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劉宇
13歲男孩肖樂(化名)有個很酷的外號「殭屍牙」。
因為先天只有14顆恆牙,當他張嘴大笑時,能露出的只有4顆牙:上面兩顆虎牙,下面一顆虎牙和一顆側切牙。空蕩蕩的牙床顯得那4顆牙格外細長,小夥伴們就送給他這個外號。
小學畢業時,同學們互相寫紀念冊,好朋友給肖樂留言祝願:希望你的牙齒快點長出來。
不過,這個美好的願望很難實現,因為肖樂的牙齒屬於遺傳現象,他的爸爸、爺爺、曾祖母都缺失多顆恆牙。目前,醫院打算幫他們研究族譜、抽血檢驗,希望能破譯基因密碼。
肖樂家住武昌,今年上初一,個頭偏瘦,很愛笑。小時候長乳牙,肖樂很快就長齊了20顆牙,一排雪白的小牙齒整齊又漂亮。可到了6歲換牙時,乳牙掉得很慢,恆牙也遲遲不肯長出來。擔心兒子缺鈣,媽媽整天給他煨排骨湯。12歲,別的小朋友都長齊了恆牙,可肖樂只有14顆牙,其中1顆還是尚未脫落的乳牙。
性格樂天的肖樂並沒為此苦惱。和小朋友一起瘋玩時,照樣哈哈大笑。上下門牙都沒有,旁邊的虎牙格外顯眼。
「我的牙齒又細又長又尖,同學們都叫我『殭屍牙』。」肖樂笑呵呵地說,還配合的做了個恐怖片裡的嚇人動作。
媽媽很擔心肖樂的牙齒。老師告訴她,因為門牙漏風,肖樂髮捲舌音、說英文都不算標準。
去年7月7日,媽媽第一次帶肖樂到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看牙。在該醫院的數字口腔中心,醫生給肖樂拍了X光片,發現僅剩的那顆乳牙擋住了下面的恆牙,需要拔掉,給恆牙騰位置。但除此之外,牙床裡再沒有恆牙牙胚。這意味著,肖樂先天就只有14顆恆牙。
青春期要與假牙為伴 成年後種牙,要15萬
今年8月9日,肖樂回醫院複診。拔掉乳牙後,被壓制的那顆恆牙生長良好,再次確認他的確只有14顆恆牙。
醫生建議分兩步走,「拯救」肖樂的牙齒:青春期安裝活動性假牙,根據生長發育狀況,隨時調整假牙大小。等18歲發育完成後,可以考慮做種植牙。活動性假牙一副約1000多元,種植牙費用很貴,再補14顆牙目前的行價是15萬元左右。
主治醫師王林虎分析,正常成年人有28~32顆牙,肖樂這14顆牙顯然不夠用。缺牙不僅影響咀嚼,還影響面部發育,肖樂的下巴比同齡孩子要短。現在裝上活動性假牙,可達到正常牙齒六成的咀嚼能力,增加進食效率;可刺激頜骨生理性生長,恢復正常頜骨的高度和寬度;改變上下頜骨的咬合後,能改善肖樂的臉型。此外,有了兩排整齊的牙齒,肖樂發音也有望恢復正常。
昨日,剛剛裝好假牙,肖樂就迫不及待地左看右看,興奮不已。醫生連忙提醒他,每天記得把假牙摘下來清洗,儘量別吃蠶豆和口香糖,「假牙都是給爹爹婆婆做的,如果吃太硬的食物,會折斷假牙;口香糖這種黏糊糊的食物,則可能把假牙粘下來」。
一家四代都缺牙
專家擬追查「惹禍」基因
醫生稱,肖樂的牙齒是家族遺傳,他的爸爸和爺爺牙齒都沒長齊。爺爺說,已經去世的曾祖母牙齒也很少。
肖樂的媽媽回憶,和肖樂爸爸談戀愛時,就發現他牙齒很少,牙床很短,沒有上門牙。吃大塊食物時,只能將嘴側著咧開,用後面的大牙咬斷。她以為是受過外傷,或是有牙病,便沒在意。後來才發現,家裡近幾代人都只長了十幾顆牙,只能吃煮得軟軟的飯,肉、蔬菜都得煮爛了吃。
肖樂的媽媽牙齒不錯,大小相當、排列整齊。以前看到肖樂的乳牙長得好,媽媽一度很慶幸,認為終於擺脫了遺傳。沒想到換恆牙時,遺傳顯示出強大的力量。
令媽媽意外的是,儘管先天缺牙,但肖家人的牙齒質量還不錯,從沒有蛀牙或牙疼。肖樂對自己的牙齒狀況很適應,吃得慢就多吃一會,碰到堅硬的食物,用虎牙咬開吃。媽媽說,肖樂飯量不小,個頭也正常。
王林虎醫生分析,先天缺失一兩顆恆牙的病人,和患有其他疾病導致缺牙的病人,臨床上偶爾能遇到,但先天缺失這麼多牙齒,並且集中出現在一家四代,這種情形很罕見。有做這方面前沿研究的專家認為,應該是前幾輩受到環境、生活習慣的影響,產生基因突變,此後遺傳下來導致。
肖樂是否屬於這一情形?還得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判斷。下一步,醫院計劃研究肖家族譜,再給他和爸爸、爺爺抽血,進行縱向比對,希望能破譯基因,找到突變密碼,通過基因轉化或基因誘導,預防下一代繼續遺傳。
[ 相關調查 ]
三類最常見牙齒畸形:齙牙、地包天、擁擠
昨日,記者詢問市內多家醫院口腔科,不少醫生曾遇到先天缺失一兩顆恆牙的病人,或者因患其他疾病導致缺牙的病人,但數量並不多。武大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賀紅介紹,武漢人最常見的牙齒畸形主要有三類:
齙牙。賀紅說,每年暑假都是兒童矯牙的高峰期,10個兒童就有5人有呼吸道疾病導致的牙齒畸形。比如鼻炎、扁桃體肥大、腺樣體肥大,這類疾病影響鼻腔通暢,孩子長期張嘴呼吸,上顎形狀受損,最終導致齙牙,上頜像鳥嘴一樣微突,影響美觀。
反頜。呼吸道疾病、遺傳還可能導致前牙反頜,就是俗稱的「地包天」。不少人認為,長出恆牙後才有正畸的必要,但到12歲或成年以後再正畸,錯過了發育高峰期,治療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反頜正畸,如在2歲多時就矯正,花幾百元就能解決問題。
擁擠。賀紅認為,現代人飲食精細,咀嚼量不夠,頜骨明顯退縮,瓜子臉變多了,看起來更美觀。但這對牙齒來說並非好事,牙床變短,令牙齒變得擁擠,出現排列不齊、大小異常等畸形。這不僅影響美觀,擁擠處經常留有食物殘渣,愛抽菸、喝濃茶的男士還會留下煙癍、茶垢,造成牙菌堆積,誘發齲齒,進而損傷牙周組織,產生牙齦炎或其他牙周病。建議這種情形應定期潔牙,或儘早幹預,將牙齒矯正整齊。
牙科患兒中
超三成有牙外傷
本報訊(記者黎清 通訊員蔣楚劍 實習生李佳欣)臨床上,100個看牙齒的患兒,超三成是牙外傷或者有牙外傷史。昨日專家分析,近年來兒童牙外傷發生率增高,可能與現代多元化運動方式以及滯後的預防意識有關。
[ 案例 ]
撞掉門牙,8歲伢成「豁牙」
8歲的超超家住武昌小東門,6日晚,在小區內練習輪滑時,不小心摔倒撞到花壇上,門牙給磕掉了,血流不止,把一家人嚇壞了,立即開車到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卻忘了拿被磕掉的牙齒,轉回去已經找不到了,超超不得不開始其「豁牙」的生活,等待矯正關閉門牙大缺口或者以後鑲牙。
湖北省口腔正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武漢大學口腔醫院正畸二科彭友儉教授介紹,10歲前恆牙根尖孔還未閉合,若牙齒脫落,應立即拾起斷牙,放入鮮牛奶、生理鹽水或唾液裡,一小時內趕到醫院,植回牙槽窩,成功率很高,超一個半小時,成功率就大打折扣。過去,不少家長直接用手拿著,或用紙、手帕包著送至醫院,均不是恰當的措施。
[ 數據 ]
超1/3牙患兒都是牙外傷
「剛剛過去的暑假,因牙外傷到醫院的兒童激增三成,而牙齒矯正門診中,100個看牙患兒,超三成都是磕碰的牙外傷或有牙外傷史。」彭友儉說,放假時,學生、家長都會比較放鬆,孩子們玩耍也較瘋狂,自我保護意識又較差,易出現牙外傷。
據介紹,臨床上,牙外傷的學生以8~10歲居多,男孩佔絕大多數,受傷的主要是門牙,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活躍,模仿能力強,但缺乏生活知識和經驗,預防和處理意外的能力較差,加上門牙多在7歲半至8歲萌出,還沒長好,很容易撞斷。
彭友儉分析,現在兒童玩具、娛樂項目越來越多元化,如輪滑、滑板車、籃球足球類、武術、拳擊、單雙槓等,而家長們也希望孩子多運動,這些運動又都有一定危險性,就格外容易發生牙外傷。其實家長們不妨為孩子配備運動護牙套,保護好牙齒。
[ 措施 ]
牙外傷如何緊急處理
彭友儉提醒,當意外傷發生時,如果牙齒脫落,只要牙齒完好,即使牙冠有些缺損,都可以做牙齒再植術。所以,遇到牙齒外傷脫落,一定要及時將牙齒撿回來找專科醫生再植。即使牙冠已折斷,也最好「把根留住」,其牙根也不能輕易拔除。將折斷的牙根做根管治療後保留,以後以牙根為基礎做樁冠修復,要比把牙根拔除鑲活動假牙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