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同比增長8.9%。剔除物價等外部因素後,實際增長率約為5.8%。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手中有了一定的儲蓄。對於金融意識強、風險承受能力強的人群,他們會通過各種投資理財產品增加收入;而對於風險承受能力不強的普通百姓,他們會選擇最流行的資產保值方式:銀行存款,尤其是老年人,因為把錢存在銀行不僅穩妥,還能獲得穩定的收益,即使銀行倒閉,儲戶也能得到相應的賠償。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年輕人似乎在發生變化,不愛存錢,而且存錢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網絡理財已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新寵」;但是,在此次疫情結束後,給許多沒有存錢習慣的人上了一課,讓我們知道了存錢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人把錢從各種網上理財軟體中取出來了,轉而存入銀行,而且存的大多是定期存款。
銀行產品層出不窮,除了傳統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外,還延伸了許多投資理財產品。聽銀行的推薦後,我們眼花繚亂,而且還會感覺銀行推薦的每一個都不錯,導致我們不知道是否該聽銀行的話,我們這個時候一定要謹慎!有銀行員工透露,銀行存款出現了很多「新套路」,我們一定要注意這四點,防止上當受騙!
1、謹防將存款變為保險產品
一些工作人員會告訴儲戶,如果購買保險,不僅可以像普通存款一樣獲得利息,還能獲得分紅、保險等保障。乍一聽,保險似乎比儲蓄更划算,但事實上,這些保險產品一般與銀行合作,也有利益往來,但這並不是「欺騙」銀行儲戶,而是大家在選擇時缺乏專業知識,很容易購買一些不必要的保險。
這種保險產品雖然會有一定的收益,但風險也很高、產品周期長,整體利息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而且在周期內也不能進行取款;同時,保險產品也傾向於個人理財,意外保障安全性也不高。如果發現市場上有銀行誘導儲戶購買大額保險,可以向銀行業監管部門進行舉報。
2、謹防存款變金融理財產品
當很多儲戶到銀行存款時,工作人員會出售自家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說,大多數銀行員工都表示自家的理財產品收益高、升值空間大、風險小;與傳統的儲蓄方式相比,理財產品的收益要高得多。對於一些缺乏專業知識、對理財產品不了解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出於對銀行的信任,很容易聽信對方的話,辦理理財產品。
很多人錯誤地相信銀行工作人員的引導,經不住高額利息回報的誘惑,把存款變成理財。一般來說,它們是期限較長的金融產品,有的甚至是高風險理財產品。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金融風險的不可預測性,大多數存款都是低收益的,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必須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金融產品,否則,不然到時連本金都拿不回來。如果對理財產品了解不多,風險承受能力較弱,最好選擇最安全的存款方式。
3、定期存款到期後記得選擇手工存款,
眾所周知,定期存款利率高於活期存款,存款時間越長利率越高,到期後,存款人可隨時提取存款或繼續轉存。轉存方式分為自動轉存和人工轉存。此時,建議大家選擇人工轉存更好一些。
定期存款到期後,很多人為了方便,直接選擇讓銀行自動轉存,但需要注意的是:銀行會直接按照之前的利率給進行轉存,如果此時利率發生變化,當下的利率高於之前的存定期的利率,選擇人工轉存能獲得更多的利息。因此,最好親自去銀行進行人工轉存,以獲得更多的利息。其次一些地方性商業銀行,當儲戶存款額達到一定數額時,可另外要求提高利率或是晉升更高等級。
4、使用梯形儲蓄
所謂的梯形儲蓄是將儲蓄分散到投資。這是一個比較先進的儲蓄概念,一經推出就受到廣大儲戶的青睞。梯形儲蓄的方式可以是期限不同,比如說你有30萬,你可以5萬存一年定期,10萬存兩年定期,15萬存三年定期;然後,一年後,5萬存款可以提取使用或接著轉存。這樣,每一筆錢每年都有自己的帳戶,既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又可以解決急需用錢的煩惱。
此外,梯形儲蓄方式也可以是存款類型不一樣,比如我有30萬,我可以活期存款5萬,定期存款10萬,剩下的15萬可以採用大額存單的形式存入。這樣,既能獲得不錯的利息,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的流動性。
2020年是世界經濟困難的一年。我們賺的都是血汗錢。之所以把錢存在銀行,一是看中了銀行的安全性,二就是為了利息。所以我們去銀行存款時,一定要記得選擇一種合適的存款方式,以保護我們的存款不受損失,使我們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