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1M
火箭除了用來發射飛船還能用來做什麼?餐廳除了建在房子裡還能在哪裡?
一群腦洞大開的人用行動回答了這兩個問題,他們做出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情——用火箭殘骸建了一個餐廳。
在火箭裡吃飯不是夢
記得小時候做過一個很科幻的夢,夢裡當上了「太空人」,坐在火箭裡,雞腿就著可樂,不亦樂乎。
今天,竟然就有一大批人坐在了真正的長徵二號火箭裡吃飯。不禁令人感嘆,美夢亦可成真乎?
9月12日,經中華航天博物館專業指導,利用長徵二號F火箭殘骸搭建而成的全球首家「火箭餐廳」在杭州淘寶造物節正式開張營業,計劃營業時間為9月12日至9月25日,持續14天。
淘寶造物節上的火箭建築。胡徐峰 攝
「這是真正從太空回來的長徵二號火箭,經過專業修復、特殊處理,確保安全後改造成餐廳,讓觀眾能零距離感受中國航天的魅力。」中華航天博物館館長陳青表示。
「火箭餐廳」的策劃工作人員朱女士介紹道:「我們利用火箭內的空間,同時搭建了新的空間開了這麼一家餐廳,除了餐廳區域還有其他的科普展區,餐廳區域最多同時可以容納50多人就餐。」
「火箭餐廳」一經開放,人流便絡繹不絕,成為時下最熱門打卡點之一。「漢堡與星球一色,披薩與星空齊飛」的奇特景象讓前來打卡的民眾大呼過癮。
「火箭」餐廳內景。張茵 攝
「我覺得坐在星空下面用餐挺舒服的,感覺還挺特別、挺過癮的,餐廳中食物的價格也都還好,能接受。」一位杭州本地慕名而來的姑娘說道。
整個餐廳按照火箭原型分為整流罩、助推器等部分,每個部分都會設計獨特的主題。在餐廳內部,設計團隊也布下了「天羅地網」的小機關,「紅外感應登陸倉」、「穹頂球幕太空全息影像」、「桌面互動影像系統」、「智能環保回收機」等這些黑科技比比皆是,打造了一種沉浸式的用餐體驗,讓人產生置身太空的錯覺,為用餐者帶來多重視聽震撼。
穹頂球幕。張茵 攝
來自北京一家策劃公司的王先生笑著說:「我們是專程從北京趕過來參觀學習的,這裡在科技上讓參觀者有不一樣的體驗,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這裡的互動娛樂項目做得比較好玩兒,餐廳中的菜品價格還比較適中,人均四五十的水平也比較正常。」
麥當勞、必勝客、新白鹿、慕瑪披薩等餐飲頭部品牌進駐「火箭餐廳」,結合腦洞青年特質推出火箭主題餐品,如麥當勞推出了火箭AB套餐,慕瑪披薩帶來一個獵奇新品——豬腦披薩,適逢淘寶造物節,力求給大家造出新奇好玩兒的美食,這也是一次藝術審美與生活體驗的融合。
「火箭餐廳」內的必勝客。胡徐峰 攝
點擊播放 GIF 2.0M
餐廳內的麥當勞。胡徐峰 攝
但是不乏有網友擔心,在使用過的火箭內吃飯,會不會對身體有害?火箭殘骸展出是否會有技術洩密的可能?對此,朱女士也做出了解釋,運載火箭主要是殼體部分,核心的部分已經拆除,所以並不涉密,除了在此次的火箭殘骸餐廳現場,大家平時也都可以在航天發射基地以及中華航天博物館看到。「這枚火箭的殘骸內燃料殘留早已揮發完畢,同時專業機構也已經做了相關處理,確保安全才會展出。」
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以前只能在我們夢裡出現的場景,正一步步成為現實,美夢終有成真的一天,而且那一天越來越近了。
「火箭餐廳」的背後
近幾年關於太空的主題也算是十分火爆了,太空題材的各種周邊層出不窮,大家對太空的嚮往也變得越來越具象化,以前覺得是遙不可及的太空,但隨著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正不斷地拉近與我們的距離。
與此同時,一些例如《流浪地球》、《三體》等大熱的科幻太空題材影視文學作品,這些都為我們對太空的想像提供了一些可宣洩的空間。而「火箭餐廳」的出現更是創造了一個「可觸摸」的載體。
「『火箭餐廳』方案一經提出,大家都有一種一拍即合的感覺,火箭是對太空的探索,這和我們對美食的探索以及對更好的本地生活服務的探索理念是十分契合的。」該項目工作人員劉鵬說道。
「火箭餐廳」內部展廳。胡徐峰 攝
「火箭餐廳」項目從6月底就開始籌備,一直到9月11號才真正搭建完畢。期間二十多位公司員工夜以繼日地在現場幫忙協調,五六十名工人一直在馬不停蹄地搭建場地,前段時間杭州還一直在下雨,為整個搭建過程也增加了很多難度,最後幾天連夜加班加點,才趕在開業前把這個餐廳開起來。談及火箭餐廳搭建過程的艱辛劉鵬臉上不由地露出了苦澀。
據悉,本次用於搭建「火箭餐廳」的火箭殘骸日常就作為科普展示使用,火箭箭體在發射後燃料耗盡,掉落在內蒙和陝西境內,相關部門組織專業人員經過回收,然後修復拼接而成,回收回來的火箭總共長度44米,最寬部分12米。
火箭殘骸。張茵 攝
「殘骸是從北京運送過來的,用了很高的大吊車把火箭吊到二三十米高,然後放在那種19.2米長的大卡車上運,一共用了7輛,從北京出發一路南下,穿越大約1272公裡來到了杭州,在運輸的過程中還遇到了颱風,整個中間過程還是比較艱難的。」劉鵬說。
「火箭餐廳」華麗的背後不乏一群人的努力與艱辛。
科技賦能生活
航天科技和本地生活服務的聯繫正日益緊密。「當我們有一天探索新的星球,假如真有外星人,我們會問他『你,餓了麼』?到那時火箭將是星球間溝通的橋梁」,陳青館長說。
「火箭餐廳」展示廳。張茵 攝
用於搭建「火箭餐廳」的火箭殘骸是來自於我們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生產的長徵二號F火箭,這枚火箭主要是以載人航天為主,把神舟二號飛船送入太空,而且當時景海鵬和陳冬兩位航天員也是乘坐這枚火箭,來到了太空中,停駐了33天,實現了一次最長的太空旅行。
陳青館長介紹道,這一次的「火箭餐廳」項目,讓老百姓近距離地看到真實的火箭,雖然它是個殘骸,但是它的珍貴性和唯一性那是不能比的,為什麼大家看到的並不是很嶄新的火箭,因為它是真的東西,它在真正飛行落地以後就會形成這個狀態。
點擊播放 GIF 2.8M
展出的長徵2號火箭殘骸。胡徐峰 攝
「所以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火箭,了解航天。同時也是希望我們的年輕人既要腳踏實地,也要抬頭仰望星空,能更多地去關注航天事業,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今後能致力於國家的航天事業。」陳青館長補充道。
中國航天連結美好生活已然成為航天事業順應時代發展的主要命題,雙方科技創新惠及大眾生活的思想是一致的。陳青館長說,「我們看似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但是科技的發展都是為了服務老百姓,雙方科技創新的思想是一致的,未來將飲食文化與高端科技相融合併逐步走進大眾尋常生活中,將會是大勢所趨。」
據悉在本次活動結束後,火箭殘骸將被專業人員回收至中華航天博物館展出。「如果這次『火箭餐廳』反響很激烈的話,我們今後還是會做一些類似更好玩兒的嘗試,比如『失重餐廳』之類的,用科技融入生活,把一些更酷、體驗感更強的東西帶給大家。」劉鵬說道。
科技賦能生活,科技惠及大眾,是大勢所趨,是眾望所歸。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上九天賦詩攬月,下五洋飲酒捉鱉,亦都不再是夢。
來源:中新社浙江分社
編輯:周薇、柴奇超