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小學六年級學生不能在校園裡迎接畢業,孩子們的遺憾,老師們記在心裡。多所小學的教師正在為孩子們精心準備「畢業禮物」,希望給每個孩子一份「獨家記憶」。「六年的學習生活不應『草草收場』,我們希望通過這最後一份『禮物』,最後一個『儀式』,給孩子們留下美好的回憶,讓他們擁有乘風破浪的勇氣。」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校長張文鳳說。
「寫給未來的信」
請母校見證
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有個「老傳統」——學生一年級入校後會按班級在校園裡栽一棵銀杏樹,並悉心照顧六年。畢業時,每名學生會給三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各班把信收集齊,放入「時光壇」,埋在「班級樹」旁。每年中考後,畢業三年的學生會重回小學,跟老同學們挖出當年埋下的「小秘密」。
今年,孩子們不能親手埋下「寫給未來的信」,就由老師代勞,並拍攝視頻,請同學們見證。「這一封封信裡,不僅有夢想,還有孩子們對未來的規劃。」張文鳳說。
與未來相約,也要與過去告別。張文鳳和老師們最近忙著為學生製作「獨家回憶」——一本獨一無二的畢業手冊。「班主任是班級的記錄員,細心的收集了很多學生的成長細節,比如剛進校時在校門口哭鼻子的畫面,在校園裡歡呼的場面,這些都會被裝訂成冊,送給孩子們。」張文鳳說,紀念冊上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剪剪貼貼,補充上學校裡最難忘的事兒,最喜歡的東西等,「這個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對小學生涯完成一次總結。」
育園小學的老師們也忙著收集學生一至六年級的成長照片,打算出版《立於志始於行——2020屆畢業生紀念冊》,送給孩子們。
「人的成長需要不斷的反思,這些不需要見面的儀式會讓孩子們記住這個『知識點』。」張文鳳說,希望每一位畢業生都能通過儀式有所悟,敢於回望過去,更有勇氣規劃未來。
用手機為孩子們拍電影
講述成長的故事
今年畢業季,朝陽區實驗小學的六年級老師們將全員自拍自演一部「校園電影」,通過鏡頭,講述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故事。
一群外行,用手機拍電影,能行嗎?該校六年級年級組長王學俊很自信,他說,今年疫情期間,老師們都是通過網絡授課,錄製視頻、剪輯小片的技能,人人都拿手。「我們特意將拍攝地點選在學生們熟悉的校園裡,但是面對鏡頭,面對分別,同事們都很入戲,有一位老師為了展現最好的一面,一個在教室裡的鏡頭拍攝了四五十遍。」 雖然繁瑣,但老師們精益求精,「絕對值!無論師生,這都是最特殊的一次畢業季。」王學俊說。
這部「電影」的首映禮已經定在該校數位化校園平臺。此前,利用返校時間,該校六年級每個班都拍攝了畢業照,一張戴口罩,兩張不戴口罩。拍照雖只有幾秒鐘,但定格的是六年的美好回憶,「我們會為每名學生製作一本『回憶錄』,包括電影,當做畢業禮物送給大家。」王學俊說。
親手製作禮物
給母校留下「我的印記」
老師給孩子們準備畢業禮物,孩子們也希望親手為母校做一件禮物,展示六年所學,留下自己的印記。
人大附小孩子們送給母校的禮物,已開始線上展覽。亮甲校區六(2)班學生劉汐檬帶著作品參展,她的作品名為《日出時分》。小女孩兒說:「因為這次疫情,我們成長了許多,懂得了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知道了有很多人為我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甚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就像是太陽一般溫暖著我們,我們就是在這種陽光的溫暖下一起走過了六年,2190多天,52584個小時,我們一起經歷了太多。」
金臺書院小學校長張弦的辦公桌上擺著一件件手工製品,「這些都是往屆畢業生送給學校的禮物。」她說,「每名學生在校都會上巧手課,學腰鼓、剪紙、麵塑等傳統手藝,並將自己的奇思妙想融入其中,所以每年畢業季,孩子們都希望用六年所學來做一件紀念品,送給學校。這些是我們最珍貴的收藏。今年的畢業生們也開始策劃了,我和同事們都很期待他們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