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每年會根據分析預測把各種新科技的發展階段及要達到成熟所需的時間繪製在一條曲線上,這條曲線被稱為「Gartner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The Gartner 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有助於市場了解當下熱點及未來趨勢。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展現未來5至10年內對商業、社會和民生,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2019年8月Gartner發布了今年的新興技術曲線,其中邊緣分析和邊緣人工智慧落在曲線的期望膨脹期上。
百度指數搜索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搜索指數從2015年的日均不足10個搜索量,到2019年現如今日均1000個搜索量。
邊緣計算經過產學研三方共同努力,慢慢從冷門技術走入大眾視線,目前雖然革命尚未成功,炒作居多,落地應用還是在尋找,遇到很多挑戰。但還是想和每個為邊緣計算做出貢獻的人,說一聲感謝。感謝為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做出貢獻!
值此教師節,特別感謝下面這10所高校的師生學子!為邊緣計算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中國科學院
徐志偉,博士,現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CCF會士。主要研究領域為高性能計算機體系結構與分布式系統軟體。擔任中科院計算所「智能物端計算系統」邊緣計算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先導專項「海雲計算系統」課題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大數據智能計算的體系結構」重點項目負責人,科技部雲計算大數據重點專項「軟體定義雲計算」項目負責人。
於海斌,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ISA Fellow,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邊緣計算產業聯盟理事長;研究方向為工業網際網路;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4 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百餘篇。
曾鵬,國家萬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中國自動化學會邊緣計算專委會主任委員,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所長助理,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學院網絡化控制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邊緣計算、工業通信技術的研究工作。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業網際網路邊緣計算節點設計方法與運行關鍵技術」等一系列邊緣計算相關的國家級重大項目。
北京郵電大學
高志鵬,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項目評審專家;目前研究方向為邊緣計算、群智計算與大數據、區塊鏈應用技術、雲平臺管理、網絡管理與通信軟體等;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3次;已發表論文50餘篇,擁有 20 餘個國家發明專利、4 項國際標準和多項行業/企業標準。
王尚廣,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Science》的 主 編 及 2本 SCI 期刊的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服務計算、邊緣計算、雲計算、群智計算等;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項目 4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973」課題、 「863」課題等6項;發表論文60餘篇。
謝人超,北京郵電大學未來網絡理論與應用實驗室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中心網絡、內容分發網絡、行動網路內容分發技術等。
黃韜,北京郵電大學未來網絡理論與應用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網絡體系架構、內容分發網絡、軟體定義網絡等。
彭木根,北京郵電大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未來無線網絡、霧計算網絡和協同通信理論。
丁春濤,北京郵電大學網絡技術研究院在讀博士生;主要研究領域為邊緣計算、雲計算、機器學習。
堯聰聰,北京郵電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邊緣計算系統資源分配機制。
肖楷樂,北京郵電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邊緣計算中的任務卸載和資源分配問題、區塊鏈應用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裴慶祺,博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綜合業務網理論與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ISN)成員、區塊鏈應用與評測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移動邊緣計算及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陝西省區塊鏈與安全計算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認知網絡與數據安全、區塊鏈、邊緣計算及安全等領域。
馬立川,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師資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為隱私保護、邊緣計算安全等。
肖慧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邊緣計算和物聯網中的安全與隱私問題。
中山大學
劉芳,博士,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計算機體系結構、新型存儲和分布式計算等領域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課題共5項,參與國家/軍隊重大科研任務10餘項。發表論文7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教學比賽一等獎、省級教學比賽等獎,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軍隊院校育才銀獎、榮立三等功。
陳旭,博士,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迄今在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IEEE INFOCOM、IEEE ICDCS、ACM MOBIHOC、 ACM MM等國際高水平會議與權威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並由國際知名出版社Springer出版科研專著2部。研究領域:移動雲計算、邊緣計算、物聯網、社交網絡 移動大數據、數據分析與處理 深度強化學習、集群智能。
梁家越,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邊緣計算。
安徽大學
孫輝,博士,安徽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新型計算機系統結構、新型存儲系統、邊緣計算等領域的研究,現主要從事面向公共安全領域內視頻監控系統的邊緣計算、存儲等框架及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及省部級項目4項。在IEEE TC、MASCOTS、SEC、IGSC等重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近10篇,申請發明專利9項,登記軟體著作權1項。
餘瑩,安徽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系統,邊緣計算及邊緣適用系統。
浙江大學
鄧水光,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獲IEEE TCSVC Rising Star、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微軟學者等榮譽稱號。主要研究方向為雲計算、服務計算和邊緣計算等,在國際權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0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出版三部學術專著,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次。
餘官定,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IEEE高級會員。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基金,工信部「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重大專項子課題,浙江省科技廳重大研發計劃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課題。研究領域:無線通信 下一代無線網絡 人工智慧與無線網絡的交叉研究 移動邊緣計算。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賈剛勇,博士,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3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要從事作業系統、邊緣計算、物聯網相關研究,在國內外期刊與會議發表論文50餘篇,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參與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重慶大學
劉鐸,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智能物聯網系統與邊緣計算、大數據處理與先進存儲;曾主持或作為主研人參與了國家「863」重大項目、重慶市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
譚玉娟,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重複數據刪除、新型非易性存儲和智能存儲;曾主持或作為主研人員參與了國家「863」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
楊涓,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邊緣存儲、近似存儲等。
華中科技大學
吳松,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並行與分布式計算研究所所長、「服務計算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集群與網格計算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和湖北省傑出青年基金資助。主要從事雲計算與虛擬化領域的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授權40餘項、軟體著作版權10餘項。
小編是不是少了什麼?
少了一個?
最後一個是施巍松教授團隊及學校!
美國韋恩州立大學
施巍松,IEEE Fellow,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美國韋恩州立大學工學院副院長,計算機科學系Charles H. Gershenson傑出教授,移動與網際網路系統結構實驗室主任,智能駕駛實驗室主任,校級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和智能健康計劃項目主任。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傑出青年教授獎獲得者(NSF CAREER Award),2013到2015年間擔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項目主任,2012-2016年間擔任IEEE計算機協會Internet專業技術委員會主席。他是邊緣計算這一研究領域的早期提出者之一,並長期致力於邊緣計算的推廣。
還是漏寫了很多師生,
還有很多很多師生一直在邊緣計算領域默默奉獻!
在此致以誠摯的感謝!
邊緣計算因您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