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開始了,擇由申請2019Fall的美高和(國內的)國際高中童鞋們都接到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邀請指定學校老師給他們寫推薦信。
正常情況下,這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老師們不但接受邀請,還會鼓勵學生放棄看推薦信內容的權利,以此來保證推薦信的真實性和可信度。但這樣的設定會讓部分美高和國際高中的學生產生一種錯覺——「既然老師不讓我參與,那我就坐等最後的結果就好了。」
擇由要告訴大家的是,想要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收穫高質量的、能給你的申請加分的推薦信,你要做的絕對不是這種「佛系」的態度,而是幫助老師準備素材的「心機」。
你可能被迫面對這樣的現實:你綜合了自己的成績、興趣、未來專業等因素後確定下來的推薦人老師對你並不是那麼了解。
不管你多麼渴望找到一個熟悉你的、喜歡你的老師做推薦人,你都可能會遇到以下「鬧心」的情況:
-你要申請生物專業,但之前兩年教你的生物老師剛剛離職,現在的這位生物老師才教了你不到半個學期;
-你最喜歡的美國文學老師要負責18位同學的推薦信,你並不確定ta能在你的推薦信準備上花多少精力;
-數學老師是學校分配下來給你寫推薦信的人,但是ta除了正常上課之外,跟學生的溝通很少,估計只能看到你的考試成績;
……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你仍然不能夠積極主動地把自己的優點和亮點展示給老師,那老師們給你最終交上去的推薦信中只有空話套話,完全無法為你贏得招生官的好印象,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事實上,有不少學校在通過分配、雙向選擇等方式幫學生確定推薦人之後,往往會安排一個環節,讓學生通過面談、填表、郵件等方式向推薦人介紹自己,幫助老師獲得推薦信的「靈感」。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更要在跟老師溝通之前做好籌劃了。
要知道,雖然老師不會直接把你提供的素材原封不動地放進推薦信裡,但你告訴老師的鮮活素材會讓推薦信變得生動而充實。
接下來我就告訴大家,除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如實向老師匯報你在這門課上的考試成績」之外,你還需要告訴老師哪些具體內容:
-有沒有一些標化成績(SAT II;AP)、競賽成績、科研項目成果等是老師不了解的?
-有沒有一些課堂小測試的高分或者滿分歷史是老師可能忘記了的?
-在某個章節內你是否在老師提示之前主動舉一反三領悟了某個概念?
-除了常規的課堂表現(紀律、出勤、作業上交時間等)之外,你是否通過閱讀或者網課自學了更多知識?
-是否出於興趣上了一些選修課、大學夏校課程?
-是否加入了跟學科有關的興趣小組或者實習、志願者等活動?
-是否主動在作業裡嘗試新鮮的解題方法?
-是否在老師的要求之外主動要求加量訓練?
比如,我們的一位同學S去參加CTB的比賽,他們團隊所做的是一個社科類的研究項目,但S所負責的部分就是分析通過問卷調查得到的數據。於是,S在交給老師的推薦信素材裡描述了自己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如何提前自學更多統計的知識和技能,如何嘗試使用統計軟體,對數據進行了怎樣的分析等等。
又如,另一位同學X是一位現代摺紙大神,因為現代摺紙需要很強的空間想像能力和設計能力,X同學不僅在正常課堂學習進度之前就把教材上與立體幾何相關的內容自學完畢,還在一個暑假內到一個建築設計單位觀摩設計人員作圖過程,於是,在X與數學老師溝通的過程中,此部分內容就成了展示X對於數學學科的興趣的重要表現。
再比如,T同學的歷史老師讓每個同學用自己的方式去總結每一章的知識要點,大部分同學都會寫成一篇文章,而T總能想到很新鮮的點子:畫一張招工海報顯示舊時代女工的悲慘地位、設計一份報紙來展示特定時期的社會大變革等等,而她的作業總能讓老師眼前一亮,並且獲得「理解透徹、形式新穎」的評語。於是,在T與歷史老師的溝通中,我讓她拿出了兩次這樣作業的例子,幫助老師回憶起T讓老師驚豔的表現。
如果你已經明確了大學會選擇與這門學科相關的專業,一定記得把這個決定告訴老師,並且儘可能地思考,未來可能會在這個領域持續探索到什麼程度,自己的職業規劃中是否有與之直接相關的部分。
比如,J同學希望自己未來能夠進入醫藥行業從事新藥研發,他就在跟生物老師和化學老師的推薦信素材中強調,自己大學所選的專業是生物化學,而且還將在這個領域內繼續深造。
除了表達自己對於這兩個學科的重視程度之外,這樣的志向與他過去在生物和化學領域所獲得的競賽獎項、體驗的科研實習等經歷結合得非常自然,一旦老師們在寫推薦信的時候提及這些經歷,無疑可以繼續提升他的活動列表的含金量。
如果你在這門課上曾經一次考試「馬失前蹄」拿了意料之外的低分,不妨借著這個機會跟老師袒露心聲,剖析自己考砸了的主客觀原因,拿出那次考試之後自己的行動表現和成績提升的證據。幸運的話,老師會把你的這番話放在心上,然後在推薦信中幫你解釋——要知道,這樣的幾句話可能比得上你自己的一整篇補充文書的效用。
最後,提醒一下大家哦,本文所說的情況僅針對學科老師(Academic Teacher)推薦信的準備。升學指導老師(Counselor) 與學科老師 (Academic Teacher)提供的推薦信內容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學科老師負責介紹你在ta所教授的學科內的天賦、表現和潛力,而升學指導則負責你作為一個學生的整體表現:學術上,哪些學科是你的強項和興趣所在;課堂外,你有著什麼樣的個性特徵、「三觀」和抱負。
如果你也想了解升學指導老師推薦信的內容,歡迎留言諮詢我們。
想要在「擇由美國留學私享會」中和擇由老師諮詢「推薦信」相關問題?
-添加小助手(zeyouzhushou2)的微信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發送「推薦信+姓名+身份【學生/家長】+9月份就讀的院校名稱和年級+手機號」。
註:已在群內無需重複報名。
你可能還想看▼
CMU今年本科錄取標準大修改!
美領館解答:已在美就讀的學生,升學後籤證怎麼辦?
這份法律文件裡,藏著留學生被遣返最重要的法律依據
關注擇由教育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回復以下「關鍵詞」,閱讀更多優質文章!
1.回復「心靈成長」,獲取10篇《青少年留學心理啟示錄》文章選集;
2.回復「好文推薦」,獲取20篇擇由推薦文章合集;
3.回復「講座資料」,獲取30場擇由精品講座內容合集;
4.回復「專業職業」,獲取60個最具競爭力的專業介紹文章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