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侵華日軍攻入南京,翻開了人類文明史上黑暗的一頁。在長達40多天血腥、恐怖的日子裡,30多萬中國人民慘遭殺戮,昔日繁華的六朝古都淪為人間煉獄。
自1994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悽厲的警報聲都會響徹整個南京城上空,紀念南京大屠殺期間死難的30多萬同胞。2014年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兩個決定」草案,擬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自此,開始了國家層面的祭祀活動。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83年前的那段血淚史背後,是30萬死難者的冤魂,是一條條曾經鮮活的生命。設立國家公祭日,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是對人權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和平的嚮往;是告慰30萬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那些踐踏我國土的侵略者已經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是告慰抗戰期間犧牲、死難的3500萬同胞,那些發動戰爭的戰犯將永遠被歷史唾棄。
全民抗戰,無數民族英雄與愛國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前僕後繼、浴血奮戰,中國人民承受了巨大的苦難和犧牲。設立國家公祭日,是從法律和制度層面對這段歷史的再次確認。每年一度的國家公祭,使國人時刻牢記同胞苦難,銘記歷史教訓。只有我們的國家強大、民族強大、軍隊強大,才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夠遏制和抵擋不義的侵略戰爭,更好地承擔起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
儘管南京大屠殺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鐵證如山,但日本右翼勢力至今仍拒不承認、多方狡辯,妄圖扭曲篡改歷史。設立國家公祭日,是維護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打擊日本右翼勢力試圖歪曲、抹殺歷史的「翻案」企圖,捍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重要手段。公祭日的一系列活動,向全世界表達了中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凝聚起全世界反對戰爭、抵抗暴力的正義力量。
80餘年過去,如今的中國已令世界刮目相看,經濟飛速發展、國力顯著增強。回首過往,引領我們奮發進取的精神力量從哪裡來?正是從落後挨打的屈辱歷史、從奮起反抗三座大山的人民戰爭、從篳路藍縷的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中來。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看到過去的苦難,也窺見未來的方向。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這是今年南京市在國家公祭日期間舉辦的系列活動的主題。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正是要讓國人銘記這段歷史。牢記國恥,勿忘國殤,以此警醒自己銳意進取,居安思危。那拉響的警報聲,是警鈴,也是號角,激勵著我們發憤圖強,以今日中華之強盛,慰往日先輩之英魂。
監 制:沈軍文
編 審:韓光明、劉強國
責 編:田園、張從軍
軍媒導航
軍報閱讀
英模人物
我們的天空
人民日報
國家政務
感覺精彩,點擊「在看」支持一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