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老是反反覆覆?或與這5大因素有關,別再錯下去了

2020-12-19 醫聯媒體

發現自己有慢性支氣管炎,要通過合理的方式來控制,因為慢性支氣管炎沒有得到改善,病情反反覆覆影響正常生活,而疾病有大致的了解,在改善的過程中措施合理,疾病才能好轉速度加快,否則慢性支氣管炎不重視,改善的方法不合理,還可能會引發其他的病變。

1、治療不耐心

慢性支氣管炎一直沒有改善,可能是治療不耐心,因為慢性疾病跟普通疾病不同,需要耐心用藥才能達到控制疾病發展的目的,如果用藥一兩個星期發現病情好轉就停止用藥。

同樣會因為局部的炎症,無法完全控制而復發,出現疾病頑固這種情況。因此,在改善慢性支氣管炎時要耐心,通過堅持治療讓病情改善,身體完全康復再停用藥物,慢性支氣管炎才不容易復發。

2、不注意保暖

出現了慢性支氣管炎,一直沒有改善很可能是不重視身體的保暖,該疾病在發展過程中,患者會有支氣管不良症狀,而忽略了身體的保暖,受到寒冷刺激容易受涼感冒,在感冒時慢性支氣管炎病情也會加重。

因此,在改善疾病的過程中,方法要合理,根據天氣的變化增減衣物,只有身體保暖工作做好,不受到寒冷的影響,慢性支氣管炎才能改善,是防止病情復發,難以控制的關鍵。

3、免疫力差

出現了慢性支氣管炎卻一直沒有改善,不排除是自身抵抗力薄弱引起。免疫功能下降不利於身體疾病的控制,如果在患病期間沒有加強身體鍛鍊,通過提高抵抗力讓身體疾病好轉速度快,在疾病不斷發展的時候會引發多種不良症狀。

而那些懂得保養身體,應對疾病方法合理的人,會加強身體鍛鍊,利用空餘的時間選擇強度適宜的運動,來鍛鍊身體,堅持下來會發現抵抗力提高,慢性支氣管炎也得到改善。

4、環境因素影響

慢性支氣管炎一直沒有好轉,很可能是受到了環境因素的影響,大氣汙染嚴重卻沒有做好保護措施,經常吸入刺激性物質,無論是花粉、粉塵、菸草還是其他的有害物質,進入呼吸道都可能刺激氣道黏膜讓慢性支氣管炎反覆,要改善這種情況應該避免吸入有害的物質。

5、沒有正規治療

要讓慢性支氣管炎得到控制,還應該到正規的醫院治療,通過合理治療是讓疾病改善的關鍵。很多人在控制慢性支氣管炎時方法不合理,依賴偏方或者自行治療,都可能在治療方法不恰當的情況下讓疾病頑固,出現了難以改善的情況。而對待疾病的態度正確,治療方法也合理,疾病才會慢慢改善,這是應對慢性支氣管炎需要注意的細節,切不可因為錯誤治療而讓病情被耽誤。

相關焦點

  • 慢性支氣管炎反反覆覆?或與這3個誤區有關,再錯下去就麻煩了
    生活中慢性疾病多種多樣,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在發病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出現咳嗽、痰液分泌量增多,呼吸受影響等情況。因此,留意到慢性支氣管炎出現了,還需掌握合理的方法進行控制,這樣才能夠儘快改善病情,防止病情嚴重帶來影響。
  • 慢性支氣管炎,和這3種因素有關,如果不能避開,也要做好這幾件事
    慢性支氣管炎是呼吸道常見的非特異性炎症,患者反覆出現咳嗽咳痰以及氣喘,早期症狀比較輕微,尤其是進入秋季後病情發作,若一直放任不管,可發展成肺動脈高壓以及肺源性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並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和多種因素有關。 慢性支氣管炎跟吸菸以及空氣汙染有關嗎?
  • 這磨人的老慢支,慢性支氣管炎!
    而慢性支氣管炎,發生在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起病慢,病程長,反覆急性發作而病情加重。反反覆覆咳嗽帶痰,多年不愈。這老慢支真是磨人的老妖精!被它粘上,大多數人將經歷連續2年以上,每年持續3個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氣喘。症狀常年存在,不分季節。早期症狀輕微,多在冬季發作,春暖後緩解,晚期炎症加重。
  • 慢性支氣管炎這三個症狀最明顯,不要忽視
    慢性支氣管炎是呼吸內科常見的疾病,是由於支氣管受到一些影響而發生的慢性非特異性的炎症,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主要與慢性刺激有關,比如吸菸,大氣汙染,工業廢氣等等,氣候變化,病毒,細菌感染也會誘發本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一般症狀可持續到2年或者2年以上
  • 慢性支氣管炎最佳調養法,飯後來一杯,搞定頻繁複發
    一不小心得了慢性支氣管炎,年年咳嗽,能把人折磨的死去活來。提到慢性支氣管炎,很多大人都很熟悉,慢性支氣管炎很「喜歡」纏住他們,且不能輕易擺脫,這種病真的這麼難擺脫嗎?我們來了解下它吧,順便再看看慢性支氣管炎的調養方法。
  • 小偏方防治慢性支氣管炎
    現在社會發展速度快,工業化嚴重,導致空氣汙染嚴重,這給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朋友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惑,如果在遇到變換季節的天氣,患者朋友真是苦不堪言,沒關係,閱讀下文,掌握了防治慢性支氣管炎的小偏方就不會再受其困擾。
  • 慢性胃炎為什麼老是反反覆覆
    慢性胃炎為什麼老是反反覆覆   慢性胃炎是一種胃黏膜慢性炎症,發病率佔各種胃病首位,症狀為腹痛、腹脹、早飽、打嗝、噁心、消化不良等,但由幽門螺桿菌(HP)引起的多數無明顯症狀。慢性胃炎久治不愈可引發胃出血、胃潰瘍、貧血,甚至發生癌變。
  • 慢性支氣管炎危害多,醫生:老年人要注意,患病因素可能很常見
    導語: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和周圍組織中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改變。老年人的發病率最高,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0%至15%。該疾病主要與空氣汙染,吸菸,感染,過敏和氣候變化有關,但到目前為止,許多因素尚未完全了解,但是現代醫學仍然缺乏預防和治療該疾病的理想方法。
  • 慢性支氣管炎反覆發作?做好5件事,有機會趕走「老頑固」
    慢性支氣管炎因為長時間存在、反覆出現不適會給患者帶來困擾,雖然在患病期間很多患者會採取措施,但總是反反覆覆不能完全根治。其實慢性支氣管炎除了藥物治療,日常的習慣也很重要,如果患者在日常能保持這些習慣,疾病不容易反覆。
  • 慢性支氣管炎別輕視,這6大併發症很「費神」,及時就醫很關鍵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發生於中老年人群的呼吸系統疾病,病程較長,在秋冬季節容易反覆發作,十分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慢性支氣管炎並不屬於炎症性疾病,必須要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才能夠防止併發症的出現,以免危及患者的生命。慢性支氣管炎「纏身」,該怎麼辦?
  • 慢性支氣管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從此擺脫困擾
    很多人得了慢性支氣管炎而並不自知,因為慢性支氣管炎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很容易會被忽略,沒有能夠讓人引起足夠的重視,以為只是普通的小感冒或者咳嗽,如果不能夠及時的醫治,不久的幾年時間,就會發展成肺氣腫,再過幾年,就很有可能發展成原發性心臟病,了解慢性支氣管炎對於疾病的診治很有意義。及早的發現,對於醫治和早日恢復健康,都有極大的幫助。
  • 肺病科孫玉德主任:慢性支氣管炎會發生癌變嗎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多見於中老年人,它起病緩慢,但病程長,一年四季都可發作,發病時間長可連續兩年以上,並且隨著病症的反覆發作,還會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肺病科孫玉德主任講:產生慢性支氣管炎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病毒和細菌致使呼吸道反覆感染。
  • 你了解慢性支氣管炎嗎?
    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簡稱慢支,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臨床上以咳嗽、咳痰為主要症狀,或有喘氣,每年發病持續3個月或更長時間,連續2年或2年以上,並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狀的其他疾病。
  • 中老年人患病率高達24%的慢性支氣管炎應該如何應對?如何預防?
    慢性支氣管炎是我國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根據統計,我國有將近3000多萬人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患病率達到3%- 5%。 而且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50歲以上的人群的患病率達到24%。這說明老年人朋友患上慢性支氣管炎的機率是非常高的。
  • 肺病科孫雪松主任:引發慢性支氣管炎的原因有哪些
    慢性支氣管炎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臨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氣喘等反覆發作為主要症狀,每年持續3個月,連續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狀的其他疾病(如肺結核、肺塵埃沉著症、肺膿腫、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食管反流症候群等疾患)。
  • 反覆、長期咳嗽可能是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的危害主要是在於它極易病發其他症狀,這些症狀通常會連累到肺部或心臟。所以一旦病發,要及時到就診。根據輕重程度,急慢性期選擇對應的辦法調理,效果才會更好。
  • 支氣管炎的症狀 引起支氣管炎的五大因素
    支氣管炎的四大症狀表現1.氣短在發生支氣管炎的時候一個常見的症狀就是會出現氣短的現象,相信很多的人對於它來說應該是並不陌生的,病程初期多不明顯,當病程進展合併阻塞性肺氣腫時則逐漸出現輕重程度不同的氣短,以活動後尤甚。慢性支氣管炎合併哮喘或所謂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特別在急性發作時,常出現喘息的症狀,並常伴有哮鳴音。
  • 急性、慢性支氣管炎怎麼治療效果最佳?
    氣管炎在臨床上分兩種類型,一個是急性支氣管炎,一個是慢性支氣管炎。不同的時期內用藥不一樣。像急性支氣管炎。它是以咳嗽、咳痰、或者是伴有上呼吸道的感染。,或者是有發熱、胸痛這種臨床的急性發作表現為主,治療就以針對病因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所以就要抗感染治療。
  • 冬天是慢性支氣管炎的高發季節,醫生提醒患者注意這五點細節
    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由於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慢性咳嗽、咳痰,隨著病情的發展,也會出現呼吸困難、氣緊、胸悶,甚至股息衰竭,所以慢性支氣管炎易與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支氣管哮喘和慢性咽喉炎等疾病相互區分,做鑑別診斷。
  • 科學防治慢性支氣管炎、阻塞(sè)性肺氣腫,選對藥很關鍵!
    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是一種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多發病、常見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將近9900多萬人患者,40歲以上成年人患病率高達13.7%[1]。而在高維度地區,50歲以上人群中,這一數據甚至高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