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核酸檢測、端午外出和旅遊活動注意事項等有關情況。目前全國核酸檢測能力如何?端午節如何安全出遊?回家或返崗需要隔離和核酸檢測嗎?這些熱點問題,健康中國帶來最新官方回應!
1.公眾是否可以進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截至6月22日,全國已有10064家A級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約佔全國A級旅遊景區總數的82%。這個端午假期,旅遊景區將繼續堅持「限量、預約、錯峰」,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景區開放管理。
一是繼續控制景區流量。端午假期,旅遊景區接待遊客量繼續按照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執行。
二是持續推進「能約盡約」。除老人、小孩等特殊群體外,控制現場售票和領票數量,讓門票預約逐步成為景區開放管理的剛性要求。
三是嚴防人員瞬時聚集。特別是在景區出入口、健康篩查點、重要遊覽點、觀景平臺、交通接駁點、狹窄通道、購物餐飲等容易形成遊客擁堵的區域,加強巡視巡查,堅決防止人員瞬時聚集現象發生。
2.端午假期外出遊玩時,如何做好個人防控?
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從五個方面二十條對單位和個人都提出了很具體的規定。
對個人防護有五點建議:
一是做好出行前準備。了解目的地近期疫情發生情況及當地防控政策,取消前往高風險地區的出行計劃,出行前準備好口罩、手消等防護用品。
二是做好旅途中的防護。乘坐飛機或者火車等公共運輸工具時,應當按照相關防控要求,保持人際距離,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
三是做好公共場所的防護。與他人小於1米距離接觸時要佩戴口罩。儘量減少聚餐人數,縮短聚餐時間,室內用餐要注意通風,使用公筷公勺,入住賓館後注意通風換氣。
四是做好個人健康監測。如出行前有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時,應當取消出行計劃、並儘快就醫;出行過程中如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應儘快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
五是保持正常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清淡飲食;堅持適度鍛鍊身體,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3.端午假期人員流動和聚集性風險加大,對於重點單位要注意什麼?
單位的防控應強調三個方面:
一是強化主體責任。持續強化領導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常態化防控機制,落實各項防控舉措,提前謀劃和部署,精細指導,及時了解疫情防控工作情況,有效處置聚集性疫情。
二是提升防控能力。充分發揮發熱門診、傳染病網絡直報「兩張網」的作用,推進縣級以上疾控中心、二級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嚴防發生醫院聚集性疫情。
三是加強重點場所機構疫情防控。加強宣傳,特別是要加大對剛剛發布的65個防控指南的宣傳,做到一看就會、一聽就懂、一用就靈,把防控知識技能教給百姓。
4.目前對重點人群的檢測情況如何?
目前核酸檢測是判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最科學的手段之一,也是統籌推進復工復產、復學複課、復業復市和做好常態化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為指導各地加快推進、有序擴大核酸檢測能力,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6月3日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明確規定,一是對「應檢盡檢」八類重點人群和其他人群「願檢盡檢」,各地可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檢測能力,確定並動態調整檢測策略和人群範圍。
二是各地可根據本地疫情防控的實際需要,確定和動態調整優先檢測人群。
三是加強組織領導、夯實責任,全面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加強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二級以上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海關、陸路邊境口岸的實驗室建設,特別是醫療資源相對缺乏、檢測能力相對薄弱、疫情防控壓力較大的口岸城市,對尚未發生疫情的城市的能力要求是寧可備而不用、不可措手不及。
5.武漢和北京都採用了所謂的混檢方法。這種方法可靠嗎?
「混檢」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在採樣時,將幾個人如3人或5人分別採樣後,放至同一採樣管中,這種模式也叫做「混合採樣」或稱「混採」,北京多數情況下採用這種模式;另一種則是在實驗室檢測時,將3人或5人的樣本取相同體積混合在一起,也稱「樣本混合「。
從科學角度講,第一種「混採」模式,不會影響核酸檢測的敏感性,後一種將樣本混合檢測的模式,則對檢測敏感性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程度是已知的。
在現場採樣中,如採用「混採」,要注意的是有序安排,如5人一組,每人持各自的條碼,採樣時每採一人,將該人條碼貼至採樣管上,這樣就可有效地避免採樣可能弄混的問題。
分析過程中,如採用「樣本混合」的混檢方案,在混合5人樣本時,也要注意樣本混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樣本弄混問題。
混檢大幅提升了核酸檢測能力,比如,現在北京的日檢測能力是20多萬,使用這種結合模式,可使日檢測能力在不增加人力物力的情況下,就可以達到200多萬。
需要強調的是,對於發熱門診有症狀患者、密切接觸者等高風險人群檢測,還是應該採用單採單檢。對於低風險人群的篩查,則可以優先選擇「混檢」。
6.目前全國核酸檢測能力有哪些變化?
目前,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核酸檢測能力較3月份有了明顯提升。醫療衛生機構方面,全國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數量,由2081家增加至4804家,提高了131%;三級醫院由867家上升到2120家,提高了145%;二級醫院由343家上升到1350家,提高了294%;疾控機構由631家上升到916家,提高了45%;獨立醫學實驗室由240家上升到418家,提高了74%。
在技術人員方面,從事核酸檢測技術人員總數由13960人上升到28541人,提高了104%。檢測能力方面,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核酸檢測能力由3月份的126萬人份/日,提升到378萬人份/日,提高了200%。截至6月22日,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共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9041萬人份。
7.近期,各地核酸檢測人員陸續進京。他們的主要工作任務是什麼?
主要是為了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北京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滿足公眾和患者的檢測需求,也是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要求所採取的安排。12個省,分兩批次,一共是20個核酸檢測隊伍,分別對接在京的8個委屬委管醫院和12個北京市的醫院。第一批是215名檢測隊員,第二批是201名檢測隊員,他們不僅僅是檢測隊員來支持北京,同時還攜帶了90多套核酸檢測設備,使得每家醫院增加4-5套核酸檢測設備,大幅度在短時間內提高北京核酸檢測能力。
8.如何緩解北京核酸檢測供不應求的情況,以及縮短檢測結果送達時間?
在提高核酸檢測能力方面,一方面對北京市提出工作要求,督促其儘快增加檢測機構數量、加強實驗室建設、發揮社會檢測機構作用等;另一方面,加強資源的統籌調度,必要時,為北京提供檢測相關的支持。
目前,北京市核酸檢測能力已經有了明顯提升。與6月上旬相比,截至6月22日,全市檢測機構從98家增加到128家,每天最大檢測能力從10萬份提升到45萬份以上。如採用5:1混檢,每天可檢測近100萬人。
文字整理:王寧、範恬宇
編輯:樸沁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