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譯文:
這時,卓王孫有個女兒叫文君,剛守寡不久,很喜歡音樂,所以相如佯裝與縣令相互敬重,而用琴聲誘發她的愛慕之情。相如來臨邛時,車馬跟隨其後,儀表堂堂,文靜典雅,甚為大方。待到卓王孫家喝酒、彈奏琴曲時,卓文君從門縫裡偷偷看他,心中高興,特別喜歡他,又怕他不了解自己的心情。宴會完畢,相如託人以重金賞賜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轉達傾慕之情。於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門,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趕回成都。
一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故事流傳很廣,「鳳求凰」、「文君夜奔」、「當壚賣酒」這些事情大部分人都知道。人們感嘆卓文君追求愛情的勇氣,司馬相如更是被成都人尊為「情聖」,與「詩聖」杜甫相提並論。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史書上其實寫得很清楚,只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些文字。
這個殘酷的事實就是:司馬相如,這個小名叫狗子的無良文人,上演了一出騙財騙色的好戲。
二
卓家的老家在趙國,趙國的邯鄲是當時著名的冶鐵中心,卓家就以冶鐵致富,等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強迫趙國富戶遷移到四川等地,也算是開發西部。卓家輾轉到了偏僻小城臨邛定居,繼續老本行——煉鐵。傳到卓王孫這一代,已成當地巨富。
卓王孫有個女兒叫卓文君,屬於美女加才女的類型。《西京雜記》記載:「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但是卓文君命不好,許配了個丈夫,還沒過門就翹辮子了,只好以寡婦的身份住在自己的娘家。
司馬相如是個大才子,好讀書,善彈琴,風流灑脫,善於寫辭作賦。雖然有些結巴,但還算是個硬體條件很不錯的大帥哥。
司馬相如原來叫司馬長卿,因為仰慕「完璧歸趙」的藺相如,所以就改名相如。司馬相如出道的時候很不得志,漢景帝不喜歡詞賦這種浮華的文體,大環境不好,司馬相如沒辦法施展拳腳。
後來他投到梁孝王門下,在那裡寫下了著名的《子虛賦》,可是梁孝王是個短命鬼,沒多久就去世了,跟著混吃混喝的小弟們只好各找各媽,司馬相如兩手空空回到老家成都。
三
司馬相如黯然回到故鄉成都,家裡窮啊,揭不開鍋了。於是跑到臨邛縣長王吉那裡蹭吃蹭喝,司馬相如和王縣長是老朋友,胡吃海塞之後兩人定下財色兼得的妙計,精心策劃了一出雙簧,騙財騙色。
《漢書》和《史記》記載王縣長邀請司馬相如一事有一字之差:《史記》寫的是「相如不得已強往」,《漢書》寫的是「相如為不得已而強往」。比起《史記》,《漢書》多了一個「為」字,這裡的「為」其實是「偽」,也就是偽裝的意思,司馬相如故作清高,假裝不願去赴宴。
不過,史記中還是有一句話,同樣說明了這是一出騙局,「故相如繆與令相重」,這裡的「繆」也是「假裝」的意思。
王縣長假裝恭敬扮粉絲,天天拜訪,司馬相如假裝生病不見,縣長大人發揚後世劉皇叔「三顧茅廬」的精神,更加恭敬。消息被人傳揚開來,當地首富卓王孫中計,設宴款待兩人,司馬相如繼續矯情,還表現出不情不願的樣子。
酒酣耳熱之際,王縣長捧琴至司馬相如跟前:「聞君擅長琴技,請彈一曲,如何?」司馬相如假意推辭了一番,就彈奏起來,先彈了個短曲子熱熱身,後來偷看到竹帘子後面隱隱約約有個穿白衣服的女子在偷聽,知道是卓文君,就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彈出了那一曲流傳後世的《鳳求凰》。
四
小寡婦卓文君感動得鼻涕眼淚一大把,但想想那是名人哎!看得上我這個二手貨嗎?高瞻遠矚的司馬相如早就想到了小寡婦的顧慮,重金買通了卓文君身邊跑腿的侍者,轉述了自己對小寡婦的仰慕。
卓文君一聽,好啊,原來不是我剃頭挑子一頭熱,是郎有情、妾有意啊!老爹那關過不去咋辦呢?私奔吧!
可是,司馬相如家裡一無所有,司馬相如典衣沽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卓文君也荊釵布裙,風風火火開始新生活。因生活窘迫,夫婦倆開了個小酒館,卓文君素顏當上掌柜的,當壚賣酒,司馬相如更是穿上四角褲,忙裡忙外跑堂打雜。
閨女落得如此下場,讓老爹的面子往哪兒擱?卓王孫無可奈何,派了100個傭人,給了幾百萬的現金,又把她出嫁時候的嫁妝啥的一股腦送去。從此這對小夫妻又過上了整天飲酒作賦、鼓琴哈皮的悠閒生活。
五
要是日子就這樣過下去,也算是一段愛情佳話。
可是,漢武帝劉徹登基了,這是個喜歡辭賦的皇帝。一天,漢武帝讀到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一下子就被震精了,狂點讚之後以為作者是前朝人物,又開始長籲短嘆。這時,一個管理獵狗的小官楊得意告訴劉徹說,《子虛賦》的作者是司馬相如,還活在世上,在成都無聊著呢。漢武帝聽了又驚又喜,馬上派人召司馬相如來京。
來到京城的司馬相如如魚得水,不多久就揮灑大筆,寫出了一篇《上林賦》,呈獻給漢武帝。漢武帝讀了《上林賦》,感到十分滿意,心中高興,就封了司馬相如為侍從官。
後來,巴蜀地方動亂,皇上派司馬相如兩次出使。司馬相如憑著一枝生花妙筆,以一篇檄文,把道理講透,還給了很多胡蘿蔔,一舉穩定了巴蜀兩地的局勢,風頭一時無倆。
男人得意就變壞。不再吃軟飯的司馬相如開始冷暴力,還準備討小老婆,卓文君寫了《白頭吟》給相如,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但是司馬相如此刻早已忘卻曾經患難與共的日子。卓文君獨守空房,日復一日地過著寂寞的生活。
六
終於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神馬意思?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少了一個「億」,無憶,這是在暗示自己已沒有以往過去的回憶了。
她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詩》:
「一別之後,二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曲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倚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紅,偏遭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這首詩是卓文君的代表作數字詩。細細品讀,其愛恨交織之情躍然紙上。司馬相如因此回心轉意,兩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也最終使這段世俗推崇的愛情佳話劃上一個完滿的句號。
兩人又度過了十年恩愛歲月,司馬相如終因糖尿病溘然長逝。第二年深秋,形影相弔、孑然一身的卓文君也隨司馬相如於九泉之下。
騙財騙色的開始,雙宿雙飛的結局。
七
順便說一下,卓文君所寫的《數字詩》後人認為是偽作,證據有兩個,一個是「百無聊賴」一詞在卓文君死後數百年才出現,另一個是當時「轉世」這一說法並未流入中原。
數字詩非常像元代的散曲,這首詩出現在漢朝,就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寫出「人艱不拆」、「喜大普奔」一樣的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