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感動的從來不是遊戲本身,而是打遊戲的這群少年

2020-12-14 騰訊網

很多時候我們會對遊戲有一些看法,比如耽誤學習,毀人前途。今天我們講一下這一群遊戲少年的故事。(我也不知道我怎麼有膽子寫,還是想分享一下)

《AWM絕地求生》作者是漫漫何其多,大家應該知道,漫漫何其多那就是人間初戀啊!小說一本比一本甜啊。首先介紹一下主角:於煬、祁醉。於煬,遊戲名youth,人稱「帝國狼犬」,煬神。祁醉,遊戲名drunk,電競之光、祁神,神之右手,花名無數。

於煬來到了HOG,是祁醉所在的戰隊,分手以後,終於又見到了。於煬很厲害,技術過硬、單排意識很好,可他還是青訓生,因為他的運動心理考核不過關。於煬可能患有焦慮症,隊裡的心理諮詢師這樣說的,祁醉也終於知道了。於煬進一隊的第一場比賽,「我想要的從來都不只是前三」,最終,於煬走到了一隊替補的位置。至於為什麼會找替補,神之右手的遊戲生涯即將結束,嚴重的肌肉勞損,狙位的祁神即將退役。接下來的一次比賽中,正式隊員的背叛,於煬成為正式隊員。

「如果不是你,我的職業生涯早就結束了。」嚴重的勞損,劇烈的疼痛即使是祁神,也不得不退役。退學打遊戲、一位遊戲打得不好就要回家繼承家業的明星選手,其實從退學出來就沒有用過家裡的錢、沒有靠山,只有一腔熱血,正如他在退役時說:」老將不死,薪火相傳「。隊長一職交由19歲的於煬。於煬的人生,大概更豐富一些吧,兒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懷孕後發現對方是個流氓無賴,還家暴,於是於煬12歲離家,白天上課,晚上當網管。之後退學打遊戲,火焰杯認識祁醉,但是由於肢體症狀,與祁醉產生誤會後分手,後來通過祁醉隊友進入HOG。後來還被所謂的繼父敲詐。或許於煬所有的不幸都是為了遇見祁醉吧!

」令我感動的從來不是遊戲本身,而是打遊戲的這群少年。「別人看到的是高薪還可以玩遊戲的職業,但實際卻是夜以繼日的重複訓練和嚴重的肌肉勞損。這部小說的廣播劇,我聽了無數次,每一次都會覺得熱血沸騰,youth的努力、團隊的配合、即使是極小的康復的可能性也想去試一試,即使是被ARE針對,也不願意放棄爭奪第一。」要小心這支隊伍,小心youth和他的隊員,這支隊伍中的每一個人都很可怕,只要給他們一點希望,他們就有可能爬到前三、前二、甚至第一「。

漫漫何其多說:每一次動筆的初衷是講一個故事,截止到今天,我講了六年。而我們作為這個故事的聆聽者,我們看到是於煬為了祁醉願意克服焦慮,祁醉也願意無條件的包容於煬;看到了於煬,祁醉,戰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戰隊的努力;令我們感動的不是同性之間的愛情,而且愛情本身以及愛情給他們帶去的美好、希望、勇氣等等。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從來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天賦」
    經常聽說遊戲毀了孩子,讓孩子變懶惰、變陰鬱、變得不愛學習,但其實學習從來不是毀掉孩子的第一大「殺手」,跟父母的「語言天賦」比簡直輕如鴻毛。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從不是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天賦」著名教育學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想要斷掉孩子玩手機、打遊戲的行為,最大的阻礙可能是老師本身
    想要斷掉孩子玩手機、打遊戲的行為,最大的阻礙可能是老師本身!孩子玩手機、打遊戲可以說是每一位家長都要頭疼的事情。我們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生活方式。經常玩手機、打遊戲的孩子不僅會對視力造成影響,而且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況。那如何才能保證孩子回到家,不玩手機、打遊戲呢?很多家長對此都表示無可奈何。
  • 打遊戲打成世界冠軍 叛逆少年的逆襲與煩惱
    這些平均年齡才20出頭的少年,靠打遊戲玩成了世界冠軍。獎金、理想、欲望……喧囂浮華的背後,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日常?帶著疑問,記者找到了他們臨時的訓練基地——上海閔行區的一棟別墅裡。一進門,就看見屋裡一字排開的10臺電腦,讓沒開空調的客廳顯得有些悶熱。剛拿下冠軍的五位選手坐在電腦前,和沉迷網吧的那些男孩沒什麼兩樣。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孩子玩遊戲確實有不好的影響,但其實影響孩子本身的罪魁禍首並不是它。李玫瑾:遊戲不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李玫瑾教授曾對1000名少年進行研究調查,結果發現:經常被父母批評打罵的孩子,其中有25.7%的孩子會出現自卑、抑鬱的情況,22.1%的孩子不愛說話,給人一種生人勿進的感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冷酷」,56.5%的孩子性格會特別暴躁。
  • Steam推出中國版:涼的不是Steam,而是中國遊戲
    長期來看,最受害的其實還是中國——不僅是中國玩家,也是中國的整個遊戲產業。漢語風暴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的是,如果Steam國際版被牆,而Steam中國如預想中貧瘠無聊,結果不會是玩不到境外好的遊戲內容,反而是玩不到本土化的遊戲內容。
  • 孩子不是沉迷遊戲,而是迷上了成功的自己!
    疫情期間更是衝突不斷,導致開學後沒有去上學,在家黑白顛倒的打遊戲,父母更是砸電腦,斷網,帶去看心理醫生手段用盡,親子關係僵到了冰點,無奈只有給他重新買電腦,裝網。即使你再討厭遊戲,你都必要知道它的魔力,畢竟它在滿足孩子方面比你做得好,不是嗎?1、遊戲是現代人的社交及娛樂方式,當周圍的孩子都在討論遊戲時,而你的孩子在旁邊只能聽天書,這讓一個充滿好奇,且有社交需求的孩子怎麼能忍受?
  • 少年玩藍鯨遊戲最後一刻報警 欲賣器官換錢給父母
    電話那頭聲音虛弱,「我參與了藍鯨死亡遊戲,快來救救我……」「藍鯨」,一個讓人警覺的名詞,出現在報警電話裡,民警迅即展開解救行動。截至報警當晚,這位17歲的少年已連續耍了十二天「藍鯨」遊戲。他的計劃是在進入完全任務的最後一關——自殺前,把自己的身體器官賣掉,換錢後把錢留給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
  • 別打遊戲了!這不是你的興趣
    但很多人都在為找不到興趣而困擾,有人說「自己沒有別的啥好的興趣,唯一愛好就是打遊戲,但這是一個負面的興趣。」那麼,一直苦苦尋找興趣而未果的你,是否沉下心來,思考並真正弄清了到底什麼是興趣?自覺興趣能使我們不再依賴外界刺激,而是可以自己把控。志趣,是興趣的最高級別。人的一生可能會對很多事情產生興趣,在理性認知的調配下,我們會選擇一部分興趣進行學習深入,可是由於人的時間精力有限,我們不可能同時在多個感興趣的領域持續探索和學習,這就需要我們進行一定的取捨。
  • 明星中誰最愛「打遊戲」?不是鹿晗、楊冪,而是霸屏多日的他
    對於年輕人來說,遊戲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一項了,畢竟遊戲可以讓我們放鬆,提高愉悅度,而娛樂圈中的明星,他們同樣喜歡玩遊戲,就讓我們來看看,明星中誰最愛「打遊戲」,不是鹿晗、楊冪,而是霸屏多日的他。 第一位:鹿晗
  • 重視遊戲力培養 兒子從遊戲少年長成國際名校生
    如何把沉迷於手機和網路遊戲的孩子從網癮裡拉出來呢?對於這個問題,本期榜樣家長呂真的做法是:反其道而行之,帶著兒子一起打遊戲,用信任和支持,把「遊戲迷」兒子培養成了國際名校的優秀畢業生。回歸生活,作為母親的呂真在教育孩子上也非同一般——她從不管兒子鄭淺的學習,也不陪寫作業,還和先生帶著兒子一起在遊戲世界裡縱橫馳騁,廝殺角力。他們是令兒子同學羨慕的「別人家爸媽」。呂真的「遊戲陪伴法」沒有讓兒子成為沉迷網絡的叛逆少年,反倒把他送進了世界名校的大門,畢業後進入全球百強企業工作。這不禁讓人好奇,她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 體育編輯如何看《奪冠》,感動我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中國女排!
    在前天,也就是北京時間的9月26日,筆者去影院看了《奪冠》這部電影,這篇文章想用體育編輯的視角來說說這部電影,因為我不是專業做影評的創作者,所以本文裡說的觀點如果不夠專業成熟,也請大家諒解,不喜勿噴。」,足以見得這個招牌對大眾的吸引力,但是中國女排,或者說女排精神,卻沒法濃縮到一個人,一場比賽身上,但是能從電影裡看出,導演把過多的戲份給了郎平,這和郎平在電影裡 「中國女排不是一個人可以改變的」 的那句臺詞產生了很大反差。
  •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比拼物質,而是父母本身的一場較量
    教育本身是一項漫長而艱難的事業,過程十分辛苦,豪門也好,平民老百姓也罷,唯有用心才能教出優秀的孩子。我知道自己不是個優秀的人,但是我足夠努力,我願意把所有的碎片時間用於學習。我的教育理念就是放養型。對兒子嚴慈寬愛的陪伴,放手,信任,寬容,和絕對的尊重。放養不是不管不顧,而是默默的陪在他的身邊,給予他絕對的信任,放手讓他做一切他願意做的事情。
  • 一件令我感動的事作文 令我感動的一件事600字 令我感動的事作文500字
    一件令我感動的事  我的記憶長河,就像一個百音盒,裡面裝有無數首歌,無數種曲調,有悠揚的,有歡快的,有激昂的,有優美的……但只要聽到那一首,就會讓我反反覆覆地回味——那是一件令我感動的一件事。  記得那是我上二年級的一個夏天,我在學校大操場上合一些同學做遊戲。這個遊戲在你追我趕的狀況下開始了。
  • 中二少年拯救世界的像素恐怖遊戲
    我猜 許多曾經中二的少年 ,都想像過這樣的一個場景:「在落日的餘暉下,一名渾身是血少年奮力的奔跑著,用著手上的撬棍揮打著奔襲過來的喪屍,後面是密密麻麻的喪屍群,如同即將追趕上來的黑暗」怎麼樣,是不是聽起來很熱血?仿佛自己就是倖存者中厲害到可以拯救蒼生的那種?
  • 預告 | 這不是電腦玩手機遊戲,而是手機玩電腦遊戲
    大家好,我是理想國。本文首發於蝦米遊戲,轉載請註明出處。
  • 王者榮耀:學習or遊戲?16歲少年想打職業賽,家人1句話全網點讚
    王者榮耀:學習or遊戲?16歲少年想打職業賽,家人1句話全網點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地在我們生活中有娛樂、遊戲又開始發展了起來,相比較之前不得不說無論是遊戲還是娛樂發展趨勢都是非常恐怖的,給人的感覺真的應了那句:溫飽思淫慾!
  • 遊戲世界裡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人!
    但是如果遊戲的優化始終無法令玩家滿意的話,或許想要回復到巔峰時期就很困難了。 每個慕名而來玩這款遊戲的人,都以為《恐鬼症》裡最可怕的是鬼,畢竟這並不是一款「輕恐怖」的遊戲。
  • 網癮少年逃課打遊戲偶遇老師,老師的反應卻亮了,網友:太有才了
    網癮少年逃課打遊戲偶遇老師,老師的反應卻亮了,網友:太有才了!手機電腦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特別的大,他可以讓青少年變的不像他自己,脾氣變得暴躁不願意與自己的家人交流,對青少年的危害特別的大,最近就有一位網癮少年說出他自己的故事了。
  • 遊戲無害論?毀掉孩子的不是「玻璃心」,而是給他一部手機
    請不要忘記,遊戲和短視頻中充滿著大量的暴力、血腥、低俗等內容。有個形象的比喻,有個成語叫「飲鴆止渴」。一個人說自己口渴,有人拿給他一杯毒酒。喝掉它,確實能夠解渴;不喝掉它,或許只是有點口渴。電子產品也是如此。你說你感到有壓力,所以想翻看手機放鬆一下,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
  • 那些結婚後依舊愛打遊戲的男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嗎?
    作者:瓊笛01對於很多女生而言,男生打遊戲總是一件十惡不赦的罪狀。其實討厭的也不是他們打遊戲的這個行為,而是打起遊戲來往往就天昏地暗、不管不顧。我曾經不止一次地收到過類似的留言,"男朋友通宵打遊戲怎麼辦","老公一回到家就和朋友開黑,和他說話他也不理",等等。這些訴苦,重心其實並不在於"打遊戲"這件事,而是男友或者老公打遊戲之後的反應,簡直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換哪個女生能不生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