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海拔3600米的防疫堅守:缺氧不缺精神

2020-12-18 國際在線

【解說】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的達久灘平均海拔3600米,四周群山環繞氣溫非常低,它與多地相鄰,所以這裡的疫情防控點非常重要。相對於其它防控點來說,達久灘疫情防控檢查點條件更為艱苦,面對當地出現多次的降雪天氣和口罩都會結冰的常態,由公安民警、醫護、運管以及村組人員組成的達久灘聯防聯控值守隊伍,24小時輪崗一直堅守在草原深處。

在19個值班值守人員當中,交巴吉和勒毛草是僅有的兩名女性醫護人員,相比男性工作人員,她們遇到的困難會更多一些。醫護人員勒毛草表示,這裡海拔高氣溫低護膚用品及牙膏都會凍住,這裡沒有衛生間上廁所是最大的困難,解決辦法只能是白天少喝水。

【同期】醫護人員 勒毛草

主要是上廁所的問題,因為這邊是牧區,所以這附近沒有廁所,還有我們的防護服穿脫有點不方便,所以我們白天的時候儘量少喝一點兒水。還有就是洗臉的問題,因為這邊海拔比較高,所以早上洗面奶、牙膏那些全部都凍住了,我們就隨便用水洗一下就上崗了。

【解說】甘肅甘南州夏河縣桑科鎮副鎮張洪濤也是值守人員之一,他介紹這裡海拔高會稍有缺氧,沒法正常取暖只能在帳篷中生火,但是這裡不缺的是精神。

【同期】甘肅甘南州夏河縣桑科鎮副鎮長 張洪濤

雖然我們這裡海拔比較高,有3600多(米),條件比較艱苦,氣溫比較低,每天帳篷雖然生火但是水桶都開始結冰,有些時候一日三餐只能用泡麵來解決,但是我們缺氧不缺精神,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

【解說】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尕藏扎西表示,平時交警工作也很忙,所以家人已經習慣了自己的忙碌,對於這次二十多天離家堅守疫情防控崗位,家人們同樣非常支持。

【同期】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 尕藏扎西

我們到這已經二十多天了,我們是24小時輪班值守,這兒的海拔高,特別冷,尤其是晚上特別艱苦,但是我們會站好自己的崗。

【解說】白天對過往車輛開展不間斷的引導、協查、勸返、體溫檢測、消毒、宣傳相關預防知識等工作,夜晚還要經受高原的刺骨寒風和疲睏倦意,泡麵和糌粑成為了他們的家常便飯。為了讓當地民眾都明白疫情防控的必要性,他們需要藏漢雙語進行講解。

【同期】 醫護人員 完麼才讓

對農牧民群眾講解一些防控知識,我們也給他們發放知識手冊,用藏漢雙語給他們講解,讓他們儘量不要外出。

【解說】 在這裡,生活用水需要執勤人員去幾百米外的河邊提取,因水面全部結冰他們只能用斧頭等工具鑿開冰面取水。二月的高原依舊寒風肆虐,紫外線也非常強,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旦正道吉就在這樣惡劣的氣候下出現輕度高原反應、嘴唇脫皮等症狀,但是他們仍然都默默堅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祁正明 道吉 李亞龍 甘肅甘南報導

相關焦點

  •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海拔3600米草原深處的堅守
    民警在執勤卡點核查登記車輛信息每日甘肅網2月13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郭秀睿)達久灘位於夏河縣城南邊約60公裡處,藏語意為「跑馬灘」,跟青海省澤庫縣接壤,總面積853平方千米,四周群山環繞,中間草地平坦、開闊,
  • 缺氧不缺精神:在「世界屋脊的屋脊」感受老西藏精神
    新華網西藏阿里6月22日電 題:缺氧不缺精神:在「世界屋脊的屋脊」感受老西藏精神記者張欽連日來,新華社記者沿著新疆軍區獨立騎兵師先遣連挺進阿里的足跡,在「世界屋脊的屋脊」感受革命先烈、時代先鋒們嘔心瀝血、艱苦奮鬥的風採。「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仍是雪域高原寶貴的精神財富。
  • 紮根高原60年,缺氧不缺精神!這些圖片帶你了解果洛氣象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年均氣溫零下4℃,一年之中無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別。果洛州氣象局始建於1959年,走過60年曆程,一代代氣象工作者堅守於此,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面向地方經濟發展需求,推進當地氣象工作從傳統的氣象觀測延伸到防災減災、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農牧業生產等方面,氣象現代化建設和業務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 標立基層黨建的海拔新高度 中國航油推進高原黨建工作打造央企精神...
    戈壁一棵樹:西寧曹家堡機場,海拔2178米紅柳是高原常見樹種,它遍地生根、開花結果,從不向人、大自然索取什麼,只是默默堅守,無私奉獻。任冰雪封地,狂風肆虐,石走沙飛,它們把根扎得更深,觸鬚伸得更長,以充分汲取水分。
  • 海拔3100米的孤獨堅守
    劉江林 文/圖        在海拔3124米的甘肅白龍江插崗梁省級自然保護區最高峰青山梁頂,有一處不足50平方米的瞭望哨所,它像一個忠誠的衛士,屹立於沙灘林場之巔。一年四季無論雨雪風霜,始終有兩名瞭望員日夜堅守在山頂,觀火情、報信息,警惕地看守著林區上百萬畝森林,被譽為「千裡眼」和「森林的眼睛」。
  • 站好青豫工程停電消缺工作最後一班崗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壓直流工程,途經青海、甘肅、陝西、河南四省,輸電距離1587公裡。其中,甘肅段線路全長439公裡,鐵塔794基。10月26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甘肅段)停電消缺啟動工作暨主題黨日活動在青豫工程甘1標段舉行,標誌著青豫工程(甘肅段)消缺工作正式拉開序幕。這次全面消缺工作也將為青豫工程年底正式投運、安全穩定運行奠定堅實基礎。
  • 我軍在海拔4500米高原成功開展首例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
    保健康就是保戰鬥力我軍在海拔4500米高原寒區成功開展首例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11月12日,經過40分鐘的緊張手術,由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指派的專家組成員,在4500米完成一例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
  • 最美天路之行,6 day,海拔3600米的野餐,布達拉宮前打卡
    海拔3600米的野餐美食,是旅行中最終的環節。至少駕駛著華雲途駿房車的我是這樣認為的。於是乎我們的「野餐」就在海拔3600米的金達服務區進行。野餐前,小姐姐拍段抖音,引來了兩個忠實的「粉絲」。從雅安到拉薩1960公裡,最高海拔5100米,路況複雜程度堪稱「最危險的公路」。房車靠譜與否很重要,這次我們車隊駕駛的是華雲途駿房車,一路沒給我們找過任何麻煩,很不錯。(相信房車自駕過的朋友,肯定會知道房車不找麻煩,是多麼重量級的誇獎。)另外特別想表揚一下我們的1號車,一臺依維柯自行式C型房車。爬5000米的山頂輕輕鬆鬆,過怒江72道拐遊刃有餘。
  • 新時代·鐵路榜樣|於本蕃:海拔4800米的天路守護者
    這名在青藏鐵路堅守了12年的工務人  可能最有發言權  駐紮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雪域高原  克服高寒缺氧,挑戰體能極限  一絲不苟地呵護天路的每一寸鋼軌  有研究表明,人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相當於在平原負重20公斤 ,而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區基本不適合人類居住 。
  • 「做照亮貧困地區孩子未來的燭光」——記11年堅守海拔5000米講臺...
    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40%的全國海拔最高縣——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雙湖縣,惡劣的自然環境令許多人望而卻步。然而,對雙湖縣中心小學教師杜安東、曹曉花這對80後夫婦而言,這裡卻是實現理想的天堂。「我們的夢想就是成為教師,教書育人。」杜安東和曹曉花是同鄉,在新疆大學就讀期間相識相戀。
  • 缺氧不缺精神,上海科技系統科普團隊在西藏播撒科學種子
    「我平時不愛學物理,但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到學物理特別有趣
  • 甘肅河西走廊海拔2000米,夜間溫度低至冰點,武威加油站過夜
    來甘肅之前我從未想過河西走廊早晚溫差會如此之大,也從未體驗到高海拔地區城市夜間溫度可以低至冰點。在這樣的地方旅行,一定要帶足衣服,如果睡在麵包車裡,務必帶上棉被。我估計現在海拔高度已經很高了。後來進入古浪縣之後,腿腳凍的實在難受,我找個停車場把麵包車停穩,打開手機定位,發現海拔是2550米,我推測剛才經過的天祝縣312國道最高點海拔差不多接近3000米。我感趕緊把另一條秋褲穿上,然後把外套也穿上,稍微休息了一會繼續開車趕路。到了晚上快十點的時候,我又餓又冷,正好路邊有一處服務區停車場,索性先把車停在這裡。
  • 堅守內心的精神坐標
    然而,就是在海拔3600多米,常年大雪封山的環境之中,喜馬拉雅山中卻屹立著一個只有數十名牧民的邊疆小鄉——玉麥鄉。這個絕大多數人連聽都沒聽說過,更不可能去過的地方,卻戍守在祖國邊境的最前線。其中,堪稱傳奇的卓嘎、央宗姐妹,以及她們已故的父親桑傑曲巴,更是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何謂忠誠、奉獻和信仰。
  • 成都男子3600米海螺溝 零下九度冰天雪地半裸求婚(圖)
    【雪地求婚·數讀】  地點海螺溝4號營地  氣溫-9℃  海拔3600米  風速3至4級  體感溫度-15℃  2014年12月31日夜,3600米的海螺溝上4號營地,-9℃的冰天雪地中,26歲的成都男青年王浩儒燃燒起自己的小宇宙
  • 清華教師艱苦援藏3年,缺氧不缺精神!網友:這才是真正的好老師
    林芝二高的校長表示:他們雖然在這邊缺氧但不缺精神,需要克服很多很多的困難。在學生的生活方面,學習方面,為人處世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他們通過師徒結合,給藏區帶來了一支帶不走的師資隊伍,自己帶走的是藏區人民的情懷,淳樸,吃苦的精神。
  • 海拔2439米 他們在風雪中守衛雅安南大門
    雅安市石棉縣慄子坪彝族鄉孟獲城疫情防控卡點,海拔2439米。氣溫低,晚上這裡的溫度常常在零度以下。距卡點直線距離不足千米,便是涼山州冕寧縣地界。慄子坪鄉地處雅安最南端,也被稱為雅安南大門。「氣溫都在0℃以下,凌晨兩三點甚至達到-7℃到-8℃。」
  • 來自海拔5592米的解放軍請戰書
    楊靖宇、狼牙山五壯士……為成為中華民族不朽的精神豐碑。新中國建立後,這些可愛的戰士們又為了祖國的安全和大家的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荒無人煙的小島,一望無際的雪山,空氣稀薄的高原……無論有多麼艱苦,只要這裡是祖國的領土,他們就堅守在這裡,守衛者祖國的國境線。很多人在這裡度過了青春年華,很多人為了保護群眾的生命和財產犧牲。網上有句話說得好,哪有什麼歲月安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 零下30度,海拔4500米,他們遇上了你沒見過的暴風雪!
    平均海拔4500米氣溫零下30攝氏度狂風卷集著飛雪……1月13日在西藏阿里噶爾縣為完成阿里與藏中聯網工程8個電塔基坑的施工一群電網建設者們在冬季高寒缺氧的工地上艱苦拼搏工程13標段項目總工黃小洪和同事運來了棉被準備蓋在基坑上天太冷了黃小洪和同事們凍得瑟瑟發抖不過,這棉被可不是給自己蓋的他們這是要幹啥?
  • 讓青藏高原雪蓮不孤單——寫在西藏湘河水利樞紐工程大江截流之際
    歷經430多個日夜,工程承建方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電九局)在海拔4100多米的高原上,以「缺氧不缺精神」的鬥志,書寫了一曲「精工善建,精彩九局」的最美篇章。  2019年5月2日12時30分,隨著爆破總指揮一聲「起爆」口令,海拔4184米導流洞進口處一聲巨響,塵霧突起,直衝雲霄,湘河工程成功實施了第一次爆破作業。從項目開工到湘河截流,項目部先後完成了導流洩洪洞進口15級邊坡、消力池底板混凝土澆築、上遊圍堰4062米高程以下填築等作業,進度和質量都得到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