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梧州市藤縣中學,我們見到了貧困生黃希。皮膚略黑,個子瘦小,但一雙眼亮晶晶的,極為有神。
她說家裡有一畝田,可以種些糧食自給自足,除了她之外,家裡還有五個孩子,經濟來源主要靠政府政策扶持。
我下意識地脫口而出:「你們家庭條件這麼困難,那父母親的壓力很大啊。」
她遲疑了一下,眼眶漸漸地紅了,慢吞吞地說,「其實,壓力主要在我大姐那裡,她大學畢業了,現在在廣州工作……」
後來,我才知道,黃希是個孤兒。她的父母幾年前過世了,她跟著奶奶生活,而她口中的其他孩子其實是她叔叔的。
黃希是藤縣愛心助學協會資助的其中一名貧困生。這家由一批社會各界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士自願組成的協會,前身是一個成立於2008年12月5日的愛心助學群,2017年經藤縣教育局同意,在藤縣民政局正式註冊登記成立了社團法人機構。
本著奉獻愛心、參與助學的原則理念,藤縣愛心助學協會對縣內小學、初中、高中等品學兼優的部分貧困學生進行資助,每個月會抽周末的時間,到助學對象的學校或是家中發放助學款。小學生每人每月150元,初中生每人每月200元,高中生每人每月300元。
對於「生活費」這個一問到別的學生便能夠立即明白並說出準確數目的概念,黃希並不太清楚。她思索了一會,細聲細氣地答道:「我在學校裡吃住和日常開銷,花的都是助學款。如果實在有需要急用,就會問姐姐要一點。」
藤縣愛心助學協會的會長徐日新對於黃希的印象極其深刻。2019年底,徐日新和協會的成員到黃希家裡送慰問品和助學款。在她家樓下敲了好久的門,都沒有人應答。就在徐日新以為家中沒人的時候,黃希開門了,手裡拿著作業和筆。原來是因為她溫書過於專注,沒有聽到有人敲門。
拿到助學款,黃希再三感激,說若沒有政府的幫助,沒有這筆錢,別說讀書,連吃飯都成問題。
「我是個有34年黨齡的老黨員。又是個當過兵的硬漢。可每次碰到這樣的事情,我還是會哭。」徐日新說,愛心助學的這條路,他自己都沒想到能堅持走了這麼多年。是這些身於貧困當中,卻依然心懷熱情、求知若渴的同學們感動了他,是藤縣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持和幫助,堅定了他繼續往下走的決心。
自2015年起,藤縣愛心助學協會每年都會舉辦年會,總結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計劃下一年的工作任務,對當年考上大學的學生進行獎勵並發放升學金等。每年還會對部分特別貧困的助學對象進行深度回訪,並組織高三助學對象進行團輔課和高考加油助力活動。
扶貧扶智。截至2019年底,藤縣愛心助學協會已先後走訪了350多戶貧困家庭,其中已升大學的有51人。今年藤縣愛心助學協會助學對象120人,其中有33名學生極有希望考上大學。
現在在藤縣中學就讀高一的黃希,成績屬於中上水平。她說因為初中和高中的教學方式有所區別,她正在努力適應、調整自己,不斷從與老師同學的交流中尋找學習的竅門。她想要取得好的成績,考上好的大學,從而「減輕家裡的負擔,好好的感謝姐姐。」
採訪結束。我拍了拍她的肩。加油,姑娘。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黃希為化名。願她永遠心懷希望,並夢想成真。)
記者|覃冰 鍾春雲
攝影|覃冰 鍾春雲
責編|張友豪
審核|劉波 謝羲薇
當代廣西新媒體出品
閱讀推薦
千名記者一線行 | 知識改變命運!上思貧困戶翻身故事激勵一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