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14nm晶圓倒片機打破國外壟斷?倒片機是臺什麼設備?

2020-12-16 騰訊網

眾所周知,這幾年國內一直就是晶片熱,任何與晶片有關的產品,只要提到突破、打破壟斷等,就會有大量的關注。

這不,近日網上爆出一則重大消息,那就是國產首臺高速晶圓倒片機誕生了,這臺由北京京儀自動化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倒片機,能夠以每小時300片以上的倒片速度,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可用於14nm晶片,打破了國際壟斷。

所以一時之間,網上歡呼不已。那麼問題來了,這臺高速倒片機究竟是什麼東西,科技含量究竟有多高,對於中國芯的發展,又起到了什麼作用?

首先說說一下晶圓倒片機是什麼東西,晶圓倒片機是用來調整集成電路產線上晶圓生產材料序列位置的一款設備。

它的任務是將晶片生產線上的晶圓通過製程需要進行分批、合併、翻轉後進行下一道程序, 簡單的來講,就是把上一道工序後和晶圓,通過分類、合併等後,再送到下一道工序中去,也可以理解為一條分揀傳送的紐帶。

那麼這臺設備的難點又是什麼,由於晶圓非常的脆弱,用力過猛容易導致晶圓表面破損;但如果用力太小,則又會導致無法分揀自動脫落,所以合適的力度非常重要。

同時晶圓必須是在無塵的環境中的,所以要求具有極高的潔淨度,同時晶圓在傳送過程中不能產生摩擦,從而使晶圓表面出現磨損。

此外的難點就是在保證以上條件的情況下,分揀、運送的效度越高越好,也就是所謂的300片每小時的速度,這就是指標。

所以這樣的設備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但實話實說,並不是核心設備,與製造工藝提升關係並不大,就是一臺分揀傳送的設備而已。

在集成電路的製造中,一般需要經過400-600道製程,使用的設備也是非常多,任何一種設備的國產替代都是值得慶祝的事情,但我還是更希望是一些關鍵核心設備的提升,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5nm晶片即將到來,5G網絡最好匹配夥伴,國產優先使用上!
    目前不管國外的手機品牌,還是國產品牌的手機,都在極力秒高手機的晶片性能,從而提高手機的必能,從而獲得市場的佔有量,贏得消費者的認可。華為能提前意識到晶片的重要性,所以華為開始研發npu,並且在其中加入人工智慧相關的技術,這不僅提高了手機晶片的性能,還滿足了用戶的需求,也不奇怪華為手機近幾年能夠得到用戶的青睞了。
  • 「IPO價值觀」華海清科打破CMP設備壟斷背後,持續虧損如何「輸血...
    集微網消息,近年來隨著5G、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新能源、醫療電子等新興應用領域的崛起,對半導體的需求與日俱增,有望帶動半導體設備進入新一輪的景氣周期。據了解,晶圓廠的資本開支中大部分投入用於購買上遊半導體設備,國內晶圓廠投資金額快速增長將帶動國內半導體設備市場快速增長。
  • 華海清科IPO:打破國外CMP設備壟斷,尚處於持續虧損階段
    無論哪種晶片的製造,都要求每層表面必須保持納米級全局平坦化,以使下一層微電路結構的加工製造成為可能,因此在集成電路製造流程中,CMP設備必不可缺且需要循環使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全球CMP設備市場高度集中,美國應用材料、日本荏原兩家公司就佔據了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2019年,大陸CMP設備市場規模達4.6億美元,但絕大部分的高端CMP設備仍然依賴於進口。
  • 國產刻蝕機的崛起,打破日美的壟斷,耗時11年從65nm到5nm
    近日,國際半導體設備公司排名公布。在TOP 15中來自美日的企業,便佔據了15席,反映出美日企業對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壟斷。這讓我國晶片製造業的關鍵,掌握在他國手中。
  • 瓦森納協議增加14nm製程大矽片出口管制
    當他們發現無法限制中國的14nm晶片製造之後,便將範圍擴大到上遊14nm工藝矽片的生產技術上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集微網。 同光刻機類似,半導體矽片也是我國半導體產業鏈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最大的環節之一。目前我國12英寸大矽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來自進口,從生產技術、原材料到設備,幾乎均由國外企業把持。 在新瓦森納協議「鎖喉」之下,中國大矽片產業亟待尋求突圍之策。
  • 打破進口壟斷 國產半導體設備日趨成熟
    打破進口壟斷 國產半導體設備日趨成熟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市場再創新高,國產化替代空間廣闊
    在 2020 年晶圓廠密集的資本支出之 後,SEMI 預計中國大陸 2021 年半導體設備市場將小幅回落,市場規模為 168 億 美元,同比下降 7%。半導體設備市場為海外廠商壟斷,國產設備企業奮起直追。2019 年國產半導體設 備銷售額為 161.82 億元,中國大陸 2019 年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 134.5 億美元, 國產化率約 17%,具備較大國產替代空間。
  • 電科裝備自主研發的00mmCMP設備使中國晶片高端裝備再添利器
    」「28—14nm拋光設備及成套工藝、材料產業化」「300mm超薄晶圓減薄拋光一體機研發與產業化」等項目。 打破壟斷 鍛造出離子注入機國產品牌 突破關鍵技術,取得發明專利101項,國際專利2項,已實現系列化產品並用於中芯國際90nm、55nm、40nm、28nm工藝生產線……這是電科裝備承擔02專項兩個離子注入機研發項目所取得的部分成果。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松江企業致力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飛行模擬器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松江企業致力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飛行模擬器 2020-04-19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峰測控:打破國際壟斷 全球市佔率10%國內40%
    華峰測控深耕半導體測試設備領域,聚焦於模擬和混合信號測試設備,憑藉高性能、易操作和服務優勢等率先實現國產替代,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模擬及混合信號類集成電路自動化測試系統的細分領域突破國外技術壟斷,成為國內最大的半導體ATE本土供應商。
  • 創辦大陸首家晶片代工廠,唯一12寸晶圓廠
    第二是他創辦了中國大陸唯一一家12寸晶圓廠,它就是上海新昇。先說中芯國際,在2000年張汝京創辦的世大被臺積電收購後,本來財務自由的他完全可以退休了,但他覺得有責任提升大陸的半導體水平,於是帶著太太孩子來到了中國大陸,並邀請了很多他在德州儀器TI、臺灣工作時的同來來大陸創業,最後創辦了中芯國際。
  • 國產國際先機計算流體力學軟體發布 成功打破國外壟斷
    近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正式宣布了一則好消息,公開發布了一款名為NNW-FlowStar的純國產氣動分析與設計軟體,打破外國技術在我國航天軟體領域的壟斷。下一步將推出系列特色優勢軟體,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國外工業軟體技術壟斷和封鎖,打造國產自主計算流體力學軟體生態。工業軟體是「中國製造2025」的必經之路,是科技強國的核心實力。在目前的國際環境大背景下,突破制約我國產業安全的關鍵技術瓶頸,打破可能被「卡脖子」的技術領域壁壘已經迫在眉睫。截止2019年,我國工業軟體市場規模達1796多億。
  • 打破國外壟斷,中國7000米「水下長城」,終於有了國產「關節」
    也正是因為這樣,觀測網中使用到的其中一個部件,水下連接器市場基本被外國所壟斷。兩個易拉罐大小的東西,最高售價可達80萬元,西方國家甚至在有些時候,給錢都不賣。也因為這樣,我國水下觀測網的發展,受到了西方的影響。不過僅僅一年之後,終於在近日,相關方面傳出了好消息。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迎來中長期投資機會
    IC 晶圓前道製造光刻流程包括:先放置在掩膜板庫裡,通過掩膜傳輸系統放置在掩膜臺,晶圓通過矽 片傳輸系統傳入工件臺,調焦調平系統對矽片進行調焦調平,對準系統對矽片對準,然後工件臺、掩膜臺、 曝光系統在整機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完成整個晶圓的掃描或者步進式曝光,曝光完成後由矽片傳輸系統傳出。
  • 國產晶片上遊設備領域,中微公司、北方華創誰上漲空間更大?
    「光刻」相當於用投影的方式把電路圖「畫」在晶圓表面的光刻膠上。光刻膠表層是光阻,一種光敏材料,被曝光後會消解。「刻蝕」,是沿著光刻膠表面顯影的圖案,將電路圖刻在晶圓上。對襯底表面或表面覆蓋薄膜進行選擇性腐蝕或剝離的過程,進而形成光刻定義的電路圖形。
  • 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華為和南郵...
    1、【芯裡程】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  2、重慶上半年集成電路產值超120億元,已成SK海力士全球海外最大封測基地  3、華為、南郵產教合作更進一步,共建華為ICT學院  4、年產碳化矽襯底12萬片,天科合達第三代半導體項目開工  5、總投資約5億元,杭州至芯紫外晶片項目預計半年內產出首枚晶片
  • 高性能分子影像裝備有望打破國外壟斷
    原標題:高性能分子影像裝備有望打破國外壟斷   前不久,中華醫學會第十次全國核醫學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現場展示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產品——RAY-SCAN64 PET/CT。該產品的上市標誌著我國民族品牌已具備躋身世界高端醫療設備行業核心陣營的實力。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只不過光刻膠一直被日本企業壟斷。包括東京應化,富士膠片等日本企業都是光刻膠領域的巨頭。 因為在光刻膠產業有著極大的話語權,所以不少國家都要選擇與日本合作,進購光刻膠。日本長期維持對光刻膠的壟斷,但中國企業傳來好消息,突破了關鍵晶片材料,打破壟斷。
  • 統信UOS和銀河麒麟:打破國外作業系統的壟斷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不管是國家機構還是企業,甚至是對隱私有要求的私人用戶,都需要從國外的系統過渡到使用國產的系統。 前有被譽為國貨之光的銀河麒麟,後有暫露頭角的統信UOS系統,是否能扛起反壟斷國外系統的這面大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