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都市快報
最近,一篇《爸默媽淚,幼兒園裡的名利場》的文章在朋友圈熱傳,作者寫的是一位媽媽(一家女性網站的聯合創始人兼總編),為了給孩子辦生日會,邀請孩子班上的同學和家長們來家中做客,沒想到讓她「當場崩潰」。
孩子過生日,希望班上同學都來家中做客,他怯怯地告訴媽媽,如果不邀請同學,就會嘲笑說「過不起生日」。
剛好是五一假期,加上是臨時通知,很多家長只好婉拒,好不容易邀請到了兩個孩子和他們的媽媽。沒想到生日會還沒開始,就讓這位媽媽尷尬不已。
一個小男娃抱著一個一人高會說話會發雷射的變形金剛,價格至少3000元;
另一個小女娃的媽媽拎來了有機水果,一小盒草莓就要60多塊,而且還是一大箱!
而她家,只準備了蛋糕以及她兒子從香港迪士尼給小夥伴們買的便宜米奇筆。
其他媽媽被這位媽媽的「實誠」驚呆了,很委婉地說,你還好吧?家裡沒什麼事兒吧?需不需要我們幫忙?怎麼就我們倆來了?你是不是得罪了班上某某某的家長啊?
她們告訴這位媽媽:
她們班第一個過生日的小朋友,是帶全班小孩去了馬術俱樂部過騎馬生日會。從此,「戰爭」升級了。
第二個孩子的生日會,父母包了兒童劇場給娃們演童話劇;
第三個孩子的生日會,去了五星級酒店,租了巨大的充氣城堡;
第四個孩子的生日會,自家別墅不用,特地去租了帶大草坪的獨棟別墅,請了公關公司組織會場,有小丑、主持人、dancer(舞者)、燒烤派對……
這些媽媽說,班上有些家長因為考慮到經濟條件,根本就不會在班裡過生日,所以被邀請參加生日派對的娃們上門,才會帶著這麼貴重的禮物。
……
昨天我們採訪了一些杭州家長,聽他們講講參加孩子們的生日聚會時真實的感受。
場面實在太隆重
劉女士的兒子讀小學,她說孩子從一年級開始,每年班上都會有小朋友請他們過生日,禮物一次比一次貴,從小的橡皮擦,到後來的送進口的牙膏、牙刷,再到書包。
「我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班上有個小朋友過生日,家長特意請了個策劃公司,專門包車將班上十多個孩子以及家長送到某酒店,場地布置得特別像聯誼會,這位家長還專門定做了很多孩子們愛穿的禮服,場面搞得很隆重,一下子讓我們其他家長覺得很尷尬,因為我們以為是一次很簡單的生日會,大家都沒有帶很誇張的禮物,有點難為情。」
劉女士說,後來這位家長再也沒請班上其他小朋友和他家孩子一起過生日。
前陣子,劉女士看到這位家長發的一條朋友圈,「大致是說他女兒又快過生日了,因為之前這位家長都變著法子給孩子過生日,很多形式的生日都辦過了,這次不知道怎麼辦,正為怎麼給孩子過生日發愁呢。」
周女士說,兒子上的幼兒園「稍微好一點」。
「班上很多小朋友,過生日的方式都蠻特別,兒子班上有個小朋友過生日,邀請了很多小朋友和家長去嘉裡中心吃自助餐。」
周女士兒子讀大班,去年為給兒子過生日,包下一家咖啡店,邀請好友和他們的孩子一起晚餐。
周女士說,之前有個小朋友過生日,邀請了班上幾乎所有孩子以及家長,大家把禮物放在一起抽獎,結果有些是很高端的禮物,有的是小朋友們已經玩過的汽車,這樣一來家長心裡肯定有想法,拿到別人用過玩具的家長心裡也有落差。
生日聚會本來是為增進情誼
現在卻變了味
昨天,一位公辦小學老師說,她也正在苦惱。一是兒子就快過生日了,這聚會要不要辦;二是班裡的聚會風越刮越猛,怎樣才能剎住。
有的孩子,是在五星級酒店辦生日會,有的是在家裡吃吃,孩子們難免會攀比,這麼小種下這樣的種子,實在不是好事。
班上有個女孩,二年級時辦生日聚會,花了五六十萬。在一個五星級酒店,包了一個巨大的包廂,請了一支專業團隊,包括化妝師、甜品師、造型師等。當晚小壽星的衣服換了四五套,每套都是特別定製的。現場還搭了個舞臺,因為小壽星喜歡跳舞,現場走T臺,跳舞。
那天邀請了班裡十多位小朋友參加,來了先在籤到臺籤到,每人拿到一份回禮。小壽星迎接朋友、切蛋糕、跳舞,整個晚上,都有攝影師跟拍。
「怎麼說呢,可能別人辦婚禮都沒這麼隆重,但這個生日會卻一道流程都不少。」這位老師說,生日聚會在低年段孩子中特別流行,聚會本來是為了增進情誼的,現在卻變了味。
「我在想,孩子們過生日,是不是可以邀請小朋友一起做公益,比如通過某些機構,完成多少徒步行程就捐一套書給山區學校?這樣慶祝又長了一歲,是不是更好?」
參加怎樣的生日會
別的家長會感覺舒服?
5月12日是任女士兒子6歲生日,她邀請了兒子在小區裡從小玩到大的小夥伴們來到家中,並在小區樓下布置場地,買了氣球、餐具,全是任女士親力親為布置,生日會上的蛋糕、飯菜,全是她一個人操辦。
▲圖片來源:都市快報
「這已經是我們朋友之間的一個傳統了,家長關係要好,讓大家的孩子也能參與,孩子的生日不需要大操大辦,兒子班上其他同學的家長,其實並不算很熟悉,全聚在一起反而會沒什麼話好聊,而且大家價值觀、經濟條件都不同,場面上會很尷尬,所以我們只是買個蛋糕到班上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就好了。」
嚴女士的兒子在一所民辦小學讀書,平時學習非常緊張,班上同學過生日,幾乎都很少聚在一起。
「我們兒子的小學比較重視學習,家長們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們過生日,都不會到班上過,有時候我會邀請幾個要好的朋友,讓孩子們聚在一起,約定好了不能送禮物,送的話也只能送書。」嚴女士說。
「我覺得老師有責任引導孩子和家長」
「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的職業素養和教育智慧了。尤其是公辦幼兒園,老師更有權威性,既有責任引導孩子,又要重視引導家長。孩子那麼小,對很多物質的東西還沒有概念,不能在幼兒園階段就產生攀比心理,也不要讓家長的攀比心理影響孩子。」勝利幼兒園有27年教齡的孔易萍老師說。
「有些家長會邀請老師,但我不建議參加。你參加了其中一個,其他聚會是不是都要參加?不然其他家長怎麼想?這個度很難把握。」
從教27年,孔老師只參加過一次學生的生日聚會,「是在肯德基,已經過去很多年了。」
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