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能爬升2萬米,蘇57能爬升1.9萬米,殲20能爬升多高

2021-01-07 天下暴走

自從人們發現戰爭中制空權的重要性以後,各國對本國的戰鬥機研製便非常上心。世界歷史上誕生過不少戰鬥機,那麼你知道在爬升高度方面名列前茅的戰鬥機都有哪些嗎?

首先第一個要提的一定是美國研製的F-104,這款戰鬥機於1959年創下了世界最高飛行記錄,其爬升極限達到了31514.80米,後來美國又在這系列戰鬥機上嘗試使用了加速放樣技術,使得部分F-104戰鬥機的爬升高度穩定在了27432.00米。

不過我們得知道,戰鬥機的爬升極限一直在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而不斷提升,也就是說F-104戰鬥機的爬升極限並不是世界第一。截止目前世界上戰鬥機飛行的最高記錄為37648.90米,由亞歷山大·費多託夫於1997年駕駛著米格25M創下。

於是很多人都產生了這樣的一個疑問,為什麼人們會如此關注戰鬥機的爬升極限呢?

爬升極限的重要性

各國之所以非常注重戰鬥機的爬升高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更高地節省資源以及資金消耗。誠然現在各國一直在研究新能源,但是如何將新能源應用於戰鬥機上,這個問題人類尚且沒有找到什麼解決辦法,因此目前戰鬥機使用的主要能源供應還是燃油。燃油的製成離不開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石油可謂是"寸L寸金"。而當戰鬥機爬升的越高那麼空氣也將會更加稀薄,這時候戰鬥機的駕駛以及飛行都會變得更加輕鬆,相應的燃油也會消耗的更少,這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省國家相關開支。

當然除了考慮到成本以外,戰鬥機重視這項性能也是為了規避惡劣的天氣以及其他空中飛行物。如果是熟悉天文知識的人應該知道,對流層可以說是距離地面最近的大氣層,對比其他大氣層來說對流層是絕大多數天氣現象的發源地。如果戰鬥機在對流層高度範圍內飛行的話,極有可能遭遇到惡劣的天氣,這將導致飛行員的駕駛受到限制,進而造成空難;並且不僅僅是惡劣的天氣,在低空中還有一些其它飛行目標,比方說昆蟲、鳥類以及人類研製的各型輕型飛機或直升機,這些其實都會給戰鬥機的飛行造成嚴重影響。

總之,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發展,給國家的財政減點壓力,各國在研製戰鬥機的時候都會格外注重戰鬥機的爬升高度。而五代機作為目前最先進的一代戰鬥機,它們的爬升上限自然也應該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

戰鬥機的最高爬升高度取決於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戰鬥機的最高爬升高度數據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而在這些因素中,戰鬥機的重量以及周圍的氣溫所造成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當然除了這兩點以外它還取決與空氣密度、飛機狀況以及風的流向。

在這些因素中戰鬥機的重量對其爬升極限的影響其實最大。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發現戰鬥機的重量會直接降低戰鬥機的過大推力和過大功率。這就意味著如果想要增大戰鬥機的重量,那麼戰鬥機想要達到預期的爬升極限就必須要有更高的AOA飛行(仰角飛行),此時如果沒有更加先進的航空發動機,戰鬥機很難達到預期的爬升極限。用比較通俗的語言理解就是——戰鬥機重量越高,需要抵消阻力的升力也會變得更大,所以戰鬥機設計師們為了能夠確保戰鬥機的爬升數據,都會想辦法儘量減小戰鬥機的重量。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說周圍的氣溫是如何成為戰鬥機爬升極限的另一個重要決定因素的。雖說戰鬥機在升空以後各部位都會受到氣溫的影響,但要說最受影響的其實還是發動機。發動機之於戰鬥機就像是心臟之於人類,而氣溫的變化將會直接影響發動機的物理特性,進而影響戰鬥機的性能。發動機最不喜歡的就是熱運轉,要是沒有調整好油門設置那麼戰鬥機將很難達到人們的預期飛行效果。

而其他的諸如空氣密度等對戰鬥機的爬升極限影響遠沒有重量以及溫度大,所以在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總結來說就是如果戰鬥機沒有足夠出色的航發系統,那麼戰鬥機的爬升高度必定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F-22猛禽戰鬥機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世界上首個研製出隱身戰鬥機的國家,隨後俄羅斯以及中國也相繼研製出了屬於自己的隱身戰鬥機。那麼這三個國家的五代隱身戰鬥機爬升高度數據都是多少呢?

F-22猛禽戰鬥機的簡介不得不說美國在軍事領域的發展以及取得的成就真的令人望塵莫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美國引領了多種武器裝備的研究新潮流。很多人說到美國就會想到美元霸權以及海洋霸權,事實上這個國家的戰鬥機水平也非常出色,到目前為止美國是世界仍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並列裝兩款五代隱身戰鬥機的國家,而這兩款隱身戰鬥機中最經典的就是F-22"猛禽"了。

現在有很多國家都在想辦法復刻猛禽戰鬥機,以彌補本國在五代戰機領域的缺憾。這款戰鬥機是一型空優型戰鬥機,不過它同時還兼具著非常優秀的對地打擊能力、電子作戰能力以及信息情報刺探能力,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空對空戰鬥機",美國空軍部隊更是鄭重表示,猛禽將會是美國打擊部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世人看來這款戰鬥機應該是性能最為穩定的五代戰鬥機,但是美國自己卻將這款戰鬥機稱為"第四代隱身飛機",這不由得令我們猜測美國心目中的五代戰鬥機是不是還要更勝猛禽一籌。

猛禽涵蓋了美國不少機密技術,而這些技術都具象體現在其速度等各個方面。猛禽使用的發動機是雙重加力的普惠F119-PW-100渦扇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具有非常出色的推力矢量,它使得猛禽擁有非常出色的巡航速度,然而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戰鬥機的俯仰軸範圍。

除了發動機以外猛禽的機動性以及穩定性也非常出色,這些都最大限度的提升了猛禽戰鬥機的巡航速度。猛禽在超巡航模式下能夠維持高達1.72馬赫的速度航行而不出任何問題。不過這也導致猛禽很容易在低海拔地區飛行時超過其設計速度極限,對相關設備造成一定的損耗。當然出現這樣的瑕疵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因為猛禽誕生的時間比較早,我們不能夠因此否定它的作戰能力。

F-22猛禽戰鬥機的爬升極限按照可靠資料顯示,美國的F-22猛禽戰鬥機爬升高度可達1.9萬米,再加上其隱身性能非常出色,足以突破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防空系統執行作戰任務。

F-22猛禽戰鬥機的實戰經驗由於猛禽問世的時間比較早,再加上美國本身對戰爭也保持著較高的熱情,時至今日猛禽已經執行了數次任務。美國空軍於2007年正式宣布F-22全面投入使用,在此之前猛禽就已經成功攔截過俄羅斯的兩架Tu-95MS'Bear-H'轟炸機,而這次任務的順利完成更加堅定了美空軍列裝使用它的決心。

後來在2013年的時候猛禽又在伊朗海岸外攔截了一架伊朗F-4幻影,這次任務讓人們見識到了這款隱身戰機絕佳的低可見性。我們再將時間拉到2014年9月,此時猛禽正式投入戰爭使用,第一次對敘利亞進行了空襲,它們攜帶著約454千克GBU-32 JDAM(一種聯合制導攻擊武器,也被稱為傑達姆)對敘利亞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傷害。目前美國在嘗試著改裝升級F-22,想要實現的最終目標就是能夠突破高度複雜的俄羅斯防空系統。

蘇57戰鬥機

俄羅斯雖然繼承了前蘇聯大量的遺產,迅速成長為世界上第二大軍事強國。但與此同時俄羅斯國內也存在著嚴重的經濟問題,這使得俄羅斯不得不選擇出口軍備以確保本國的正常有序發展,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棄車保帥"吧。誠然俄羅斯早前確實向世界各國出口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大型作戰裝備,然而這一切並沒有讓俄羅斯從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的位置上掉下來。

蘇57戰鬥機的簡介俄羅斯的發展與前蘇聯相比確實顯得非常緩慢,但他們在各個領域中取得的成績依舊不容小覷。俄羅斯為了不落後於人,在本國實力許可的情況下也開始了五代隱身戰鬥機的研製,耗費數年的心血凝結出了"蘇-57"。

這款戰鬥機是一款具有出色隱身性能的單座雙引擎多用途戰鬥機,蘇57在研製之初俄羅斯有別的打算,因此並沒有過於強調它的空中優勢以及進攻行動,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俄羅斯決定針對蘇57的這兩個方面進行開發改革。在俄羅斯空軍的發展規劃中,蘇57將會是首款俄羅斯兵役中使用隱身技術的戰鬥機。據相關資料顯示蘇57的首架生產型飛機已於2020年12月25日交付,這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俄羅斯空軍戰鬥機的提升。

蘇57擁有非常出色的超機動性以及各種先進的航電系統,俄羅斯方面表示希望這款戰鬥機能夠克服上一代戰機以及地面海洋的防禦能力,與此同時俄羅斯將會安排它與高度升級的Lyulka AL-31(這裡特指留裡卡設計局帶推力矢量控制的實驗型AL-31FU加力式渦扇發動機)變體AL-41F1(另外一種衍生型發動機)一起提供,這些都標誌著俄羅斯空軍將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蘇57戰鬥機的爬升極限按照可靠數據顯示,蘇57戰鬥機的爬升極限為2萬米,從數據上來看要更勝美國的猛禽一籌。

蘇57戰鬥機的誕生歷程不過不得不說這款戰鬥機現在能夠成功交付俄羅斯空軍,其間經歷的艱辛令人難以想像。早先俄羅斯在研製這款戰鬥機的過程中遇到了未指明的技術問題,這導致蘇57的首飛從2007年開始被不斷推遲(對比來說美國的效率真的很高,他們這一年已經宣布全面使用F-22了)。一直到2009年8月的時候蘇57的首架原型機才正式準備就緒。當時波高斯揚表示首飛將會在年底之前舉行,至少一月或者二月也一定會進行。然而事實上這款原型機一直到2010年1月29日才終於完成首飛。

首架原型機試飛成功以後設計師們又進行了一定的整改,之後便開始著手準備二號原型機的試飛,而這次試飛計劃也經過了長時間的推遲,於2011年3月終於升空。2011年下半年俄羅斯再次進行三四號原型機的試飛,這使得俄羅斯民眾以為不久之後蘇57就會列裝部隊。然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2013年10月五號機首飛結束後蘇57列裝計劃再一次推遲。

根據當時官方的說法是——首架用於國家測試的飛機於2014年2月21日交付。不過沒過多久設計師又表示原型機沒有考慮疲勞壽命,所以必須再進行改裝以及飛行測試,之後俄羅斯又陸陸續續進行了六號機到八號機的飛行實驗,最終定下了最後兩款原型機(也就是九號機以及十號機)為生產型戰鬥機的測試款。這之後又過了很長時間,原定於2015年交付的首架生產型戰鬥機於2020年終於成功進駐俄羅斯空軍部隊。

俄羅斯的蘇57目前並沒有進行過實戰操作,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曾經使用其中的一架原型機完成了"無人駕駛模式"測試,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人工智慧技術將進一步發展,並廣泛運用於軍事領域。

殲-20戰鬥機

中國由於早年間一直處於戰爭狀態,再加上晚清時期損失了不少資源,這些都導致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一段時間中我國發展得非常緩慢。直到現在很多人都在感慨,如果中國當時沒有進行閉關鎖國,成功經歷了工業革命;如果中國像美國一樣有雄厚的原始積累;如果中國像俄羅斯一樣有巨額遺產可以拿,那麼中國如今能夠達到的高度絕對不僅於此。

誠然中國近代發展的艱辛確實令人感到心酸,但是不得不說中國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美國忌憚萬分的國家,成為世界各國公認的軍事強國,這些都使得無數人感到驕傲與自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存在與這樣一個時代中。

中國在戰鬥機領域確實起步較晚,但是中國人民擁有非常優越的創造力以及學習能力,這些都使得中國能夠在短短幾十年間迅速成長起來。早前其他國家一直嘲笑我國是一個連飛機機殼都造不出來的國家,但是轉眼間我國便成了世界上少有的五代機擁有國。

殲-20戰鬥機的簡介中國列裝的五代隱身戰鬥機是殲-20,這款戰鬥機被西方國家稱為"全能龍",是一款性能非常出色的五代空優型戰鬥機。它作為單座雙髮型戰鬥機,具有更加穩定的飛行性能,能夠實現全天候作戰。很多國外的資料將殲20標註成了"ChengDu J-20",這主要是因為殲20出自中國成都航天公司,目前是我國空軍中至關重要的主力戰機,擁有非常出色的精確打擊能力。

殲20在2011年1月11日的時候完成了首飛實驗,幾年後又在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上正式亮相,吸引了不少人的重點關注。2017年3月我國的殲20開始列裝服役,之後僅僅過了不到一年時間我國的首支J-20戰鬥部隊便宣告成立,殲20的出現證明中國的戰鬥機水平不輸給任何國家,直接打破了諸如"中國生產不出先進的戰鬥機"之類的謠言。殲20是世界上誕生的第三款隱身戰鬥機,其綜合性能並不輸於美國的F22。

殲20進行了非常大膽的創新,由於其上設計的鴨翼導致很多國家都不承認殲20是五代隱身戰鬥機的事實,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國不得不放棄這種攻訐。要知道我國的殲20之所以會使用鴨翼,主要是因為考慮到鴨翼具有非常良好的超音速性能,這使得殲20擁有足夠出色的超音速和跨音速轉彎性能以及短視場著陸性能;另外殲20上使用的鴨翼也能夠與迎角呈現出相反地偏轉,進而避免飛機失速,增加其穩定性。當然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中國目前尚且沒有足夠先進的航空發動機,這使得我國不得不想辦法用別的辦法彌補發動機方面的差距。

而其他國家憑藉這一點質疑我國的殲20,其實也是因為早前也有國家嘗試過在隱身戰鬥機上安裝鴨翼,但是不管怎麼嘗試都沒有辦法解決鴨翼會破壞戰鬥機隱身性的問題,因此各國便認為鴨翼不適合用於隱身戰機。但殲20的出現可以說是狠狠打了他們的臉,也難怪這些國家會質疑殲20了。

殲-20戰鬥機的爬升極限鴨翼的成功使用使得我國的殲20在部分性能數據上與美國的F22相比不遑多讓,甚至有些數據還做到了直接超越美國。比方說我國殲20的爬升極限就略高於美國的F22,據可靠資料顯示中國的殲20最高爬升高度是2萬米,與俄羅斯的蘇57處於同一水平。然而唯一可惜的大概就是——受航發系統的影響,殲20的爬升速度低於305米/秒,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到殲20在未戰爭中的作戰速率。

殲-20戰鬥機的誕生過程以及部署情況殲20首次試飛持續了15分鐘左右,經過一定的調整以後,在第二次試飛中其持續時間延長至1個小時20分鐘,之後我國又安排殲20進行了各種低空演習以及高速滑行測試,在一次次的試驗以及調整中我國的殲20越來越完善,陸陸續續添裝了不少先進設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大概就是2015年9月13日進行測試的新原型殲20機。從它身上能夠看到非常明顯的改裝跡象,就比方說它的進氣口DSI凸起,採用了更加先進的材料,這使得戰鬥機本身的重量得到有效減輕,同時降低了雷達信號。這一改裝其實在一定意義上提高了殲20的爬升高度。雖說中國的殲20也一直處於邊試驗邊改裝的狀態中,但是相比俄羅斯的進度中國的殲20研製速度顯然要快得多。

據傳現在我國空軍部隊中列裝有13架殲20戰鬥機,按照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將於2020年全面裝備殲20空可觀察戰鬥機,對此全球著名的國際戰略研究所表示:美國以後或將失去在運行隱形飛機方面的領先優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人民解放軍中央軍事委員會曾在2019年批准殲20戰鬥機成為未來主戰機。這使得很多人認為殲20打敗了殲31,它要比殲31更加先進,綜合性能更加出色。當然還有一些人也表示殲31與殲20沒有什麼可比性,畢竟兩者的設計初衷存在明顯的差異。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兩款戰鬥機都將會在我國的國防事業中大放光彩,這是毋庸置疑的。

結語

殲20隻是我國的第一款五代隱身空優型戰鬥機,它具有比較出色的打擊能力以及電子作戰能力。有些人猜測殲20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出現更具針對性的特殊型號。畢竟美國的F-22 Raptor計劃以及FB-22打擊戰鬥機計劃和俄羅斯的蘇57都是不小的威脅,然而事實上美國的這兩個計劃要麼過早終止要麼完全取消,俄羅斯的蘇57又在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形成戰鬥力,這就意味著中國將來出現特殊型號殲20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另外也有人表示殲20未來也可能會在射程方面進行改進。這主要因為目前其他類型的電子戰和打擊戰鬥機已經進行了相應的修改以及重新設計,期以攜帶更多的燃料,這樣就能夠儘可能擴大戰鬥機的射程。但事實上殲20的射程已經足夠出類拔萃,實在沒有必要在犧牲其他性能的基礎上進行改裝。

不過殲20作為一款攻擊戰鬥機,它具有非常優秀的隱身能力和重型高性能機體,這說明殲20可以非常順利的穿透對手領空,給對手的重要戰略目標造成致命打擊。如果從這方面考慮的話我國或許會研製出專用於攻擊行動的升級版殲20,屆時將會對東北亞地區的敵方戰略目標形成嚴重威脅。

當然這些都只是猜測,殲20未來會進行什麼樣的升級沒人知道,我們唯一確定的大概就是殲20將為我國的國防安全做出巨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美F22爬升2萬米,俄蘇57爬升1.9萬米,中國的殲20能飛多高呢
    而在性能上,F-22不僅速度夠快,而且能夠爬升到2萬米,再加上各種足夠先進的電子設備,F-22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的戰機。相較於美國,俄羅斯因為蘇聯的解體,其軍事,科技和經濟都曾經一度陷入停滯,但畢竟蘇聯時期的底子都還在,所以當時的蘇聯軍事和工業能力並不算弱。
  • 五代機爬升高度盤點,F22達到2萬米,蘇57能飛1.9萬米,殲20呢
    接下來咱們就對這三國的五代機爬升高度排名,已知F22最高可達2萬米,蘇57最高1.9萬米,那麼咱們的殲20呢?五代機雖然具備強大的隱身能力,但如果它的爬升高度足夠高,那麼被雷達偵測到的機率就會降到最低。雖然遠離地面太遠會影響五代機的作戰力,但這個爬升高度讓五代機變得機動性很強,它可以在意想不到的位置對敵方發起突襲。
  • 各國五代機爬升高度對比:美國22000米,俄26000米,中國是多少
    那麼五代機有很多參數對比,比如說是否隱身,速度以及爬升高度等等。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下五代機的爬升高度。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裝備五代機的國家,F-22戰機是目前所有五代機中最厲害的一款,不管是載彈量還是隱身能力而言,它都是當之無愧的王牌戰機。美軍空軍上將曾揚言,美國僅靠F-22戰機就能踹開任何一個國家的大門。
  • 什麼原因讓蘇35起飛後直接大仰角垂直爬升
    近日,隨著我國空軍蘇-35戰機逐漸服役,大量相關的圖片和視頻也流傳出了不少,近日,不少蘇-35展現機動性的視頻也流傳了出來,其中最令人驚訝的就是蘇-35戰機起飛後直接大仰角爬升,擁有非常恐怖的機動性能,相對於之前的蘇-27戰機,蘇35的推力更大,機動性更強,加速性能也更好。
  • 中美俄五代機飛行高度對比:美國22000米,俄26000米,中國是多少
    那麼五代機有很多參數對比,比如說是否隱身,速度以及爬升高度等等。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下五代機的爬升高度。要知道,戰機飛得越高,優勢越大,因為高打低很容易,但如果低打高的話,難度就會增加很多。那麼俄羅斯的五代機最大爬升高度是多少呢?首先我們知道,俄羅斯有一款非常厲害的戰機,那就是蘇-57戰機。但這並非是俄羅斯名副其實的五代機,俄羅斯真正的五代機應該是T-50戰機。關於這款飛機的有關數據,俄羅斯官方一直未曾對外公布,很多人都是依靠猜測去判斷它。但有消息稱,這款戰機的爬升高度可能會超過所有國家的飛機,達到26000米的高度。那我國的殲-20爬升高度是多少呢?
  • 飛機起飛後剛開始快速上升,為何一段時間後卻緩慢爬升?漲知識!
    坐過飛機的人應該都注意到,飛機起飛後剛開始會大速度爬升,一段時間後卻緩慢爬升。這是什麼原理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我們知道,飛機能夠起飛主要是利用升力,雖然發動機可以產生推力,而這個推力主要是賦予飛機機翼產生升力效應。
  • U-2偵察機有多厲害?能在萬米高空停留,燃料都是特製
    U-2偵察機它能不分晝夜地在21336米的高空執行全天候的任務,即使在和平時期也能提供重要的情報。它的研製是在美蘇冷戰期間,因為傳統的情報搜集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美國的情報需要,為了獲得蘇聯重點國防建設方面的情報,U-2高空偵察機就應運而生。
  • 建築業十項新技術之液壓爬升模板技術
    【學員問題】建築業十項新技術之液壓爬升模板技術?  【解答】爬模裝置通過承載體附著或支承在混凝土結構上,當新澆築的混凝土脫模後,以液壓油缸或液壓升降千斤頂為動力,以導軌或支承杆為爬升軌道,將爬模裝置向上爬升一層,反覆循環作業的施工工藝,簡稱爬模。目前國內應用較多的是以液壓油缸為動力的爬模。
  • 埃塞航空客機黑匣子數據導出 消息人士:飛機曾高速爬升
    一名聽過錄音的埃塞方面人士告訴路透社記者,失事客機飛行員起飛後不久向地面控制中心報告「控制問題」,希望獲得許可、以快速爬升至海拔4200米以上、即機場上空大約2000米。這名消息人士說,客機隨後以「不同尋常的高速」飛行,爬升不久後飛行員緊急要求返航;客機最終從雷達屏幕中消失。由於空難調查沒有結束,這名消息人士要求不公開姓名,但說客機的控制問題是促使飛行員操縱飛機爬升的原因。
  • 工程管理知識:液壓爬升模板相關知識
    液壓爬升模板——承載體承受爬模裝置自重、施工活荷載及風荷載的載體。液壓爬升模板——液壓油缸以液壓推動缸體內活塞往復運動,通過上、下爬升器帶動爬模裝置爬升的一種動力設備,簡稱油缸。液壓爬升模板——液壓升降千斤頂內帶楔塊自動鎖緊的液壓穿心式千斤頂,沿支承杆上升或下降運動,帶動爬模裝置爬升的另一種動力設備,簡稱千斤頂。液壓爬升模板——上下爬升器與油缸兩端連接,是爬架與導軌之間進行力傳遞的重要部件。
  • 飛機是如何爬升的?為何起飛時會感到「失重」?
    民航資源網2016年9月5日消息:很多乘坐飛機的旅客朋友都有過這樣的擔心:我所乘坐的飛機會不會忽然失控」掉下去「呢?在飛機起飛爬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幾次短暫的失重,好像飛機」掉下去「了,這時有的乘客會很害怕,有的甚至叫出聲來,那麼這失重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FSX FSLabs 空客320 中文指南 6起飛和爬升
    2.點擊F/CTL菜單,確保控制面對俯仰、橫搖和方向舵輸入做出響應。如果你的方向舵不動,這意味著你需要按「RUDDER DISCONNECT方向舵斷開」鍵(逗號)。3.設置前照燈開關-起飛(T.O.)4.踩住踏板制動器。
  • 美國U2飛行高度2.4萬米,號稱無人可攔截,俄羅斯:我能擊落
    美國有一款名為U-2的偵察機,飛行高度能夠達到24000米,美軍也因此號稱U-2無人可攔截,但俄羅斯卻霸氣宣稱,只要打下來就好了嘛。 據美國「軍事」網站發布的訊息,稱美國有一款代號為U-2的「蛟龍夫人」高空偵察機,其飛行高度能夠達到2.4萬米,也就是說可以在24000米的高空中進行偵查,而最大的有效偵查高度則為15000米,在美軍口中是一個「無法攔截」的高度,但俄羅斯方面對這種說法卻顯得不屑一顧。
  • 臺灣客機失事發生在起飛爬升階段 或遇發動機故障
    人民網北京2月4日電 (閆嘉琪 張瑤)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復興航空一架在由臺北飛往金門的ATR72客機(編號B22816)4日上午起飛數分鐘後擦撞高架橋意外,迫降在臺北南港經貿園區後方基隆河上,機身折斷,機尾翻轉,半浮半沉在河上。目前,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之中。
  • P3D PMDG Boeing波音777客機 中文指南 6.2爬升操作步驟
    自動推力CLB/CON(爬升/連續)推力模式按鈕在兩臺發動機工作時,將發動機推力限制改變為FMC選定的爬升推力。在一臺發動機工作時,將推力極限改變為最大持續推力(CON)。自動油門(A/T)開關已選擇接合自動油門模式。
  • 會玩就會開飛機P3D 衝8客機 6.2爬升到巡航高度需手動
    1.設置排氣流量開關-標準2.設置自動順槳開關-關閉3.爬升時,將條件操縱杆設置為900轉/分4.按下MCL按鈕設置爬升發動機額定功率5.備用液壓壓力開關-關閉6.PTU(動力轉換單元)開關-關閉7.輔助泵開關-關閉8.滾動HDG(航向)旋鈕上的滑鼠滾輪,確保青色線參考始終與導航顯示屏上的當前航段對齊9.滑行燈-關閉10.一旦我們在機場海拔1000英尺以上,我們就達到了加速高度(由我們高度計上的MDA
  • 1935年,蘇聯設計師奇熱夫斯基成功研製出能飛萬米高空的平流層飛機...
    平流層,位於地表上空10000-50000米。平流層內大氣平穩、能見度高,有利於高空飛行和偵察,具有很高的軍事戰略價值。爭奪平流層、獲取制空權,一直是世界各國戰略博弈的焦點。20世紀30年代,蘇聯開始平流層飛機研製工作。萬米高空之上,飛機的密封艙設計成為研製重點。如何調節密封艙內的溫度,成為設計師奇熱夫斯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問題催生創新靈感。奇熱夫斯基巧妙採用了三座密封艙氣動布局。
  • 五代機最大升限對比:俄羅斯1.9萬米,美國2萬米,中國多少?
    當然了我們這裡指的隱身能力並不是說完全隱形,而是通過外形和隱形塗料影響雷達的探測從而實現信息化隱身,當然在現代空戰中,如果戰鬥機所處的位置相較於地面越高,自然雷達所能探測到的信息也就更加有限。而目前世界上的技術總體其實並沒有那麼發達,有能力研發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仍然只有中美俄這三個在軍事和科技上都極為發達的國家,如果將這三個國家的最大升限進行對比的話誰更強呢?
  • 蘇-57墜毀細節曝光:萬米高空進尾旋,試飛員撿回一條命
    這架目前看基本能確定是首架量產型的蘇-57,剛剛於上個月首次公開,預計12月27號交付俄軍,結果在交付前幾天出事了,實在是不幸。 失事前,戰機正在8000米高度(也有說一萬米高空)進行極速測試,飛控系統突發故障,進入機頭向下的螺旋(也有來自其他俄媒的說法稱,進入的是「無法控制的『滾桶』動作」)。
  • XP11 FF 波音757 中文指南 6.2爬升可自動
    爬升 1.當到達400英尺高度時,按下MCP上的CMD LEFT、CMD CENTER或CMD RIGHT按鈕,接通自動駕駛儀。 2.確保MCP(模式控制面板)上的VNAV(垂直導航)和LNAV(橫嚮導航)自動駕駛儀模式按鈕已接合 3.始終使用MCP上的HEADING航向旋鈕同步航向。這不會使飛機轉向,但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以防你需要快速進入其他自動駕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