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政治、文化的不斷交融,使得教育也在不斷的革新中,對於新一代學生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複雜化,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教學目標。
現代教學越來越多側重於對閱讀的理解,這就要求孩子們擁有更多的知識基礎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其臨場的應變、學識的淵博和平易近人的主持風格,使其成為全國人民心目中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她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過,自己的知識積累,離不開自己閱讀的習慣。每日在臨睡前,她都會保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日日如此,是一種習慣。
不難想像,一個每天需要背稿、出差,十分忙碌的她,堅持每天利用一個小時閱讀,這對很多人來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可董卿說,這是她的生活習慣,無所謂堅持不堅持,就像餓了應該吃飯、困了需要睡覺一樣自然。
當閱讀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時,還需要你堅持嗎?答案顯而易見。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閱讀可以讓你足不出戶,就遍覽天下名山大川,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提升的不僅是一個人知識儲備,更是一個人由內至外的氣質展現,
可閱讀的方式方法如果不得當,就很難讓孩子對閱讀繼續感興趣,也就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幾日前,受到老同學的抱怨,便源於她家的小寶貝。
遵循孩子的喜好,從而建立閱讀習慣,這點很重要
那日去看望她們一家三口,給孩子帶了一套兒童繪本,可是老同學今天吐槽,孩子不喜歡看,甚至一看到媽媽拿著繪本進來,就蒙著頭說睡著了,老同學甚是無奈,她還說,之前孩子還很喜歡聽媽媽講故事,現在怎麼變了呢?
另一個閨蜜插話說:「你給孩子買的什麼讀物?」,「《十萬個為什麼》」我說,閨蜜笑了,說:「她家娃才2歲半,你買這個,孩子能愛讀啊!可以買一些《我爸爸》、《我媽媽》、《神奇的馬桶》之類的,孩子感興趣又能模仿的書籍。」
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和老同學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實孩子並非要拒絕所有的書籍,只是……不喜歡讀這個繪本而已。
孩子的突然「轉變」,源於一種心理學效應,「自我參照效應」
這種「自我參照效應」是指,當人類在接觸新鮮知識和信息時,會很自然的首先關心,是否與自己相關,如果有一定的聯繫,則會更加有動力去研究,也會留下更深刻的記憶。
比如,醫學院的講師在教授某一病症的症狀時,同學們自然而然的會先考慮自己的身體是否有這樣的症狀,如果中了三條以上,恐怕就要惶惶不可終日,擔心自己是否病入膏肓了,這就是一種很明顯的「自我參照效應」。
當孩子在幼年,想要讓孩子對閱讀感興趣,就需要這些閱讀的內容是他所希望了解的,或者讓這些知識變得和他們有關。
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1、喜歡閱讀,從「與我有關」開始
能讓孩子的眼神停留下的,會是孩子最為感興趣的內容,也就是有關於他們自身的知識,「如何上廁所?如何刷牙?如何穿衣服」等等,當書籍裡都是寶寶每天需要接觸的事情時,她自然會對閱讀,產生興趣。
2、選擇適合寶寶年齡和理解力的讀物
孩子在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也有他所能理解的範圍,家長在給寶寶選取讀物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點,才能迎合寶寶的閱讀習慣,讓寶寶在讀的同時,明白書裡傳播的意義,才能保持對讀物的興趣。
3、從寶寶感興趣的讀物開始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家長要及時了解寶寶的想法,明白寶寶感興趣的方面,讓孩子從最有興趣的讀物開始閱讀,才能保持孩子的閱讀習慣持續下去。
4、習慣成自然,努力堅持
當閱讀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時,孩子就完成了閱讀的習慣養成,這需要家長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孩子的不斷努力堅持,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孩子的成長非一朝一夕,閱讀的陪伴可以讓孩子擁有更廣闊的眼界、更易做出正確選擇的判斷,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也能讓孩子走得更遠,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想要孩子保持閱讀,就從「自我參照效應」開始,從孩子最感興趣的內容開始,讓孩子愛上閱讀、習慣閱讀,讓閱讀成為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育兒寄語:
做為當代育兒法寶的繪本,寄託了父母太多的教育目的,有時候這些目的太過明顯而強烈,會導致孩子抵抗甚至討厭閱讀本身。
一方面,爸爸媽媽需要注意,在帶娃閱讀上千萬別用力過猛,一味追求教育意義。另一方面,選擇繪本和閱讀繪本也是一種藝術,充分運用想像力,就能讓寶寶愛上閱讀。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