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六和敬祈禱文 》

2021-03-02 來佛寺

《六和敬祈禱文 》

師父帶領悟道法師、悟行法師、胡小林、蔡禮旭等弟子共修《六和敬祈禱文 》。

老法師領眾念誦

弟子眾等,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以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寶。時值末法,鬥諍堅固,災厲四起。我等四眾弟子,興起學習六和,以求自度度他,拯救地球,責無旁貸。大心雖發,當知此事,若無三寶加威,祖宗德蔭,云何行成?

我等四眾弟子,罪業深重,定慧未修,雖聞正法,尚未落實,今願依佛教法,虔求加佑。弟子(各自稱名), 誓從自身做起,修六和敬:

一、見和同解,

二、戒和同修,

三、身和同住,

四、口和無諍,

五、意和同悅,

六、利合同均。

謹遵經訓,粗知自性清淨圓明體,能生遍法界依正莊嚴,而法界依正全體,的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一切萬法,不是一家,而是一體。故佛示眾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由之建立見和同解:

自今日起,盡此形壽,認真落實《弟子規》、《感應篇》、五戒十善。日日反省,日日改過。務求行依四德,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奉行六度、四攝、三福、十願。

經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弟子既發心修六和道,必求自身業和諧,語業和諧,意業和諧。只求我與他人真誠和諧,絕不絲毫要求他人與我和諧。一切資生之具,願與大眾共享。依《無量壽經》,一向專念彌陀聖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唯願以自身之真正落實,感化一切有緣眾生。如印祖云:看一切人皆是佛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願以此如說修行供養,至誠祈禱,化解世界一切災難,普利群萌。恭維十方三世一切三寶、韋馱天尊、護世四王、龍天護法證明攝受。令弟子得成為六和行者中之一員。令我黑業永除,善法增長,克偕善友,浄滿圓成。

弟子:(各自稱名) 至誠頂禮遍叩0XXXX年XX月XX日

無論在家出家、男女老少,也不分任何行業,將六和敬落實在家庭,落實在每一個團體。據美國暢銷書《解讀末世預言》中研究表明,若有八千人祈禱世界和平,即可令全世界改觀。是故淨宗學人當從我心行做起,發心每日堅持定課,祈禱回向化解災難衝突,救度全球苦難眾生。

◆ 恭誦《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或《阿彌陀經》一部

◆ 禮佛一百拜─三百拜

◆ 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或「阿彌陀佛」聖號三千聲(散念不間斷)

◆ 每晚9:30以至誠心恭讀祈禱文(以當地時間為準)

◆ 每日觀照自己的身、口、意,填寫《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功過格

◆ 一切時處力修六和敬

你若真修,我必護法

相關焦點

  • 「六和敬」
    如此龐大的僧團,佛陀如何統理,使其和樂清淨,發揮住持正法,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  「六和敬」即是佛陀攝眾的方法之一。在行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處的和樂。僧團大眾,同作佛事,必須做到身業清淨,講求和諧快樂,彼此互相幫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顧,平等共居,和合共住。在言語上,和諧無諍,就是語言的親切。
  • 零極限祈禱文練習
    (2)清理潛意識記憶情感捆綁祈禱文聖靈,超意識,請幫我找到我關於______的感受與想法的起源,把我的存在的每一個方面,層面,區域帶到這個起源,分析它, 用上主的真理來完美地消解它。請翻閱間和永恆中的所有的世世代代,請治癒基於這個起源而產生的每個事件及其相關的影響。
  • 六和敬
    所謂「和合」,即指「理和」與「事和」,亦即僧眾在真理與行事方面都能和諧相處的意思。佛陀住世時,領導的僧團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等七眾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隨眾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龐大的僧團,佛陀如何統理,使其和樂清淨,發揮住持正法,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攝眾的方法之一。
  • 六和敬共修 妙法吉祥義工修學綱要晨起必讀(上)文字語音 2020.6.16
    >經雲:凡有一處六和敬僧團出現於世,必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歡喜擁護,自然能福蔭一方,化解災難。如何做到六和敬?最高的六和敬,就是要相信我們本來是佛,大家都是佛,就同了,那是一片真誠清淨平等覺,這才是真正究竟圓滿的六和敬。阿彌陀佛 【六和敬僧團修學方法(事)】六和敬是成為僧團的基本要件。
  • 生日的意義和生日祈禱文(值得保存)
    告訴自己「我不行,因為我過去受過傷」,是一種非常懶惰和不負責任的態度。以這樣的方式,我們永遠都在責怪他人,因此永遠不會成長。 生日,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讓你去更新自己,顯化新一年裡面的新實相。我會建議你在生日前六周就開始這個功課。每天念誦這段祈禱文,直到你的生日。
  • 什麼是六和敬,修六和敬的意義是什麼?
    六和敬是佛陀制定僧團的共住制度,在於保障整體僧團的和諧相處、和樂無諍。僧即和合義。和合僧之稱謂也由之而來。六和敬具體是:第一、身和同住。此即身業清淨。大眾一起生活,相處和樂。互不侵犯。僧團裡的每一個僧眾都要各安其分、各守其責。大眾同作佛事,身業清淨,和諧快樂,互相幫助、尊重、包容;相互照顧,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 知否中盛紘四個女婿,文炎敬被稱鳳凰男,他和如蘭發生什麼?
    知否中盛紘四個女婿,文炎敬被稱鳳凰男,他和如蘭發生什麼?《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步步高升的盛紘大人有四個人人羨慕女婿,大女兒盛華蘭女婿袁文紹、四女兒盛墨蘭女婿梁晗、五女兒盛如蘭女婿文炎敬、六女兒盛明蘭女婿顧廷燁,不是達官顯貴就是後起之秀,盛紘的仕途之路也就更加步步高升了。可是這四個女婿中,頗受微詞的不是梁晗、不是顧廷燁,反而是文炎敬這個剛入仕途的盛紘的學生加女婿。
  • 【佛學常識】六和敬是什麼?六和敬的內容
    六和敬,就是六種和敬的內容。「和」就是外同他善,叫和;「敬」是內自謙卑,叫做敬。外表上就是要和別人一起做善事,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這叫和;「敬」就是內心謙卑,尊敬別人,叫做敬。 一個團體,特別是我們的僧團,只有互相和合恭敬,才是一個和諧的、如法的團體。修行人天天見面,天天在一起,不和合,就整天互相起煩惱,那活得會很痛苦,互相折磨、互相折騰,那不是解脫,那是造業,苦不堪言!所以只有和合,互相才安樂、歡喜,也能夠各自修各自的,也互相成就。
  • 阿彌陀佛祈禱文
    阿彌陀佛祈禱文 阿彌陀佛 祈禱文 絢麗朝陽映射丹朱輝 盡放橘黃光華極燦然 安然跏趺千瓣蓮月座 怙主阿彌陀佛我頂禮
  • 「六和敬」是什麼?
    ,領導的僧團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等七眾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隨眾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龐大的僧團,佛陀如何統理,使其和樂清淨,發揮住持正法,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攝眾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一、身和同住:在行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處的和樂。僧團大眾,同作佛事,必須做到身業清淨,講求和諧快樂,彼此互相幫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顧,平等共居,和合共住。二、口和無諍:在言語上,和諧無諍,就是語言的親切。
  • 「大自在祈禱文」 加上觀想,感應神速
    法王講過:「在座的人都發願離開世間後往生極樂世界,現在我們念誦《懷業祈禱文》,這就是在創造往生淨土的因。」所以,修淨土的人也要多念《懷業祈禱文》。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同為懷業法,都是祈禱懷業九本尊,可是《懷業祈禱文》和持明法會儀軌差別卻很大:在《懷業祈禱文》裡,主尊是單身的蓮花生大士;而在持明法會儀軌中沒有蓮花生大士,主尊是雙身的紅觀音——右手持銅鉤,左手持蓮花索,跟密智佛母雙運。對此法王也說過:「按理來講,列繞朗巴的九本尊儀軌中應該有蓮花生大士,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卻沒有蓮師?」
  • 經典祈禱文----天主經
    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
  • 《大自在祈禱文》祈禱的是什麼?
    《大自在祈禱文》,即《懷業祈禱文》,全稱《觀音九尊勝自在攝受眾生祈禱文》,又名《現有自在攝受祈禱文——大加持雲》,是全知麥彭仁波切的意伏藏,具有非常大的加持力
  • 《供花禮讚祈禱文》何因相貌端莊,供花贊禮作奉獻
    《供花禮讚祈禱文》 讓我們以一顆清淨之心共享佛歌,體悟菩提智慧的清涼、清音之美。吉祥的佛音送給您,同時回向給一切有緣的眾生!願您能永葆吉祥如意!
  • 菲莉亞改編和擬定的祈禱文
    網上流傳著臺灣有名的家庭系統排列師周鼎文寫的一則紀念祖先的祈禱文,是非常有清理力的。
  • 佛教的「六和敬」
    這兩件事可以分成三個方面的內容:佛教的世界觀、共住的道德規範以及「六和敬」思想。「六和敬」思想,是世界三大語系——巴利語、漢語、藏語系佛教的共同依止依止:佛教術語,其本意是「依存而止住」,或以某種事物為所而止住。在佛教寺院裡,新學沙彌必須依止於教授師和羯磨(行為規範)師,系統學習教誡和教理,也是團結與合作的基礎。
  • 5則智慧老人言,道盡人間真相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言的「老」,不只是因為年齡老、資歷老,更多的是因為智慧古老、對人生經驗的老道總結。不同於現代的心靈雞湯,老人言是老祖宗口耳相傳、一字一句,經過大浪淘沙流傳下來的寶貴經驗,是智慧,是至理名言。
  • 賀年【索達吉堪布】原聲唱頌《懷業祈禱文》《八吉祥頌》《蓮師七句祈禱文》
    如須彌山聖力名德佛 倫波達帕匝札華當呢垂念一切眾生名德佛 森堅檀嘉拉功札波華威力吉祥名稱遂願佛 耶層匝巴匝Ra札華得僅聞聖名增德增吉祥 燦贊圖比札西華培瓦吉祥八大善逝敬頂禮不朽勝幢自在金輪寶 摩呢嘉燦旺傑括洛得殊勝標幟八勝吉祥寶 仁欽達巧嘉傑夏燦堅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 效迪嘉瓦巧將吉傑瑪僅念嬉女聖眾即增祥 嘎所歐沃展比華貝沃八大吉祥天女敬頂禮
  • 天主教中文祈禱文的起源
    為使信友善度信仰生活,他們從中國人對天主誦經祈禱的愛好中獲得靈感,也從其他宗教的施教方法受到啟發,利瑪竇和羅明堅從傳播福音開始起,就將教理的主要內容與需要誦念的祈禱文結合起來。由「信經、天主經、聖母經」開始解釋信仰真諦,編著了教理書、祈禱經文備教友使用。1585年,信經被譯成中文。1581年,羅明堅用中文寫成第一部天主教信仰著作《天主實錄》又稱為《聖教天主實錄》,廣為傳播。
  • 六和敬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