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男孩街邊打包,天才兒童被退學: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更優秀

2020-07-30 人生路心理路

最近,廣州一個幫媽媽打包賣滷菜的6歲小男孩火了。

6歲男孩街邊打包,天才兒童被退學: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更優秀

天氣炎熱,孩子的頭髮都被汗打溼了,一綹一綹地貼在頭皮上。

可能是太餓了,在守著攤位的同時先吃幾口涼麵墊墊肚子:


6歲男孩街邊打包,天才兒童被退學: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更優秀

看到有顧客光臨,嘴裡的一大口麵條還沒嚼完,立馬切換成「媽媽的好幫手」狀態。

麻利地扣蓋子、裝袋、遞給顧客,一系列動作無比熟練:


6歲男孩街邊打包,天才兒童被退學: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更優秀

媽媽說,孩子想幫自己分擔,每天放學回來都會主動幫忙,還經常說「媽媽包在我身上」。

網友們都被孩子的懂事感動了:少年能吃苦,日後必成器。

作為父母,我們可能會花很多錢培養孩子的各種特長,卻往往忽略了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或者覺得,孩子專心把學習搞好就行了,讓他們幹家務耽誤了學習的時間。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只知道疼愛孩子,捨不得「用」孩子,是隱藏最深的「捧殺」。

無比贊同。


01

幹家務和不幹家務的孩子

長大後差別竟然這麼大

日前,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

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


小學一二年級每周勞動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


甚至還將此作為畢業依據之一。

洗衣、做飯、整理房間……這些你家孩子都會做嗎?以後不會做家務可能影響畢業!


6歲男孩街邊打包,天才兒童被退學: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更優秀

對此,不少網友都非常支持,表示是時候讓「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小朋友們體驗一下什麼是勞動了。

一位媽媽分享了她的親身體會:


6歲男孩街邊打包,天才兒童被退學: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更優秀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長期的跟蹤調查,發現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研究結果令人驚訝:

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和不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之比為15∶1,犯罪率之比為1∶10,前者收入比後者高20%!

在健康程度和家庭幸福感方面,愛做家務的孩子也明顯高於不愛做家務的孩子。

孩子做不做家務,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從小讓孩子做家務,不僅能鍛鍊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這讓他們具備了生活自理能力,影響著他們在成長之路上對自己人生的把握。

而有些爸媽,早早地折斷了孩子的翅膀,日後又怪他不會飛翔。

曾被譽為「天才」「東方神童」的魏永康,從小擁有超高的學習天賦。


6歲男孩街邊打包,天才兒童被退學: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更優秀

不到3歲識千字,4歲便學完了初中課程,13歲以高分考取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大學畢業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然而,他的父母為了讓他安心讀書,一切生活瑣事都不讓孩子插手,導致他幾乎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高中時一日三餐還需要父母親自餵飯;


在寢室裡臭襪子、髒衣服隨處亂丟,從不打掃衛生。

甚至在讀研期間,魏永康仍不知道什麼季節該穿什麼衣服。

有一年寒冬,魏永康穿著單衣、踏著拖鞋去天安門轉了一圈,惹得人們像看待怪物一樣看他。

他不僅無法照顧自己,也影響了與同學之間的正常交際。

最後他被中科院勸退。

得知兒子被退學,母親憤怒地說:「這麼好的機會你不好好把握,你不如去死好了!」

以愛之名,為孩子包辦一切,最終是害了孩子,苦了自己,何其可悲。

一個被剝奪了獨立生存能力的孩子,就算成績再好,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又怎麼能立足呢?

事實就是,你越捨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02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有責任感

對於許多孩子而言,暑假是最開心的,因為自己是家裡的「小皇帝」:

在家吹著空調,水果、零食、冷飲爸媽都準備好,遞到嘴邊,好不痛快!

很多家長也捨不得讓孩子動手,萬一磕著了、燙著了怎麼辦?

但無所事事的兩個月會讓孩子變得越發懶散,甚至認為,父母為他做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在《特別狠心特別愛》裡有這樣一段話: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朝自己索要。」

讓孩子適當地做家務,直面生活的真相,他們才能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

心理學中有這樣的說法:

一個人只有在被需要和付出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進而感悟愛並產生責任感。

女演員胡可曾被廣大網友譽為「行走的育兒教科書」,她的教育理念就是:

只有放手,孩子才有空間成長。

正因為如此,她培養出了兩個既獨立又有責任心的兒子。


6歲男孩街邊打包,天才兒童被退學: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更優秀

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也在一次家庭訪問中分享了對兩個女兒的教育。

視頻裡,他的兩個女兒踩著凳子、圍著圍裙,正在學習如何和面。

他說平時還會讓她們自己打掃房間、整理物品。

扎克伯格夫婦一致認為:

要培養責任感,首先要在做家務中承擔自己的責任。


6歲男孩街邊打包,天才兒童被退學: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更優秀

時常交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活兒,他就會感受到,自己在這個家裡也是很重要的,從而激發他小小的責任感。

幫爸爸洗碗,幫媽媽掃地,給爺爺奶奶捶背,幫忙照顧弟弟妹妹……

在揮灑汗水的過程中,孩子能體會到家人的付出,學會感恩,學會愛,懂得對自己和家庭負責。

有責任、有擔當的孩子,未來會更幸福。


03

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央視多次點讚的知名博主李子柒,年幼時父母離異,爺爺奶奶心疼孫女,便將她接到身邊生活。

於是李子柒小小年紀就開始接觸各類農活。

農忙時節,她跟著爺爺奶奶一起下田耕作;

爺爺是鄉廚,做菜的時候,她就在一旁學。

日子雖苦,但正是因為有這些耳濡目染的經歷,她才成了一個挖土、砍柴、做飯、染布、釀酒、造紙樣樣精通的幹活能手,也磨練出了認真、堅強、吃苦耐勞的品質。

「李家有女,人稱子柒」,她真真把日子過成了藝術品,活出了我們人人羨慕的樣子。


6歲男孩街邊打包,天才兒童被退學: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更優秀

著名藝人蔡少芬就說過:「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一飯、一蔬、一果,在嫋嫋煙火氣中,藏著的是人間無窮的道理。

而動手能力、獨立能力強的孩子,學習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許多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都能發現,平時越勤快、在家勞動多的孩子,他們的作業、考卷往往更加工整、乾淨和美觀。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對近2萬個家庭進行研究,結果表明:

做家務與不做家務的孩子相比,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在平時的勞動中,孩子鍛鍊了手腳的靈活性,也學會了如何安排時間,如何去統籌、布局、規劃。

這樣的孩子到了學校裡,處理學習任務也會遊刃有餘,做事情麻利、注意力集中。

而且勞動鍛鍊能夠促進大腦前額葉皮層的發育,讓孩子成年後處理生活和人際關係更加順利。

做家務,應該成為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04

有遠見的家長,都在培養孩子這一點

首先,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應該是從小開始、循序漸進的。

不同年齡的孩子適合做哪些家務勞動?

可以借鑑一下這份1-13歲孩子家務清單:


6歲男孩街邊打包,天才兒童被退學: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更優秀

6歲男孩街邊打包,天才兒童被退學: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更優秀

6歲男孩街邊打包,天才兒童被退學: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更優秀

其次,父母要學會「示弱」「偷懶」。

一個懶惰孩子的背後,大多有個事事包辦的媽!

如果你總是很勤快,那麼孩子就會覺得,「我媽媽很厲害,什麼事都能搞定。」

這樣,孩子就完全沒有動力自己動手了。

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學會適當地「示弱」,向孩子尋求幫助,留點兒機會讓孩子去嘗試、去鍛鍊。

我有個寶媽朋友,從小就喜歡對她兒子說一句話:「有你,就是不一樣。」

她的兒子也特別體貼、成熟,是個有名的小暖男。

懂得示弱的父母,反而能成就孩子的強大。

大人退一步,孩子進一步,這就是成長。

第三,及時表揚和肯定。

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他能做什麼、想做什麼,設計一份工作計劃表,然後按照計劃表執行,每做好一項就打出分數,當積累到一定分數給予獎勵。

孩子剛開始做家務的時候,可能會「幫倒忙」。

但無論孩子做得如何,都別忘了給予讚美和鼓勵,讓他知道自己做的每件「小事」你都看到了。

有了爸爸媽媽的肯定,孩子能更加感受到自我價值和成就感,收穫自尊和自信。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老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歡樂。


通過勞動,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生活,遠不止柴米油鹽;但柴米油鹽的確是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課。

真正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

捨得用孩子,孩子才能成大器。

讓孩子在家務勞動中鍛鍊自我,找到自我,必將成為其一生寶貴的「隱形」財富。

這個暑假,大膽放手讓孩子試試吧!

相關焦點

  • 有兒子的家庭,再窮也要捨得在以下5方面花錢,孩子才會更優秀
    在養育孩子這方面,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樣的,很多家長都會更支持「窮養兒,富養女」的觀念。因為在大多數家長看來,女孩是需要富養的,她們除了日常開銷會大一些以外,還需要早早地見到更多的世面,才能以防上當受騙;相比之下,兒子的成長是不需要有太多不必要的支出的,只有窮養男孩,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有出息。
  • 男孩天才病被退學 阿斯伯格症候群-高功能自閉症
    男孩天才病被退學,8歲的小男孩亮亮(化名)因,才上小學二年級的他就已經被3所幼兒園、8所小學勒令退學,而且每次都是同學家長聯名要求,理由是「不適宜行為」。
  • 李玫瑾建議:養育男孩,家長「捨得」3件事,將來孩子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還曾提出一個「脫敏」教育的概念,她說,要想孩子有出息,家長要在以下這3件事上「捨得」。李玫瑾建議:養育男孩,家長「捨得」3件事,將來孩子更有出息1. 捨得適當的「放手」現在大多父母都是溺愛孩子的,什麼事情都想幫孩子辦好,也不捨得責罵孩子一句,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反而會害了孩子。
  • 男孩天才病被退學 才上小學二年級已被11所學校退學
    男孩天才病被退學 網絡配圖原標題:活潑愛笑成績好 男孩因「天才病」被11所學校退學乍一看,8歲的亮亮然而,才上小學二年級的他已經被3所幼兒園、8所小學勒令退學,而且每次都是同學家長聯名要求,理由是「不適宜行為」。8歲的孩子能有什麼不適宜行為?近日,在寧波市康寧醫院兒少科,亮亮的父母向醫生倒出了心中的苦水。8歲男孩幾年間換了11所學校亮亮的父母都是老師,提到自己的兒子他們是欲哭無淚。
  • 8歲男孩智商高達146,「天才」與普通孩子的區別,在於這5點
    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商分布:智力商數140以上為非常優秀(天才);120-139為優秀;110-119為中上、聰慧;90-109為中等;80-89為中下;70-79為臨界智能不足;69以下為智力缺陷。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智商高,將來能夠成為棟梁之才,但是孩子的成才之路是不好培養的。
  • 李玫瑾:養男孩的家庭,在這3件事上越「捨得」,孩子越有出息
    ,捨得讓他去做這3件事,那麼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養男孩的家庭,在這3件事上越「捨得」,孩子越有出息一、讀書著名作家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知道書籍是人類經驗、思想的一個總結,更是知識供給的營養品,所以家長在還讀書這方面一定要捨得。
  • 男孩得「天才病」被退學 阿斯伯格症候群究竟有著怎樣的特殊大腦?|...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孩得天才病被退學 阿斯伯格症候群究竟有著怎樣的特殊大腦? 乍一看,8歲的亮亮(化名)是個討人喜歡的小正太。他活潑愛笑,學習成績也不錯。然而,才上小學二年級的他已經被3所幼兒園、8所小學勒令退學,而且每次都是同學家長聯名要求,理由是不適宜行為。
  • 養育男孩,李玫瑾建議:家長越「捨得」3件事,孩子長大越有本事
    家長越"捨得"3件事,孩子越有出息李玫瑾在講座中提起過:有男孩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事上父母要"捨得"三件事,將來孩子才會出息。窮養男孩就像是「餓著」男孩子,但這種「飢餓」會使男孩子很容易上頭。上頭的結果就是讓男孩子對物質,金錢有非常強的渴望。所以我奉勸各位父母,一定要捨得給孩子花錢。並且花錢一定要花在對的地方,特別是教育要捨得花,孩子將來才會非常優秀。
  • 李玫瑾:教育男孩,6歲前堅持3個原則,孩子將來更出息
    有些家庭更喜歡生男孩,為生男孩想盡各種辦法,以至於男孩的出生率一直高於女孩。有數據統計,2019年男孩出生率大概在59%左右。從整體人口數據來看,2019年時,男性比女性多出3049萬人。 有些家庭即使有兒有女,也會更重視兒子、忽視女兒一些。
  • 8歲男孩天才病被退學幾年換了11所學校 阿斯伯格症候群有哪些表現
    8歲的孩子能有什麼不適宜行為?近日,在寧波市康寧醫院兒少科,亮亮的父母向醫生倒出了心中的苦水。18歲男孩幾年間換了11所學校亮亮的父母都是老師,提到自己的兒子他們是欲哭無淚。媽媽告訴醫生,前不久,為了帶孩子看病,也為了方便看管孩子,自己辭去了工作。母子倆單獨相處的時間很多,但當媽媽的總覺得,兒子跟自己不親,對他好他似乎也不在乎,更別提一些親密互動了。「如果不是他日常溝通正常,學習能力也不錯,我都懷疑他是自閉症了。」媽媽如是說。2亮亮被診斷為「天才病」接診的是兒少科醫生程芳。
  • 孩子為什麼開始變笨?俞敏洪:錯誤的教育方式,磨滅了天才的光環
    經過相關調查發現,所有幼年優秀的小天才們,最終只有3%會保持天賦,長大後獲得成功。英國曾經報導過一名8歲的神童。這位男孩從小就展現了過人的天賦。8歲就掌握了中學全部的知識點。但是8歲之後,這位神童逐漸變得平庸。最終,大學期間更是因為沒有修夠學分,無奈退學。
  • 李玫瑾建議:養育男孩,6歲以前父母要捨得這幾件事
    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永遠是家長最在意的,畢竟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未來能有出息,尤其是養男孩的家庭,相對於女孩來比,男孩身上的責任會更重一些,所以,家長在教育男孩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未來往往有出息的孩子,都是因為背後站著一對優秀的父母。
  • 這3件事情,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為了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不惜花重金投入,從小送孩子參加早教班,參加各種補習班,希望孩子能領先同齡人。其實,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既要重視物質投入,更要關注精神層面的培育。有3件事情,父母越捨得,孩子就越優秀,你是否做到了呢?
  • 這四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每一個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孩子,他能來到這個世界上,必定有著不一樣的人生。孩子們要比我們父母想像中的要強大。所以有做家長的,不要把任何的事情都給他安排好坐好。這樣只會讓孩子變成溫室裡的花朵。如果要想成為蒼天大樹,成為有用之才,那麼必須讓他經歷風雨,磨練和失敗才會讓一個人成長。
  • 家有女兒,家長要捨得讓孩子吃5種苦,孩子將來才會更有出息
    很多家長覺得,如果家中有男孩的話,就應該對男孩嚴加管教;而家中有女孩的話,則是會不捨得這樣,也不捨得那樣,更喜歡嬌養女兒,想把女兒寵成「小公主」。但是,如果只是嬌養,從來不讓女兒吃苦的話,最後是會害了女兒的。
  • 李玫瑾:別再埋怨男孩難養了,「捨得」三件事,孩子不會沒出息
    其實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從小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享受學習的過程,讓孩子為自己以後的人生鋪路,而家長要做好引導,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方法。我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就曾表示:如何讓孩子將來有出息,要讓孩子捨得做三件事。
  • 李玫瑾:養育男孩,家長越「捨得」這3件事,孩子以後越有出息
    針對男孩的教育問題,她也曾在自己的講座上談論過。她認為,養育男孩,家長要做到在這3件事上「捨得」才行。否則的話,孩子長大後是很難有出息的。捨得放手讓孩子吃苦男孩要想長大後更有出息,就一定要多吃苦。現在的家長平時總是習慣於嬌慣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格外寵愛。這些家長大多都非常焦慮,根本不捨得讓孩子受一點傷害。
  • 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其實家長捨得在教育孩子上下血本,甚至為了把孩子送去名校砸鍋賣鐵,並不意味著孩子的成績一定會好。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不僅要重視物質的投入,更要注重精神層面的培育。以下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就越優秀,你都做到了嗎?
  • 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孩子說話晚是天才?別讓無知害了孩子!
    很多老人都認為老話常說的「貴人語遲」很有道理,自己孩子說話晚指定是日後要幹大事的人,像愛因斯坦這麼偉大的科學家還不是4歲才會說話,自己孩子長大後一定聰明又富足。可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詳解:生活中,所謂「貴人語遲、金口難開」是有限度的,孩子一旦過了2歲還不會說話,家長們可就要重視了,因為這極可能是孩子患上了語言發育遲緩。
  • 李玫瑾教授:養育男孩,父母越捨得3件事,兒子長大後越優秀
    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年紀較小的時候對孩子情商和性格的培養進行重視,並且給予對應的培養,那麼會使孩子在未來的發展更加順利。所以針對家庭對男孩的教育,李玫瑾教授提出了一套&34;的教育概念,並且建議廣大有男孩的家長們:養育男孩,父母越捨得3件事,兒子長大後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