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多種多樣,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便是聆聽專家講座,觀摩名師課堂。專家講座高屋建瓴,醍醐灌頂,引領我們深度專業發展;名師課堂經典演繹,完美綻放,示範教師核心素養提升。
順德德勝學校小學部,非常重視教師專業發展,助力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寒假期間,學校安排布置老師們合理利用假期時間,開展專業書籍閱讀,專家講座聆聽,名師課堂觀察等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的是順德德勝學校小學部鄧紫英老師寒假期間的名師課堂觀摩學習反思。鄧老師文中提到的全國名師主維山老師的課例,來源於「現代與經典」組委會。如果您對這些學習資源感興趣的話,可以長按識別下面的二維碼,直接微信加組委會的戴老師為好友聯繫訂購哦。(可開發票呢。) 勤於學習,勇於實踐,善於反思,樂於分享。——這是我們順德小學英語教學教研的信仰。教海無涯,共享是岸。——這是我們順德小學英語教學教研的追求。江南一燭,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願燭光照亮我,也照亮更多志同道合的您。 最近觀看了主維山老師在2020年現代與經典全國小學教學觀摩研討會上的一節展示課《Big Bull》。主維山老師以情帶學,風趣生動的教學風格在本節課體現得淋漓盡致。 《Big Bull》是一本12頁英文繪本,故事圍繞著一群農場動物身上發生。Big Bull是一頭身強力壯的水牛,它在農場以「大佬」自居,仗著自己體型強壯,孔武有力,四處欺凌母雞、公雞、山羊等和他一起住在農場的動物。農場動物們被欺負得雞飛狗跳,走投無路之下求助於農場主。農場主一氣之下懲罰Big Bull禁閉三天。 通過三天枯燥獨處,Big Bull體會到沒有朋友的孤獨和無助。他向農場主和其他農場動物懺悔,得到了大家的原諒。從此Big Bull與農場動物們和諧友好地生活在一起。這是一個有趣且內涵寓意的故事,主維山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處理這樣的繪本呢?帶著「四個核心素養」的觀察點,觀摩了《Big Bull》這個課例,我的學習收穫如下。 在這節課裡,主維山老師非常注重在語境中教學新詞彙,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並運用新詞。比如,老師通過farm animals 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hen, rooster和goat帶領學生繪聲繪色地想像和反覆模仿動物的叫聲,為後面繪本朗讀解決了新詞發音難題,也後面故事表演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再如,引出Big Bull這個角色時,老師通過身體語言提示引導學生用big, strong, heavy描述水牛的外形,從而感受到Big Bull的沉重的腳步聲stamp,全班跟著沉重腳步聲stamp, stamp, stamp,一下子就把stamp全動地詮釋出來。老師不用說出中文,學生也理解了stamp的含義,在真實語境中準確做出相應的動作。 通過這樣的詞彙教學,學生更容易理解語言知識,並且在語境中準確運用語言項目,從而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 主維山老師在這節繪本故事課中用心地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創設情境讓學生模仿扮演故事角色,不只是閱讀故事,更是融入故事。從閱讀封面開始,老師讓學生嘗試讀繪本title,讀作者名字,提示學生認真看圖,獲取信息找到「Where is Big Bull?」的答案,帶出了故事場景a farm和故事主角們farm animals,從中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在讀到繪本第8頁時,進入故事發展的高潮。老師引導學生關注圖片,從圖片觀察判斷農場主人物的表情和心情,再帶領全體讀文本,學生模仿體驗,表現出生氣心情。在模仿表演過程,從個人表演,到全班配合個人表演,最後是小組合作把故事完整演繹,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和團體協作的學習能力。 在本課中,主維山老師設計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預測思維、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在閱讀繪第5和第6頁,主老師用a hen house對比Big Bull體型,引導猜測「What will happen to thehen house?」學生大膽且準確地推測出雞舍被摧毀的結果。接著通過文本中找到答案,語境中解釋crash;閱讀第7-8頁,猜下一個情節和對話。這兩個教學環節都在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預測思維。而閱讀到第11-12頁,Big Bull must stay awaythree days. 通過簡單地tik tok 倒數三天,老師讓學生細細體會三天的漫長。三天沒有朋友陪伴,猜測Big Bull的感受和心情。在這這裡,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歷說出很多不同的答案,如sad, angry, bored, 甚至guilty。這個環節既聯繫了學生生活經驗,又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整個課堂,文化品格一直自然無痕地滲透進每個孩子的心靈。上課前的熱身,學生跟老師打招呼,沒有得到現場回應。主老師要求孩子們再試第二次,得到了現場熱情回應。從這裡開始,老師有意地告訴學生,人人都應該獲得第二次修正的機會Everyone has a secondchance. 這一小細節為後面水牛犯錯後,是否給機會它改錯做了提前文化品格滲透和回應。在閱讀繪本第4頁,水牛以「大佬」自居,逼迫他人做不願做的事時。主維山老師問:「I can make you run. 哪個詞表達不友好?」他告訴當你要求他人做某事時,友好的表達應該用 ask。通過閱讀和表演故事,主老師讓學生體驗每個角色的情感,最後故事得到升華「Stop bullying. Bringpeace.」 當我以為這個故事的寓言已經完整傳達出來後,主老師卻更進一步挖掘到繪本更深一層的涵義。他在PPT上展出幾張學校照片,結果板書,帶著學生思考,發現故事延伸到了校園生活:School is a no-bullyingzone. We don’t say 「 stop, make and go away.」 Be kind.下課前,全班起立宣誓:「Dear teachers, we will bekind.」當我再次以為課堂就此圓滿結束,主維山老師又跑出了一個問題How do we stopbullying? Let’s talk about after class.為課堂後續留了一段意味深長的空白。讚賞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