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事業存血脈 新長徵路再出發 ——下寮以紅色基因凝聚發展合力

2020-12-24 永康新聞網

記者 蔣中意 孔香翠 陳慧 盧俊龍 呂鵬

石柱鎮俞溪頭村下寮自然村人口不多,名氣可不小。70多年前,浙東人民解放軍第六支隊在這裡打響了隊伍成立的第一槍,首戰告捷。多年來,下寮村民牢記初心使命,把村莊建設成「紅色紀念館」,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22日,本報全媒體大型新聞行動第五組記者走進下寮。





六支隊誕生地建起紀念廣場

革命先烈為實現崇高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一直以來深深烙印在下寮村民的心中。

2007年,村裡討論如何開發利用土地時,一些村民傾向於搞住宅或者「農家樂」,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周高球沒有同意。他說,作為浙東人民解放軍第六支隊誕生地,下寮應該建設一座紀念廣場。

聽說要建紀念廣場,下寮村民紛紛表示支持,並積極參與紀念廣場的建設。2008年,浙東人民解放軍第六支隊紀念廣場和永康市革命武裝鬥爭史展示室建成。紀念廣場佔地面積1975平方米,不遠處是革命武裝鬥爭史展示室。

卸任村黨支部書記後,周高球依然以講解員的身份在展示室工作。如今已87歲高齡的他,雖然躺病床上已一年多了,仍然掛念村裡的建設。他說,希望紅色基因能代代傳承下去。



村民「接棒」紅色基因傳承重任

2016年4月,村民周靈芝成為永康市革命武裝鬥爭史展示室的一名講解員。

為了全面了解我市革命史,她反覆翻閱《中共永康黨史》;為了將烈士的事跡概括得更精煉準確,她請兒女當聽眾提建議;為了增加趣味性,她反覆學習相關資料,為每一個知識點選取恰當的案例。

周靈芝說,展示室展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永康的革命武裝鬥爭歷程、新時期人民武裝風採以及近年來永康取得的成就,系統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永康的革命武裝力量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具有重要的歷史人文價值。

為了做好講解員的工作,她把丈夫周健也拉了進來,有時自己忙得脫不開身時,接待參觀客的重任就落到丈夫身上。夫妻倆齊心協力把這項工作做得踏踏實實,獲得了參觀客的好評。

在紅色基因的「交接」中,下寮村知名度越來越大,不斷有村民加入講解員隊伍,村民周華偉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七一」期間,辦了一家企業的周華偉正忙著趕貨,村裡突然來了多批參觀團隊,急需講解員。他二話不說,放下手中的活就趕到現場。儘管要佔用不少時間,但周華偉表示,讓大家了解紅色基地的歷史,是下寮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依託紅色資源,築牢黨建堡壘。下寮一直保持著一個傳統:只要是村裡的公益事業,黨員幹部都帶頭無償奉獻。



年輕一代紮根紅土地

近些年,下寮的新農村建設一路高歌猛進,先後被評為美麗鄉村建設精品村、全民國防教育示範點、AA級紅色旅遊村等。

傳承先烈的奮鬥精神,努力建設美麗新農村。秉承這樣的理念,下寮的年輕一代緊緊團結在一起:只要村裡有事,大家都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去年,在創建AA級紅色旅遊村及街角小品建設過程中,村民周健拿出了自家的紅船,在村裡建了一個街角小品。現在,這艘醒目的紅船讓參觀者聯想起共產黨員敢為人先的精神。

如今的下寮,紅色印記無處不在:永康市革命武裝鬥爭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耳濡目染間,紅色文化深深地紮根在了年輕一代的心中。

下寮的年輕一代熟知紅色文化,有朋友到家鄉遊玩時,也能侃侃而談。22日,在紀念廣場旁,一名年輕人向朋友介紹:「這裡以前是片山地,當時浙東人民解放軍第六支隊就在這裡打響第一槍。」 「我們要繼承先烈的奮鬥精神,努力把村莊建設得更好,讓村民生活更幸福。」

現在,下寮儼然成為露天的「紅色紀念館」,口耳相傳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歷史航標 

打響建隊第一槍

武裝革命鑄豐碑

下寮群山環繞,交通條件便利,很適合開展遊擊戰。

解放前,活躍在附近的遊擊隊經常經過下寮,並招呼村民一起吃飯,希望村民不要洩露行蹤。村民們都非常支持六支隊的活動,為革命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48年,浙東人民解放軍第六支隊在此打響了成立後的第一槍。2008年,恰逢六支隊成立60周年,「浙東人民解放軍第六支隊紀念廣場」及「永康市革命武裝鬥爭史展示室」在下寮建成。紀念廣場的核心景觀是「六支隊成立60周年紀念」主題雕塑以及名為「光輝足跡」的瞻仰足道。雕塑背景採用五指巖的造型,正面鐫刻六支隊原支隊長應飛親筆題寫的碑名。正對雕塑的是一條由28位老同志的腳印組成的「光輝足跡」瞻仰足道,寓意萬眾一心跟黨走。

紀念廣場和展示室建成後,每年都吸引大批來自各地的黨員幹部前來緬懷革命先烈,銘記歷史,傳承紅色精神,凝聚力量,激發愛國情懷。 


相關焦點

  • 下寮:革命遺蹟成紅色育人課堂
    石柱鎮俞溪頭下寮自然村緊鄰楊溪水庫
  • 智行新長徵 駿馳新時代——2020國機智駿重走長徵路公益行
    2020年10月17日,適逢長徵出發86周年紀念日,國機智駿聯合贛州3家頂級媒體贛南日報社、贛州廣播電視臺、客家新聞網及孚能科技主辦的重走長徵路公益行,從於都長徵出發廣場紀念園正式出發了。國機智駿高級執行副總裁兼基地總經理趙志剛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之下,消費升級倒逼產業升級,產業升級呼喚核心技術,市場競爭瞬息萬變,正如行走在長徵路的道路上,需要於長徵精神迎接市場的挑戰。
  • 傳承紅色基因重走長徵路徒步露營暨體育系統主題黨日活動在班瑪縣...
    青羚網訊(記者 魏慧敏)7月1日,由青海省體育局、中共班瑪縣委、班瑪縣人民政府主辦,青海省冬季項目和戶外運動管理中心、班瑪縣文體旅遊廣電局承辦的2020青海班瑪傳承紅色基因重走長徵路徒步露營暨體育系統主題黨日活動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舉行,來自全省的200名戶外愛好者和青海省體育局幹部職工在紅軍溝重走長徵路
  • 紙短情長,新縣中小學生誦讀紅色家書,傳承紅色基因
    一段段刻骨銘心的事跡,一封封經典紅色家書的誦讀,一聲聲發自肺腑的深切感悟,帶領大家仿佛回到那個烽火硝煙、坎坷動蕩的革命戰爭年代,生動展現了革命者不畏困苦、堅持鬥爭的革命精神,比賽現場掌聲不斷。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舉辦此次主題演講比賽活動的目的,是讓青少年感悟紅色家書承載的家國情懷,感受紅色家書蘊含的精神力量,繼承革命先輩優良傳統,堅守理想信念,弘揚大別山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 長徵沿線紅色旅遊城市聯盟第二屆年會在江西於都舉行
    10月17日,是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的日子。近日,長徵沿線紅色旅遊城市聯盟第二屆年會暨中國(贛州)首屆紡織服裝博覽會在中央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江西省于都縣舉行。活動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為主題,由中共贛州市委、贛州市人民政府、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主辦,中共于都縣委、于都縣人民政府承辦。
  • 【學習筆記】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既然事業是一以貫之的,當然這種精神就要一直傳承下去。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對年青一代來講有很重要的意義。年輕人代表著未來,代表著希望。他們本身沒有經歷過去的時代,對過去時代形成的精神和傳統沒有切身體驗。那麼今天就需要通過我們以各種各樣有效的形式,讓年輕人了解歷史,了解傳統,傳承基因。那麼,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繼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也有一些要注意的問題。
  • 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代代相傳
    軍功章、革命回憶錄、人民功臣匾牌……在河北省邢臺市開發區王快鎮北廠村,趙宗梅的家中有6件傳家寶,承載著她老公公當年的革命事跡以及一輩子懸壺濟世的醫者仁心,也成為一家四代人世代傳承的紅色基因。
  • 新縣舉辦「誦讀紅色家書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演講比賽
    「品讀紅色家書,感受先輩偉大的精神力量,讀林覺民的《與妻書》,思緒被帶到往昔崢嶸歲月……」日前,新縣舉辦「誦讀紅色家書、傳承紅色精神」主題演講比賽,來自全縣中小學的24位優秀選手同臺角逐,傾情講述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舞臺上,選手們緊緊圍繞演講主題,時而慷慨激昂,時而低沉婉轉,聲情並茂的演講深深感染著在場每一位觀眾。
  • 走好東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長徵路!市四套班子領導開展「初心之行」
    走好東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長徵路!這次初心之行,既是一次追根溯源之行,也是一次黨性錘鍊之行,更是一次宣示決心之行,充分表明了我們繼承革命傳統、發揚革命精神、堅定革命情懷、擔當時代使命的鮮明政治態度。當前,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從長徵精神中不斷汲取前進力量,需要我們堅定信仰,勇於拼搏,百折不撓,艱苦奮鬥,恪守「三心」,答好「三問」,走好新時代長徵路。傅顯明強調,要恪守革命之心,答好奮鬥之問。
  • 南雄油山鎮上朔村: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南方網訊(記者/郭昊奇)6月23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採訪團一行來到韶關南雄的油山鎮上朔村,在這座千年古村落尋訪當年紅軍走過的足跡。「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工農來歡迎,官長士兵都一樣,沒有誰來壓迫人……」一群小學生正在上朔村徐氏宗祠前演唱著當年紅軍抄寫在牆壁上的《當紅軍歌》。
  • 傳承紅色基因!文山州將從五方面振興發展革命老區
    近日,中共文山州委辦公室印發《中共文山州委關於傳承紅色基因助推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以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引領,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創新創優紅色文化品牌,做新做精經濟發展亮點,努力把文山打造成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州,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 「學思踐悟」傳承紅色基因 讓大別山精神永放光芒
    全黨同志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麼來的、新中國是怎麼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員、幹部要多學黨史、新中國史,自覺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 用行動傳承紅色基因|2018年第3季度廉文薦讀②
    全黨全國上下必須始終繼承與發揚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精神,尤其要將其精神實質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而且要通過一代又一代接續奮鬥、不懈努力,走好新的長徵路,結合時代特點和發展實際,鑄就新的時代精神和歷史豐碑。 成由勤儉敗由奢。艱苦奮鬥、艱苦樸素,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黨無儉必敗,國無儉必亡。
  • 長徵精神在薪火相傳中生生不息——「記者再走長徵路」重慶行見聞...
    7月15日,綦江區石壕紅軍烈士墓,「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重慶站在該地舉行啟動儀式。7月17日,記者在酉陽南腰界革命根據地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司令部舊址採訪。今年是紅軍長徵出發85周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月15日至18日,由中宣部組織開展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走進重慶。80名央媒記者和16名市屬媒體記者在綦江區、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三地開展為期4天的採訪,記錄長徵精神催人奮進的時代力量。
  • 南寧市: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南寧市: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少年8月31日是南寧市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首日,當天上午,許多學校開學典禮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校園裡迅速掀起了一股爭做時代紅色新人的熱潮。英華校區學子開啟新學期新徵程南寧市民主路小學舉行的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暨《紅色傳奇》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中,邀請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李延年爺爺講述那段崢嶸的革命歲月。
  • 確立我們時代的價值坐標——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代代相傳③
    以紅色基因導航定位,校正時代的價值坐標,凝聚前行的磅礴力量。「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這是黃大年在畢業紀念冊上給同學的留言;「爸爸是全鎮最小的人,因為爸爸是為全鎮人服務的。」「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這是網友對於「紅色」的讚嘆。紅色基因,融在血脈,紮根人心。前不久,一張遲到小學生雨中獨自向國旗敬禮的照片,讓人們為「00後」對祖國的深厚情感點讚。「村裡的老人常給你們講照金的革命歷史,這片紅色的土地讓你們驕傲和自豪。」今年「六一」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陝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的回信,更讓人們感受到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 走好「新的長徵路」 川大附中喚醒黨員教師從教初心
    中國網12月18日訊(鄧海燕)通過「重走紅軍長徵路」「重溫入誓詞」,喚醒黨員教師的從教初心,進一步堅定黨員教師的教育使命。近日,四川大學附屬中學(成都十二中)黨委組織黨員教師開展以「重走長徵路」為主線、學習紅軍長徵精神為主要內容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 弘揚紅軍精神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延安富縣茶坊鎮榆林橋戰役紅軍小學
    、浸入學生的心扉,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我校將「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三愛」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以「八個一」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 教育引導學生聽黨話,跟黨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不負韶華,「教師重走長徵路公益行」江西再出發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應有自己的時代擔當,每一代人都需踐行好自己的初心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以來,江西師範大學孫德林教授團隊與中央紅軍長徵沿線省份的相關院校的教師合作,聯合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師重走長徵路公益行」江西再出發活動。
  • 紅色之美丨紅軍長徵勝利景園——重溫長徵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紅軍長徵勝利景園重溫長徵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紅軍長徵勝利景園位於會寧縣城東南的桃花山上,是一處集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瞻仰憑弔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紅色旅遊勝地,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和紅色旅遊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