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城市畫報官方微信號:城市畫報(微信號:cityzine)
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是國際導盲犬日。而最近#被罵哭的導盲犬主人說幾乎每天被趕#上了熱搜,導盲犬作為輔助視障人士的「工作者」和生活的好朋友,它們迫切需要一個更加包容的環境,並能得到人們的了解和認可。
請不要再誤解導盲犬啦!
近日,澎湃新聞發布了一起公交車拒載導盲犬的視頻,引起了大家的公憤。原本大家都以為導盲犬已經被人們所了解和接納,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在一段「交警扮盲人帶導盲犬坐公交車被趕」的社會實驗視頻中,山西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新聞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她扮演成盲人「莉姐」,帶著一隻導盲犬試圖登上公交車。
在她提供了殘疾人證和導盲犬資格證後,司機依舊直接拒絕她們上車。而車上的其他乘客只是冷漠地看著。狗狗的主人在採訪中透露,他們幾乎每天都會在公共運輸上被驅趕。
視頻公開後引起了網友們熱烈的討論和關注,導盲犬和它們背後的視力殘疾人士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
#在被驅逐後導盲犬以為是自己的工作失誤,委屈地流下了眼淚。
在中國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第十六條:視力殘疾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供無障礙服務。
雖然已有相關法規允許持證上崗的導盲犬可以使用公共運輸,但由於導盲犬的相關知識還不算非常普及,大多數人對導盲犬的作用和身份也未能完全了解,所以導盲犬正在遭遇「出行難」的問題。有時一些城市的地鐵和公共汽車誤將導盲犬當做普通寵物,將其拒之門外。
#北京眼科醫生陶勇在微博上給人們普及導盲犬知識。
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權利保護問題,並積極動用自身的力量為他們發聲。在國際導盲犬日,他們也對導盲犬的現狀表示關注。
關於這個現象,來自廣州市合木殘障公益創新中心的陳欣儀向城畫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雖然廣州現在導盲犬數量還比較少,但是隨著它們在各個場景的出現,年輕人看見了就會開始去關注。現在那麼多人關注導盲犬,網絡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我經常看到抖音上有人在路上看到導盲犬和它們的主人就會拍下來發上抖音,有的人出於好奇也會幫忙倡導。」
#導盲犬Alan是26歲的視障咖啡師韋琳的親密夥伴。在生活中朋友們會為Alan製作表情包。
「現在大家對於狗的認知也慢慢沒有那麼負面,不會停留在「啊它會咬人」「它好兇」之類的很野蠻的評價,而且年輕人也比較容易接受導盲犬作為我們身邊的一個「同事」。」
廣州市唯一一家導盲犬培訓基地是成立於2015年的「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這裡的小狗狗一般從出生8個星期開始就接受基礎性訓練,培養成本也相當的高。
#廣州市合木殘障公益創新中心在導盲犬日前夕舉辦了一場關於導盲犬合理工作場景的主題活動。
能夠上崗的導盲犬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所以下次遇見導盲犬,不要再盲目地對它們產生恐懼和排斥心理啦,它們可是持證上崗、訓練有素的犬型GPS的,需要時刻跟隨在視力殘疾的主人身邊。
請多些了解導盲犬!
導盲犬是盲人出行、生活時的眼睛,它們性情溫順聰明,並且訓練有素,體型適中,並沒有攻擊人的傾向。而且沒有主人的命令,導盲犬不會做出任何動作也不會發出聲音,因此對周圍人的影響是非常小的。
#民謠歌手周雲蓬是一名盲人,他時常在網絡上倡導人們納導盲犬。
訓練合格後的導盲犬能夠帶領視力殘疾人出行,躲避障礙物、車輛,引領主人安全到達目的地。還能根據指令完成動作,以及尋找目標物件。同時導盲犬還能給予主人心靈的安慰,時刻陪伴在主人身邊。
目前,世界上有60個國家在使用導盲犬,共有110所導盲犬協會,這些機構大多是民間的非盈利慈善機構。
為了倡導大家更加科學、理性地對待視力殘障人士和他們的導盲犬,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是「國際導盲犬日」,按照國際導盲犬的宗旨,視障人士無論經濟條件好壞,都可以免費申請!
#在2019年版更新的emoji中也出現了導盲犬的形象。
作為新媒體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將導盲犬的知識普及給大家,讓人們更加熟悉導盲犬和視力殘疾人士,避免再次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矛盾。
所以我們整理了平時在生活中遇見導盲犬時的正確做法——「四不一問」原則,歡迎大家將海報轉發出去,讓身邊更多人接納導盲犬,更加關愛我們身邊的殘疾人士。
希望在下一個國際導盲犬日,我們不會再遇到導盲犬被驅趕的新聞。
如果遇見導盲犬可以這樣做~
01
02
03
04
05
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權利保護問題,當他們無法為自己發聲時,我們更應該懷著同理心,讓社會對他們有正確的認識。
你願意和我們一起 接納導盲犬嗎?
本文編輯 立夏、nisassan 實習生 v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