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入學後,學習成績變成了可以輕易撥動家長們敏感神經的關注點。家長們需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在孩子的課業輔導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孩子都能夠成為學霸。
作為學渣的家長們,想要在孩子的學業功課上有所建樹,勢必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和精力,並且有可能短時間內得不到回報。那麼家長們怎樣才能夠在孩子的學習上有所助力呢?
案例:
網上有一份小學生的試卷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其中的零分造句更是火了,網友們紛紛感慨孩子的腦路實在是獨特。
在試卷上的三大題下有五個造句,每一個造句是五分,一共是三十分的總分,可是小學生卻憑藉自己的實力拿到了零分。
第一個造句是用「好吃」兩個字造句,小學生直接寫了四個字「好吃個屁!」顯然這個造句並不能讓老師滿意,於是老師評語道,「有些東西真的不能吃。」
第二道題是用「天真」造句。小學生寫道「今天真熱!」顯然孩子沒有了解到老師的意圖,把天真這個詞語分開了。
第三道題是用「馬上」造句。小學生寫道「我高興地坐在馬上。」顯然孩子眼裡的「馬上」和老師眼裡的「馬上」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第四道題是用「先……再……」造句,小學生寫道「先生,再見!」顯然小學生的答案完全誤解了老師的意圖。
接下來的兩道題也紛紛讓老師覺得很無語。無奈之下,老師最後只能把這道三十分的題給了小學生零分,但是這些「大實話」老師看後說:並非全無道理,還是有點道理的。
看過試卷的網友們紛紛感慨,小學生一定是個學渣,能夠把這六道題目完全都弄錯,也真的是一個語言邏輯奇才。
分析:
網絡上類似的題目有很多,小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存在偏差,常常會導致他們寫出令人難以苟同的答案。
雖然題目的答案中有著滿滿的求生欲,但是卻顯然和出題者的意圖背道而馳,完全沒有理解詞彙的真正含義。其實不會造句的孩子常常存在著語言邏輯方面的困擾。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邏輯?
(1)給予孩子更多練習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孩子進行語言表達時,儘量保證一定的語言邏輯性,在因果關係以及話語轉換方面都有所注意。
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自然在語言邏輯方面的練習上更加有參考性。平時父母應該多引導孩子進行語言表達,這使得孩子擁有了更多練習的機會。
(2)加深孩子對詞彙的理解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對於詞彙的理解正處於逐漸積累的階段。
所以這時候父母應該多對詞彙進行解釋,讓孩子更加明白詞彙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孩子進行造句就會順暢得多。
(3)結合場景進行訓練
父母可以設定一些場景,讓孩子置身於場景之中進行語言邏輯表達。情景代入會讓孩子更加能夠體驗到表達的魅力。
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的語言邏輯能力會有所提升。並且結合場景訓練也會提升孩子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對於語言邏輯培養會較為有利。
當孩子擁有良好的語言邏輯後,對於想法的表達會更加確切。雖然造句是孩子小學階段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的學習內容,但是卻是孩子語言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孩子在造句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擾時,父母有必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幫助孩子克服造句上的缺陷。大家對於孩子的語言邏輯能力培養有哪些好的方法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