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省部級幹部成長分析 有六大從政路徑

2021-01-10 搜狐網

  「60後」省部級幹部是我國政壇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們年輕、務實、充滿個人魅力,一舉一動都倍受各界關注。他們是如何成長起來的?他們真的有三分之一出身「團口」嗎?調查顯示:

  他們從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到晉升到副部的平均年限為21.3年,晉升到副部級領導幹部的最短年限是14年,晉升到正部級領導幹部的最短年限為22年。

  在他們各不相同的成長路徑中,由機關道路成長起來的比例佔1/3強,其次是高等院校成長道路,接下來是國有企業路徑,此外,還有共青團路徑、研究機構道路等路徑。

  80%的「60後」都有破格提拔的經歷

  截至2008年4月,據不完全統計,中央和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兩級政府中共有「60後」省部級領導幹部71人。其中,女性7人(均為省部級副職),約佔10%;少數民族10人,約佔14%;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11人,約佔16%;省部級正職5人,約佔7%,包括湖南省省長周強、河北省代省長胡春華、新疆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農業部部長孫政才和國防科工委主任張慶偉,最年輕的是同為45歲的胡春華和孫政才,張慶偉和努爾·白克力都是47歲,周強48歲。  

「60後」分布體現省部級領導幹部年輕化整體布局

  「60後」省部級領導幹部在中央和省兩級政府中分布較為均衡。在71人中,中央政府各部委局中共有15人,省級政府中共有56人。中央政府分布在國防科工委、農業部、建設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司法部、監察部、中國人民銀行、環境保護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海關總署、體育總局、郵政局和保密局,除國防科工委和環境保護部各有2名「60後」外,其餘部門各有1名。

  「60後」還廣泛地分布在除甘肅省以外的其餘30個省份中,分布最多的省級政府是北京市和新疆自治區,都是5人。北京市的5名「60後」皆任副市長,新疆自治區除主席是「60後」外,還有4名「60後」副主席。其次是西藏自治區有4名「60後」副主席。再次是上海市、湖南省、福建省和青海省各有3名「60後」副市長或副省長。另有9個省級政府中(山西、廣西、江西、江蘇、貴州、遼寧、山東、重慶和內蒙)各有2名「60後」副省長、副市長或副主席。其餘14個省級政府各有1名「60後」副省長、副市長或副主席。

  這種均衡分布狀態,不僅對各地各級領導幹部年輕化具有強烈的示範效應,同時也體現了中央對省部級領導幹部年輕化整體布局的精密安排。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地提出實現領導幹部「四化」和破除領導幹部終身制兩大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標要求以來,幹部隊伍的年輕化步伐就從未停止。中國今天取得的成就,不能不說與領導幹部年輕化改革有著密切關係。  

傳統的「工程師治國」局面正在改變

  在71名「60後」省部級領導幹部中,100%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19人,約佔27%;獲得碩士學位的36人,約佔50%(其中獲得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的15人,約佔36人的42%,說明黨校學歷教育在省部級領導幹部學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獲得學士學位的13人,約佔18%;專科學歷的3人,約佔4%。

  學歷層次提高(研究生學歷約佔77%)是「60後」省部級領導幹部的突出特點。在獲得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幹部中,逾2/3是通過在職學習獲得的,說明「60後」省部級領導幹部取得高層次文憑和學位的強烈欲望,同時說明他們是學習型的一代高級領導幹部。在68個學士學位中,文科學位獲得者31人,約佔46%;理工農醫學位獲得者37人,約佔54%。

  這兩個比例說明傳統的「工程師治國」的局面正在改變,將來治國安邦的高級領導人中將會出現更多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畢業生。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60後」省部級領導幹部中,已知確切入黨時間的49名中共黨員的年齡入黨平均為22.05歲,這說明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大學學習階段就已經加入中國共產黨。「60後」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比同齡人更早地追求政治上的進步,也間接地說明「60後」從政願望在青年初期就已經表現出來。  

「60後」的平均任職年齡及晉升時間間隔

  從職務晉升的速度來看,「60後」的仕途可謂是一帆風順。「60後」擔任副部級領導幹部時平均任職年齡為43.8歲,其中5位省部級正職領導幹部擔任副部級職務時平均任職年齡為41歲(比43.8歲降低了2.8歲,說明他們的晉升速度更快),他們擔任省部級正職的平均年齡為45.2歲。「60後」從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到晉升到副部級領導幹部的平均年限為21.3年,其中5位省部級正職領導幹部晉升到副部級職務的平均年限為18.2年(比21.3年縮短了3.1年)。晉升到副部級領導幹部的最短年限是14年(團中央書記處書記陸昊),晉升到正部級領導幹部的最短年限為22年(農業部部長孫政才)。

  可見,「60後」大學畢業後仕途坦蕩,在官場上活動遊刃有餘,說明了他們較快地而且很好地適應了中國的政治生態環境。

  按照幹部職務晉升制度規定,大學本科畢業生初任職務為科員,晉升副科、副處、副廳和副部職務的要求在下一級職務上任職滿3年以上,晉升正科、正處和正廳職務的要求在下一級職務上任職滿2年以上。根據逐級晉升規定,本科畢業晉升至副部級職務最短時間要求18年以上,年齡最小應在40歲以上。從21位「60後」的詳細晉升資料分析,他們由副科晉升到正科平均年限為2.4年,正科到副處為3.4年,副處到正處為2.7年,正處到副廳為3.2年,副廳到正廳為3.7年,正廳到副部為5.1年。這說明在同一層次職務中「副」升「正」時限較短、較易,但由下一職務層次中的「正」升到上一職務層次中的「副」時限較長、較難。不過平均來看,「60後」的各級職務晉升時限大體上與前述職務晉升規定相符,但其中不乏破格(破格規定年限)記錄。破格次數佔職務晉升次數的24.7%,幾乎每位「60後」(佔總數的80%)都有破格經歷,科、處、廳的六個職務層次上都有不同比例的破格晉升者,說明「60後」在不同時期或者不同工作階段都有優異的工作表現,並得到組織人事部門或者上級領導的賞識。  

「60後」的六大從政路徑

  「60後」的從政路徑各不相同,紛繁複雜,但仍然可以根據不同標準劃分不同類型。根據「60後」擔任省部級領導幹部之前的主要任職經歷為標準進行劃分,大體上分為以下六類:

  第一類是機關路徑,即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黨政機關工作,由科員逐步晉升至省部級領導幹部行列。經由機關路徑而晉升的「60後」25人,佔35.2%。機關路徑又分兩種情況,即高層機關路徑和基層機關路徑。高層機關路徑的主要工作經歷是在中央政府或者省級政府工作。如原人事部副部長唐軍,1983年大學畢業後工作於勞動人事部,歷經科級、處級和司級領導幹部,一路走來,2007年擔任人事部副部長。高層機關路徑缺少基層從政經歷和基層工作經驗,彌補缺陷的組織手段就是掛職鍛鍊。唐軍任人事部副司長期間,曾掛職於銀川市副市長一職。基層機關路徑指大學畢業後從基層政府工作做起,逐步晉升至省部級領導幹部。

  第二類是共青團路徑,即大學畢業後主要從事共青團工作,後轉入黨政機關擔任省部級要職。經由共青團路徑晉升的「60後」7人,約佔9.8%。最典型的是新疆自治區任副主席胡偉。胡偉從1984年任浙江省德清縣團縣委書記開始,主要供職於「團口」,除1986年至1994年的八年擔任浙江省安吉縣委和縣政府領導外,幾乎一直任職「團口」,2001升至團中央書記處書記,2005年調任新疆自治區副主席。

  第三類是國有企業路徑,即大學畢業後主要在國有企業工作,並逐步晉升到高級管理人員行列,後轉入黨政機關擔任省部級要職。經由國有企業(主要是央企)路徑晉升「60後」13人,約佔18.3%。最典型者就是原國防科工委主任張慶偉。他1982年大學畢業後在國有企業從事飛機設計和企業管理工作,逐步晉升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和黨組書記的位置,後進入中央政府擔任國防科工委主任,現任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第四類是大學路徑,即大學畢業後主要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逐步晉升至大學高層管理人員,後轉入黨政機關擔任省部級要職。經由大學路徑晉升的「60後」16人,約佔22.5%。最典型的莫過於廣西自治區副主席陳章良。陳章良於1987年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回國任教於北京大學,1995年升任北大副校長,2002年升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2008年進入黨政機關擔任廣西自治區副主席。

  第五類是研究機構路徑,即大學畢業後主要在科學研究機構從事科研工作,逐步晉升至科研機構的高層管理職位,後轉入黨政機關擔任省部級要職。經由科研機構路徑晉升的「60後」7人,約佔9.8%。最典型者是國家保密局局長夏勇。他1982年大學畢業後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做社會科學研究工作,2002年升任法學研究所所長,後於2004年進入黨政機關擔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05年升任國家保密局局長。

  第六類為其他路徑,包括從新聞媒體單位、作家協會和軍隊各晉升1人,約佔4.2%。  

六大路徑:成長道路的客觀描述

  六條途徑涵蓋了「60後」的所有從政路徑。這些路徑既是對「60後」成長道路的客觀描述,也是中央多渠道選拔培養高級領導幹部制度的真實寫照。

  機關成長道路雖在比例上佔第一位,但也僅佔1/3強。通過這條途徑成長起來的「60後」,熟悉政府機關決策程序,人脈較好,對政府工作駕輕就熟。

  排在第二位是高等院校成長道路,比例上佔到近1/4,但若連同科研機構成長道路一起計算,比例上接近機關成長道路,也佔1/3(33.4%)強。這個數字說明有大量專家學者進入黨和國家高層機關中。這條途徑既實現了專業化和知識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也給高層決策帶來更多的理論指導,使得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程度逐步提高。

  國有企業高層管理者進入政府排在第三位,比例上佔到近1/4。通過這條途徑成長起來的「60後」,他們的經濟頭腦和市場視野給政府帶來的衝擊是其他途徑無法取代的,在經濟導向的政府決策中,這些「60後」一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出身於「團口」的「60後」在比例上僅佔7%,沒有印證某些港澳媒體認為「團口」幹部佔高層領導幹部1/3的觀點。「團口」出身的「60後」,對黨內決策過程更為熟悉,與黨內高層領導關係更為密切,這是他們的優點。

  總之,「60後」省部級領導幹部的多途徑成長道路或者說是多途徑選拔培養渠道,十分有利於保持中央和省兩級政府高層領導活力,同時有利於優化高層領導班子結構,這一點與西方國家政務官多途徑選拔渠道基本上是一致的。

  (作者劉俊生為中國政法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來源:人民論壇)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60後」省部級幹部超百人 多為高學歷文科生
    陸昊:畢業於北京大學,27歲成為大型國企一把手,32歲當選最年輕的正廳級幹部,35歲擔任北京市副市長,2008年成為中國最年輕正部級官員。  胡春華:1963年出生,大學畢業到西藏工作,14年後調到團中央,4年後又回西藏工作5年,2006年任團中央第一書記。
  • 省部級幹部生活待遇規定出臺 含離職退休後待遇
    這意味著,中央確實正在制定有關省部級領導幹部生活待遇的規定,且有關規定或將離退休省部級幹部也納入其中。  統籌制定領導幹部工作生活待遇標準  去年6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曾指出,要統籌制定領導幹部辦公用房、住房、配車、秘書配備等工作生活待遇標準。
  • 省部級幹部高級研修班及廳局級幹部進修班在安陽紅旗渠幹部學院...
    5月12日至14日,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省部級幹部高級研修班(第4期)、廳局級幹部進修班(第62期)在紅旗渠幹部學院進行培訓。特別是充分利用河南革命傳統資源豐富的優勢,統籌建設了焦裕祿幹部學院、紅旗渠幹部學院、大別山幹部學院和一批教育基地,在促進黨員幹部繼續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養造就「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幹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國防大學幹部眼中的省部級學員
    省部級學員眼中的隊幹部,也飽含深情地回和一文《你好,同學——國防大學幹部眼中的省部級學員》。今日刊發,以饗讀者。時光飛逝,歲月如歌。兩個月緊張快樂的學習生活一晃而過,國防大學第55期國家安全研究班36名學員帶著豐碩的學習成果,帶著母校的殷殷囑託,帶著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帶著同學間熱乎乎的友情,滿懷留戀告別紅山口,踏上新徵程。
  • 黨員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發布(全文)
    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  為進一步促進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結合黨員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工作實際,制定本準則。  總則  執政黨的黨風關係黨的生死存亡。不準有下列行為:  (一)個人或者借他人名義經商、辦企業;  (二)違反規定擁有非上市公司(企業)的股份或者證券;  (三)違反規定買賣股票或者進行其他證券投資;  (四)個人在國(境)外註冊公司或者投資入股;  (五)違反規定在經濟實體、社會團體等單位中兼職或者兼職取酬,以及從事有償中介活動;  (六)離職或者退休後三年內
  • 習近平組織工作金句:要教育引導幹部走好從政第一步
    8.要教育引導幹部一開始就想明白當幹部為什麼、在崗位幹什麼,走好從政第一步 剛參加工作的幹部就像小樹苗一樣,需要精心澆灌、修枝剪葉,基礎打紮實了才能茁壯成長。要教育引導幹部一開始就想明白當幹部為什麼、在崗位幹什麼,走好從政第一步。
  • 省部級人事密集調整:60後、65後和70後年齡梯隊更加完善
    觀察近來省部級官員調整特徵,「60後」、「65後」和「70後」的年齡梯隊更為完善,另外,一批專家型官員赴地方履新,地方黨政領導班子的知識結構更優化。資料圖:胡和平。張茵 攝60後、65後和70後,省部級幹部的年齡梯隊縱觀今年以來省部級官員的人事變動,年齡梯隊、專業程度、履歷結構都可作為幹部選任特徵的觀察視角。
  • 幹部培訓5年規劃:省部級需超550學時、探索網絡培訓
    中國網11月2日訊 中共中央近日印發《2018-2022年全國幹部教育培訓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編寫第五批培訓教材、制定新一輪5年脫產進修計劃,並探索網絡培訓。根據規劃,省部級幹部5年內需累計培訓550學時以上,國企、中小企業領導人均在培訓行列。
  • 華僑城:精準扶貧的六大路徑|扶貧榜樣
    樂居財經 嚴明會 發自深圳「由六個不同顏色的『手掌』組成互動感的圖形,寓意華僑城及旗下子公司戮力同心、扶貧攻堅,也代表華僑城精準扶貧「六大路徑」——人才扶貧、產業扶貧、基金扶貧、旅遊扶貧、短板扶貧、文化扶貧。」
  • 中央要求省部級民主生活會分析周永康等案例
    原標題:中央要求省部級民主生活會分析周永康等案例   原標題:中央派出督導組嚴格督導年度民主生活會   2014年度省部級單位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近期正陸續召開,中央專門派出45個督導組全覆蓋督促指導。
  • 「交流輪崗」打造年輕幹部成長新路徑
    當前,正值百年不遇之大變局,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在這特殊的歷史新起點,年輕幹部要更好地擔負新使命,接受新考驗,尤其需要創新年輕幹部的培養方式。採取「交流輪崗」的方式,讓年輕幹部成為能夠應對各種複雜工作的「多面手」,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要,也能夠構建人才培養的新格局,為年輕幹部搭建一條成長的「快車道」。「交流輪崗」幫助幹部校準思想「定星盤」。
  • 領導幹部要警惕這個「從政魔咒」!
    從繁忙到清閒,從職場到家庭,從門庭若市到門庭清靜,從位高權重到平常百姓……生活工作驟變,人生道路拐彎,考慮的問題也自然有某些年齡特徵。比如,前些年有「59歲現象」的說法,意謂有些領導幹部,在即將退休前抓緊掌權最後時機瘋狂斂財,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幹部「最後一公裡」倒下的亂象、怪象令人扼腕喟嘆,引人掩首深思。
  • 這個男孩子日後可以從政嗎? 紫微鬥數案例分析
    這位男生目前在讀大學,他的問題倒不多,主要是對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是很清晰,或者說有一些矛盾吧!就是自己追求的與自己能做的是否有衝突?具體問題如下:老師,我不知道自己將來適合幹什麼?我很想去從政,這也是我一直的夢想,但又害怕自己沒有背景,擔心自己的才華得不到伸展,自認為是很優秀很有才華的,因為之前也得過一些文學才藝方面的獎項。
  • 中國日報獨家探訪國家行政學院省部級幹部英語強化班
    威爾森其實是王會生,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董事長的英語名字,而他是第七期省部級幹部英語強化班的一名學員。他剛剛就是在展示英語歡迎詞,並表示很滿意。每周五正是強化班學院的對話展示時間。「由於我工作的性質,我經常接觸外賓,我非常希望能通過用英語和他們問候和交流給他們留下好的印象,」他說。「因為,我代表中國。」
  • 習近平引用的從政箴言:諄諄告誡 語重心長
    各級幹部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帶頭堅守正道、弘揚正氣,努力營造良好從政環境。要緊緊盯住作風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及時跟進相應的對策措施,做到掌握情況不遲鈍、解決問題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積壓,誰以身試法就要堅決糾正和查處。
  • 王偉:從政道德的法制化已成國際趨勢
    人民網北京3月7日訊 記者羅丹報導:以「八榮八恥」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既是對中國傳統道德觀的嶄新解釋,又是對廣大幹部群眾的現實召喚,對新時期幹部作風建設產生了深遠而重要的影響。3月7日,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邀請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偉,北京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博士,副教授,中國倫理學會行政倫理研究會秘書長鄯愛紅作客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先鋒論壇」,就「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幹部作風建設」為題,與網友交流。  在回答網友關於「道德約束和制度建設」的問題時,王偉說:「如何看待道德是現在應該深入討論的問題。
  • 武穴梅川鎮從政小學:用辦學「溫度」提升孩子成長「厚度」
    從政小學校長溫曉鑫說。以前,學校附近的居民千方百計地「捨近求遠」,把孩子送到鎮上或者城裡學校,如今對家門口的這所學校越來越認可。2018年9月,溫曉鑫走馬上任校長後,第一次教職工大會上便提出了「全面改造升級校園環境」的奮鬥目標。
  • 青年幹部:知不足而後勇
    為此,本刊記者帶著讀者關心的青年幹部成長中如何「補短」等話題再次走進國家行政學院第十一期青年幹部培訓班,聽聽學員們對於讀者關心話題的討論。青年幹部一般起點比較高,往往把個人的目標定得也比較高,把前景描繪得很美好。因此,在工作中,他們不允許自己犯錯誤,一旦出現錯誤或者失誤,一些青年幹部經常壓力巨大。患得患失導致一些青年幹部在實際工作中缺乏擔當精神,經常瞻前顧後。佟軼材(共青團吉林松原市委書記):我原來在高校工作了8年,後來到基層任職鎮長。
  • 中國民營企業成長路徑與機制
    本文從當代中國民營企業成長路徑中選擇創業及創業者的視角展開分析。  在社會學研究中,大多數學者從精英流動的視角,關注創業者過去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其成為新興市場精英是否有影響,或新興市場精英與改革之前的社會精英是什麼關係,是「精英循環」還是「精英再生產」。
  • 廓清成長路徑 激發青春豪情
    馬連湘以學長、師長的身份深情寄語青年學生,他指出,讀書是人生成長之梯、青年成才之要。全校廣大青年學生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汲取領袖力量、廓清成長路徑、激發青春豪情,以「闖」精神和「創」的勁頭,發揚「科大精神」、踐行「橡膠品格」、貫徹「五有理念」,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