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今年9月新高一學生將會實施新高考改革嗎?2020高考巨變! 考試...

2020-12-19 騰訊網

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西安升學

6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布了《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這個文件就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綜合推進新課程、新高考改革,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這也是新世紀以來國家層面出臺的第一個關於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綱領性文件。

在這份重磅文件中,和廣大高中生關係最密切的,就是《意見》明確指出,實施新課程後,隨著高考綜合改革的推進,高考科目以及命題形式如何變化。通過研讀這份文件,首先總結出了與新高考命題和考試有關的5項新政策。

(官方網站截圖)

關於新高考命題和考試的5項新政策

要點一:語數外和選考科目試題或將統一命題

高校招生錄取所需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實行選擇性考試,考試內容為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內容,由省級統一組織實施。

劃重點:目前我國的高考分兩種情況,全國捲地區是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省級組織實施;獨立命題地區是省級命題、省級組織實施。在浙江、上海的改革試點方案中,由於兩地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不同、合格性選擇性考試時間不同,更是無法統一命題。但在目前公布的第三批改革試點省份方案中,語數外和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時間、科目都趨於統一和固定,這就為統一命題奠定了基礎。

國辦文件中沒有提「省級統一命題」,只說了「省級統一組織實施」,意味著新高考後語數外和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試題,很可能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目前「全國1/2/3卷+5套地方卷"的格局很可能被打破!

獨立命題的江蘇省已經明確宣布,實行新高考後將使用全國卷、滿分恢復750分。至於是否會最終變成"全國一張卷",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大。因為目前東中西部各省份教育發展水平差距還比較大,各地考生人數差距更大。很可能會增加全國卷的套數,甚至會出現全國4卷、5卷。

要點二:實施新課程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

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與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要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

劃重點:目前,教育部考試中心每年都會發布各科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獨立命題省份還要制定自己的考試說明。大綱和說明儘管每年變化不大,卻是所有高中生學習、複習、備考的根本指針。大綱和說明在指明考試方向、方便高中教與學的同時,也出現了「大綱規定的學、大綱之外的不教"這樣的功利主義傾向。

國辦文件提出「不再制定考試大綱」,基本可以明確在今後的新課程、新高考背景下,將不會再制定「高考大綱「。這有利於促進教考有效銜接,防止簡單的、片面的考什麼就教什麼學什麼,優化考試內容、創新試題形式、科學設置試題難度,推動提高命題水平。

要點三:所有科目合格性考試由各省份命題

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試由省級統一命題、統一組織實施。

劃重點:文件明確提出"合格性考試由省級統一命題",這進一步佐證了語數外和選考科目試題很可能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但目前的各省份學業水平考試試題命制水平將提高,嚴格按照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以及不同層次考試的考核要求命題。而且今後各地學業水平考試的組織嚴密程度將真正向高考看齊!

要點四:技術和理化生實驗操作可能納入學業水平考試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技術科目和理化生實驗操作納入省級統一考試。

劃重點:在新高考試點省份,浙江明確將技術列為學業水平考試科目,選考科目為7選3。理化生實驗操作在各地中考中已普遍實行。在此基礎上,考慮國家加大新工科建設力度的政策背景,技術和理化生實驗操作進入學業水平考試,甚至成為計入高考成績的選擇性考試內容,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要點五:高一最多參加4門科目學考

省級統一組織實施的合格性考試應安排在學期末,高一學生參加考試的科目原則上不超過4科。

劃重點:高考綜合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破傳統的文理分科,但是大文大理的選擇慣性還在。尤其是改革方案允許在高一高二生自選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的科目和時間,這樣可能會導致提前選科、提前放棄某些學科學習的情況。為此,國辦文件明確規定高一學生參加合格性考試科目不超過4門。這也是為了保證體音美技等科目的必修課程開足開夠。

當然,這些新政策都是對現有高考綜合改革方案的補充和完善,但是對於已經進入改革試點進程的一些高一高二學生、家長來說,基本的改革知識還不是很熟悉。下面匯總了關於高考改革的13個基本問題,讓大家快速理解自己即將在2-3年後參加的新高考!

自2014年上海、浙江第一批啟動高考改革,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第二批啟動高考改革以後,第三批啟動高考改革的省份備受關注。

今年年初教育部確定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2018年,上述8省市已就啟動改革工作對本地教育系統進行了安排和部署。

目前,8省市結合本地高中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學組織等實際,因地制宜制訂了改革方案,將由各省向社會發布。

對即將升入高中或已經進入高中的同學來說,一個首要的問題就是,我會參加新高考嗎?由於採用的是各地根據自身條件逐步參與施行的方式,所以不同地區的同學參與新高考的時間有所不同,具體可以參見下表。

注意:新高考實施時間是指高考正式採取新模式的時間

高考改革涉及的內容很多,但各省市已經公布的政策基本大同小異。這裡只做一個簡單的概括,下面的相關閱讀中有詳細介紹。

——文理不分科:數學取消文數和理數;理、化、生、政、史、地(浙江還有通用技術)任選三門參加高考,"3+1+2"方案則為物理、歷史必選一科,然後從剩下的四科中任選兩科。部分地區對選考科目實行等級賦分制。

——英語聽力(部分地區有口語)和筆試分開,部分地區一年兩考,取最佳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實行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逐步取消高招錄取批次,全面實行平行志願

在新高考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選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麼什麼是「3+【6選3】」呢?

「3」代表語文、數學、外語3門高考核心科目,而「6選3」則是由學生從6門可選科目中選擇的3門科目。

相較於以往「3+X」的考試形式,「3+【6選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壘,可以說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從「享用」文綜、理綜「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轉變,這樣的改革,具體帶來了如下的變化:

一是在錄取模式上

由原來「依據高考統考科目成績」改為「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成績,再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

二是在考試科目上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來的語文、數學、外語、文(理)科綜合科目改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語數外各科滿分仍為150分。

三是在考試時間上

由原來的6月一次進行所有科目統一考試改為分兩次進行:選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學期高考前,統考科目仍在6月。

四是在外語考試上

由原來的學生外語科目只能考一次改為學生可以參加兩次考試機會,取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

五是在計分方式上

考試總成績由原來的各科成績直接累加改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加上3門選考科目按等級折算的相應分數。

改革後,考生總成績由語數外3個科目(必考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選考科目)成績組成。

3個選考科目由考生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選擇,成績按等級賦分。根據規定,選考科目實行全省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評卷、統一公布成績,確保考試成績真實可信。

選科與高考填報大學、專業有緊密的聯繫,因此,各個學科對應能選哪些專業,我們都應提前做了解,以下再給大家一些參考!

物理學與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等有重要作用,想在未來從事上述相關行業,就必須學好物理。

化學已成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重要基礎。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藥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

思想政治與教育學、文學經管等方面的專業有很大的關聯!

歷史必修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通過選修課的學習,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自己的興趣,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獨立、學會生存。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地理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

「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各科滿分150分;「1」,指在物理、歷史兩門科目中必選一門,計100分;「2」,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門以外的或歷史或物理,五門科目中任意選擇2門,每門科目100分。總分是750分。它與「3+3」模式的區別就是在「物理、歷史」兩科中增加了一門必選課。

選科:3(語數外)+1(物理、歷史任選1)+2(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任選2)

「3+1+2」模式的優點:

組合減少困惑減少

第一個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組合減少,選科幹擾項減少,學生、家長的困惑度降低。

走班科目大幅降低

由於科目設置的減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

學校更易安排課程

在走班數量人數巨大的情況下,將給學校對學生的課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師安排帶來極大困難。

在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學生人數大幅度降低的情況下,將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課程、教師和教室。

學生學習更加穩定

在走班越少的情況下,不用走班的情況將見地。這樣,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學生上課節奏和氛圍是相同的,更加有利於學生形成相互交流、競爭的學習氛圍。

同時,也盡最大可能免除了學生在上了這門科,又要立即奔向下一個教室的麻煩,減少走班對學生帶來的幹擾。

「3+1+2」模式的弊端:

該方案不能避免棄考物理,棄考化學,如果將來出現棄考化學的現象,再將化學提升到物理的地位?

物理、歷史還不能同時選;

如果兩個學生一個選物理+化學+生物,另一個選歷史+化學+生物,兩人都報考化學或生物相關專業,物理和歷史成績怎麼算?怎麼進行比較?

如果新高考選科真的由「3+3」的20種組合,變為「3+1+2」的12種組合,如何選科,就成為家長和學生考慮的重點。那麼在3+1+2模式下,到底怎麼選科?有哪些是更為適合的推薦的組合,哪些是不推薦的呢?這裡也給大家做一個分析。

1、選報物理學科組合:

物理+化學+生物:

此組合可以覆蓋97.4%的專業,可以說是最標準、最傳統、最純淨的「理科生」方案。是純理科思維,不想沾染一點文科的考生的必然選擇。這種方案記背內容最少,理解內容最多。學科之間關聯極大,互相印證,互相促進。缺點是學習難度同樣很大。好在新高考體系下,這必然不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套方案。

物理+化學+政治:

可報專業98.9%,實際上一些頂尖大學專業可報率達100%。由於大學之後參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對今後的考研之路影響頗多。缺點是政治學科與物理、化學的學科關聯性並不是很大,學習起來難以起到聯繫、促進的效果。選擇這類組合的學生一般是屬於學霸級別的。

物理+政治+地理:

可報專業99%。這個科目組合更像是理科成績不錯的文科生,為了不浪費物理的高分以及填報志願時的選擇範圍,而做出的一個不得已的選擇。這個組合比較適合物理成績突出,往往屬於理科偏科的學生(數學-物理較好,化學-生物較差)。

物理+生物+地理:

可報專業99%。選擇者往往是物理成績優異,其他科目成績一般,且對未來無明確目標的學生。其他科目中以傳統理科的生物和傳統文科的地理相對最為簡單且不需要大量背誦(於歷史和政治),而且物理-地理的組合也有不小的發展空間。所以這種組合一般適合於具有以下兩個特點的學生:一、物理成績優異,邏輯思維能力強;二、其他科目成績一般,無明確的未來職業發展方向規劃。

不推薦的組合:

物理+政治+生物

選擇這個組合的人群往往也比較窄。就普通學校而言,不建議選擇這樣的組合,一方面由於針對的學生面比較窄,很難與同校師生橫向比較,不利於了解自身真實水平;另一方面也由於普通校師資原因,很難單獨為這個組合的學生設計走班課程的時間表。

2、選報歷史學科組合:

歷史+政治+地理:

藝術專業、中文、傳媒專業。一些致力於考取漢語言文學、新聞學、社會學、國際政治等專業的考生幾乎選擇的都是這個傳統的文科綜合。

歷史+政治+生物:

語言、體育、醫學類普通生。生物成績在3門理科當中更為優秀。在專業選報比率上達到75.3%,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類的專業對生物有明確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專業很少對生物科目有較高要求。

歷史+化學+地理:

可報專業比例為88.6%,這種選擇其實是一種文科中比較偏理的選擇,適合與物理實在沒有緣分,但邏輯思維較為清晰,不擅長純文科記、背的考生。

歷史+地理+生物:

適合語言、體育類專業。可報專業比例為77.8%。地理生物學習起來相對簡單,特別適合體育專業學生,但競爭力也會比較大。

不推薦的組合:

歷史+化學+生物組合:

化學+歷史這種理科中等難度(理科中一般難度:物理>化學>生物)+文科中等難度(文科中一般難度:政治>歷史>地理)的組合,在選擇專業上很難有特別的針對性。

「學考」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簡稱,即獲得高中學歷的必要考試,學考難度很低,只要全部及格即可拿到高中畢業證。

學考一般不評分,只有A-F這些等級,成績也不計入高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要求絕大部分學考科目成績必須為A,因此參加自招的考生要稍微重視一下。

「選考」是高考改革後從理、化、生、政、史、地(浙江等省還有技術)中選考三門計入高考成績,地位相當於原來的理綜或文綜,只是不強制規定學科而已。

選考科目採取賦分制(下個問題詳述),屬於選拔性考試,有一定的難度和區分度,但是會比改革前略簡單一些。從已經進行試點的浙江和上海來看,對學考和選考科目的考試安排不盡相同。

浙江省的政策:

(1)每個學科的學考和選考同時進行,試題不同,選考的考試時間比學考多30分鐘。

(2)允許考兩次,分別在11月和次年的4月,取最高賦分計入高考成績。(以下為2017年和2018年的時間安排)

上海市的政策:

(1)合格性考試(學考)從高一學年末到高三上學期陸續考完,如果有不合格的,在高三下學期(4月、6月)還有兩次補考機會。

(2)等級性考試(選考)在5月統一進行,參加某一科選考的同學要先通過該學科的合格性考試。選考只考一次。

其他省市尚未出臺詳細的學考和選考方案,但是大致會在上述兩類之間做出選擇。但考生第一大省河南的政策比較特殊。選考科目的等級性考試,安排在6月7、8日統一高考科目結束後,在6月9、10日統一進行,且只考一次。

111

賦分制是按照你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不是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用於選考科目的成績統計。例如:

1)卷面滿分為100分;

2)成績分為21個檔位。

舉例說明:比如第13檔,就是從排名前71%(前13檔的人數比例之和)的考生中往前取7%的人數,最終成績定為64分。

賦分制是高考改革中被師生「吐槽」最多的一項政策,其實,這是為了配合其他重要改革的無奈之舉。

原因一:選考科目可能的組合太多,學生之間不方便直接比較。以前的學生無非文理兩類,在各自範圍直接算總分,很好比較。但現在改成了六選三、六選三選一組合,總共有20、12種組合方式,高校在錄取時,理論上很難找到可以直接比較的考生。

原因二:同一個學科,如果有兩次考試,每次的難度也可能不同,這樣成績也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數進行比較。

那有些人會問了:英語也是兩次考試,為啥不實行賦分制呢?

答案是,英語屬於能力型學科,而且難度係數比較容易控制。經過大量的數據統計表明,同樣一個人,在英語水平沒有明顯進步的情況下,做難度係數相同但內容不同的兩套英語試題,成績相差是不大的。

以前文理分科之後,大家都在自己的教室裡不用走動,等待各科老師來上課就OK了。我們經常說的初三X班,高一X班就是行政班。

新高考選科後,如果按照選科方案來重新分班,那就有可能出現有的選科組合會有很多人選,超出一個班的人數;而有的組合可能超級冷門,選的人太少了,所以原來的行政班模式就沒法再滿足需求了。

那怎麼辦呢?走班制應運而生。由於走班制方案目前尚沒有什麼更具體的信息,我們特地找了浙江、上海等地已經開始實施高考改革的地區的報導介紹,看看他們的走班制是怎麼實行的,沒準其他省份就會效仿!

1)「不走班」模式

學校向學生提供有限數量的選科組合,然後將3門選考科目均相同的學生組成一個班,學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課。

換句話說,在學校的教師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能把原本的20個選科組合,挑選出一部分固定選科搭配,讓學生來選。這種模式其實就是文理分科的升級版,好處是方便教學和管理,但是缺陷在於,開設的「套餐」組合太少,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選科。

2)「小走班」模式

部分學生或科目走班,將3門或2門選科相同的學生優先組成班級,其他科目或學生走班教學。光看這個描述可能有點難懂,舉個例子:

優先3科成班

依據學生的選科結果,優先將3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其次將2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最後組成1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級。

也就是說優先滿足選科人數最多的選科組合,把大部分學生先固定成班級,然後剩下的再依此匹配到不同的班型。

定兩科走一科

2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一起上語數英和相同的2科,剩下的選考科目在教學班上課。

3)「大走班」模式

語數英3門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變,3科選考均通過走班完成教學。好處在於滿足學生的選擇;缺點是每個學生需要走動到不同課室上課,學校課程安排比較繁雜。

4)「全走班」模式

語數英和3門選科全部走班。好處是可以滿足全部學生的選擇,缺點毫無疑問就是教學管理難度最大。

由於選考已不分文理科,招生錄取也不再有文理之分,而是分為普通類(分提前錄取和平行錄取)、藝術類、體育類幾個大類。其中,普通類也不再分一、二、三批次,而是根據實際參加考試的人數和考生高考總分,分成三段來填報志願和錄取。三段比例為實考人數的20%、60%(累計)、90%(累計)。

以浙江省為例,專業平行志願設一個錄取批次,實行專業平行志願。考生志願由「專業+學校」組成,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作為一個志願單位。考生每次可填報不超過80個專業志願。不再設專業服從調劑志願。視平行志願錄取情況決定是否徵求志願。定向招生等有特殊要求的少量學校、專業(類)經同意後可實行提前錄取。

也即是,以往的平行志願是以分數優先、尊重志願為原則;而專業平行志願則在平行志願的基礎上考慮到專業優先錄取,所有志願原則上都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選擇,基本不會出現不得不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的情況了。

不同點一:學考的具體安排和作用

不同點二:學考與選考的科目數

學考的總科目數:

均覆蓋高中階段全部教學科目,包含音樂、體育、美術和信息技術、通用技術,有的把音樂和美術合稱為藝術。有的把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合稱為技術。有的把物理、化學、生物3個科目的實驗操作技能測試單列為考試或考查科目。大多數把音樂、體育、美術(個別省如寧夏含信息技術、通用技術)授權市、縣級教育管理部門考核。其他科目均實行全省級行政區域統考。

供學生選考的科目數:

浙江「7選3」,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科中任選3科參加「必考題+加試題」的考試,計入高考招生總分。海南在文件中明確爭取從2020年起把技術納入,實行「7選3」,山東也表示創造條件把技術納入,實行「7選3」。其他省級行政區域「6選3」,不含技術。

不同點三:學考和選考的等級和賦分辦法

合格性考試的等級:

浙江全部10個「高中學考」全省統考科目(技術把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合為1科)均設ABCDE 5個等級。

遼寧把合格性考試區分為設5個等級和2個等級兩類:「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信息技術科目的合格性考試成績採用等級制呈現,設ABCDE 5個等級,E為不合格,通用技術、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科目考試和物理、化學、生物科目的實驗操作考查以合格和不合格區分」。

其他省級行政區域的「合格性考試」均設「合格」「不合格」2個等級。

有的省級行政區域表示在特殊情況下,把合格性考試成績以原始成績形式使用。如寧夏明確:「合格性考試成績作為普通高中畢業或高中同等學力認定依據時,以合格和不合格兩種方式呈現;作為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錄取依據時,以原始分提供高校錄取使用」。

等級性考試的級別和賦分:

除先行試點的上海、浙江均採用按等級賦分的辦法外,

有的(如天津、寧夏)在文件中明確表述等級性考試按ABCDE 5等21級賦分,計入高考總成績的3科每科滿分100分,高考招生總分滿分750分;

有的未明確分幾個等級,但明確了計入高考總成績的3科每科滿分100分,高考招生總分滿分750分;

西藏和上海一樣,計入高考總成績的3科等級性考試「每門滿分70分」「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總分滿分為660分」。

正相反,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被空前提高了!

以目前的浙江新高考為例,英語和選考都是一年考兩次,其中英語一次是10月(高三剛開學),一次是次年6月和語數一起考。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剛進入高三,你的英語要有原來高三畢業的水平,這對你的要求提高了。這時候很多學生都是放棄語數,攻英語和選考。

第一次成績出來後,選考科目很多人就可以考到滿分(賦分制)。而英語呢?考得差的固然要繼續考,而考得好的,即使考了140分,也不會放棄再考一次的機會,說不定能再多一分兩分呢!

所以英語成了高中三年唯一一門從頭到尾都要學的學科。選考科目可能到高二上學期10月、最晚高三下學期4月就不用學了,語數到高三最後6月才考,但英語要從高一剛開始到高考最後一門、最後一秒,簡直是巨無霸地位有木有?!

另外,網絡上曾經盛傳,985大學要求達到A級以上(135分),211大學要求達到B級以上(120分),非211一本大學要求C級以上(105分)的學生才具有報考資格。經鑑定屬於謠言,即使有這樣的規定,也僅限於部分語言類專業(此類專業一直要求英語成績)。

總之,英語在高考中沒有淡化,而是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要引起重視!

新高考實行後,各年級大事表:

高一上:適應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點

高一下:夯實科目基礎,認知專業大類

高二上:學好各科科目,進行背景提升

高二下:順利完成學考,認知細分專業

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備戰選考科目

高三下:衝刺高考考試,學習志願填報

高考改革在9月正式推動後,把人生選擇前置,讓學生從高二、甚至高一就開始考慮畢業後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三年時間做好生涯規劃,成為更好的自己,為最終的選擇做好準備,便顯得比以往更為重要。

新高考既然把原來高三才面臨的選專業問題前置到了高一,那麼選科對高中生而言,無疑是一場博弈,是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還是便於填志願的科目?究其本質,我們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了解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未來要讀什麼專業,與選科關係緊密!

物理該選還得選,除非你不報考和理、工、農、醫相關的任何專業。高考改革後,物理不再是洪水猛獸,我們沒必要懼怕,也不用哀嘆物理的「衰落」。

物理遇冷,這是本次高考改革引發最大爭議的問題。我們可以看一組數據——

以浙江為例:

2016年6月(改革前),統考生共26.86萬人,其中理科16.91萬,佔比62.96%,物理為必考;

2017年4月第二次選考,共29.13萬人報名,選擇物理的只有8.29萬人,佔總人數的27.46%;

2017年11月第一次選考,報名總人數25.5萬人,7.3萬人選考物理,佔比28.62%,可以說改革後選物理的人數呈「斷崖式」下跌。

物理遭到冷遇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如下兩點:

1. 高考難度常年居高不下,新政誘發大規模逃離;賦分的實施制加劇了恐慌,進而引起連鎖反應。

2. 學生和家長沒有從全局了解高校招生,對物理在選專業的重要性不了解,制定了錯誤的策略。

我們來深入分析這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物理公認是高中最難學的科目,沒有之一。物理之所以被當做洪水猛獸,原因如下:

(1)知識體量大,內容多,難度高。涉及力、熱、光、電和現代物理幾大模塊,既有具體知識,也有抽象方法。要花費相對較多的精力學習。

(2)需要較強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熱情。對物理不感興趣,被動學習的人,很難真正學好物理。

(3)物理被當成高考理綜強化區分度的工具,這成了無數考生的噩夢。據說相當一部分文科生就是因為學不好物理才放棄理科的。

但是作為選考科目的物理,難度下降了很多——

這是2017年11月浙江選考物理的前4題,會考水平而已。沒選物理的同學,後悔了沒?

因此,廣大考生不必對物理懷有之前那樣的恐懼,只要跟其他課程一樣正常學就可以。

第二個問題:中國的大學專業有九個大類,其中大多數理、工、農、醫類專業要求物理為必考科目。

如果你沒有選擇物理,則只能在其他專業中進行挑選,按照當前物理選考的比例,可以預見這些專業將會相當的擁擠,反而加劇了競爭。

而那些選考了物理的考生,就算物理成績在賦分上吃了點虧,但是在專業選擇上面臨的競爭就寬鬆得多。

各類大類專業對於物理成績的要求程度,雖然哲學、法學、文學、藝術等專業不需要物理成績,但是這樣的專業只佔招生總人數的20%-30%

一所典型工科院校各專業對選考科目的要求

另外,有些專業雖然暫時不需要選考物理(例如化學),但《大學物理》是這個專業的必修課。如果學校發現高考未選擇物理的同學掛科率明顯升高,未來有可能會調整為物理必選。所以,物理成績的依賴度會逐漸更加。

綜上所述,在是否選擇物理的問題上,要按照如下的步驟來考慮:

1. 先考慮是不是極端厭惡物理,或者實在學不好,否則先不要輕易拋棄;

2. 確定自己以後的專業方向,是否在理、工、農、醫類範圍內,如果跟這些專業都不沾邊,那可以大膽放棄物理;

3. 但凡沒有特殊好惡,或者暫時沒想好專業方向,也把物理當做備選學科,至少不會吃虧;

未來的職業選擇和上述物理依賴度高的類別相關,請一定要選擇物理;

4. 物理不再是洪水猛獸,大部分人只要認真學都可以考出高分。

因此我們也可以推測,當前物理在浙江和上海遇冷是暫時現象,只要考生、家長和老師們恢復理性,仔細辨別得失、權衡利弊,物理的選考率一定會回歸到一個正常的比例,我們也不必擔心祖國的科技發展後繼無人了。

(1)自律、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

選修課程的自由組合,使得大部分學校必須引入走班制,學生時間會變得相對自由,來自老師的約束和鞭策會變少(類似於大學)。對於習慣了被動學習、只等老師耳提面命才能有點動力的學生來說,這顯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首要任務。

(2)善於把握時間,學習效率高的學生

由於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學進度被壓縮,學生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完高中的課程,因此就要求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

(3)有專長或幾門擅長科目的學生

除了語數外,新的高考不強制選擇文理,學生在避開不擅長的學科的同時,還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擅長的學科。如果對某些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其實不妨早做準備,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開始自學,閱讀大量的書籍,報一些線上或線下的培訓班。如果能在這些學科領先同齡人一截,甚至獲得一些競賽名次,那麼在高考中會有很明顯的優勢。有專長的學生也可以衝擊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學校的統一授課,被老師的教學進度趕著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動的。

(4)有比較明確的職業規劃的學生

實行6選3以後,高校部分專業對考試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專業要求物理成績,如果不選考物理,那麼就等於和這些專業無緣。因此對於早就想好未來學業和職業規劃的學生,會提前準備高中要走的路。而那些高一高二隨大流,到臨近高考或者考後才去思考大學專業的同學,通常會手足無措。

相關焦點

  • 2020廣西是否啟動新高考改革、實施新教材?新高一學生家長必看
    根據2019年12月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後不再制定考試大綱。
  • 【2020高考改革】全國各省市高考改革新方案
    省份實施時間高考改革內容摘要教育部目前,各地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已基本完成,將按照方案提出的時間表積極穩慎推進各項工作。2.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3.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4.改革高考考試內容。遼寧2016年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1.2016年取消一批本科A、B段的設置,統一為一批本科;三批本科合併到二批本科。
  • 2014高考改革_高考改革_高考改革新方案_高考網
    1月21日,記者在浙江省教育系統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浙江省將推出更加全面的高考改革方案,減少必考科目,增加選考科目,實行多次考試,用高考改革來推動浙江教育系統領域綜合改革。     1月16日,江西省教育考試院相關權威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省已在醞釀高考改革實施意見,春節後還將到外省考察。從目前的情況看,英語一年多考幾成定局,統考科目或將減少,但新方案實施時間尚未確定。
  • 廣東確定實施高考3+3!新高考改革勢在必行!
    廣東省教育廳昨天發文,基本確定2018年這屆開始實施新高考,新高考改革是勢在必行了!1、2018年這屆高一確認實施新高考,並沿用現行教材。2、未來將落實走班制的模式。 3、高一必須更加重視6科的學習。部分學科不再會必修搭選修一起學,而會在高一把必修全部學完,讓大家充分體驗,儘快落實選考3科,備好學考3科。
  • 2021年高考「最新巨變」,學生老師慌了,高考將會變成這樣嗎?
    早在幾年前就提出了高考改革,改革的方向是高考將會不分文科和理科,學生的相對主動性會大上許多。對於學生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2020年高考結束後的新生剛上大學不久,2021年的高考又已經在路上了!在2021年的高考中,江蘇、湖北、福建、遼寧、廣東、重慶、河北、湖南等八個省將會啟動新的高考政策。現在正在讀高一、高二和高三的學生將會迎來巨大的挑戰。因為這次高考改革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沒有什麼以前的可以做參考,這次高考的學生將會是走在「前列的實驗者」。他們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 新高考改革時間線:2014年-2020年
    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於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14年9月4日意見正式發布。是國務院部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是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提高選拔水平的重要舉措,標誌著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這也是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和系統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第一階段:試點階段。2014年2017年入學的普通高中高一年級開始實施,新高考改革第一批試點省份:浙江、上海。
  • 2020屆秋季入學的安徽高一新生實行新高考嗎?這裡有答案
    9月15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諮詢:我是2020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我想問一下我們今年實行新高考嗎?2020年秋季入學的安徽高一新生,三年後實行不實行新高考?很多家長和學生非常關注!2020年8月31日,安徽省教育廳就這相關問題曾經有過回覆:高考綜合改革自2014年啟動試點以來,已先後有三個批次14個省(直轄市)啟動實施,其他省份正在積極推動之中。目前,我省正結合實際情況,綜合研判、審慎決策改革啟動時間。我省高考綜合改革有關方案一經批准,將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 2020年雲南省新高一執行新教材老高考
    2020年雲南省高中階段繼續實行文理分科,9月份新高一開學將使用新教材。除了考試科目和試卷的變化之外,近年來教育部門也出臺了其他相關政策.2014年9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減少和規範考試加分。
  • 新高考改革是高一開始選科嗎?哪些科目最值得選?
    對於剛入學的準高中生,由於今年大部分省份開始「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不會再分文理科,但是會從幾門科目中選課。比如浙江省作為高考改革的試點,會讓準高中生們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技術7門科目中進行「7選3」,然後分班;對於剛剛頒布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北京市來說,對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設等級性考試。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從6門等級性考試科目中自主選擇參加3門科目考試。至於選課的時間,方案中未作詳細的說明,可能是高一新生入學的時候或者在高二升學前的一段時間完成。
  • 安徽一地公布「走班教學制」實施計劃!新高考改革不遠了?
    「新高考」改革,一直是備受人們關注的話題。尚未實行「新高考」的省市,什麼時候開始實施?到底採用什麼模式?怎麼考,考什麼?這更是很多家長和學生普遍關心的話題。2020年,「新高考」已實施的省份有上海、浙江、海南、北京、山東和天津。
  • 2020年山東將迎新高考 今年新高一或難大規模「走班」
    2020年山東將迎來「新高考」,即「3+3」高考模式,今秋入學的高一新生將成為首批「吃螃蟹者」。面對「3+3」高考模式以及「6選3」選考科目,今年新高一的學生課程怎麼安排?選考科目怎麼選?近日,記者採訪部分高中學校得知,今年新高一年級暫不進行大規模的「選課走班」,高二時再確定選考科目組合。
  • 山東省新高考改革回顧
    他們經歷了疫情的考驗,又是第一批經歷「新高考」改革的高考生。下面,我們回顧一下,從山東省公布進行「新高考」改革以來,都有哪些和「新高考」有關的事情吧。回到四年前,在2016年3月17日,山東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山東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 高考改革方案最快2017年實施 外語或退出統一高考
    事實上,教育部網站此次公布的高考改革時間表明確表示,國家高考改革方案要到明年上半年才出臺,而根據「三年早知道」的原則,目前高中在校生方案不變,即不會對未來三年內參加高考的學生產生大影響。也就是說,2014年上高中,2017年畢業的學生才有可能是最早一批新方案的使用者。
  • 明年實施的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新」在哪?對高考有何影響?
    2022年秋季開學,全國各省(區、市)均啟動實施新課程新教材。那麼,你所在省份的高中什麼時候開始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是否要和高考改革同步進行?高中新課程到底「新」在哪裡?各科教材和學習內容都有哪些新變化?對2019年及今後的高考有何影響?
  • 什麼是新高考?新高考政策解讀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全國Ⅱ適用地區: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陝西、重慶全國Ⅲ適用地區:雲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江蘇卷適用地區:江蘇新高考全國Ⅰ適用地區:山東新高考全國Ⅱ適用地區:海南北京卷適用地區:北京天津卷適用地區:天津浙江卷適用地區
  • 關於新高考改革 蕪湖師生和家長在關注什麼?
    我省新高考改革之風,吹了很久。2021年到來了,記者近期採訪了我市一些普通高中學校的校領導、老師、學生和家長,聽他們聊聊對「只聽樓梯響,不見有人來」的我省新高考改革的關注重點。新高考改革到底何時實施?在蕪湖一中、田家炳實驗中學、江南實驗中學等市區普通高中採訪,記者問校領導安徽新高考改革會在什麼時間「落地」,從哪屆高一新生開始實施?
  • 2021年新高考改革之四:湖北、福建2020年高考數據及新高考改革
    2021年新高考改革之四:湖北、福建2020年高考數據及2021年高考改革對比根據全國各省份高考改革計劃,將於2021年實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有湖南、廣東、江蘇、重慶、河北、湖北、福建、遼寧等八個省份。下面看看這些省份2020年的高考情況,也看看已經公布的2021年新高考有哪些變化。
  • 2020北京新高考考試時間變為4天(附高考改革時間表)
    2020年1月19日,北京市招生考試委員會發布《關於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安排與錄取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了採取「3+3」新模式高考首年的招考安排。  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北京市作為第二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之一,從2017年高中入學新生起,全面啟動高考綜合改革,2020年進入考試、招生錄取環節的實施階段。
  • 2019年雲南省高考政策方案:2019年秋季入學的學生將會參加「新高考」
    2019年雲南省高考政策方案:2019年秋季入學的學生將會參加「新高考」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按照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教育考試規定,由省教育廳組織實施。
  • 2020年江蘇新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讀
    高考綜合改革政策解讀  1.我省進一步深化高考綜合改革的背景是什麼?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2019年4月,江蘇作為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正式發布新高考方案。新方案得到了廣大考生、家長、教師及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