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雙一流」建設,人們馬上就會想到2017年9月公布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首批入圍13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其中有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36所,B類6所),95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其實,早在2015年10月,相關部門就發布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方案的「第一階段」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同時方案強調「雙一流」建設是「每五年一個周期」,從2016年開始,與國家五年建設規劃同步實施,2020年底為第一個建設周期的收官之時。
也就說,今年不僅要完成「雙一流」建設第一階段目標: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還要對所有「雙一流」高校進行「期末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範圍。
有人據此猜測,個別B類高校可能會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晉級為「A類高校」,比如湖南大學。
湖南大學是一所有「千年底蘊」的知名大學,該校現有超過三萬六千名全日制在校大學生,以及超過四千名教職工。
在師資力量和科研平臺建設方面,湖南大學都稱得上是國內一流。該校專任教師隊伍中有12位院士、6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1位國家級特殊人才、3位「國家級教學名師」、14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34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建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防科工局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並參與組建3個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
那麼,即將到來的新一輪「雙一流」評選,實力強勁的湖南大學會被升格為A類嗎?
應該說,人們提出「升格湖南大學為A類高校」是有一定根據的。在近些年的各種大學排行榜中,湖南大學均有較好的表現,排名經常列在部分A類高校之上,也基本都是名次最高的B類高校。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湖南大學排國內高校第31位,名次在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等A類高校之上,為排名最高的B類高校。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湖南大學與西北工業大學並列排中國內地高校第25位,名次超過了廈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A類高校,仍為排名最高的B類高校。
在2020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湖南大學位列全球高校第338位、中國內地高校第17位,名次竟然超過了「九校聯盟」成員西安交通大學(排全球高校第343、中國內地高校第18位)和頂尖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全球高校第364、中國內地高校第19位)。
當然,我們承認部分大學排名數據不太客觀,要說湖南大學比西安交通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還強,估計大多數人都不會同意,不過,能在許多機構發布的排行榜中超過一批A類高校,並位居「B類高校第一」,說明湖南大學肯定是實力不凡,否則又怎會得到諸多排名機構的認可?
正因為湖南大學綜合實力不弱,所以該校在很多考生心目中就相當於A類大學。只是,從「地位上的相當」變成「身份上的相同」,是非常不容易的,晉級為A類高校,不只看綜合實力,還要考慮許多因素。比如名額的分配,湖南地區高校已經有中南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兩所A類高校,再增加一所A類高校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再者,如果現行名額分配機制不變,把一所B類高校升格為A類高校,就意味著要把一所A類高校降格為B類高校,這樣看,湖南大學晉級為A類高校的阻力就更大了。
另外,想升格為A類高校,除客觀條件不具備,湖南大學自身也要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雖然湖南大學的綜合實力不差,排行榜上的表現也不錯,但湖南大學的王牌學科數量不多。以第四次學科評估數據為例,全國有81所高校擁有A+學科,可湖南大學一個A+學科都沒有,湖南大學學科的最好評級只是A-。
話說回來,升格為A類高校可能性小,不代表不可能,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說不定再過幾年,就沒有A類、B類的叫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