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榮 康博
上半年A股市場漲勢強勁,上證綜指漲幅超過19%,但深圳菁英時代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菁英時代」)卻錯失反彈良機,在其13隻近期淨值有更新的基金中,截至上半年收盤,最高漲幅不足2%,其中還有11隻基金上半年虧損,最大跌幅達23.12%。
中國經濟網記者還注意到,菁英時代旗下產品不僅上半年業績表現欠佳,從累計收益來看,在13隻近期淨值有更新的基金中,也有11隻基金累計虧損,且4隻基金累計單位淨值跌破0.7元。累計虧損最多的基金是菁英時代水木,截至6月25日收盤,該基金累計虧損38.97%,其累計單位淨值僅餘0.6103元。
11隻基金上半年虧損重倉股東傑智能表現欠佳
Wind數據顯示,菁英時代旗下近期淨值有更新的基金共有13隻,但多達11隻基金上半年處於虧損狀態,其中,虧損超過12%的基金有7隻,虧損超過20%的基金有2隻;反觀上半年取得正收益的2隻基金,則漲幅全部不足2%。
具體來看,上半年表現最差的是菁英時代水木3號,該基金成立於2015年4月30日,截至6月25日收盤,該基金上半年虧損23.12%。菁英時代水木3號的回撤控制能力欠佳,其最大歷史回撤為-42.12%,出現在2019年6月25日,而該基金的公開的最新淨值更新日期也停留在這一天。
菁英時代水木3號的淨值走勢也一貫不佳,該基金雖成立於2015年牛市時期,但2015年6月後股市陷入回調,導致該基金淨值迅速跌破1元,此後,該基金淨值長期在1元以下徘徊,僅在2015年底與2017年四季度、2018年一季度短暫回到1元以上。截至2019年6月25日收盤,菁英時代水木3號的累計單位淨值為0.6608元。
從近三年的區間收益來看,菁英時代水木3號的表現也無法令人滿意,其近三年、近二年、近一年及近半年的階段漲幅均以虧損收場,分別為-11.21%、-28.86%、-21.00%、-23.12%,均大幅跑輸同期同類基金平均漲幅及滬深300漲幅。
菁英時代成立於2006年,是中國最早成立的陽光私募基金之一。2014年,菁英時代成為首批獲準登記的證券投資類私募基金管理人,深圳菁英時代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也成為證券投資類私募基金管理人,另有一家菁英時代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行股權私募基金的管理。
從菁英時代一季度持有的股票來看,根據上市公司季報顯示,菁英時代價值成長1號基金自去年四季度買入東傑智能(300486),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仍持有東傑智能134.98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為1.01%;菁英時代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於今年一季度買入東傑智能385.36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為2.88%。
不過從股價看,東傑智能雖在今年一季度上漲21.05%,但二季度又回調了18.94%,整體在上半年表現一般。而另一隻由菁英時代常盈1號在2018年買入的常熟汽飾,一直持股到今年一季度未變,但股價卻在上半年創出歷史新低。
7月22日,東傑智能發布關於股東部分股份質押的公告,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股東深圳菁英時代投資有限公司部分股份質押的通知,深圳菁英時代投資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300萬股質押給紅塔證券用於融資,但對於融資目的外界就不得而知了。
4隻基金累計淨值不足0.7元最低僅0.61元
菁英時代於2015年成功掛牌新三板(股票代碼:833899),掛牌成功後,2016年菁英時代發展突飛猛進,其管理規模於當年年底突破了百億元大關。然而,這家成功掛牌新三板的私募公司卻並未給投資者帶來良好回報,相反,業績成為其短板。
根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菁英時代旗下13隻近期淨值有更新的基金,不僅上半年收益不佳,從累計收益來看,也有11隻基金累計虧損,且4隻基金累計單位淨值跌破0.7元。成立於2016年2月24日的菁英時代水木基金為菁英時代旗下13隻產品中累計虧損最多的基金,截至6月25日收盤,該基金累計虧損38.97%,其累計單位淨值僅餘0.6103元。
菁英時代水木基金在成立初期淨值漲勢較好,其累計單位淨值最高時達1.6626元,但自2016年10月底以來該基金一直處于震蕩下跌中,於2017年5月跌破1元,此後其淨值繼續震蕩虧損,直到今年初才略有上漲,不過,截至6月25日收盤,該基金今年上半年僅上漲0.20%,淨值也不足0.70元。
從區間收益來看,菁英時代水木基金近三年、近二年、近一年及近半年的階段漲幅分別為-52.26%、-41.21%、-6.34%、0.20%,均大幅跑輸同期同類基金平均漲幅及滬深300漲幅。菁英時代-水木的最大歷史回撤出現在2018年10月25日,其最大歷史回撤為-67.55%。
菁英時代的創始人、法人代表均為陳宏超,其也是公司董事長和投資委員會主席,同時,菁英時代近期有淨值更新的13隻產品也全部為陳宏超掌舵。陳宏超歷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長沙公司科長;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深圳證券部研究總監;光大證券研究部副總經理;湖北博盈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宏超1988年大學畢業後先到央企,1993年闖蕩深圳進入證券行業,經歷過紅馬甲時代,參與過營業部的創建與管理,也擔任過證券公司投資研究、自營業務崗位負責人,在2001年五年大熊市到來之前,遠離市場加盟民企分管投資,後擔任併購標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到清華充電學習,後於2006年創辦自己的私募公司菁英時代。
今年初,菁英時代因年報數據披露錯誤引發關注,其2018年年報顯示,菁英時代實現1.2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01.09%。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6.22萬元,急劇下滑,較去年同期減少96.14%。菁英時代稱,淨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是受市場波動影響,公司以自有資金持有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大幅下降。
但據中國經營報報導,菁英時代在2017年年報中,當前收入貢獻最大的前5隻基金實繳總額披露錯誤,在年報中錯將產品規模的「元」寫成「萬元」。菁英時代2017年年報顯示,對當期收入貢獻最大的前5隻基金實繳分別為:0.0935萬億元、2.52萬億元、3.64萬億元、0.95萬億元、1.29萬億元。不過,對於這一錯誤,陳宏超解釋稱,是公司在校對的時候疏忽了,沒有故意的行為。
菁英時代旗下部分產品上半年收益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