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以前,深圳某外企女高管地鐵口暈倒50分鐘無人幫扶和救護最終猝死的事件再次拷問人們的良心,而撇開「救不救」這個道義問題,「怎麼救」也是迫切值得研究的問題。急救需要一定的專業素養和醫學常識,不是人人都具備這個素質。但是,不懂醫不應該成為拒絕施救的理由,因為掌握急救並不難。為了身邊的家人、朋友抑或是需要救治的陌生人,懂得急救應該是現代社會裡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光明網記者特邀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北京急救醫療培訓中心副主任陳志,指導大家在十分鐘內掌握最基本的急救原則,解答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如何施救的疑惑。
看到有人倒地,如何進行現場第一時間的急救?原則是規範「急救四步法」。
首先要確保現場安全,要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對傷者或病人進行急救;
第二步是對病人的情況進行初步判斷,包括意識、呼吸、心跳等生命體徵的初步判斷,如果有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則要立刻止血;
第三步是呼救,除了向周圍的人尋求幫助,最重要的是撥打急救電話120(北京市內的急救電話包括120和999),以儘快啟動城市應急醫療服務系統;
第四步進一步評估和處理,即在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對傷病員進行詳細檢查和急救。
陳志強調,「急救四步法」中每一個步驟都很關鍵。它是普通民眾在絕大多數急救現場的基本急救原則和思路,保障急救者能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置,最大限度地保護病人和急救者的生命安全。
當你遇到一個突發情況,有病人倒地時,在確認現場環境安全後,要立即判斷患者的意識和呼吸情況。具體操作是:首先通過呼喊、拍打雙肩但切忌搖晃病人身體、目測胸腹部起伏來判斷有無呼吸,是否有足夠的自主呼吸,時間是5-10秒鐘。如果初步判斷病人沒有意識也沒有呼吸,則應立刻做心肺復甦術(簡稱CPR)。
心肺復甦術堪稱「第一救命術」,也是所有急救技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能夠在心跳停止4分鐘內現場進行復甦可以避免大腦的不可逆性損害,大大提高搶救成功率。超過10分鐘復甦的希望則非常渺茫。在美國西雅圖(資料 圖庫),城市猝死搶救成功率高達30%,這和當地全民普及心肺復甦技術有直接關係。
心肺復甦術CAB步驟:首先將病人放置在硬實的水平面上,頭部不得高於胸部,並松解其衣領等可能束縛呼吸的衣物。
C 胸外心臟按壓(circulation)
施救者跪在病人一側,雙手重疊,掌根部放在兩乳頭連線和胸骨交界的點上,下面的手的手指伸直,另一隻手與之交叉相扣。按壓時上身前傾,雙臂伸直,以髖關節為軸,腰部用力,雙肩正對雙手垂直下壓。成人下壓的深度至少5釐米,兒童大約5釐米或1/3胸徑厚度,1歲以下嬰兒大約4釐米或1/3胸徑厚度。注意掌根始終不要離開胸壁,按壓頻率應每分鐘100-120次,節律均勻。
A 開放氣道(airway)
當病人意識喪失後,舌肌鬆弛,舌根後墜,舌根部貼附在咽後壁,造成氣道阻塞。開放氣道的最常用方法是壓額提頦法:一手壓前額,另一隻手置於下頦正中旁開1-2釐米的骨性部分並向上抬起,使頭部充分後仰,從而使氣道暢通。
B 口對口人工呼吸(breathing)
壓額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緊病人雙側鼻孔,另一隻手提頦保持氣道暢通。用口唇嚴密地包住病人口唇並平穩吹氣1秒鐘,吹氣後離開病人口唇並鬆開捏鼻的手指。如果吹氣有效,可看到病人胸部抬起並隨著呼氣而下降。
CAB步驟就是從胸外心臟按壓開始,依次進行,這個程序適用於心源性或原因不明的心跳驟停。如果是溺水、自縊造成的心跳驟停,則應執行ABC程序,即先開放氣道,挺起2次後進行胸外按壓。
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交替進行,以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為一個循環。如果普通人不願或不能給予病人口對口人工通氣,也可做單純的胸外按壓,在早期幾分鐘內也是同樣有效的。心肺復甦術相當耗費施救者的體力,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都一定要堅持,不可中斷,直至病人恢復心跳和自主呼吸或醫務人員趕到現場。
如果病人有呼吸但沒有意識,應把病人調整為穩定的側臥位,以防嘔吐物造成窒息。同時,陳志提醒,在翻動病人前要考慮其是否存在頸椎或腰椎骨折的可能性,要注意保護腰頸椎以免造成二次損傷。
如果病人有呼吸和意識,則要觀察是否有外傷以及病人主訴的不適症狀,例如胸悶或身體某部位疼痛等,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呼吸困難的病人適合半坐位而不宜將其平躺;抬起病人雙腳主要適用於休克和缺血的情況,當病人橈動脈消失或大出血時,是可以把雙腳抬起的,但如果是一位心衰的患者,抬起雙腳反而會增加心臟負擔,起到反作用。因此,如果無法判斷其病情,最好等待專業醫療救援到來,而不要盲目採取措施。(記者 趙瑞)
(光明網-衛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