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裡
70後既是家庭的頂梁柱
又是資深的職場人士
怎麼看都不像是容易受騙的那群人
可大數據分析報告偏偏那麼無情
騰訊110平臺基於
2019年上半年用戶舉報數據
並結合公安機關破獲的案例發現:
70後是網絡詐騙案件中的主要受害者
10月9日,騰訊110平臺發布《中老年人反欺詐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總結出中老年人詐騙新特點,為廣大中老年網民提供全面防騙知識及網絡安全使用指南。
70後成受騙重災區,60後被騙金額最大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40歲以上中老年網民群體佔比已高達30.9%。儘管中老年人生活經驗豐富,但面對紛繁複雜的網絡環境和真偽難辨的詐騙手法,中老年人往往極易落入詐騙團夥的陷阱中。
2019年上半年,騰訊110平臺共受理中老年人受騙舉報量超過2萬次。其中,97%受騙的中老年人曾遭資金損失,涉案金額從百元到數萬元不等。
白皮書顯示,從詐騙受害人群來看,45歲至50歲的70後群體受騙佔比超過65%,位居榜首;60後群體往往有閒置資金,更容易落入虛假投資等騙局,人均被騙金額最大。
從性別上看,45歲以下群體中受騙男性佔比遠高於女性;但是,和年輕群體相比,45歲以上女性的受騙比例遠高於青年女性。
交友投資需謹慎,六大手法屢「中招」
隨著中老年人「觸網率」的提高,越來越多中老年人通過網絡進行交友、投資與網購。在這些網絡活動中,詐騙團夥往往巧立名目,詐騙手法層出不窮。
騰訊110通過對詐騙手法的深入研究發現,交易詐騙、返利詐騙、交友詐騙三大手法讓中老年人「屢屢中招」,三者合計佔比超60%。兼職詐騙、仿冒詐騙、金融信用詐騙手法佔比緊跟其後。
一方面,詐騙團夥利用中老年人熱愛交友的特點,在日常聊天中建立友好關係,再以突發情況為由借錢、推薦虛假理財產品等方式實施詐騙,是交友詐騙的慣用套路。
白皮書數據顯示,索借錢財類詐騙佔比高達84%;獲取信任後誘導投資,中老年群體人均受騙金額在萬元以上,最高被騙金額超過10萬元。
例如,58歲的朱先生無意中在網上看到外匯投資項目,介紹稱將有專業老師引領指導,保證收益。在朱先生心生疑慮時,對方發來了公司營業執照、工作證照片等資料,一下子打消了他的疑慮。在對方要求的平臺上小額投資幾次後,朱先生的大額投資一下子虧空,平臺卻再也打不開了。
另一方面,中老年群體由於生活休閒,希望通過兼職增加收入來源,往往容易落入虛假刷單、手工串珠等詐騙手法的陷阱中。白皮書指出,70後遭遇兼職詐騙佔比高達77%,而56歲至60歲的60後群體人均受騙金額超萬元。
警惕以下詐騙手法
除交友、投資與網購外,越來越多中老年人通過網際網路了解養生保健知識,進行情感維繫。中老年人注重個人健康、看重情感關係、富有同情心等特點,正逐漸成為詐騙團夥實施詐騙的切入口。
比如,中老年人作為保健品消費主力軍,往往容易被虛假網絡宣傳與線下活動所吸引,在詐騙團夥哄騙下高價購買「三無」保健品。結果,產品往往不但沒有保健作用,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再比如,不法分子往往還會利用中老年人對新功能與應用的不熟悉不了解,乘虛而入進行詐騙。張先生收到老同學老李的消息,需要借其名義對外借錢,以便催對方歸還。提供銀行卡號後,老李發來一張匯款成功的截圖,並表示到帳可能延時,請他先行轉帳給其朋友。轉帳後,張先生才開始心生疑慮。給老同學打電話後才發現,老李的帳號被盜,詐騙團夥以偽造的匯款截圖把張先生引入了圈套。
白皮書指出,中老年人在網際網路使用中對如下七大特徵手法需提高警惕:
在交友中被蒙蔽陷入「殺豬盤」、被虛假投資利誘、難辨「公檢法」身份真偽、被仿冒親友借錢詐騙、同情心被利用等。
騰訊110平臺提醒,在網絡使用時要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避免因信息洩漏導致的個人財產、徵信等損失。避免輕易下載安裝軟體,點擊陌生連結,轉帳前必須反覆核實身份,明辨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