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小敏和丈夫結婚一年了,最近她發覺上個月沒來月經,就猜想自己是不是懷孕了。
她和丈夫如今對要孩子都是順其自然的態度,所以在看到驗孕棒顯示懷孕的時候,還是很開心的。
和丈夫報了喜訊後,夫妻倆就出發去醫院做詳細檢查了。
醫院檢查結果一出,確實是有孩子了,夫妻倆剛面露喜色,就聽到醫生問:
「孩子要不要?」
小敏愣了一秒,就聽到丈夫急切的回答:
「要的要的,我倆都結婚了。」
醫生又看了看小敏,直到聽到小敏也說要,醫生才一改剛才嚴肅的表情,笑著跟小敏說孩子母親很健康,並提醒她後面要注意些什麼,再交代多久後過來產檢。
和丈夫回到家,小敏就開始嘟囔醫生怎麼那麼嚴肅。
自己雖然看著不大,但已婚婦女的氣質還是很濃厚的,而且是兩個人一起去看的醫生,怎麼還那麼沒眼力見問要不要孩子。
丈夫只好安慰小敏,說肯定是長得太年輕了讓人家猜錯了。
然而事實上,有過這段經驗的女生都會發現,不管自己看著像不像已婚,在查出懷孕後,醫生的第一句話都是「要不要」。
@水與水寒:
「我懷孕去檢查,碰到疫情只能自己進醫院,醫生就特別冷漠地說了句要不要,嚇得我一愣」
@微笑:
「我第一次去做檢查的時候,醫生也問我要不要,當時好奇怪。當然要啊,不要我幹嘛懷她。」
@淺說:
「我懷二寶去醫院檢查確認一下,醫生也是問要不要,我老公立馬說要,醫生態度好得沒話說。而我前面那個說不要的,醫生全程冷著一張臉說完。」
從網友們的實際經歷來看,這個「要不要」更像是就診時的一個必要流程。
其實把這句詢問當做一個必要流程來看待,也完全沒錯。
醫生不會每次都精準猜到過來檢查的女性,是不是準備好了要孩子。
因為哪怕是結了婚的夫妻,也會有還沒打算要孩子,或者是已經有了孩子並不想要二胎的情況。
醫生在進行下一步前確認一下,是對就診人負責任的表現。
而得到確切的結果後,醫生的態度自然會不一樣。
醫生這個職業,對生死看得都夠多,對生命是很尊重的。
知道對方是懷著對新生命的期待而來,自然會滿面笑容恭喜對方,然後貼心交代後面將要進行的每一步。
可若是對方並不想要孩子,一個生命的即將逝去,對醫生和孕婦來說都是很沉重的一件事,態度自然就會冷淡些。
又有網友說,即使事發有因,那一句冷冰冰的「要不要」也太不通情達理了,建議換種問法。
@三分鐘熱度:
「我覺得那句冷冰冰的要不要,對於滿心期待的孕媽來說很傷人,本來滿心歡喜,結果醫生來句要不要,一下就鬱悶了。」
關於為什麼非得以嚴肅語氣問這句話,還是有講究的。
1. 避免影響女性判斷
說到底,女人懷孕生或不生,決定權在於自己。醫生不帶其他感情的詢問,可以避免影響到女性自己做決定。
畢竟很多時候,女性對於要不要孩子這事也是拿不定主意的,可能會因為醫生的一句富有感情的詢問,而被引導做出不適合她實際情況的決定。
2.防止對方產生心理壓力
懷孕這事,有願意生的也就有不願意生的。如今育兒成本很高,大多數家長都會以實際情況有準備地去要孩子。
選擇不要孩子的女性肯定都有自己的原因,有些是還沒準備好,有些是目前狀態壓根就不適合要孩子。
作為專業的醫生,真正為女性著想的做法就是冷靜地詢問。
太熱情的態度本就傾向於對方是要孩子的,無形中就會增加對方的心理壓力,相信大家都不會喜歡這種類似於被「態度綁架」的感覺吧!
兜媽認為,給女性條件理性、獨立地去思考,從而做出更適合自己的決定,才是正確、和更重要的。看似冷酷的問題,背後原因其實有點令人感動。
當然,選擇不要孩子必然也會給女性帶來身心上的雙重傷害。
1. 導致細菌感染
若器械消毒沒做好,或是手術過程中操作者沒注意無菌過程,就很可能造成子宮內感染,嚴重的甚至會造成今後易宮外孕或不孕的後果。
所以在不得已非要人流的情況下,一定要去正規醫院讓專業醫生做這一手術。
2. 導致子宮頸受傷或子宮穿孔
做人流手術時,若擴張子宮頸口操作不小心或擴張速度太快,都很有可能會傷到子宮頸,這種情況往往在首次懷孕的女性身上出現。
若是妊娠周數大,或是以前有過多次流產經歷,導致穿孔的機率也會更大。
3. 子宮頸或內膜粘連
在進行子宮擴刮時,若颳得太粗魯,讓子宮頸或內膜受傷,後續就有可能產生子宮頸或內膜粘連的情況,並會導致月經異常,嚴重的會導致不孕症。
4. 傷害卵巢
女性一旦懷孕,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會相應地發生很多微妙的變化,它們會自動為接下來的十月懷胎做好準備。
若是人為中止妊娠,它沒有一個漸進的適應過程,就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傷害,比如一次人流就能讓卵巢老十歲。
5. 心理傷害
做出不要孩子的選擇,本身就有了一定的心理壓力,而人流的過程更會加劇心理上的傷害。
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打擊,會產生抑鬱、失眠甚至恐懼等一系列不良精神狀態。
兜媽寄語
關於女性在查出懷孕後,醫生第一句就是問「要不要」這一問題,各位是否已經有充分了解了呢?其實這就是一個必要流程,之所以這樣做,是負責任的一個表現。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