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分鐘了解廈門鼓浪嶼的美,不是景點而是歷史人文
廈門鼓浪嶼上,遺留至今的學校已經不多。不過說到中學,能夠留在老廈門人記憶中的恐怕就只有廈門二中了。這所歷經英華、毓德、懷仁、廈大校友、鼓浪嶼僑辦中學最終演變為廈門二中。由原來的女子學校,轉變為男女兼收,風風雨雨上百年,為鼓浪嶼留下了獨特地人文景觀。
現任中科院院士張乾二教授,曾經在廈門二中前身的廈大校友中學教過書,他說:「那時我們的學生走出去,無論男生女生,言談舉止幾乎都能讓人感覺到友善有禮的品性和與眾不同的端正高雅的氣質。」
而這有賴於校訓的承襲,作為公共租界的鼓浪嶼,相比於軍閥混戰、土匪橫行的周邊,這裡簡直就是社會穩定的綠洲,成為海外華僑和一些上層人士家眷定居的首選地。而鼓浪嶼很小,繞著外島快步而行,大約兩小時就能走完。
這也造成長期定居使很多家長和子女成為同個學校的校友。而鼓浪嶼上的女校又集中,女生畢業成人當上母親後,很自然地會把「校訓」變成「家訓」,代代相傳。也就是說,在鼓浪嶼上,學校的「校訓」可以通過很多家庭的家教得到強化。
家庭的價值取向和生活品味的傳承,是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子女們的潛移默化。閩南老一輩對沒禮貌的孩子會說:「大人沒教示」,批評的就是家教的缺失,就是家長沒負起對孩子教養的責任。也正是鼓浪嶼的小,島上受教育的人比例大,因此整個島的文化受學校文化的影響極深。
鼓浪嶼這「家、校、社教育價值取向一致」的教育生態特色,正是島上學校得天獨厚之處。這個重要的教育生態對鼓浪嶼教育的影響深遠。而這也造成了這些學校的後繼者廈門二中獨特的個性。
廈門二中從立校開始,極為重視外語教學。由於二中的前身有不少教會學校,對於英語教育向來是重點,這也使得外語教學極為強勢。1978年廈門二中的英語試點班正式啟動。這個試點班突出文理並重,突出英語改革。
這表明試點班不是只培養通外語的文科人才,同樣重視培養通外語的理科人才。這意味著當時的教育者深知,不懂外語又缺乏人文素養的理科人才難以繼續深造,面向世界。而缺乏現代科學專業素養的文科人才也很難面對現代化。
因此對試點班所有學生的要求是:文科、理科都要學好,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成為複合型人才。由於沒有先例可循,他們大膽引進香港中學課本,並通過小班形式,增加每位學生英語的聽、說和交流機會。此外,還率先裝備起第一代簡易語音室。
英語試點班的實驗非常成功。1982年根據試點經驗,廈門在鼓浪嶼東山頂原二中高中部,創辦廈門英語中學。後來該校遷出鼓浪嶼,變為現在的廈門外國語學校,開設英、法、德、日多語種課程的省一級中學。
除了外語教學外,給老廈門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二中足球隊。該校的前身之一英華書院的創辦人據說是一位足球愛好者,在1898年創辦英華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學生中對足球感興趣的年輕人組織起來訓練,這使得鼓浪嶼第一支足球隊就此誕生,據說這也是中國第一支足球隊。
而把足球帶來的則是洋水兵。因此,這支足球隊的最大對手就是上岸的洋水兵球隊。一百多年來,這支足球隊對陣過洋水兵,據說南徵北戰,海內外都有一定名氣,培養出一大批足球運動人才。也許也是這個原因,在學校裡形成「班班有足球,赤著腳也滿場追球」的草根文化,這也是該校足球傳統長盛不衰的根源。無論男女,都以進校足球隊為榮!
此外,讓人難以忘懷的還有該校民兵隊。在特殊年代裡,該校高中部成立民兵營,配備步槍、輕機槍、手榴彈。校民兵營白天學習之餘,還要進行軍事訓練,晚上則承擔起鼓浪嶼大德記海灘的警衛工作。他們需要通宵達旦輪流在哨位站崗,或者真槍實彈在海灘巡邏。這也使得二中名揚四方。
而在教育上,鼓浪嶼似乎天生就走著慢節奏,廈門二中「不著急,慢慢來,順其自然」這種似乎與世無爭的辦學風格卻培養出了諸多優秀學子。張乾二院士表示:「培養出了不少傑出人才和許許多多從整體人格來看都具有良好素質的人」。這所學校在110周年校慶時,曾經盤點了一下家底,驚訝地發現從鼓浪嶼本島招收的孩子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學部委員竟然達6位之多。
「順其自然」、「慢」、「誠」固然是該校數百年形成的特點,但更有捨生取義的大愛者。廣州黃花崗起義中有一位廈門籍的勇士李維修。二中的前身英華書院曾是閩南同盟會骨幹早期秘密聚會策劃革命的地方。1914年中華革命黨福建支部在鼓浪嶼成立,支部長葉青眼是英華的教師,支部中同樣有學校的學生存在。
1915年中華革命黨在廈門策劃反對袁世凱的起義,負責製造炸彈的就是學校學生。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民族危難,師生們走出鼓浪嶼,捨生忘死精忠報國。解放戰爭時期,來英華任教的進步教師20多人,地下黨員17人。學生中同樣有地下黨員24人。
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原本家境很好,平時與世無爭的鼓浪嶼乖學生們,總是在關鍵時刻義無反顧地站出來。他們並不是那種窮得活不下去,良好的教育和父輩們的言傳身教,讓這些鼓浪嶼的學生們為真理而鬥爭。
他們愛國,他們對社會正義和進步的追求,更多是建立在理性上。在事關民族氣節,社會正義的問題上,鼓浪嶼的學生們在百年人文的薰陶下不落人後,「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以至捨身起義。」 黃猷先生的評價一針見血。
特殊的環境,造就了鼓浪嶼獨特的人文情懷,這才是鼓浪嶼的美。沒有人文的支持,鼓浪嶼也不過就是普通的旅遊景點。而鼓浪嶼人的「鼓浪嶼格調」也將被銘刻在歷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