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輝煌說,目前還只有30%-40%的油茶樹進入了掛果期,兩到三年後才會逐步進入豐產期。 張可夫 攝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可夫 報導
瀏陽市大瑤鎮老桂新村,海拔八百米的山上,林深樹茂,山巒起伏。在群山之中分布著兩千餘畝油茶林,這裡是村民曾輝煌牽頭種出的「綠色油林」。
9年前,從四川成都歸來的曾輝煌一頭扎進了家鄉的大山深處,種起了油茶樹。今年,搭乘瀏陽大力發展「一縣一特」油茶產業的順風車,曾輝煌的「高山茶油」原材料供應基地,讓高品質無汙染的茶油「飄香」市場。
9年苦心栽培,昔日荒山變「油林」
9月5日,記者從瀏陽城區出發,沿著崎嶇的山路一路顛簸,來到了海拔800米高的老桂新村衝尾組。放眼望去,秋日的油茶林一片碧綠,漫山遍野的油茶樹枝繁葉茂,樹上掛著大大小小的油茶果。眼下正是油茶林秋季撫育的關鍵時期,油茶基地格外忙碌,每天都有十餘名工人穿梭在油茶林間割灌除草,為油茶樹提供適合生長的良好環境。2008年,曾輝煌從四川成都回到瀏陽。2010年,在林業部門的引導下,他開始接觸油茶種植。當年,他租賃流轉了村上的300畝荒山種油茶樹,還創建了四品堂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
曾輝煌栽種的油茶品種是「湘林」系列,出油率在26%左右,是湖南省林科院選育推廣的高產優良油茶樹種。然而,剛開始種油茶樹的前幾年,曾輝煌卻發現,自家的油茶林生長極為緩慢。
「一般油茶栽種5年就能掛果,但是直到2014年的時候,我們的油茶林要把草扒開才能看到油茶樹。」曾輝煌說。投入了幾百萬元,樹都看不到一棵,希望和現實的反差讓曾輝煌心裡萬分焦急。
在向市林業局專家請教後,他得到的答案是:因為種植地區屬於高海拔地區,氣候因素影響到了油茶林的生長。
「他們要我堅持撫育管理,耐心等待。」油茶林的撫育可不輕鬆,每年春秋兩季都要開展。由於基地的地形複雜,不便於機械化操作,合作社還聘請了11名工人長期從事撫育工作。
專注原材料供應,打造高端供應基地
從2010年到現在,合作社已經有了21戶社員,油茶種植面積也擴大到2000餘畝。2017年,油茶林終於產生了效益。據曾輝煌介紹,如今油茶林裡,有30%-40%的油茶樹進入掛果期,在兩到三年後會逐步進入豐產期。而由於周圍沒有汙染源,也基本沒有病蟲害,「高山茶油」又香又純。
「獨特的地理環境造成油茶樹生長緩慢,成本高、撫育難。」曾輝煌說,9年來,他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油茶林撫育和基礎設施建設。單從修路來說,他在基地內外修建了十餘公裡簡易公路,讓過去僅能步行的羊腸小道得以通車。僅這一項,就花費超過50萬元。
「只要願意堅持,總能有結果的。」這是曾輝煌掛在嘴邊的話。正是憑藉著這份堅韌不拔的幹勁,近年來,油茶基地的各方面設施都在逐步完善,油茶長勢也越來越好。為了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及地理優勢,曾輝煌還在野外放養黑山羊、土雞、蜜蜂,通過種養結合,打造綠色有機產品和生態體系。
「林業雖然生產周期長、見效慢,但是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都是非常可觀的,只要發展對路,對於林農來說就好比多了一個『綠色銀行』。」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瀏陽油茶產業被列入長沙市「一縣一特」專項行動計劃,瀏陽將全力推進品牌創建和產業提質增效,打造成為農業產業發展的名片。
利好政策出臺、市場上對於綠色健康產品的需要不斷增加,曾輝煌的信心也更加堅定。對於今後的發展,他有著自己的打算:「我想專注於原材料供應,打造高端茶油品牌的原材料供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