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東正在取蜂王漿。 徐小雨 攝
何華東展示「關押」的蜂王。 徐小雨 攝
四川在線消息(龐開 周娟 記者 劉川 王詩俠)追趕花期、居無定所、起早摸黑……是廣安市嶽池縣嘉陵鄉養蜂人何華東夫妻倆16年來生活的真實寫照。一年四季,他們追趕著起伏的花期跋山涉水,成群的蜜蜂是他們形影不離的忠實夥伴。
對於何華東兩夫妻來說,老家嶽池僅僅是他們的一個驛站。他們帶著蜜蜂追趕春天,追趕花香,哪兒有花,哪兒就是他們的家,一年12個月至少有7個月在外面度過。
百萬「蜂軍」
年產2噸蜂蜜
4月11日,記者走進嶽池縣酉溪鎮恐龍鄉道路邊空地上的何氏蜜蜂園,上百個蜂箱整齊並列排開,蜂箱圍滿了蜜蜂,何華東和妻子、兒子,頭戴網狀的安全帽盔正忙著清理蜂巢,把蜜蜂們帶回來的蜜一點點收集起來。
「這裡有156個蜜蜂箱,每個蜂箱中約有2萬-3萬隻蜜蜂。」何華東說,春天是採蜜旺季,但秋天同樣也有花採。8月到9月,他就帶著「蜂軍」到陝北、寧夏採集蕎麥花,一年下來能夠生產2噸蜂蜜。
「蜜蜂用嘴將花蜜吸進蜜囊後回到蜂箱中,把蜂蜜吐在蜂巢脾上釀蜜。」戴上特製的面網,何華東走進樹下的一個蜂箱,利索地抽出其中一塊蜂巢脾,蜂巢脾的兩面布滿了正在釀蜜的蜜蜂,他一邊輕輕翻轉,一邊查看它們釀蜜的情況:「每天我都要查看這些蜂巢脾,看蜂蜜成熟了沒有,如達到收成標準,就用搖蜜機把蜂蜜搖出來。」
何華東用力將蜂巢脾上的蜜蜂抖落,隨後拿起一把割蜜刀,輕輕地將蜂巢脾兩面白色的蜂蠟蓋割下、切開,一股蜂蜜的清香隨之撲鼻而來。接著,他打開放在一旁的桶狀搖蜜機,把裝滿蜂蜜的蜂巢脾放在機內懸著的網狀鐵框上,蓋上蓋子,然後沿同一方向搖動搖蜜機上的手柄,藉助離心力的作用,蜂巢板上的蜂蜜自動流淌出來,聚到搖蜜機底部。
何華東強調,採集蜂蜜的過程看似簡單,但裡面藏著不少學問,如蜂蜜要達到一定甜度才能採集,否則水分太大就會影響蜂蜜的質量。
#SplitPageHere#
搖動取蜜桶。 徐小雨 攝
何華東與兒子何林松在取蜜。 徐小雨 攝
追花逐蜜
半年跑遍大半個中國
漂泊是養蜂人生活的主旋律,為追趕花期,他們到處流動,過著居無定所的遷徙生活。何華東兩夫妻也不例外,1月到3月是蜜蜂的繁殖季節,3月到8月是採集蜂蜜的黃金季節,靠著10多年的摸索、總結,何華東有了自己的採蜜「路線圖」。
最好採的蜜是油菜花蜜,何華東老家所在的嶽池縣,就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但留給趕蜂人的時間只有十來天。
3月中下旬,在秦嶺下還能找到油菜花。此時,何華東一家就會一路向北,途徑南充、廣元,追趕花期。4月,洋槐花相繼開放,在老家嶽池短暫停留後,何華東一家就前往陝西等地;5月初,來到榆林子洲,這裡盛產中國最優質的純洋槐蜜,他們要待到6月,因為這裡還有山花。
7月,蜜蜂前往青海,取油菜花粉。8月過後,陝北、寧夏一帶的蕎麥花迎來盛開期,在這裡採蜜後,勞累了半年的蜜蜂需要休息。何華東一行則南下回到嶽池,把最好的收穫帶回家鄉。一年下來,至少要去7個地方。
放蜂的日子裡,156隻蜂箱、隨時可以拆卸的帳篷、一張簡易的摺疊床,還有一些衣物以及生活必需用品,成了他們全部「家當」。在這頂六七平方米的帳篷裡,不僅要解決吃、喝、睡,更要完成搖蜂蜜、起皇漿、移幼蟲等工作,幾乎轉不開身。
何華東說,每次外出放蜂都得提前半個月做準備。在冬天,夫婦倆會照看著蜜蜂,在蜂巢上清理死亡和沒有用的蜜蜂。何華東說,如果蜜蜂築的蜂巢孔大了,就會產生雄蜂,雄蜂除了交配繁殖後代外,不會採花釀蜜。一個蜂箱內,根據蜂王的數量,留取一定的雄蜂就可以了。
#SplitPageHere#
用濾網過濾蜂蜜。 徐小雨 攝
何華東一家的部分蜂箱。 徐小雨 攝
靠天吃飯
逐漸老齡化的「甜蜜」事業
養蜂看似自由,實則很苦。在何華東看來,養蜂這麼多年來,感受最深的是寂寞。而養蜂的辛勞和疼痛對何華東這樣的養蜂人則再正常不過。每天清晨必需早起檢查蜂群,每天餵蜂必須在晚上蜜蜂休息後進行,否則會引起蜂群起鬨搶食。「伺候」蜂群的過程中,總少不了被蜜蜂蟄,最多時一天被蟄了不下百次。
在十多年的趕蜂生涯中,最讓何華東擔心的是天氣。因此業內有「好天、好花、好蜜」的順口溜,一旦下雨和刮北風,蜜蜂就採不到蜂蜜。「如果這個月一直沒下雨,至少可以生產1000多斤蜂蜜,下雨就不好說了。」當天的一場春雨,打落了不少的洋槐花,看著滿地的花瓣,何華東若有所思地說道。
何華東也對養蜂行業的前景擔憂。「我認識的養蜂人,平均年齡都在50歲以上,很少看到年輕人。」何華東說,這兩年雖然蜂產業處於上升狀態,但願意從事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少。
目前,何華東生產的蜂蜜主要在老家嶽池銷售,多年的養蜂經歷,何華東有不少老顧客,年收入能達到15萬左右。但對於蜂蜜的銷售,兒子何林松則有自己的思考。
2017年初,何林松回家鄉和父母學習養蜂技術,如今已經掌握了養蜂的要訣。下一步,何林松將主攻銷售,「傳統的銷售利潤低下。」5月初,何林松將回成都學習電商知識,他希望依託電商平臺,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家產的蜂蜜。
在何林松看來,養蜂人還應該抱團發展。目前,蜂蜜的養殖主要是以家庭為主,產量有限。何林松最大的夢想是搭建蜂蜜銷售平臺,將養蜂人聯合起來,將產業做大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