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
高考錄取已然進行中
吳涇有一所學校
已經傳來了超好消息~~~
華師大二附中紫竹校區
已有50人錄取「清北復交」!
有2名學生高考總分在620分以上
排名進入上海前10位!!!
這是什麼概念呢?
小編為你算一筆帳~
學校今年高三總高考人數是155人
截至目前錄取「清北復交」50人
清北復交率,高達30%!
每3-4人裡,就有一個能進清北復交!
公眾號「相伴升學路」將這比作:只要一隻腳進了華二紫竹,就等於另一隻腳進了清北復交!
一起來看看華二紫竹近年來的排名表現!
來看上周家長提供的2020綜評數據:
(招生人數為約數,僅供參考)
2020年,華二紫竹復交綜評錄取37人,和上實並列,滬上排名TOP9!除了建平、南模,其他6所八校都排在它的身後!
回顧華二紫竹2019年的綜評情況:
2018年,復交綜評錄取18人;
2019年,復交綜評錄取30人;
2020年,復交綜評錄取37人;
衝這進步速度,怕是坐上了噴射機,一年更比一年強!
不知道的人,可能還看不出華二紫竹有多優秀,這事看完分子還得看分母,我們粗略地用入學人數代替高考人數,來看一下2020復交綜評的錄取率:
論錄取人數,滬上TOP9;論錄取率,也是滬上TOP9;滬上高中前10的地位穩到不行!
華二紫竹享受華二相同的招生政策。校長也是由華二現任校長李志聰擔綱,正如江湖上說,這是華二的「親兒子」。2012年9月開始招生,到今年還未滿十年!卻在華二的用心經營下,實力躋身滬上TOP校!用實力,為吳涇打造「教育強鎮」助力!
競賽特色,強勢發展
華二對競賽的投入非常大,華二紫竹也與本部一樣,以競賽為特色,擁有自己的奧賽輔導團。2017年9月,奧賽輔導團正式成立。奧賽輔導團由國際金牌教練、特級教師和經驗豐富的中青年骨幹教師組成!共有: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
信息、語文、英語七大學科
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開設學科奧賽課程、大學先修課程、微積分課程、古詩文賞析和科普英語等幾十類課程。
這使得華二紫竹在拿獎這塊,同樣拿捏的死死的,來看官方發布的2019年戰績:
校園活動,精彩紛呈
在華二紫竹學習,是怎樣的體驗?華二學子看到這個問題後,一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幸福感爆棚!他們是這樣說的:
校園美麗,飯菜好吃,設施齊全,住宿條件極佳......怎麼看都舒坦的很,那麼學習壓力如何呢?作業量大不大?
本以為升入高中會更辛苦,誰知進了紫竹,作業量竟銳減到原來的四分之一?對有些同學而言,進了華二紫竹,正是快樂學習的開端!在作業卷、考試卷這一塊,紫竹和張江校區完全同步,那麼大家最關注的師資力量呢?
新銳校,配上實力相當的新銳老師,雖然新,但實力一樣強,給紫竹學子帶去高質量的學習課堂!總體來看:紫竹學子,吃的好,住的好,作業少,老師棒,這些優點加一起,註定在紫竹求學是一件幸福滿滿的事!
別急,自然少不了「玩得好」!
在紫竹,有著非常豐富的校園活動,可歸為三類:社團、校內比賽、社會實踐!學習之餘,開闊眼界,放鬆身心。籃球社、街舞社、文學社、弈棋社、話劇社、創客3D社、米格社、漫研社、模聯社、生物化學社、心理社......
在這裡學習的孩子,收穫的不只是一個未來很好的大學,更有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滋養,一段永生難忘的成長經歷!
在得償所願進入名校的激動和欣喜後,如何在時代的呼喚下、學林的陶養中傳承使命、守望夢想,是華二紫竹的學子們真正凝神深思和樂於分享的。在畢業季,華二紫竹特邀第31屆上海市中學生作文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已被復旦大學英語系錄取的朱思源同學擔任主持人,讓我們一起隨著她的訪談,了解部分優秀學子的故事,傾聽他們的心聲與夢想。
所謂初心:一路北上
朱思源
復旦大學
英語系
首先祝賀幾位考上北京大學的優秀學子!如今你們即將順利走入人人嚮往的燕園,稱得上是「功成名就」了,值此春風得意的時刻,你們是否還記得最初促使自己求學的初心呢?請和我們分享一下吧。
王英祥
北京大學
物理學院
對物理學的熱愛是我高中專事物理競賽的初心,我在高二北大金秋營中初次走進北大校園,不僅獲得了省隊自招最惠約,更被激發出強烈的願望——進入北大物理系。因此在接下來一年內我都為了能夠進入北大而不斷衝擊省隊,挑戰自己,為校爭光。由於強基元年的到來,我在不斷關心政策與解讀的同時,也開始反思自己的出發點。為了不使自己對物理學的熱愛落空,我在決賽後馬上回歸文化課學習,確保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最後得以以自己最好的姿態進入北大,擁抱物理。
萬洲
北京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
還記得選擇專業時北大招辦老師讚許的目光、還記得曾與北大生物系學長的相談甚歡,我選擇到北大學習生物,其實是為了探求生命這個奇蹟如何產生、如何發展。自然界的能量如何循環?植物如何應對逆境?新冠病毒如何有如此強的傳染力?……求學能夠讓我們看見表象背後的世界。而對我來說,求學還有超越個體的意義,我始終自詡有家國情懷,因此「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我的一份力」始終是我努力的目標。中國的基礎科學仍然存在短板,即使我將來的工作無法推動基礎科學的發展,我也願意成為前行道路上的墊腳石。
熱愛與興趣也好,責任與情懷也罷,在我看來這樣的初心都分外真摯深沉。當然,走進北大不僅需要有心,更要心如磐石,能夠三年如一日地拼搏下去。能否談談,為了實現理想,高中三年具體是如何奮鬥的?
在確立北大物院的奮鬥目標後,我把主要精力花在了深入研究經典題目上,從一點連一線,我覺得與其超前學起更深的知識點,不如老老實實把眼前的題做對,舉一反三,建構提高。也是這種腳踏實地的學習經歷,也讓我意識到了夢想的實現需要卓越的耐性與韌性。
朱 穎
北京大學
光華管理學院
我認為貫穿我高中生活的是三年以來高度的「一致性」,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平穩的心態與踏實的作風。高一時的我覺得北大對我而言是觸不可及的學府,於是只是不做他想地集中於眼前的學習與更可行的目標。這樣均衡而長久的努力讓我在三年間不斷的進步,也許正是得益於此,我在高二暑假參與了北大暑期學堂,也在對北大的理解與體驗中對其產生了更深厚的嚮往之情。最終,高三一年間的努力為我開啟了通向燕園的大門,而這也離不開母校的悉心栽培以及老師同學的陪伴與幫助。
朱穎同學分享的心路歷程中,似乎對北京大學的理解隨著自己的成長呈現出動態的變化,可以就此談一談嗎?
暑期學堂讓我對北大的理解由單薄而立體,也讓我在北大濃鬱的學術氛圍、強烈的家國情懷中得以反思自己的成長。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感受到紮實地拓展個人知識、以知識報國奉獻的責任所在,也希冀在理想中實現人生價值。
無論是對大學校園文化的認識,還是對個人「天命」的探索,都會隨著閱歷的豐富歷經這樣一種由單薄向立體的過程,這或許也正是生命的獨特之處吧。如今大家又要翻開嶄新的人生篇章了,站在新的起點,有何未來展望呢?
萬 洲
北大能夠成為我的新起點,我倍感幸運。想到能夠站在許多大師駐足的未名湖畔,我便十分激動,因此,我對未來有多重展望:一方面,我希望不斷提升自我,既要紮實地學好知識,提升獨立思維的品質,為未來的深造奠基,也要積極參與學生會活動,強身健體,提高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我也希望經過歷練後的自己能更好地參與國家建設,向著二附中所致力培養的「國之重器」這一目標不斷奮鬥。
所謂抉擇:從「醫」而終
感謝四位新北大人的分享。接下來的兩位優秀學子則均錄取於交通大學醫學院,祝賀你們!據我了解,王雯妍同學的高考分數優異,卻放棄了清華大學轉而選擇醫學,我很敬佩你的抉擇,你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這一決定背後的考慮?
王雯妍
上海交大臨床醫學八年制
這一決定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新冠疫情帶給我的觸動。疫情肆虐的新春佳節,醫護人員成為了最偉大的人群,他們勇敢地逆行而上,前往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地區。他們不顧自己的安危,也不顧家人的反對,如此逆行只為那最初的誓言以及自己作為醫生的責任。這種精神讓我更覺感動,曾經的我只是對於學醫有興趣,而現在我是嚮往醫生這個極其神聖的職業,這個值得我去不斷奮鬥與進取的職業,我更加應當為這個社會的發展貢獻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醫學,一直不是熱門專業,這可能是因為其較長的學制,也有可能是因為醫生這個職業所要面臨的挑戰與困難。但是醫學對我來說是一個理想,也是我願意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專業。
原來是這樣一份被社會責任心增強的醫學夢讓你從「醫」而終,那你有沒有想過可能遇到的困難?你是怎麼說服自己鼓起勇氣面對潛在的困難的?
學醫的時間很長,從走入大學到正式工作可能需要10年以上,做醫生很辛苦,不固定的下班時間、隨時都可能需要加班甚至讓休息成為為幻想,但醫生這個職業也很偉大,一次次地挽救病人的生命讓那些辛苦都變得值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們應當認識到所有的夢想都有自己的意義,只要我們願意不斷努力,不斷奮鬥,終有一天我們會實現自己的夢想,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目標。希望未來的我們都可以為這個社會的發展提供幫助,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感謝王雯妍同學的分享。單恬恬同學,你對醫學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嗎?
單恬恬
上海交大臨床醫學八年制
法語班
關於醫學,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去年暑假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對人體標本陳列廳的參觀。這是我初次參觀人體標本,短暫的震驚過後,我發現自己幾乎沒有絲毫畏懼心理,而是興致勃勃地一排排參觀下來,甚至折回反覆看了好幾次。隨時間推移,最初的震驚變成了震撼,以這種方式與一些百年前的人相遇,著實是奇妙而又發人深思的。參觀完畢,我對人體結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對醫學事業有了深深的敬畏感,明白了為何醫學是「有溫度的科學—無數前人雖已仙去,卻用自己的軀體為人間、為後世留下了大愛,也因此,醫學在我心中是一門有傳承感與使命感的學科,值得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和實踐。
單恬恬同學談到了「傳承感和使命感」,可以向我們闡述一下你的觀點嗎?
醫學,是在試錯中不斷完善的學科,前人的實踐無一不成為後人寶貴的經驗,而後人在前人的基礎之上不斷開拓和創新,這是實用經驗的傳承。此外,大體老師的存在則詮釋了奉獻精神的傳承,在選擇捐獻遺體時,他們寄予了醫學生以濃厚的期望,希望他們通過努力磨礪自身的技術,更好地掌握臨床技能。因此,在學習醫學的過程中,前人的勉勵與幫助其實無處不在。知識不只是紙面上冰冷的文字,更是先輩經驗與精神的傳遞,而這也是我嚮往學習醫學的重要原因。
所謂卓越:勇赴「強基」
兩位交醫同學的分享真正讓我們領略到了理想的力量,有這樣優秀的同學走上學醫道路,我想對於每個公民來說都是幸事。當然,服務社會的途徑不只一種,2020年被稱為「強基元年」,國家出臺的政策無疑圓了其他想要報效「大我」的卓越學子的夢想。下面三位同學均是成功在「元年」參與強基計劃的。為何毅然走上一條沒有人走過的「強基之路」?
郭大偉
北京大學
「強基計劃」
信息科學技術
「追求卓越」是二附中的校訓,也是我畢生的追求。我希望能為更大的集體作出自己的貢獻,因此,我響應國家號召,報名參加北京大學「強基計劃」,作為一次將自我意義的實現和國家發展路徑相結合的嘗試。我希望我的學習生涯能夠不留遺憾。
朱駿傑
上海交大
「強基計劃」
生物科學
我認為「強基計劃」的優勢非常明顯,不僅提供擁有強大的導師配置和學術資源配置,而且創造了不斷創新、進步的機會,給我的個人發展帶來了廣闊空間。此外,選擇強基,也是期待能將自身納入國家重大戰略,為國家和社會發展作出一點貢獻。
在強基計劃中,你們選擇的專業是什麼?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
張一帆
工程力學
有很多人會問:「專業選擇是國家優先還是個人優先?」我的回答是二者並不衝突。比如從就業前景的角度來說,身處時代的洪流之中,個人的就業前景也是與國家的需要有關;退一步講,不管選擇什麼專業,行行出狀元,都是為國家做出貢獻。強基計劃傳遞出了國家需要基礎人才的信號,我報的工程力學專業,是一門小至橋梁建築,大至航空航天都至關重要的學科,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預示著在航空領域我國的探索,其實這些領域的突破歸結到最後都是力學問題。我既對這個學科有興趣,也希望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這是每個二附中人應當有的擔當。
信息科學作為近年來發展最快、含金量最高的基礎科學領域之一,毫無疑問能夠反映出一個國家科技的發展程度。在高中學習中,我對計算機、以及由此延伸的信息技術抱有很大興趣,完成了數學和計算機交叉領域的課題,也接觸了許多信息科學相關的書籍。因此,我是選擇了「信息科學技術」。
生物科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內容涵蓋較廣,在學習過程中我能夠接觸到各方面的知識,能夠為我日後的研究學習打下基礎。同時,生物科學是貼近人類自身的學科,我希望通過選擇這一方向使我在生物製藥等方面專精,以期為將來國家的防疫以及醫藥工作做出貢獻。
可以看出三位同學在專業選擇上的共性是都同時考慮到了個人志向和國家需要,有這樣的自覺性實屬可貴。或許,這與紫竹重視學生的素質培養這一點不無關係吧?
的確,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使我受益良多,老師的激勵以及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促使我在學業上精益求精,同時也大大開闊了我的視域。例如FRC的參賽經歷及社團創辦的經歷,都讓我體會到團隊的價值,促使我主動考慮更多人的利益,這與我最後選擇強基也有一定關係。
紫竹不僅見證了我學業的進步,也讓我意識到生活中還有許多的美好不應當錯過。比如運動,我喜歡打籃球,喜歡和小夥伴一起流汗歡呼;還有藝術,也點綴了我在紫竹三年的生活。作為二附中人,更作為祖國的後浪,我們應該有擁抱全新可能性的魄力和胸襟,因而我選擇成為第一屆「強基計劃」的實踐者,並相信精彩的未來將被我們締造!
能夠進入自己心儀的高校和專業學習,自然離不開母校的功勞。二附中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給每位學子都創造了個性化發展的條件;紫竹老師們悉心的培養更是讓每個人都明確了前進的方向。這些是促成我選擇通過強基計劃進入北京大學的重要原因。感謝二附中紫竹!
所謂星空:理想必達
感謝三位強基「先驅者」的分享,你們的堅定選擇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請繼續保持這份榜樣力量!如果說「強基計劃」是時代的機遇,那麼刻苦勤學則是亙古的真理。最後這兩位優秀學子正是依託著不懈的努力,仰望著星空,抵達了彼岸。都說「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想請問你們二位,怎麼理解「星空」對高三學子的意義?
劉逸菲
復旦大學
社會科學
試驗班
我不喜歡把高三稱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不認同高三學子應該以「熬」的心態度過這一年。相反,「星空」的存在能讓這一年相對輕鬆而有意義。我覺得高三學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星空非常重要,它可以是夢想的學校、未來想成就的一番事業,或者僅僅是一位偶像、一個想要趕超的對手。總之要給自己找一個精神支柱,讓生活有點盼頭,這樣有利於保持良好的狀態。因為無論結局怎樣,我們都將開啟下一段的精彩人生。
宋雨田
復旦大學
自然科學
試驗班
「星空」不是成於一日的。在校期間聆聽了許多大師的紫竹講壇,既有縱論天下,也有學術前沿,還有老師們對現實與未來的思考,點點滴滴匯成了我今天的志向,即希望自己能帶著卓然獨立的精神在基礎科學方向進行探索,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找到自己的「星空」,這本身就是對自我的一次發現,有利於認清自己、找到奮鬥的方向,我想對其他高三學子也是如此
徒有理想,不能行遠,恐怕還需要腳踏實地才能讓「星空」化為現實,能否請你們分享一下三年來你們是如何逐步接近自己的理想的?
夢想是建築在腳踏實地的基礎上的,做好每一題、上好每一課、過好每一天,就是搭建夢想的天梯。
首先就是心態的調整,高三之後我不會再斤斤計較每一場考試的成績與排位,因為我知道只要按照自己的步調來,跟著老師走,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我把高三的學習分為三個階段,衝刺英語一考、衝刺等級考和衝刺高考,在其中自己再分幾個小階段,有技巧地各個攻破。一言以概之,衝就完事了。
懷揣夢想走進紫竹,相信紫竹的魅力,相信老師的實力,相信自己的努力,這是一個實現夢想的聖地。
要對自己有清楚的定位和期待,給每門課定一個理想的分數,一年的時間真的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畢竟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此外也希望學弟學妹們可以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二附中一向注重「先成人,後成才」,奔赴前程的道路上,也當為更多人的命運著想。最後,好好享受這段青蔥歲月,去追尋自己的情懷與擔當吧,也期待明年你們的好消息!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心懷感恩,承繼使命。祝福華二紫竹的學子們,祝福所有的畢業生,帶著二附中精神走向大學校園、走向更為開闊的嶄新天地,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