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桂姬 LANGUAGEE
筆者作為一名英語專業的學習者最近看到如此大熱的話題不免也想來湊下熱鬧,如果不是因為王思聰,恐怕也很難引起這麼大的轟動,私以為,這恰好反應了我國的國力崛起,包括國民對自我身份認同的自信,是屬於時代引爆的一個現象及話題,那麼,學英語到底有沒有用呢?
當然是有用的!
但我想之所以引起熱點討論,蘭桂姬協會認為主要問題還是集中在目前國內對於英語教育定位和教學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問題和差異導致的。
學英語當然是必要的,這也是時代的要求,因為目前全世界用得最廣泛的仍然是英語,國際上幾乎所有普通和重大的領域,科技,人文,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論文大部分都是通過英文來撰寫,尤其是計算機語言的根也是由英語構造的,即便現在全世界想要廢除英語也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和這個世界脫節,因此,學習英語是必要的,理智的,也是時代的要求。
雖然英語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蘭桂姬認為,當前國內的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才是導致這場全民關於「學英語有無用」論出現的最大的根源。巧的是,筆者最近也在深度地思考關於中國英語教育相關的論文,王思聰引爆的這場爭論恰好可以成為一個素材,至少可以提取出一個論點:那就是爭論的發生反應了國內的英語教育仍然是存在重大問題的。
爭論的起因,首先是因為現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逐漸崛起和國民的民族文化身份認同感的提升,全世界都說中國話,現在反過來成為了一種更加流行的潮流,因此,有部分的人認為應該將英語在國民教育中的比重弱化甚至是剔除出去,但是,盲目地將英語剔除是危險的,也是自負自大的體現,這種做法當然不可行。
爭論的第二個起因,筆者以為也是最關鍵的起因,那就是,英語教育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根據蘭桂姬協會調查的結果顯示,目前在中國全面掌握英語綜合技能(包括聽說讀寫)的比例只佔所有學習英語的8%,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基本掌握比例最高的是讀,佔比為85%,寫,66%,聽,35%,說,9%。這些數據僅僅針對學習英語活躍期的調查對象而來,也就是說,不包括那些超過一年以上沒有使用英語的調查對象,如果將這部分也納入進去的話,調查結果可想而知!所以,結果就是,目前中國英語學習者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聽說技能相比讀寫技能差距太大!
而現在和未來的社會將會越來越全球化,國際化,全面和綜合地掌握英語不僅有利於個人的發展,同時對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個人在和外國人交流的時候,主要還是取決於聽說,而國內對於情景交際能力,比如聽和說的科學訓練要遠遠落後於語法和詞彙的訓練!國內缺乏科學的英語教學資源和政策支持直接導致了許多特色的結果,比如「啞巴英語」「中式英語」便是典型的問題案例。而國內在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源後依然無法培養出優秀合格的英語技能獲得者是非常不符合時代的潮流和國情的。那麼,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現狀,既可以減輕學生的壓力和時間成本,同時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蘭桂姬協會在研究了大量的相關語言學和教育學相關的理論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必須科學地進行英語教學,全面地徹底地進行英語教育改革,從目前的注重語法和詞彙的訓練轉入更加側重語言文化交際方向的聽說能力的培養。
1,首先消除多餘繁雜不常用的語法和詞彙的幹擾,採用地道的,常用的英語語法和詞彙,相關教材可參照《新概念英語》,詞彙記憶實踐可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理論進行科學地安排。儘量採用常用的本地詞彙,不採用外來詞。比如能用ask就不用question。能用say就不用state,降低負遷移和幹擾。
2,語法和詞彙的時間和訓練的佔比要降低15個百分點讓位給聽和說。全部採用地道原文的材料,如英文廣播,電影,書籍等,並進行大量重複地模仿和訓練。
3,政策上,採用三次綜合考試取平均值的做法取代目前全國統考一次性的做法,偏重對語言的理解和交際使用功能,弱化對語法,詞彙的死記硬背和鑽牛角尖式的測試。廢除選擇題,增加口語題,日常測試學分制納入高考口語標準計分制。
4,採用喬姆斯基的句法結構訓練學生的句子分析能力,廢除目前大量練習單項選擇和重複測試固定搭配選項以及完型填空題性,轉而側重日常訓練地道英語口語,聽力,和文化交際的能力。保證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基本的英語語法,詞彙和交際的能力。這一項將至少從目前的英語練習時間成本上減至一半,而保留給聽,說上的訓練。
5,國家層面統一基本詞彙和語法大綱,從現有的語法和詞彙要求中降低一半的大綱要求,筆者以為,現階段許多語法和詞彙被證明是極少用到的,儘量採用一般過去,一般現在和一般將來時來訓練,其他更複雜和高級的時態要求理解和進行一些訓練但不鼓勵進行強化訓練,這部分佔用的時間將被分配到用常用地道的詞彙搭配和語法框架下進行口語交際。因此現階段國家對英語高考的語法和詞彙大綱要求有一半是多餘和不實用的。
筆者只粗略地列舉一些提議,當然了英語改革教育牽一髮而動全身,筆者見證了太多的中式英語和」中介語「,這對於一個教育大國來說是非常尷尬的,不僅浪費了資源也浪費了許多學生的大好潛力和青春,原因的根本就在於,教和學,都出現了問題,老師教得不夠好,不夠科學,學生學得也不好,學得厭煩,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和教材,但是科學地編排和訓練,筆者相信還是有的,記憶力好的學生直接安排背誦,記憶力差的學生可以根據遺忘曲線進行筆頭重複地標記式記憶,讓學生有獲得感。
筆者以為,英語語法並不難,難得是重複和大量地不科學地訓練地幹擾,所以,應該去繁就簡,中學時代,不是學究時代,更不是學術時代,應更強調基本語法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全面和細節語法地死摳鑽牛角,要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而不是搞亂和幹擾學生的思維最終形成四不像的英語,比如中介語,中式英語。 語法部分,只需要一本通行教材即可。
英語詞彙也不難,難的是教師教學素養缺乏無法同時兼顧記憶力好的學生和記憶力差的學生,在筆者看來,這兩種學生只要不是智商和弱智,都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其建立自信並獲得學業要求的詞彙要求。筆者推薦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相關的詞彙教材。中學時代,可以高舉類似掌握地道英語核心詞彙和搭配6000-7000即可,而這部分詞彙,筆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能通過不同訓練讓學生完全掌握,那麼為什麼,我們現在需要三年的時間去糾結詞彙呢?所以很顯然是不科學的!
英語口語也不難,難的是沒有培養出地道的英語口語思維和用法,以及缺乏語言訓練環境,那麼這一環就是筆者要強調強調再強調的問題,我們的英語改革也要圍繞著真正的重點來改革,任何語言都來自於語音,也就是說,語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因此口語的訓練和思維才是重中之重!如果非要說難,筆者也只有認為這個相比要比較有難度,因為需要大量的實際操練,和聽力的吸收和理解,這需要我們知曉和理解大量的常用搭配和基本詞彙,還有聽力的攝入量,當然了,這方面也不難提高。
最後再說聽力了,這也不難,難的是堅持和訓練,但是我想如果將目前的大量語法和詞彙的枯燥操練的時間用來訓練聽力絕對能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總而言之,正是因為當下的英語教育的問題導致了人們普遍很難掌握英語,而這部分原因造成了目前廣泛討論的英語學習無用論,但是如果我們當時都通過科學的教學讓這些人都學會了英語,或者至少讓他們嘗到了語言的獲得感和參與感的話,現在他們還會這麼認為英語無用嗎?不是英語無用,而是人無用,是人們將一個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把英語教育搞得複雜化,混亂話,不科學化和學術話,屬於大學和專業的語言知識和分析技能不應該納入中學,國家應該將英語的定位調整為全民性的,類似於掃盲式地教育,而非目前的專業性的,我們應個更多地培養實際的交際能力而不是書面的能力,但筆者並不是忽視書面,語法和詞彙,筆者只是認為目前的編排和設計不科學,以及側重面出現了問題。
英語當然有用!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和認識英語這門語言,但也不可過高地捧它,我們需要做的是應當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以更好更快的速度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英語能力者,我相信,這一定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