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考研的同學們,一定給自己一個清晰並具可行性的年度規劃。#復旦大學#
一、明確方向
這裡談的方向特指在法學專業領域內考研的方向抉擇,在該基本問題的選擇下方可具有實操性地進行之後的細化選擇。法學生考研面臨的大方向上的第一個問題是「法碩」與「學碩」的選擇。關於法碩與學碩之間的區別在網上存在大量的比較,本文僅就較為直觀的幾個點來談一下:
首先,學制不同。學碩多為3年(近年來有不少學碩改制,如FDU學碩已為2年),法碩為2年。
第二,主攻方向存在差異。學碩更側重於學術的深入分析,法碩則對學術並無過多要求;因此兩者備考的內容大相逕庭,前者需記憶各自目標院校的教材內容和其傾向支持的觀點,關注本專業內時事熱點,最新論文研究成果等,後者則有大量系列輔導書可供購買。
第三,招生人數不同。通常來說,法碩招生人數遠多於學碩。
在做出此基本問題的考慮之後,我便以自己選擇的學碩為線索繼續談。
二、擇校
擇校於我而言並未花費多少力氣,日月光華乃心之所向,我之於復旦有特殊的情感和奇妙的緣分,此為感性之直觀分析;復旦的地域與學科輻射性,以及個人研究志趣(國際法)和對國際政治的熱情(復旦的SIRPA在全球來看亦屬領先),其學術氛圍與我甚合。
在擇校過程中,可供參考的量化因素包括地域,今後就業發展方向,目標院校的學科輻射性,計劃招生人數,報錄比,複試比等。其中對於計劃招生人數極少,複試比過高的院校存在較大的風險與不可控性,感於復旦的計劃招生人數較為穩定,其國際法專業每年穩定在7-10人不等(近年來逐漸縮招並穩定在7人左右),複試比為1:1.5-1:2,尚屬可以接受。
在較難量化的指標中包括:對自己個人能力的定位,和在曠日持久的奮鬥中的毅力。這裡補充一點是若選擇上海地區的考研院校,則需對英語水平的考校做好足夠的心理預估與準備。
三、專業
報考方向的專業取決於個人興趣與自身擅長並願為之奮鬥的領域,試想自己所報考方向的學碩將在接下來的一年內反覆閱讀背誦相關教材論文,在未來2-3年內要求自己閱讀大量文獻,寫下大幅綜述,倘若此領域非你所喜愛,只怕這個過程是一種十足的煎熬。
作者:嘉陵君
本文首發於青法在線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