剛正有力的&34;融入了中國鐵路事業;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歷史中的前行,將柔韌堅毅的時代風貌嵌入了代代學子心中。
  • 如何計算邊緣計算的成本
    隨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流媒體、物聯網、虛擬實境、自動駕駛汽車等新的應用需要以非常低的延遲提供大量數據。為了更加靠近最終用戶或他們服務的設備,邊緣計算這種新的基礎設施在過去幾年應運而生。調研機構Gartner公司分析師預測,在邊緣計算處理的數據將在未來四年內激增,從當今的10%將增長到75%。
  • 5G時代的邊緣計算:中國的技術和市場發展(80頁)
    本報告所指「邊緣計算」為一系列邊緣計算技術(包括硬體和軟體),相比完全基於雲的傳統模型,邊緣計算技術能讓存儲、計算、處理和網絡更接近生成或使用數據的設備。這些技術包括邊緣節點、本地邊緣、雲邊緣、邊緣雲、邊緣網關、邊緣負載和邊緣應用。
  • 海雲捷迅人工智慧邊緣實驗平臺為高校實驗教學賦能
    有一種減負 叫開發板統一管理 有一種周到 叫提供7*24小時服務 有一種便捷 叫支持遠程訪問 有一種全面 叫一套平臺貫穿一系列課程體系 這,就是專為高校教學實驗環境推出的 人工智慧邊緣實驗平臺 然而,目前我國在推動FPGA發展的道路上,卻面臨著人才、技術和資金的三大壁壘,尤其缺乏FPGA開發人員。 在高校教學實驗領域,傳統的FPGA教學和科研長期面臨著陳舊教學環境與實際需求脫節、教師管理工作繁冗、學生實驗時間、空間受限等難題,嚴重影響了教學效率,也制約了FPGA行業的長遠發展。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海雲捷迅人工智慧邊緣實驗平臺應運而生。
  • 阿里雲開拓的邊緣計算是什麼?Filecoin在邊緣計算中的必要性?
    根據Gartner數據顯示,到2021年底將有超過50%的大型企業部署至少一個邊緣計算應用;到2023年底,50%以上的大型企業將至少部署6個用於物聯網或沉浸式體驗的邊緣計算應用。作為邊緣計算的開拓者,阿里雲將通過雲計算與邊緣計算的深度結合,給企業帶來了更快更好的數據處理能力,為客戶創造出更多經濟價值。
  • 邊緣計算2.0時代來臨,產業未來會這樣發展
    在這個邊緣計算2.0時代,產學研用各個環節如何推動邊緣計算發展?遇到了哪些問題?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在2020年12月10日,由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主辦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2020)上,頂級行業專家、學術帶頭人、協會領袖、行業媒體、分析師以及廣大的產業生態夥伴,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答。
  • 邊緣計算:計算架構不斷演進的必然
    據IDC數據顯示,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邊緣側進行存儲、分析、計算,到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506億美元。邊緣計算作為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正日益趨向成熟,賦能各行各業,成為支撐新基建戰略,促進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抓手。 2020年12月10日,由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主辦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2020)在京盛大召開。
  • 什麼是邊緣人工智慧和邊緣計算?
    邊緣人工智慧(Edge AI)是人工智慧領域引人注目的新領域之一,其目的是讓用戶運行人工智慧流程而不必擔心隱私或數據傳輸較慢帶來的影響。邊緣人工智慧可以使人工智慧技術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使智能設備在無需接入雲平臺的情況下對輸入做出快速反應。
  • 非空穴來風:邊緣計算CROSS歐洲新戰場
    我們正在步入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數據不僅僅來自數據中心,而是逐漸更多地來自邊緣側,比如通信基站、行動裝置、智能家居、工業設備、可穿戴設備甚至城市建築等,包括不計其數的傳感器。隨著各類設備大規模接入物聯網,在終端側引發海量連接和數據異構的挑戰,同時終端側要求業務能夠做出實時響應和處理,而由於網絡帶寬有限,且又要滿足實時化、智能化的需求,邊緣計算應運而生,成為物聯網發展的新趨勢之一。
  • 什麼是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邊緣計算的解釋和3種類型
    鄰近計算(Proximity Computing)的經濟學因素  我們對周圍所發生的事件需要及時地做出響應,以獲得良好的用戶體驗(如當需要「改變電視頻道」時)或者避免災難(如當發生「煤氣洩漏」時)。
  • 完稅證明:感謝您為祖國繁榮昌盛做出的貢獻
    「這些疑問不解決,每當我看到完稅證明上那句話『感謝您為祖國繁榮昌盛做出的貢獻』,心情會久久難以平靜。」是什麼讓姜文站著把6億票房賺了?「索隱派」認為是張牧之在衙門口喊的那句話:「公平、公平,還是公平!」溫家寶總理曾言:「一個國家的財政史是驚心動魄的。
  • 邊緣計算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場景丨邊緣計算閱讀周
    邊緣計算社區聯合6大出版社邀您一起閱讀,一起做追夢人。今天推薦的書是電子工業出版社 博文視點推出的邊緣計算佳作《邊緣計算 方法與工程實踐》,這本書張駿老師主編,幾位作者都是英特爾背景,這本書以工程實踐為導向,詳細闡述和分析了邊緣計算的整體技術細節。
  • 感謝為考試做出貢獻的人!
    (為考試做出貢獻的考務人員
  • 馮諾依曼和邊緣計算
    有些盒子打開後是一個簡易機器,它們會固定的對周圍的盒子做出某些特定的簡單操作,搬運、查看、填入等,而另一些盒子打開後則是被加工的對象,任由那些機器盒子對它們做出操作。圖靈證明了而諾依曼後來實現了,這種機器流水線可以完成各種不同類型的計算,故此是一個通用計算架構,這就是馮諾依曼模型。
  • 李星宇:隨著5G的發展,進一步加速了對邊緣計算的需求
    11月21日上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主辦的世界5G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國務委員王勇出席開幕式。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PP體育收到中國足協感謝信 感謝為各級聯賽報導做出貢獻
    北京時間12月19日,2020賽季足協杯決賽結束,該場比賽為2020賽季中國足協各級職業聯賽收官之戰。本場比賽結束後,中國足協特意向PP體育發布感謝信,感謝在今年為報導各級聯賽所做出的貢獻,並對PP體育報導工作給予肯定。
  • 迎接邊緣計算2.0新時代,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即將啟幕
    導讀:什麼是邊緣計算?五年前,這一問題的答案還五花八門,甚至相關從業者也一頭霧水。邊緣計算與雲計算如何界定?未來二者將如何發展?產業數位化、智慧化的過程中,邊緣計算又將發揮哪些作用?這些問題正隨著邊緣計算產業的快速發展逐漸清晰。第三波以實體經濟數位化為特徵的行業數位化浪潮將推動世界走向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數位化服務對異構連接、實時性、帶寬、智能機安全與隱私保護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 從軍事角度看 Edge Computing不應譯為「邊緣計算」
    另一方面,人類對外界的反應模型也與當前的IT架構大同小異,比如神經網絡本身並不負責處理信息,神經末梢只是一個極微小的神經觸點,其作用主要是傳遞信息,真正做出智能分析並發出控制指令的是大腦,而神經傳遞信息(指令)與大腦的反饋是需要時間的,也因此,越為龐大的動物,在身體反應上越為遲緩,這和當前集中化的IT架構(如雲計算)所帶來的「反應延遲」非常類似——數據從外圍網絡向中心匯聚,並在中央的數據中心
  • 邊緣計算新時代,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開幕
    2020年12月10日,由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主辦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2020)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舉行,以「智聯邊雲,共創產業新價值」為主題,特邀來自全球的商業領袖、國際組織、政府機構、產業夥伴、學術大咖等分享邊緣計算技術、學術與產業實踐方面的新銳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