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農曆甲子年初,中華大地突發險峻新冠肺炎疫情,讓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
前方告急,這無不考驗著舉國上下應對的決心,尤其是醫護人員應戰的能力。因為新冠肺炎屬於呼吸道疾病,這其中,又數呼吸與危重症學科的醫護人員承受的壓力最大。
回想2003年SARS疫情暴發,彼時還身披戎裝的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現改為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主任蔡紹曦時任二梯隊主任,承擔著院內收治的SARS患者的重任,並作為廣東省SARS臨床救治專家奔走在會診、救治和醫務人員培訓工作中。
同樣的軍令如山,前線告急,此時的她及其團隊雖然已經脫下戎裝,但依舊一襲白衣戰袍,17年的團隊歷程,時間改變的只有容顏,卻從未改變她治病救人的初心。
(蔡紹曦主任)
據蔡紹曦主任回憶,早在1月上旬參加王辰院士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呼吸學科發展大會,蔡紹曦主任作為廣東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委及廣東省醫師協會呼吸科醫師分會的副主委參加,同與會專家探討了武漢的情況。
當時疫情還未燃起,病毒也還只被稱為不明原因肺炎,但蔡紹曦以自己多年臨床經驗及當年在抗擊非典的實戰歷程深知,這次疫情不可小覷,抗疫關口必須前移,爭分奪秒搶抓時間。
果不其然,時隔不久,廣東省衛健委便召集省內臨床、疾控中心、衛監所等多個部門開會,組成專家組到省內多個縣市進行排查布點。
作為廣東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臨床專家組副組長,蔡紹曦與省疾控、衛監所專家當晚一齊到當地,督導醫院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交通出入口、市場的防控落實情況。
(右二為蔡紹曦主任)
待完成縣市的排查防控工作,蔡紹曦主任更加確信此次疫情的嚴峻,她便又馬不停蹄地回到科室布置相應的任務。
在她的預警下,科室的小夥伴們迅速進入戒備狀態,原計劃休假的醫師、護士、技術人員都主動取消了假期,表示願意隨時接受醫院的調配,而且大部分醫護們將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都已經配備齊全。
所以,當其他人還處於恐慌之中時,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的24位醫師、40餘名護士和技師和他們的領頭人蔡紹曦早已是胸有成竹,也正是如此,才會有科室年輕醫師驕傲地說:「蔡主任和科室多位教授都經歷過抗擊非典,經驗豐富,我們相信他們!」
從大年三十主動請纓參加廣東省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從援助武漢、荊州醫療隊到參加廣東省內高水平醫院住點協助定點收治醫院救治危重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共派出了10名醫師、5名護師,蔡紹曦帶領留在本部的醫護人員整個春節沒有休息一天。
從1月-3月間,科室收治了近500位患者,這裡不乏排查了新冠病毒肺炎的重症肺炎患者,大咯血的患者、重症間質性肺病、肺癌患者,依舊能鎮靜自若地應對,不得不感嘆這支跟著蔡紹曦走了將近20年的精兵強將的團隊是一支特別善戰的隊伍。
巾幗不讓鬚眉,這位曾經在SARS期間榮立軍隊二等功的蔡紹曦主任說話鏗鏘有力,我們能感受到她雖已不披戎裝,但仍鐵骨錚錚、軍姿颯爽的風度,她對此次疫情規模的把控,嚴重性的評估,臨床上疑難問題的處理都遊刃有餘,尤其是對自己團隊成員熟悉和排兵布陣的調度,都是她能在多場抗擊SARS、H7N9、新冠等疫情被委以重任的重要因素。
在此次的抗擊疫情中,她依然以飽滿的精神,永不知疲倦的狀態擔任廣東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專家組副組長,參與《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專家共識》的編寫修改,從未間斷參與每一次廣東省危重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救治多學科遠程會診和現場會診、參與定點收治醫院危重型新冠患者的救治。
同時不分節假日堅持參加每日醫院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多學科專家組會診,把自己紮實的基礎與豐富的呼吸疾病診治臨床經驗毫不保留應用到患者的救治中。
更難得的是如此高壓力、繁忙的工作她沒忘自己的老師身份:為醫院醫務人員及時進行國家診療方案講課培訓、針對民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對呼吸系統疾病的恐慌和心理壓力大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普100問》小手冊,並利用醫院微信宣傳平臺針對民眾疫情期間十分關注的呼吸疾病疾病的相關知識進行了《呼吸疾病防治100問》科普問與答。
在得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正在為醫學生組織思政課,需結合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授課,便主動申請以網絡教學的形式結合新冠病毒肺炎等臨床病例為醫學生講述一堂非常生動的《新冠疫情之下對醫學生培養的幾點深思》的理論大課,深深激勵著醫學生,同學們網上學習後,留言:「我們應該獻身醫學,恪守醫德,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藝術的神聖和榮譽。」
然而,蔡紹曦主任反覆強調將功勞歸給了她的團隊,「沒有這批年輕人的勇於付出的精神和過硬的呼吸重症救治技術,也就難有今天的勝利。」
讓我們熟悉這個團隊在這場戰役中奔赴前線的隊員:援助湖北荊州洪湖醫療隊的劉來昱、詹永忠、楊爽、劉姚 江關平、劉丹、唐青,援助武漢漢口醫院的胡國棟、肖冠華、劉浩,援助廣東省內醫療隊黃國華、董航明、羅網。
支持醫院兩個院區發熱門診醫師:鄭澤茂、蘇曉芳,其中,此次作為第一批趕赴武漢救援的胡國棟醫生就在其中。
當年蔡紹曦主任前線抗擊非典之時,正是胡醫生讀研究生的時候,他為了能報效國家,毅然將自己的研究生專業填寫了呼吸與危重症學科,選擇了蔡紹曦教授為導師,經歷了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學習。
轉眼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研究生也成了現在的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開始挑起大梁,承擔重任,讓我們認識一下這個團隊中的一員戰將。
(胡國棟醫生)
今年大年三十晚上,還未等到新年的鐘聲,胡國棟醫師就已和科室多位醫護人員參與醫院緊急組建的援助武漢醫療隊一同乘機,星夜馳援武漢。直面未知的恐懼,在飛機上,大家互道新年好的語氣中都帶著迷茫。
武漢封城,街上空無一人,悽風冷雨,農曆甲子新年就化作一杯暖暖的泡麵下肚。
作為整個廣東醫療隊最早進入隔離病區的醫生,胡國棟看著負責病區的80張住滿患者的床位,有近一半患者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既感到壓力又充滿擔心。每天的工作任務繁重,每次每班3名醫生,每個人大概要負責27名患者,其中大概有13名重症患者。
人活著還有一線希望,最怕的事情卻總是會來。在第一天上夜班時,胡國棟就眼見兩位患者去世,這讓向來直面死亡搶救的呼吸與危重症學科出身的他,都有些接受不了如此之高的死亡率,被無力與自責包裹著,他窒息得難以釋放,因為還沒等到緩過神來了,又一輪搶救開始了。
更讓他難受的是告知患者家屬死亡消息的時候,對方很平靜地接受,並且還反過來安慰醫生,感謝醫生的努力。這些都像如看不見摸不著的惡魔般吞噬著原本堅強的胡國棟。
但這也正是考驗的時刻,胡國棟醫生積極地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開始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忙碌起來,他廣泛查找文獻,總結救治經驗,為專家組決策提供個人意見,同時參與病區管理、優化工作流程的討論,還參與了呼吸危重症患者營養指南、新冠肺炎呼吸支持專家共識等內容的制定工作。
阻力接踵而至,在武漢抗擊疫情期間,胡國棟醫生得了結膜炎又患上腹瀉,在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的情況下,他戴著尿不溼工作了10多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佩戴多層護目鏡和口罩,整個人就像粽子一樣被捆著,更不必說還要戴著尿不溼,難受程度可見一斑。但就是這樣,他輕傷不下火線,連續工作了50多天。
看著陸續轉為輕症甚至治癒出院的患者,胡國棟被壓得滿是口罩印跡的臉露出了笑容,他猶記得漢口醫院原來一位退休的老職工,每次胡國棟都會去床邊安慰他鼓勵他,後來患者病情好了,他走路不方便,就算拖著椅子、扶著凳子也會到醫生辦公室來看望胡國棟,感謝他的救命之恩。
白衣執甲,披荊斬棘,從1月26日進入病房到3月20日結束病房工作,胡國棟累計收治近70名患者,其中病重患者42例,病危患者10例。搶救危重症患者30餘人次,搶救成功率達50%以上。
(蔡紹曦及其團隊)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無論戰場是在武漢一線,還是在廣東後方,蔡紹曦和她的團隊的都完美得演繹了軍人身上「雷厲風行、衝鋒在前、召之即來、來之即戰、戰之必勝」的忘我工作精神。
(感謝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對本文內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